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2017航空貨運業增長強勁 亞太區為引擎

2021-01-08 民航新聞

  民航資源網2018年1月9日消息:埃森哲旗下的Seabury諮詢與航空貨運管理(Airline Cargo Management)合作的年度分析報告顯示,航空貨運業在各行業和各地區的推動下呈強勁增長。

  Seabury 諮詢最新的年度分析顯示航空貨運業顯示出成交量強勁,供需平衡已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並且將持續下去。從希冀冒芽、謹慎樂觀、到星火燎原, 終於看到這歡欣鼓舞的趨勢了。

  總體來說,2017年航空貨運可謂功德圓滿,全球各地的發展都如火如荼:全球航空貨運需求同比去年上漲約11%,幾乎所有行業和主要的貿易通路都有所增長(參見圖1),僅2017年前八個月就有近150萬噸的大幅增長, 從這個角度來看,2017上半年的增長量甚至高於前四年的增長總量。

  航空公司收入方面,國際航協預測2017年貨運收入為507億美元,較2016年上漲6.5%。如果持續17年上半年的增長勢頭,按照年初至今的航空貨運量增長11%,毛收益率大約增加 4%,最終數字可能會更高。

  全球航空貨運收入正在走向復甦,接近2014年624億美元高峰,這毫無疑問是一個令多數貨運承運人皆大歡喜的好消息,儘管未來他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石油價格與收入

  之前航空貨運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油價下跌,燃料成本的下降反映了較低的附加費 , 反過來又降低了毛利率。僅僅因為收益下降這一原因, 2014年至2016年間貨運收入就蒸發了約150億美元(參見圖2)。

  當然,收益下降的影響一般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貨運經營者發現他們的收入損失部分可以通過降低燃料成本恢復;腹艙營運商距離三年前的收入水平(和利潤水平)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為對於腹艙運營商而言,低油價成本的收益有限,而收入又面臨大幅下降;對於貨運代理和最終託運人來說,減少附加費意味著經營成本的降低。

  與2014-2016年的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7年航空貨運收入的回升主要是來自需求增長的驅動——儘管貨運收益(排除同比增長)仍然遠低於高油價時代的水平。 因此,2017年對於需求和供應利益相關者來說都是利好的一年,銷量上升而成本仍舊很低。

  自本世紀初以來,航空貨運與貨櫃海運相比,第二次呈現積極的態勢。 上半年航空貨運的增長實際上已超過貨櫃海運,尤其反映在航空貨運量的回彈上。

  這似乎不是唯一的因素,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近期海運方面的準點率表現不佳,部分是由於中國和歐洲等港口嚴重擁擠和新聯盟網絡的引入給可靠性帶來了更進一步的壓力,由此導致2017年早些時候,貨櫃貨輪的全球準點率從平時的80%以上降至近70%。而班次可靠程度受到影響最大的貿易通道,例如亞歐航線和跨大西洋航線,航空貨運重新獲得了高出全球平均水平一倍的市場份額。

  增長引擎:亞太地區

  總的來說,同比去年,幾乎所有航空貨運通路都呈現出正增長,從絕對增長量和與其他市場相關性方面來看,德國、中國和越南等主要國家表現搶眼。(參見圖3)

  2017年增長的真正引擎是亞太地區。 一些經濟學家預計,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並貢獻世界航空出口增長的三分之一; 同時,其他亞洲國家出口總額增長佔到了21%。

  從中國到歐洲和北美的貿易通道,以及亞洲內部各目的地之間的通路都在強勁增長。中國高科技,工業消費品和個人消費品出口均呈現增長態勢。當然與往年一樣,整個行業也出現了一些臨時性增長,例如,通過航空貨運出口玩具的需求突然激增,達到3.7萬噸,比如風靡全球的廉價玩具指尖陀螺帶來的狂熱 。

  中國的鄰居越南已成為千禧年以來的熱點,隨著紡織和電信行業的製造商開始在中國境外尋找廉價勞動力, 越南航空貨運出口量逐年增長,並在2017年實現了自我超越,其前8個月的出口增長了26%,緊逼馬來西亞,並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超越馬來西亞成為東協第二大出口國。與此同時,越南的進口航空貨運量也在增長,2017年前八個月增長了28%;越南從挪威進口的魚類增加了6,200噸,使其成為一個通向中國的代替門戶。越南可能是現在遭到擱置的TPP的主要受益者,但即使沒有額外的增長,其增長勢頭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停止。

  近年來歐洲航空貨運出口依然表現強勁:德國以18%的增長速度一馬當先,截止2017年12月全年總量增加了15.5萬噸,與歐洲其餘四大出口國合計增長總量相當。荷蘭、義大利和法國分別上漲了22%,13%和10%,同樣表現不俗。

  美國航空貨運進口也表現良好:2017年初強勁的美元表現助推了航空貨運進口,庫銷比六年來首次出現下降。機械零部件增幅最大,增長率達19%。時裝緊隨其後,增長了18%。目前為止,兩者之和佔據了進口增長總量的11%。即使是自從2000年代中期以來貨運量一直停滯不前的歐洲始發跨大西洋的貨流,也已經出現了13%的快速增長。

  同樣令人驚訝的是, 多年來一直在下降的日本航空貨運出口也增長了17%, 八個月內增長量達到相當可觀的104,000噸,而近年來苦苦掙扎的韓國和臺灣則分別實現了14%和10%的顯著增長。進口方面,日本1月至8月間從義大利額外進口了7,000噸菸草,這又是一個意外的臨時增長。

  Seabury諮詢公司分析發現,在商業產業領域也有一些驚喜。近年來有所衰退的行業實現了穩健增長:個人消費品航空貨運的需求增長了13%,機械零部件增長了14%,工業消費品增長了13%。(參見圖4)

  易腐貨物的力量

  與此同時,易腐貨物只有4%的增長,這大大低於市場平均水平。乍一看,這個數字低於預期,但實際上反映了鮮魚、水果和蔬菜運輸需求在亞洲和海灣地區多年來的穩步增長:在亞洲,易腐貨物已經運往中國和越南,後者是中國和香港的門戶。由於2017年早些時候實施的制裁,許多海灣國家,尤其是卡達,繼續通過航空貨運進口新鮮農產品。

  2016年第四季度為航空貨運提供了高速增長的基礎,當然這是由一些重複發生的事件,比如新款iPhone發布所帶來的階段性增長,那些與中國高科技行業(參見圖5——中國高新技術十大運輸出口分布)合作的航空貨運業者之前也預期2017年底iPhone 8和iPhone X發布會帶來新一輪增長。

  電子商務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根據eMarketer 報導,2017年線上銷售額預計將增長23%,總計達2.29萬億美元 。該數字調研公司還預測,今年中國和美國電子商務的銷售額合計將達到1.58萬億美元,佔全球電子商務總額的69%。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電子商務都與航空貨運業相關。在諸如阿里巴巴等平臺的推動下, B2B電子商務在全球範圍內迅猛發展,而B2C電子商務對航空貨運的影響最大。隨著消費者不斷要求獲得新的服務,新的物流模式正在業內逐步形成。因此,B2C電子商務並不是一種模式,而是多種模式的集合。郵政運營商,集成商和通用航空貨運企業都佔有一席之地。

  由於缺乏替代品,郵政運營商成為最大的贏家之一,儘管長期受到信函郵遞的壓力,但郵政運營商已經感受到包裹增長所帶來的國際業務量的提高。據萬國郵政聯盟報導,全球國際函件在2005年至2015年期間每年平均下降6%, 而國際包裹量平均每年增長10%,二者大致相抵。

  另一大贏家則是集成商,隨著航空快遞量明顯受益於電子商務(參見圖6),自2010年以來,其整體出貨量增長了約39%,即每年增長6%。第四季度假期季節,電子商務的份額更是不斷增加,出貨量也不斷增加(除了臨近聖誕節會有所下降)。

  貨運商明白,網上購物需求的增長拉動了銷量,因此他們更需要對流程和商業模式進行全面改革。機會與挑戰並存--B2C客戶希望獲得比郵政更快、更可靠,比快遞更便宜、比一般貨運更加端到端的服務。

  當然,好消息並不局限於需求端,有跡象表明運能增長終於找到了更加和諧的平衡點。過去幾年裡,貨運總量的增長速度幾乎一直超過行業需求,對載運率產生了負面影響,進而擠壓了收益率。然而,2017年我們看到這一趨勢經歷了有趣的突破:2017年前8個月,ATK僅增長了4%,為2014年以來的最低增幅。另一方面,以FTKs計算的需求增長了12% (自2010年以來最大的增長),改善了多年來需求和供應增長趨勢的不一致,這對許多承運人來說是一個欣喜的解脫。

  全貨機vs腹艙貨運

  OEM製造商的訂單記錄可能可以解釋為什麼 2012年到2016年間新貨機交付的高峰正在接近尾聲,而超過70%的額外貨機訂單都流往貨櫃機隊。例如,UPS最近訂購了14架747-8F,而聯邦快遞(FedEx)則訂購了超過60架767-300F的飛機,幾乎佔據了波音767的生產線。

  雖然需求增長強勁,但年初至今全球全貨機的貨運量在不同貨運通道的增長情況各有長短,導致航空貨運的正班運力整體上幾乎沒有增長。例如,歐亞航線的雙向正班貨運運力均有大幅增長,而跨太平洋和亞洲內貨機運力則呈下滑趨勢。全球範圍內,只有AirBridgeCargo(俄羅斯),金鵬航空(原揚子江快運)和卡達航空公司等少數幾家航空公司的正班運力大幅增長。

  2017年前10個月,全球範圍內的寬體機運力增長了7%左右,雖然腹艙的增長預計還將持續,但中東地區一些主要承運人的增長正顯示出放緩的跡象,而過去幾年他們以兩位數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整個市場。(參見圖7)

  總的來說,過去幾個月貨運運力的有限增長對貨運承運人產生了積極影響,行業的載運率正在持續提升。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無論需求增長有多快,貨運承運人的地位將會更加穩固。隨著主要貿易通道數量的急劇增加,運力還是可能出現瓶頸。

  2017年航空貨運強勁增長,2018年將會發生什麼?鑑於中國春節期間,貨運量都會提高,Seabury諮詢預計17年四季度的增長將持續到18年年初。

  此外,PMI和CLI等短期經濟指標也顯示出中國、美國和歐洲等重點地區短期將持續強勁增長 。中國將繼續主導全球航空貿易,而其出口和進口實際上已落後於今年的全球絕對增長。對於美國的空運進口,我們將密切關注庫銷比,因為庫存上升可能意味著航空貨運增長放緩。

  與此同時,某些中間產業,如汽車零部件和機械零部件,明年可能也會繼續保持增長;原材料,包括奶粉和紡織消耗品等子商品,也預計呈現同樣趨勢。

  匯率將是另外一個影響因素,例如,如果退歐談判無法達成快速決議,英鎊將持續走軟,英國空運進口將繼續下滑。如果美元近期對歐元貶值持續下去,可能會在2018年持續促進美國跨大西洋東向貿易航線的發展 。同時,近期人民幣對美元的強勁升值趨勢也是跨太平洋區域內值得關注的動態。

  從增長的角度來看,由於最近需求激增使得基數變高,2017年額外增長難度很大。儘管如此,我們預計2018年將會有強勁的開局,隨後增長將放緩,從而帶來2018年整體的合理增長,經過多年的行業壓力,這種增長已經相當不錯。

  最重要的是,整個行業會經歷貨運運力的重新平衡:新貨機交付已過了高峰期,而腹艙運力仍將繼續增長。可以預見,比過去十年更加溫和的運力增長將帶來航空貨運需求與供應平衡的顯著變化。

  (譯者:埃森哲諮詢 周暉;埃森哲實習生張麥馨對此文亦有貢獻。)

4薦聞榜

( )

相關焦點

  • Gogo任命Patrick Carroll為亞太區區域總裁
    芝加哥2017年2月2日電 /美通社/ -- 致力於為航空業提供寬帶連接解決方案和無線娛樂服務的全球領導者 Gogo (NASDAQ: GOGO) 宣布任命Patrick Carroll為亞太區區域總裁。
  • 歐萊雅中國CEO費博瑞:疫情結束後市場反彈會比以往更強勁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歐萊雅中國CEO費博瑞:疫情結束後市場反彈會比以往更強勁3月5日,受疫情影響,「歐萊雅中國發展戰略年度溝通會」首次移至線上舉行。傅博瑞表示,在這段時期內經過一定的波動之後,市場會重振旗鼓,就像過去經歷過的疫情一樣,事後市場的反彈會比以前更強勁。據悉,歐萊雅中國位於上海的總部、各區域辦公室、蘇州的工廠和分銷中心,都已於2月10起分批覆工,但湖北省的辦公室按照政府的統一規定還未復工。
  • 力奇中國喜迎全球CEO到訪 2018年*季度再創雙位數增長
    2017年,力奇集團全年營業額達到了10.82億歐元,實現了3.7%的有機增長,對於2017年取得的業績,力奇集團執行長HansHenrikLund說道:     「這是一個我們都能引以為豪的成績。
  • 2017年中國人均乘機次數、航空客座率分析
    2017年中國人均乘機次數、航空客座率分析2018/5/8 23:41:4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經濟景氣指數高,先行指標好於一致指標。,在2017年客座率上升水平最快,達到82.26%,比東方航空高0.86%,比中國國航高1.04%。
  • 阿克蘇諾貝爾發布2017年全年及第四季度業績報告
    油漆和塗料業務2017年業績表現:受銷量強勁增長推動,裝飾漆銷售額上升2%(排除匯率影響,上升4%)。銷售上升,因受不利匯率波動、價格等多重影響而部分抵銷。裝飾漆業務銷量上漲7%,所有地區銷量均有增長。
  • 2017年電視購物業發展報告發布網際網路電視渠道連續兩年增長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商務部近日發布《2017年中國電視購物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其中指出,2017年全國獲得電視購物經營許可的34家企業實現銷售額363億元,同比小幅下降1%,降幅比上年收窄7個百分點,市場規模趨於穩定。
  • 洗地機成清潔電器快速增長新引擎
    談起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清潔電器市場,無疑最火熱的要數洗地機產品,根據奧維雲網(AVC)線上監測數據顯示,雙十一期間(20W44-W46),線上洗地機銷售規模高達5.2億元,佔整個清潔電器的份額達12.7%,包括添可、必勝在內的眾多品牌,均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
  • [年報]華潤雙鶴:2017年年度報告摘要
    公司代碼:600062 公司簡稱:華潤雙鶴 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年度報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經營成果截至報告期末,慢病業務平臺是公司規模最大的業務平臺,也是公司主要的利潤來源。2、專科業務平臺: 專科業務作為公司中長期發展的重要引擎,承接「1+1+6」的戰略要求,重點發展心腦血管、兒科、腎病、精神/神經、麻醉鎮痛、呼吸六大領域,並選擇已經有產品基礎的兒科和腎科作為首批發展的專科業務。
  • 傅盛:小豹翻譯棒是個裡程碑 AI業務將成為獵豹移動重要增長引擎
    根據財報顯示,獵豹移動2018年全年總營收49.82億元,Non-GAAP歸屬於獵豹移動股東淨利潤為12.89億元,Non-GAAP營業利潤為5.52億元,Non-GAAP營業利潤率增長至11.1%。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在分析師電話會議裡表示,2018年公司全年財務業績符合管理層預期,尤其是在國內工具應用、手遊和AI領域取得了較大增長。
  • 東陽光藥:可威延續強勁增長
    中金公司2月25日發布對東陽光藥的研報,摘要如下:預告2019年盈利將增長超過120%,超出預期2月24日,東陽光藥發布盈利預喜,預計2019年權益股東應佔溢利將同比增長超過120%。2020年1月,公司曾預告2019年收入將增長至62.20億元。
  • 2017年餅乾行業大數據報告,餅乾品牌大數據分析
    原標題:2017年餅乾行業大數據報告,餅乾品牌大數據分析    2017年餅乾行業大數據報告  【報告類型】網絡大數據調研、行業/市場研究報告  :  在經濟增長放緩、主要原料成本攀升的局面下,餅乾行業增速不再像以前那樣亮眼。
  • 順豐再投快運企業 順心捷達上線切入零擔貨運業
    原標題:順豐再投快運企業 順心捷達上線切入零擔貨運業 本報記者 王瀟雨 黃興利 北京報導 已經成為物流業又一個競爭焦點的快運業務迎來了一個新的「玩家」,這個名為順心捷達的新品牌是由廣東順心快運有限公司(下稱順心快運)在5月12日宣布上線的零擔快運產品。
  • 2020年第三季度流媒體報告
    Conviva在報告深入研究了快速過渡到流媒體的行業現狀,重點包括:在全球範圍內,觀眾在流媒體上花費的時間比去年增加了57%,因為每個大洲的觀看時間都以兩位數到三位數的速度增長,以大洋洲地區為首。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的觀看時間增長了293%。
  • 高溫合金行業專題報告:航空發動機國產化時代,高溫合金崛起
    1.2 全球航空發動機需求量增長帶動高溫合金市場增長全球航空發動機需求量的增加主要得益於民用飛機需求量的增長。民用航空飛機需求量的不斷增長推動了全球航空發動機市場的增長,以航空發動機生產廠商通用電氣(GE)公司為例,2014-2019 年,航空發動機銷量從 3637 臺增加到 4621 臺,年複合增長率為4.07% ,其中,民用航空發動機年複合增長率為 7.21%。
  • 增長引擎Hollister在中國市場嚴重失誤 A&F被打回原型
    增長引擎Hollister在中國市場嚴重失誤 A&F被打回原型來源:聯商網2019-06-01 09:18Abercrombie & Fitch Co.在截至5月4日的2019財年一季度,Abercrombie & Fitch Co.連續第七季取得可比銷售增長,但增幅只有1%,差過Consensus Metrix 的綜合預期1.4%,主要因為過去兩年一直作為增長引擎的Hollister增速從去年同期和四季度的6%減慢到2%,遠遜市場預期的3.4%,假日季疲軟的Abercrombie 品牌則恢復1.5%的增長,而市場預測會下跌1.5%
  • 海倫哲:2017年年度報告
    2017年,格拉曼軍品訂購量大幅增長,截至報告期末,有21,074.23萬元軍品訂單尚未交付;某款新產品通過首批4臺改進訂購,實現升級換代;軍選民用項目穩步推進,在海倫哲集團範圍內的非格拉曼產品開始進入融合發展行列,有部分產品將在2018年完成項目立項。這些成績的取得,將為公司快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5、積極探索研發管理新思路,研發工作有序進行。
  • 攜程發布2017「中澳旅遊年」報告:純玩與自由行時代來臨
    新華網北京2月13日電(錢春弦)隨著「中澳旅遊年」正式拉開帷幕,國內最大的在線旅行社攜程旅遊日前發布《2017「中澳旅遊年」報告》。報告預測:得益於新航線開通、籤證便利化等措施,2017年中國赴澳遊客將達到140萬,總消費將超過500億元人民幣。旅遊品質也大幅升級,網上100%選純玩團,自由行比例超過團隊,幸福感提升。
  • 業績增長為負 童裝能救Timberland嗎
    在2019財年前兩個季度,Timberland的業績增長為負。業內人士認為,Timberland主打大黃靴,如今依靠單一產品成長已經不適應現在的市場發展,將童裝引入國內,並從線上試水,也反映出Timberland對於打造業績增長新引擎的渴望。
  • 海正藥業:一季度動保業務呈現強勁增長
    原標題:[路演]海正藥業:一季度動保業務呈現強勁增長     「凝心聚力共克時艱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浙江轄區上市公司投資者網上集體接待日」活動周五下午在全景
  • 東航「隨心飛」:開動消費「新引擎」服務國內「大循環」
    據預測,僅東航一家,2020年的「隨心飛」預計帶動270萬人次出行,所釋放的綜合效應為激活國內經濟大循環提供了強勁動力。  一張「隨心飛」機票:行業首創破「寒冬」  像小郭先生他們一樣,當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明顯好轉之後,開啟國內打卡遊的旅客,在今年6月中下旬漸漸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