從養殖形態上區分,海水魚養殖方式可分為完全養殖和非完全養殖兩種。完全養殖又稱為全人工養殖,指養殖對象魚的整個生活史完全在人工管理下進行,即使用人工苗種養成的親魚採卵,培育出魚苗、商品魚直至親魚。養殖對象魚生活史中的一部分在人工管理下進行,則稱為非完全養殖,或稱半人工養殖。以下主要從養殖設施條件和養殖方法兩方面,概述一下海水魚的主要養殖方式。
一、港灣攔網或築堤式養殖
根據港灣內基礎生產力、餌料生物、生態體系、水流交換、水質、水溫等各方麵條件,合理搭配放養魚種和數量,進行粗放式養殖。大面積鹽池養魚,也基本屬於這一類型。
二、陸地土池養殖
一般是在潮間帶或潮上帶人工修建的土池,面積從零點幾公頃到幾公頃不等,水深1~2米.建有進排水渠道、閘門等,靠納潮或機械提水進行水的交換。多半進行精養或半精養,但土池面積大的也有進行粗放式養殖的。一般零點幾公頃至1公頃的土池最適於海水魚的精養。我國近年因蝦病嚴重而廢棄的養蝦池,稍加改造即可用作海水魚養殖,這是目前我國迅速發展海水魚養殖的一條投資少、見效快的捷徑。
三、海上網箱養殖
在水比較深、海水交換良好且又風浪小、比較安全的海灣,可設置各種規格的方形、圓形網箱進行海水魚類的高密度精養。日本、南韓及世界各國多用此法進行優質海水魚的養殖。這種養魚方式,只要海區條件適宜、安全,管理得當,即可達到投資少、產出高的效果,經濟效益比較顯著。
四、陸地工廠化養殖
在濱海陸地建設水、電、暖配套(一般附帶餌料加工設施)的陸地室內養魚車間,其內多使用水泥池、玻璃鋼或塑料水槽等,進行高密度、集約化、高技術管理的養魚生產。這是一種先進的養魚生產形式,屬於高投入高產出類型,可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這種方式有一次性投資大、生產費用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這種方式有一次性投資大、生產費用高、管理嚴格、技術性強等特點,比較適合於資金雄厚、技術力量強、管理經驗豐富的大中型企業。
利用海邊山洞等建設工廠化育苗或養成車間,可大大減少一次性投資,而且因為山洞內常年水溫穩定,度夏安全,越冬又可節省供暖費用,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來源:農業百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