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代曾經學習王維的古詩。雖然那個時候並不懂他詩歌中的意境是什麼樣的,只知道死記爛背,但是多少也掌握了一些詩句。不過對於這些古詩,過了很長時間後,如今只剩下片言隻語。
比如王維的一首唐詩,寫的是山林景色。全文只有20個字,卻是唐詩300首當中的經典名篇。這20個字都很簡單,描寫的意境我們也能夠想像的到。但是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說,題目卻經常讀錯。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少年時曾學過王維一首20字唐詩,題目卻很容易讀錯。
這就是王維的《鹿柴》,王維最擅長的就是描寫山林山水的景色,體現了詩中有畫的境界,在這首唐詩當中也不例外。「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他在山中修行,對於山的寂靜感觸頗深。而且山林當中到處都是綠樹青草,層層疊疊,擋住了詩人的視線。以至於詩人在這空山當中看不到人影,卻能夠聽得見人說話的聲音。
即便是這樣一首短小的詩句,也能夠看得出詩人對山林景色的反映。「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裡寫的是夕陽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樹林和青草,照射在滿是苔蘚的地面上,色調很美。
王維的這首唐詩非常簡單,只是我們對於題目的理解要比這首詩歌的內容要難許多。因為題目那個常見的字並不是我們常見的讀音,而是讀作鹿柴(zhài)。
在王維的詩歌當中,這是一個固定的名詞,指代的是王維居住的別墅,名字是輞川別業。輞川別業非常精美的景色有12處,鹿柴是其中的一處。詩人的這首小詩,就把此地美景寫了出來,而且流傳後世這麼多年。
古典詩詞當中。對於古代漢語的發音有很多和今天是有差別的。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前一段時間引起爭議的那個「斜」。
在今天我們的。漢文字語言系統當中這個字讀作(xié),但是在古典詩詞當中這個字。則更多的被讀作(xiá),從詩詞當中的押韻我們也可以能夠看得出。比如杜牧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只有這個字發出(xiá)音,才能夠和後面詩句當中的「家」「花」形成押韻。
回到王維的這首唐詩,看上去非常簡單,寫的只不過是夕陽的景色。但我們需要記住的是題目當中的發音,因為柴讀作(zhài)非常少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王維的這首古詩當中的題目了。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