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日本人能通過槍聲掌握我軍的情況?他們怎麼做到的?

2021-01-08 西西姐姐混剪

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的武器有很多種類,這些武器出現的原因還得從1911年說起,這一年,中國處於軍閥割據的處境中,掌握權利的也有很多地方,這些地方都有自己的武器來源,大部分還是自己製作的,全國也沒有統一的標準。而這個情況就被狡詐的日本人知道了,他們利用中國這個武器的缺點,讓我軍獲得極大的損失。

日軍可以通過我國軍隊的槍聲分析出很多的情況,有時他們發現對方的步槍的聲音不是很整齊,而是雜亂的,就可以分析出這是一支未受過專業訓練的軍隊,所以他們就不用做什麼,只要在離戰場200米的地方趴著就不會有事。

如果他們聽到了一流的好的步槍的射擊聲,那麼就可以斷定這一定是中國的精銳部隊來了,因為在之前的戰場上,這支精銳部隊就用這種步槍打敗過日本鬼子,所以對於這種聲音,他們早已記了下來。

還有,日本鬼子只要發現對面的中國軍隊使用輕機槍,並且機槍整天都不會停下來,步槍也配合著,那麼就知道了這是中國軍隊的一般軍隊,還能判斷出新兵比較多,都是在拿槍壯膽。

但是當聽到對面中國軍隊的槍聲間歇性的交換位置,進行的是有一定規律的點射,那麼這就說明了中國軍隊最好的就已經到達戰場了,而且這些兵都是有實戰經驗的軍人或者就是老兵。還有一個確定精銳部隊來了的方式,就是發現迫擊炮在跟準確的試射,隨後有時密集的掃射,這些聲音就可以讓日軍輕鬆的掌握我軍的動向。

在軍隊中,自師級就開始到集團級司令,都喜歡隨身帶著一個師或者一個營的士兵,這些士兵都會基本的配有駁殼槍,而且這些司令部有喜歡在村莊裡駐紮。

於是,當日本人在戰鬥中發現一個地方有幾十把槍在傳出射擊的聲音,那麼就知道了,這是一個我軍的小的司令部,如果這個聲音數量上百,那麼就是遇到了我軍中較大的軍部,如果聽到了槍聲變成全自動槍的,那就是我軍的集團司令部在進行射擊。

在河南會戰的時候,就是因為日軍發現有駁殼槍的射擊聲,從而他們進行了推斷,接著就發現了這個我軍一個司令部,這就直接導致了陸軍上將李家鈺的犧牲。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我軍最害怕這種動物,寧可不殺日軍,也要先殺它
    抗日戰爭,我軍害怕最害怕這種動物,寧可不殺日軍,也要先殺它 兩方交戰,可不僅僅像抗日神劇那樣,兩方用武器對打這麼簡單。這期間自然會有另外的手段去對付對方,比如說,中國和日本交戰,中國明顯武器落後,還要挨著大炮和機槍與他們對著幹嗎?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請記住!宛平城的槍聲!
    日本 帝國主義在這裡以一名 日本 兵丟失為由,突然向我國駐軍二十九軍發動突然襲擊,炮轟宛平縣城,大肆進攻二十九軍駐地,製造駭人聽聞的「七七事變」,自此揭開全民族抗戰的序幕,退思軒主表示了極大的憤慨,一定要在這裡大聲疾呼!
  • 二戰期間,日軍截獲我軍電報,所有字都認識,組合後卻傻眼了
    這時,如果誰掌握了準確的情報,基本上誰就能獲勝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知此知彼,百戰百勝」。 二戰期間,情報技術得到空前的發展,手段也越來越多,所以為獲取情報,各國都培養了大量的情報人員,尤其是日本人,早在戰前幾十年,就已經著手收集情報。
  • 抗戰中,此役我軍傷亡8000日軍全軍覆滅,堪稱最有血性的戰役
    抗戰爆發之後,由於敵我雙方在軍事力量上具有明顯的差距,因此我軍付出的傷亡代價是十分慘重的,可以說整個抗日戰爭的勝利就是無數軍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幾場大規模的會戰,比如淞滬會戰、長沙會戰等等,幾乎每場戰爭都要犧牲好幾萬士兵,今天咱們就講講整個抗日戰爭中最有血性的一場戰役,松山戰役。
  • 抗日戰爭期間,日寇在這個省受挫最多,現在談起來日本人還害怕
    抗日戰爭期間,無數的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但是那時在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我們都是中國人,寧死不能讓日本佔領我們一點土地,但在這些熱血好男兒之中,以廣西的桂軍最為強悍,日寇也在這裡受挫最多,抗日戰爭結束後,日本人談起這個省份,仍然害怕不已。
  • 抗日戰爭這場長達3小時戰鬥,沒開一槍1500將士陣亡,日本人卻慫了
    歷史在不斷的發展,人類在不斷的進步,過去歷史中發生的事件可能也會對我們今天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歷史的傳承所能帶給我們的不止是在於精神上的彌補,其還能讓我們知進退、明得失,所以研究歷史,讀懂史書是可以為我們帶來切實的好處,雖然其中的過程有時會顯得鼓譟無味,但是如果我們一起來研習共同來進步,這樣的話想必就不會那麼的無聊了。
  • 抗日戰爭,如果中國戰敗了,日本人會成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嗎?
    長期以來,大家在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時候,心裏面總會有一個奇葩的問題,那就是,如果抗日戰爭,中國失敗了,日本贏了,那麼日本人會不會成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呢?假如抗日戰爭,日本人贏了,日本人是不會成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這是毫無疑問的!
  • 十六、天黑後不動如山的八路軍,和英勇無畏的我軍偵察員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戰局不利的時候,經常使用的一大法寶就是毒氣戰。特別是在敵後戰場,更是曾經廣泛使用毒劑。仔細閱讀當年的戰史就知道,只要是日軍久攻不下的時候,到了下午他們就必然使用毒氣彈,這已經是規律了。尤為讓人憤怒的是,在五一大掃蕩期間,日軍不僅對我正規軍使用毒氣,還曾經多次喪心病狂地對我平民下手。
  • 解放戰爭重大遺憾:為什麼我軍沒能救出渣滓洞的志士?
    最終,大家說服了他:「我們不僅要能為革命貢獻生命,而且還要要求忍辱負重。」其他人為羅廣斌「投敵」的情況作了證明。 (四)1949年10月26日,距離大屠殺還有一個月 陳然、王樸、雷震等10人,被公開槍殺於大坪刑場。
  •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為什麼很喜歡搶掠老百姓家的雞?
    抗日戰爭期間,每當日本鬼子開始「掃蕩」行動的時候,少不了的一個就是燒殺搶不過細心一點的人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日本鬼子尤其喜歡搶奪百姓家的雞。這是為啥呢?難不成他們在老家連雞都沒吃過,覺得新奇好吃?當然不是!
  • 抗日戰爭我國軍民究竟犧牲多少?部隊總量變化和壯丁數量是關鍵點
    按照國民政府的各類官方數字來認真統計推算,王樹增在《抗日戰爭》一書中將抗日軍隊的總傷亡註明為380餘萬人,怎麼來的呢?首先確定抗戰勝利時的軍隊總數,抗戰爆發時,國民政府的現役軍隊有180萬人,而到了抗戰勝利時公認的說法有500餘萬人(內戰爆發時的所謂430萬,是經過裁軍和整編以後的數字,確實有復員和裁汰)。
  • 抗日戰爭中的軍犬
    轉自網絡 訂閱 在抗日戰爭中,日本人在中國戰場上大量使用軍犬。這些軍犬在中國各種場合上使用,在掃蕩時會利用這些狗去尋找中國平民或是老百姓的糧食。同時,也是日本人用來震懾中國平民的工具。然而,只會做這些那軍犬也沒有太大的作用。
  • 抗戰閱兵|徒步方隊「劈槍」詳解:重現我軍「刺刀見紅」榮光
    當徒步方隊通過標兵時,部隊由齊步轉為踢正步,旗手從扛旗改為端旗,方隊長舉手敬禮。就在這踏上敬禮線的一剎那,便是我軍徒步方隊最壯觀的時刻——提槍換端槍。是的,就是 「劈槍」。1954年國慶閱兵中手持53式步騎槍的步兵分隊通過天安門。何為「劈槍」?「劈槍」的正式術語叫端槍。
  • 回民支隊被漢奸告密,6路日軍合圍,縣長:向槍聲最激烈方向突圍
    ▲我軍部隊在野外宿營當天深夜,前後於家突然四面槍聲大作,從睡夢中驚醒的我軍戰士立即做好了戰鬥準備,在夜暗中,大家既緊張又有點混亂,敵人的曳光彈從四面八方射向我軍所在村子。▲我軍隱蔽在青紗帳中但要往哪個方向呢,從槍聲聽,西南方向最為密集,而東南方向則只是有零星的槍響。
  • 掌握這種方法,也能判斷位置
    掌握這種方法,也能判斷位置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老賊呀!在《和平精英》手遊當中,玩家想要成為一個以一敵百的「戰神」首先要掌握的就是搜集信息並分析敵人位置的能力,在瞬息萬變的賽場裡,只有能夠掌握敵人動向的玩家才能夠真正地活到最後,成為本局的勝利者。
  • 抗戰中日本鬼子到底有多狡詐?從槍聲上就能摸清我們軍隊的底!
    在我們的抗日神劇中,日本鬼子都是智商無下限的,都是傻傻的進入包圍圈,然後被我戰士一頓痛打。那麼,實際情況真是這樣嗎?日本鬼子真的就這麼笨?  當然不是!要這樣抗戰還能打八年?日本四島都要被我們佔領了!實際上,日本鬼子精著呢,總能讓我們吃大虧。日本鬼子精在哪呢?
  • 文化抗戰題材劇《紙上的槍聲》在山西開機
    日前,由成都市廣播電視臺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溫成林執導,王駿毅、戰菁一、張笑君、秋燁、李琦、楊常青、褚翰等演員出演的文化抗戰題材劇《紙上的槍聲》在山西榆次常家莊園舉行了開機儀式。據了解,《紙上的槍聲》根據作家韓徵天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七七事變之後,戰地記者高一銘因揭露日軍陰謀與日本侵略者的「筆部隊」進行了一場艱苦卓絕的鬥爭。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消滅日本「筆部隊」的故事。該劇具有強烈的紀實風格,將軍事題材的表現空間,以更加前瞻深邃的思想、宏闊高遠的視角拓展至一個全新的領域。
  • 抗日戰爭的抗戰,抗的不是日本,而是鬼!
    如果你想問為什麼稱日本人為「鬼子」,那這裡面可藏著最人性的故事了。但在這個時期最有反抗精神的,無疑是國民革命軍,他們浴血戰場,根本不能重生,卻無一不向前。在這個時期的百姓更多的是怕,是恐懼,是逃避。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一年。抵抗日軍的主力,依舊是國民革命軍。就在這一年,中國的首都南京被日本人攻破,在日本佔領下的南京城裡,大多數人其實都不曾反抗,日本人的「中日親善東亞共榮」口號,俘獲了相當大的一批麻木的人。
  • 戰爭年代我軍的軍銜
    國際友人愛波斯坦在《抗日戰爭中的新四軍》一文中寫道:「改編為新四軍後,遊擊隊員們必須識別不同的軍銜,服從他們不認得的人的命令。他們的日常生活受到嚴格的軍事紀律的約束,這是他們以前不習慣的。」[ 愛波斯坦著《人民之戰》,新華出版社1991年版,第250-263頁。]    由於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我黨派出部分幹部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工作,他們也曾有過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