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寵物展裡買的貓,也可能是「星期貓」?在第二屆深圳國際寵物展的雀巢普瑞納冠能展臺處,王佳如買回一隻貓,隨後貓出現病症,治療半月後死亡。該展臺的貓舍屬於深圳自然地帶寵物樂園,在與寵物店、冠能、寵物展主辦方溝通無果後,王佳如找到了另外兩個經歷相似的貓友,想要討回屬於他們的「公道」。
寵物展裡買回來的貓
半個月就死了
7月16日,王佳如及其男友趙燦、兩個朋友買了每張58元的門票,進入了深圳國際寵物展參觀。在雀巢普瑞納的冠能展臺處,王佳如和趙燦花了3000元,買下一隻兩個半月大的英國短毛貓,並被附送價值約500元的雀巢普瑞納貓糧。王佳如給小貓取名「King」。
他們回憶道,剛開始King表現正常,到第四天時不吃不喝、拉稀,他們便給它吃了驅蟲藥,但也沒見好轉,便把它送到深圳松崗松寶動物診所去治療。據該診所黃醫生診斷,King染上了貓瘟和貓冠狀病毒,伴有咳嗽、眼分泌物增多等支氣管炎症狀,並懷疑在買回來前它就已經患病。8天的治療裡,每天打針都得花上400元,直到8月1日早上,King還是死了。
據了解,深圳國際寵物展由華藝時代(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舉辦。雀巢普瑞納寵物食品公司此次也在寵物展的展商名錄裡,但其展品範圍僅標明是「寵物食品」。對於雀巢普瑞納品牌之一冠能的展臺處,出現活體貓並進行銷售的情況,王佳如表示質疑。而華藝時代項目助理戚斌回應晶報記者稱,在寵物展上,他們已經發現冠能展臺出現活體貓,並就其進行了溝通,而當時冠能方面告訴他們這些貓只用於展覽。既然事先早已規定了展覽範圍,為何舉辦方發現後不加以制止?對此戚斌並未多說。
涉事冠能展臺
轉租給寵物店?
雀巢普瑞納深圳寵物食品部銷售主任李晶晶則對賣貓一事堅決否認:「我們(在)寵物展沒有賣活體,冠能只賣貓糧。」而王佳如向晶報記者展示了她搜集到的證據,包括她買貓的消費記錄、舉辦方拍到他們在現場的照片,還有在冠能展臺處的貓籠、小貓照片和小視頻。
在王佳如的消費記錄裡,支付對象卻顯示是「自然地帶寵物樂園」。據這家寵物店的老闆娘蔡紅紅說,當時舉辦方發了普通門票給所有寵物店,於是他們也進去了,雖然沒在展商名錄裡,還是選擇了在較大的冠能展臺處賣貓並買了其貓糧作為贈品,也沒標明寵物店名字,而冠能和舉辦方卻沒有驅趕他們。對此,李晶晶沒再回應,而戚斌說,這件事已經由冠能負責。
王佳如說,李晶晶曾對她破口大罵「去死吧」;而舉辦方曾積極幫她聯繫過雀巢普瑞納深圳公司和廣州公司控訴,廣州方面說管不到深圳公司,深圳方面則無回應;她投訴給深圳市消委會,但消委會聯繫不上李晶晶,無法協調。晶報記者聯繫雀巢普瑞納北京總公司,其回應稱,因為貓是深圳展會上賣出去的,對接、負責、進貨渠道等都是由深圳公司自己聯繫的,所以總部不清楚,也沒辦法去調查。而深圳公司門衛處表示,他們這邊是工廠,只負責生產,事情要找北京總部處理。
三名買家控訴
「自然地帶」賣病貓
王佳如聯繫了自然地帶寵物樂園進行索賠,但那時候已經過了寵物店承諾的期限,即一周內發現貓生病,貓主可聯繫寵物店進行護理。該店老闆娘蔡紅紅提供的聊天記錄裡顯示,王佳如想退貓,蔡紅紅另外免費給她一隻等價英國短毛貓。但年齡大點的貓因為容易對外配種,要加錢,而王佳如則堅持要大貓,讓蔡紅紅給貓做絕育手術。蔡紅紅說,之後王佳如沒再聯繫自己,直到一篇帖子的出現。
7月29日,王佳如在深圳貓吧裡發了一篇名為《請進來和我一起對抗貓販子》的帖子,裡面是她對雀巢普瑞納和自然地帶的控訴,引起網友熱烈回帖,並被吧主置頂。蔡紅紅說,「自然地帶」開了8年,名譽權受損令自己也很生氣,於是她跑去報案,但警察沒有受理。
無獨有偶,就在7月16日,貓友李熹在深圳貓吧發帖《【兩隻小貓痛苦死亡】我遇見的巨坑寵物店【深圳自然地帶】》,帖子詳細講述了她和另一位貓友楊凱在自然地帶買貓直到貓死亡的過程。6月18日,李熹和楊凱到自然地帶分別花了1500元和1800元買了店裡僅剩的兩隻暹羅貓。楊凱回憶道,當時同窩的兩隻暹羅貓挺活躍的,但他發現店裡有其他小貓在打噴嚏,甚至身上有貓癬。第二天,他看貓有點難受,帶它去寵物醫院拍了X光,發現有肺炎,並且很快就死亡了。而李熹也在21日左右帶自己的貓去治療,同樣發現它感冒和肺部有感染,接下來的日子裡花了3000多元給它治病,直到7月17日早上貓死亡。同一家店賣出的三隻貓均在一個月內死亡,三個貓主無法接受這一事實。
已向警方報案
並準備起訴
深圳松崗松寶動物診所黃醫生表示,King很有可能在買回來前就感染患病了,其他情況也有可能。
市消委會工作人員建議王佳如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如今,王佳如、趙燦和李熹三名消費者,已於7月31日向警方報案,由於案件屬於工商和消委的範圍,警方雖然受理,但只是為了給法院提供備案。接下來,王佳如和趙燦二人打算接受消委會的建議,對自然地帶寵物樂園、雀巢普瑞納和寵物展舉辦方三方進行起訴。
星期貓
名詞解釋
通常指不良商販將重病的貓偽裝成健康的來欺騙消費者,買回不到一個星期就死亡的貓。
提醒
消費者買貓狗 應保留有效證據避免糾紛
簡單搜索網絡,就能找到不少關於星期貓、星期狗的銷售糾紛報導。晶報記者從市消委會了解到,近年全市每年受理寵物及寵物用品類投訴達90多宗,年增長率經常在100%以上,受各種因素影響,調解成功率不足35%。
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有:寵物無《動物衛生防疫許可證》、購買不久後寵物患病或死亡、寵物售價不統一、寵物食品過期或食用後產生不良反應、寵物寄養傷亡等。
市消委會表示,活體寵物沒有商標標識、沒有說明書、沒有三包服務等,市民在購買時隨意性較大。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較低,購買寵物多半不會籤訂合同、索取相關消費憑證等,發生消費糾紛時,消費者無法出示有效證據,從而無法維護合法權益。因此消費者買貓狗應保留有效證據避免類似糾紛發生。
另外,目前《動物防疫法》對動物診療相關管理有規定,但對收費問題卻始終未有定論,國家也無相應限制標準。導致寵物醫療收費無標準、物價無人管、醫療事故無法界定。寵物美容等日常護理,項目繁多、服務內容和標準有差異,費用差距大,存在諸多的消費陷阱,使得寵物服務行業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投訴日見增多。
晶報記者 王子鍵 實習生 陳美任 圖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