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破格招待東協十國首腦 以強勢外交猛刷存在感

2021-01-09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文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史無前例」「創造歷史」——印度媒體的自豪感已然「爆棚」:1月24日,東協全部十個國家的首腦抵達新德裡,準備參加25日的東協-印度紀念峰會,並將出席26日的印度第69屆共和國日閱兵式。按照傳統,在印度展示其軍事實力的共和國日閱兵式上,通常只有一位外國政要受到貴賓禮遇。但印度今年打破了常規。印度為何在這個時候表現出重視東協的姿態?國際媒體在分析這個問題時,無一例外提到了中國。印度DNA網站24日也毫不避諱地稱:印度做出如此破格的舉動,目的就是「遏制中國的野心」。

據《印度時報》24日報導,越南總理阮春福當天最先抵達新德裡,柬埔寨首相洪森、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緬甸政府國務資政翁山蘇姬、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泰國總理巴育、汶萊蘇丹哈桑納爾、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寮國總理通倫、印尼總統佐科相繼抵達。印度報業託拉斯24日稱,東協10國領導人同一時間訪問印度,這是史無前例的事件。本屆峰會將慶祝東協和印度建立對話關係25周年。新加坡《聯合早報》24日稱,新加坡是今年的東協輪值主席國,因此峰會將由李顯龍和總理莫迪擔任聯席主席,各方將探討一系列話題。

新加坡《今日報》24日稱,東協-印度紀念峰會的主題是「共享的價值、共同的命運」。此次峰會上,印度將展示自己是有吸引力的中國替代者,強調新德裡尊重東協的做事方式,遵守東協的「中心性」原則。《印度斯坦時報》稱,莫迪的「東進」政策正在成形,東協領導人訪印將是印度顯示該政策的好機會。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4日稱,印度和東協紀念峰會期間,將優先討論貿易、投資、連通性、農業、旅遊、科技和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協議。峰會後預計會發布《德裡宣言》。

「歷史再次輪迴」,《印度時報》24日發文稱,1950年1月26日,印度第一個共和國日閱兵式上,邀請了時任印尼總統的亞洲強人蘇加諾,68年後,印度再次邀請了印尼總統佐科出席共和國日閱兵式,但與他同時出席的還有另外9個東協國家的首腦。就像莫迪最近說的那樣:「歷史將會記住這一天,2018年1月26日。」報導稱,為了體現印度和東協的團結,26日的閱兵式上,將展示印度和東協10國的國旗,來自東協國家的方隊也將參加。

「印度對東協承諾背後的中國因素」,澳大利亞洛伊國際問題研究所網站24日以此為題發文稱,莫迪以「東進」取代「東向」政策後,積極強化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原因在於中國。印度幾乎與中國一起加入東協地區論壇和東亞峰會,旨在稀釋中國的存在感。印度日益強調與東協的戰略合作,特別是在中國態度日益強硬的南海問題上。這些都說明,印度與東南亞接觸的背後,是印度要緊盯或模仿中國,防止出現以中國為中心的地區秩序。文章稱,莫迪政府正在尋求一種更為強勢的外交政策,包括挑戰中國的地區行為。雖然即將開始的東協-印度峰會沒有中國,但中國無疑是「房間裡的大象」。

印度《經濟時報》24日稱,「東進」政策是印度對印太地區地緣政治快速轉型做出的回應。川普上臺後宣布退出TPP,讓很多東協國家感到困惑,並更加依賴中國。「印度必須顯示雄心和能力,東協目前與印度在安全領域的合作存在遲疑。共和國紀念日閱兵式將為印度和東協之間的合作指出新的方向。」

「熟悉的陌生人」,菲律賓ABS-CBN新聞網24日發文,如此描述東協和印度的關係。「印度和東協,半滿杯子的故事?」《印度斯坦時報》24日也對印度和東協關係提出質疑。文章說,印度邀請東協十國首腦擔任印度共和國日閱兵式的主賓,雙邊關係將取得更大提升。但這種雙邊關係的拓展存在嚴重的不對稱性。一個原因是,雙邊關係中的政治性大於經濟、商業、文化和人員往來。印度與東協的年貿易額目前為710億美元,2012年到達峰值後一直在回落。而東協與中國2016年的貿易額已超過4500億美元。印度對東協的直接投資及企業在東協國家的存在也不及中國。印度2016年對東協投資為100億美元,而中國是1000億美元。印度與東協國家的關係嚴重「偏科」: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的貿易關係強大,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卻不成功。此外,包括海上安全領域在內的安全關係也落後於政治關係,印度只與少數東協國家發展了安全關係。一些東協國家希望印度在南海加強存在感,減少因美國安全承諾減少而帶來的不安。「但是東協同時不希望被夾在中印之間。」

相關焦點

  • 東協簡介
    【成  員】 10個(截至2000年底):汶萊(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亞、寮國(1997年)、馬來西亞、緬甸(1997年)、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1995年)。總面積約450萬平方公裡,人口約5.12億。
  • 中國—東協博覽會加速升級 從服務「10+1」向RCEP「10+5」擴展
    中新社南寧1月11日電 (黃令妍 陳芳)中國—東協博覽會(東博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11日介紹,東博會升級發展戰略正加快實施,利用業已形成的對東協合作先發優勢和穩定成熟辦會機制,爭取舉辦RCEP高峰論壇,從服務中國—東協「10+1」向服務RCEP「10+5」延伸,積極擴展為東博會暨RCEP博覽會
  • 提升「軟實力」 盤點國外政要「第一夫人」外交
    這些首腦配偶的日程安排、言行舉止,甚至服裝打扮都成為媒體關注、解讀的熱點。  近些年來,不少「第一夫人」藉助出訪他國的機會給民眾留下深刻印象。她們或精明幹練,或前衛時尚,或平和親切,成為首腦出訪中的「別致風景線」,也是現代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
  • 沙特等國與卡達恢復全面外交關係
    新華社利雅得1月5日電(記者塗一帆)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5日表示,沙特等國已與卡達恢復全面外交關係。  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5日在沙特西部城市歐拉舉行,與會領導人在峰會上簽署了《歐拉宣言》。
  • 日美首腦打球約兩個半小時,上演第五次「高爾夫外交」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美國總統川普再次進行「高爾夫外交」。據日本共同社5月26日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美國總統川普26日在千葉縣茂原市的「茂原鄉村俱樂部」打了約兩個半小時的高爾夫球,這是兩人共同的愛好。這也是兩國首腦的第五次「高爾夫外交」。
  • 1125年,金人用清州羊湯招待宋國外交使團
    金太宗完顏晟宣和七年(1125年)正月,宋徽宗趙佶派遣奉議郎、尚書司封員外郎許亢宗率領一個80多人的外交使團出使金國。這次出使金國有兩個政治任務:一是要對完顏晟登基表示熱烈祝賀,二是想繼續加強宋、金兩國的友好外交關係。
  • 大外交|新加坡大使與《環球時報》爭辯背後,中新關係咋了?
    他們認為,實際情況說明了新加坡更樂意、更適合扮演東協利益維護者角色,而不是中正的協調者。據熟悉相關事務的外交消息人士向澎湃新聞透露了兩個細節:今年4月,新加坡外長維文在國會演講時公開表示,中國在南海進行島礁建設影響很大,新加坡不接受「強權即真理」。
  • 新中國國宴外交:周恩來用鹹菜招待外國貴賓
    周恩來舉行宴會歡迎尼克森   1957年:毛澤東盛情款待伏羅希洛夫   無論前蘇聯還是之後的俄羅斯,中蘇(俄)關係一直是中國外交領域的重點之一對他的破格款待,是中共對古巴這個在美國後院點燃革命星火的社會主義國家的聲援和鼓勵。   不過,隨著國內經濟陷入嚴重困難,之前接待前蘇聯領導人的高規格國宴再也沒有出現過。   1965年5月21日,阿爾巴尼亞部長會議副主席(當於副總理)科列加、工礦部長蒂奧多西一行來華訪問。周恩來特別選定了一條參觀路線,帶他們去大寨。
  • 中美洲國家獲90億援助 日經援外交得七張入常票
    國際在線消息: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18日在東京和7個中美洲國家的領導人舉行首腦會議。小泉在峰會上承諾日本向這些中美洲國家提供90億日元(約合8200萬美元)的政府開發援助和1億美元的優惠貸款。   中美洲國家也投桃報李,使小泉政府如願以償地得到最想要的禮物:支持「四國聯盟」提出的聯合國安理會改革決議草案。
  • 借G20漢堡峰會刷存在感,安倍偷雞不成倒蝕一把米
    在自民黨東京都議會選舉失利的背景下,安倍原本欲借外交狠刷存在感,彌補國內失分。不幸的是,安倍的這一算盤沒能如意。最新民調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繼續下滑,跌至2012年上臺以來最低。(7月11日新華社)  近段時間,安倍深陷「低價門」等各種醜聞,安倍內閣成員也頻頻曝出女議員辱罵毆打男秘書等各種醜聞,導致安倍內閣支持率急劇下降,跌至2012年上臺以來最低。
  • 普京取消訪問印度,俄外長早已提醒,印度卻當耳旁風
    俄印峰會取消,印媒惶恐對此俄方也有所關注,俄羅斯《生意人報》網站於12月28日也發文評價指出俄印關係首次成為印度黨派之間的爭論焦點。不過很快印駐俄羅斯大使文卡特什·瓦爾馬就出面表示,取消峰會背後不存在所謂的政治摩擦。儘管官方在熄火,但印度媒體對此還是進行了可能性猜測,矛頭直指美日印澳的四國機制。此前俄外長拉夫羅夫也就此對印度發出批評。
  • 沙特等國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 斷交危機迎和解曙光
    5日,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表示,沙特等國已與卡達恢復全面外交關係。卡達方面對此表示歡迎。  當天,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在沙特城市歐拉舉行,卡達埃米爾塔米姆率團參會,這是塔米姆3年多以來首次訪問沙特。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在機場迎接塔米姆,雙方在電視直播中擁抱並簡短交談。  峰會上,與會領導人籤署了《歐拉宣言》。
  • 親善合作 睦鄰友好——國內外人士積極評價中國安鄰外交
    與此同時,周邊國家領導人也頻頻到訪,俄羅斯、印度、蒙古國三國總理同一天抵華訪問,引人注目。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期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中國周邊外交迎來發展新機遇。 好戲連臺 周邊外交傳遞正能量中國領導人的講話和出訪,讓周邊國家感受到中國安鄰外交正能量。
  • 美國又刷存在感惹惱俄羅斯 俄警告衝撞美軍艦……
    刷存在感、施壓俄羅斯美國軍機也「閒不下來」雖然俄羅斯一直堅決反對,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飛機,經常抵近俄邊境進行偵察活動。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就此表示,此舉一是因為美國要在歐洲刷存在感,二是向俄羅斯施加壓力,特別是《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於2021年2月到期,在談判的關鍵節點上,美國想要向俄施加外交和軍事上的壓力。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行動總局局長魯茨科伊9月表示,2020年以來,俄軍戰鬥機在黑海上空攔截外國軍機的頻率,增加了21%。
  • 到東協10國旅遊望免籤證 去東南亞旅遊將更省錢
    他說,中國與東協的貫通,是重慶崛起為國際大都市的最大機遇,重慶建成內陸開放高地指日可待。長安加快東協本土建廠步伐「中國-東協自貿區的政策我們早就開始研究了,而且還找到了突破口。」長安汽車國際公司有關負責人昨天告訴記者,東協自貿區國家都把汽車、摩託車整車列為敏感產品,並不在此次生效的自貿區關稅調整目錄中。「但是,汽車零部件,比如底盤、車身和特種用途車將會率先下調關稅。」這位負責人說,同時按照自貿區相關政策,中國企業如果在某個東協國家設立的合資工廠,本地配套率超過40%,向其他東協國家出口政策,就可以享受進出口零關稅的優惠政策。
  • 恐怖核平衡下的世界政治:核峰會46國各懷心思
    恐怖核平衡下的世界政治:核峰會46國各懷心思  據美國《外交政策》雜誌4月11日報導,來自46個國家的代表即將參加歐巴馬在華盛頓召集的核安全峰會,這些國家的首腦和外交部長們肯定不會錯失互相交流的良機。
  • 印度給出方案,陰謀味很重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長,我國在南海地區的話語權也日益增長,而且這一現象也勢必將隨著中國航母和軍艦數量的增長而持續存在著。但是中國國際地位和區域影響力的變化是印度最不想看到的,尤其是在南海及東南亞地區,近期印度媒體就發表了一篇文章,呼籲美國和印度尼西亞在南海共同對抗中國。
  • 【漫畫理論】「破格」的制約
    「破格」是漫畫分鏡中較為高級的分鏡技巧,但卻普遍存在著被濫用的情況。
  • 夾在亞洲巨鄰之間:緬甸外交政策更加成熟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社論稱,在推動中緬關係的新發展之際,緬甸政府也在地緣政治上面對嚴峻挑戰,夾在兩個亞洲巨鄰中國和印度之間,緬甸不能倒向任何一邊,在推行政治改革和振興經濟之際,緬甸必須努力重新平衡與中印的關係。
  • 蔡英文母校給臺灣貼星標加備註 臺當局忙刷存在感
    自1972年雙邊外交關係建立以來,英國政府已正式承認一個中國政策。」並強調,全球大多數國家和聯合國(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也承認這一立場。至於10日臺當局外事部門自我加戲,對LSE「維持藝術作品原貌」表示「由衷感謝」,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新聞發布會上就曾表示,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所以都應該按照一個中國原則來處理涉臺事務。(海外網 朱惠悅)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