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懶」詩人,一生連一首詩都沒寫完,詩句卻人人會背

2021-01-08 Boss爆史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學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除了文學家所作的文章外,還有唐詩、宋詞、元曲等內容流傳於世。而在詩歌方面,我國則湧現出了很多傑出的詩人。比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王白居易等,都留下了成百上千首膾炙人口的詩歌。

李白

李白和杜甫等人之所以名垂青史,除了他們的詩歌質量高外,還在於詩歌的產量大。寫得多了,自然會有一些精品出現。但爆史君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詩人卻有些另類,他一生只寫了兩句詩,結果卻流傳千古,被後世爭相傳頌,幾乎到了人人會背誦的地步。這位詩人是誰呢?他又寫出了怎樣的佳作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範仲淹

範仲淹的官場經歷

提起北宋名相範仲淹,想必大家耳熟能詳。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不僅政績斐然,而且文學成就突出。他在《嶽陽樓記》中發表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後世仁人志士的道德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範仲淹

在慶曆新政時期,針對北宋內憂外患的社會狀況,範仲淹上《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綱領,使得北宋官場政治局面煥然一新。儘管慶曆新政只推行了一年,但卻開了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由於範仲淹是寒門入仕,所以在後來的科舉改革中,突出了實用議論文的考核,有特殊才幹的人員,往往能得到破格提拔。

最懶詩人蘇麟

據宋朝文人俞文豹編撰的《清夜錄》記載,範仲淹對部下很寬容,跟著他的屬官,常常能得到舉薦。他在浙江當官時,手下的很多屬員都被推薦當了官。有一位叫蘇麟的文人,因為外出辦事,不在範仲淹身邊,所以一直沒能被範仲淹舉薦。在這種情況下,心態失衡的蘇麟便作了兩句詩:「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範仲淹手下

這兩句詩,表面上是歌頌亭臺樓榭、花草樹木,實際上是諷刺範仲淹任人唯親,自己因為離範仲淹比較遠,所以即使幹再多的活,也無法得到舉薦。俗話說:「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這兩句詩便傳到了範仲淹的耳朵裡。範仲淹是何等聰明,豈能聽不出詩中的諷刺之意?

近水樓臺先得月

而他雖然舉薦了自己的屬下,但這些人大多都是有真才實學的人,並非刻意地任人唯親。為了給蘇麟一個機會,他特地派人對蘇麟進行了考察。在發現蘇麟的確有真才實學後,便為他寫了一封推薦信,蘇麟也因此得到升遷,成為杭州屬縣巡檢。之後,蘇麟的這兩句詩就被流傳開來,成為人人熟知的成語。用來諷刺借職務之便,為親信和自己撈好處的社會現象。

劉邦

而除了蘇麟外,歷史上也不乏有一些,僅寫了幾首詩便流傳千古的人。比如漢高祖劉邦,他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雖然僅有短短的三句話,卻將劉邦對國家尚不安定的濃鬱的惆悵體現得淋漓盡致。這首《大風歌》也因此流傳千古。

參考資料:《嶽陽樓記》、《清夜錄》、《大風歌》

相關焦點

  • 詩人一生留下6首詩,其中一首流傳廣泛,小學生必背,寫透了人生
    文/青山綠水詩人一生留下6首詩,其中一首流傳廣泛,小學生必背,寫透了人生唐朝可以說是古詩最鼎盛的時期,這一時期出的詩人幾乎都是名垂千古的。有豪放不羈的李白,心系蒼生的杜甫。有一種詩派以寫實為主,但關注度可能比其他類型的詩要低一些。
  • 唐朝有一「懶」詩人,只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卻冠絕全唐
    《新唐書》:「觀夫開元之治也,則橫制六合,駿奔百蠻;及天寶之亂也,天子不能守兩都,諸侯不能安九牧。」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唐朝,無疑是一個非常繁榮的時代,尤其是在盛唐時期,無論是政治經濟,亦或是文化科技,都發展到巔峰。
  • 在那一首詩裡,與詩人余光中一同去尋找詩仙
    已故臺灣詩人余光中的詩作《尋李白》是後代詩人對千古先賢的詩性尋根,正像李白對屈原的仰望、蘇軾對陶淵明的追慕一般,真正的詩人之間在時空上可能相距遙遠但情感上卻是息息相通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大陸的朦朧詩派崛起,其鋒芒遮蔽了那些傳統的詩風詩派,新一代的詩人們更喜歡接受西方現代派的象徵的、晦澀的、意識流等詩的寫作特質,但隨著海峽兩岸的逐漸相通,臺灣詩人的詩歌傳入大陸這邊,余光中、洛夫等詩人的作品對我們詩壇的啟發還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具有中國古典詩學因子的作品可能更能激起讀者的共鳴。余光中的《尋李白》就是其中的一首有影響的詩歌。
  • 《唐詩三百首》的最後一首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幾乎人人會背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所說的一句諺語。姑且不談這句諺語的可操作性,因為當中的「吟詩」可不是背詩,而是作詩。不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唐詩三百首》是會陪伴著他從年幼走到年長,甚至走完一生。
  • 李商隱不是冷門詩人,他的愛情詩很美,詩句背後的愛情故事更悽美
    文·幽蘭笑一笑李商隱是一位晚唐詩人,一生短暫坎坷,感情經歷卻絕非尋常。在仕途上,李商隱是牛、李黨爭的犧牲品。牛黨的令狐楚賞識李商隱,讓他高中進士;而李商隱卻娶了李黨王茂元的女兒,因此牛黨認為他忘恩負義。牛黨掌權後,他在政治上一直備受排擠,潦倒終身,46歲時便去世了。
  • 陸遊的一首詠物詩,構思精巧,令人遐思
    古詩詞中有很多詠物詩,作者或託物寓意,抒發內心的情感;或描摹情態,表達自己對大自然中景物的喜愛之情。比如杜甫就描寫過桃花,也寫過菊花。可是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少陵野老存詩千首,詠物詩也不在少數,卻唯獨不見描寫海棠花的詩作。原來杜甫的母親名叫崔海棠,詩人為了避諱,所以才別有用心。
  • 一字成就一首好詩:大詩人寫了首詩給和尚品鑑,和尚卻讓他改個字
    唐末五代十國之時有一著名的詩人名叫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乃信州永豐人(也就是今天的上饒市廣豐人)。提及王貞白,興許有人不知,但提及它的詩句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 」,可謂無人不曉,就連三歲小兒也都能朗朗上口。
  • 人不出名詩出名:詩人名字都沒留下,卻寫出勸人惜時的千古名篇!
    回到古代當個詩人實在是一份性價比超高的職業,不用像李杜、蘇辛那樣做傳奇詩人,寫詩也不一定會給當下的生活帶來本質上的改變,像孟郊,寫了一輩子詩,那麼出名的大詩人,科舉照樣不中,生活依然貧苦,但是,可以千古留名啊!古代文人士大夫,最大的追求不就是被後世永遠相傳嗎?
  • 高適寫在牆上的一首「錯詩」,被不知名路人改一字,成了一首妙詩
    這個成語出自北宋文人陶嶽編著的《五代史補》,講的是這樣一段雅事:當年晚唐著名詩僧齊己寫了一首名為《早梅》的詩,詩中有一句「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他拿去找大詩人鄭谷品鑑,對方於是將他的「數枝梅」改成了「一枝梅」。雖只改了一個字,卻讓整首詩的意境都更加優美,齊己感激不已,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之師」。本期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個一字之師的事。
  • 這個大詩人名滿天下,成了鍵盤俠,用詩逼死弱女子,為人不齒
    中國古代的女子地位低下,往往是家中的附庸,「三從四德」就像一個枷鎖牢牢套在她們的身上,使她們的一言一行都處在監控當中。 三從指的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 古代詩人都高雅?這位就很齷齪!古詩都很有韻味?這3首就不咋地
    大部分受過9年義務教育的人應該都有一個共同的煩惱,那就是古人留下的那些詩篇實在是太拗口了,而且還要我們去背,對於那個年紀的的我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折磨,我們也「恨透了」那些古代的詩人,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那些詩文的確都是美如畫的!
  • 唐朝詩人元稹年少成名,始亂終棄,為何詩句被譽為古代第一情詩?
    這句詩是唐朝一位詩人寫的,可是寫這句詩的元稹可不是如你所想的是一位專情的才子。元稹,生於唐朝,公元779年。元稹的家庭也是當官的,雖然官階不高,元稹父親只做五品官,但家境也勝過平常人家。所以元稹從小的使命也是熟讀詩書,考取功名。但他8歲的時候不幸成為孤兒,成為孤兒的元稹命運會陷入孤苦嗎?
  • 還寫了一首詩,至今900年都沒弄明白
    你要是問我宋朝的詩人,我第一個想起來的肯定就是蘇軾了。蘇軾不僅僅是宋朝的大文豪,他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當然,在我們的了解當中,蘇軾還不止是個詩人,還是個美食家,畢竟就大名鼎鼎的東坡肉,因為蘇軾「樂天派」的性格,讓他總是對生活有各種的期許和好奇。而且他還會把這些有趣的食物,有趣的事情寫在自己的詩中。比如說下面這一首詩,就是在寫蘇軾發現的「不明飛行物」。
  • 王維一首詩是唐詩名篇,題目是鹿柴(chái)還是鹿柴(zhài)?
    雖然那個時候並不懂他詩歌中的意境是什麼樣的,只知道死記爛背,但是多少也掌握了一些詩句。不過對於這些古詩,過了很長時間後,如今只剩下片言隻語。比如王維的一首唐詩,寫的是山林景色。全文只有20個字,卻是唐詩300首當中的經典名篇。這20個字都很簡單,描寫的意境我們也能夠想像的到。但是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說,題目卻經常讀錯。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杜甫一首「罵人詩」,短短4句話,不帶一個髒字,後兩句你經常用
    在我的印象中,古代的一些詩人應該都是彬彬有禮,應該都是儒雅的君子,我感覺他們應該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我覺得他們是不應該動怒的。其實,是我想錯了。古代的詩人也是人,他們也會不開心。他們也是會罵人的,只不過他們就算是罵人,也是比我有文化的那種罵人。就像我們現在說的,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唐朝的大詩人杜甫,我們的詩聖寫過的一首詩。
  • 古代少有的求愛詩:女道士向才子求愛,大膽吐露,讓人驚豔不已
    面對心愛的女子,無論是古人還是現如今的我們,都無法抑制住心中激動的心情,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首我國古代少有的求愛詩。《聞李端公垂釣回寄贈》唐代:魚玄機無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處弄船歸。自慚不及鴛鴦侶,猶得雙雙近釣磯。
  • 夢中得靈感,妙語乃神助,這些詩詞原來都是詩人夢中所作
    古代詩人「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夢中得佳句,也在情理之中。他們之所以能以詩聞名,並非偶然,而是其對詩文太過投入,以至於夜不能忘,竟在夢中靈感忽來,醒後書之,所以這些詩寫得亦幻亦真,撲朔迷離,依稀夢中景象,有著「莊生曉夢迷蝴蝶」的意境和神韻。
  • 白居易最有名氣的一首敘事詩,其中經典的詩句實在是太多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飲先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有三大詩人,分別是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以及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的白居易。白居易在我國古代詩詞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尤其是現在,很多人都認為他在詩歌上的成就其實並不比李白杜甫低。
  • 蘇軾「洞房」時寫下一首詩,不料卻成為千古絕唱,讀完讓人臉紅
    詩歌可以說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載體,在我國古代有很多人,用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尤其是在唐宋時期,出現過很多有名的詩人。我國之所以被稱為「文明古國」,是因為我國具有悠久的文化傳承,詩歌便是其中之一,無論是那種詩歌都會傳誦千古。
  • 【詩人藝術家●詩人陣地】夜康橋的詩
    主持策劃《漢詩選刊》平臺,其推出的全國31個省域詩人作品聯展、國內500位女詩人作品選展及中國現代詩八十一家、詩歌公眾號50家等欄目,在詩壇引起一定反響。寫詩十餘年,自印詩集四部,現居南昌。  夜康橋的詩十首  ✍️那必定是春天掉轉了它的車頭 一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