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稱竹節蟲翅膀失而復得證明進化論有誤?[圖]

2021-01-09 東方網

美國科學家稱,基因分析顯示,某些竹節蟲在進化過程中至少4次失去又恢復了翅膀。

東方網1月17日消息:這種280釐米長的Leprocaulinus竹節蟲原產於巴布亞紐幾內亞,今天竹節蟲家族中的許多成員都像Leprocaulinus一樣失去了翅膀,而它們的一些親戚卻仍然擁有翅膀。

科學家發現,某些種類的昆蟲在進化過程中,失去又重新獲得了飛行的能力。這一現象表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本身也許需要進化了。研究者曾經認為,進化過程是不可以逆轉的,因此像翅膀一類複雜特徵不可能失而復得。但是根據最新出版的一份研究報告,一種類似小樹枝的竹節蟲(walking sticks)可能證明事實正好相反。

美國猶他州布萊韓.揚(Brigham Young)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麥可.懷汀(Michael Wh iting)和他的同事在分析35種竹節蟲的DNA後發現,在數百萬年的進化歷史中,某些竹節蟲的翅膀多次失而復得,這種反覆的進化現象至少出現了4次。

懷汀說:「過去200年裡,人們一直認為,翅膀的進化是一次性的,但我們的研究顯示,至少在竹節蟲的進化歷史上,翅膀多次消失又出現。」

特徵失去僅是表象

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的這份研究報告挑戰了《進化論》的基本信條————昆蟲的翅膀只進化過一次;某種特徵退化之後將永遠消失。它還顯示,某種複雜生物特徵的消失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實際上這一特徵將在基因中潛伏相當長時間。這為生物進化研究開闢了一個嶄新的方向。

在5000多萬年的時間內,雖然竹節蟲失去了翅膀,但創造翅膀的基因似乎並沒有消失。懷汀說:「最了不起的是,它們能夠在需要的時候重新找回翅膀。」

想像鯨魚又長了腿

懷汀說,理論上他的發現其實與哺乳動物學家發現一頭鯨魚重新在陸地上行走並沒有什麼不同。

懷汀和他的同事在為竹節蟲描繪族譜的時候意外獲得這一驚人發現。他們猜測,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竹節蟲失去了翅膀和飛行的能力。

沒有翅膀的竹節蟲更像枯樹枝,因而更容易與它們生活的環境融為一體,保護它們躲過天敵銳利的目光。在5000多萬年後,由於某些原因,部分竹節蟲發現恢復翅膀和飛行能力更加有利生存。

科學家們一度認為特徵失去後無法恢復,是因為需要創造這些特徵的基因已經改變了。懷汀認為,創造翅膀和腿的基因指令也許是相聯繫的,可能在數百萬年的時間內按需開關。他懷疑,這種進化現象可能在其他物種身上也發生過,其中包括蟑螂等昆蟲,也許還有昆蟲王國之外的更高級物種。

相關焦點

  • 叢林隱士——竹節蟲
    它就是今天的主角---竹節蟲。 竹節蟲在拉丁語中是幽靈的意思,它是昆蟲綱裡的1個目,種類很多,全世界約有3千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有3百多種。可能中國昆蟲學家為突出它的特殊性,專們造了一個脩字,作為它的簡稱,這個目也叫脩目。外形像竹節的稱為杆脩,像葉片的稱為葉脩,而混身長滿小刺的,理所當然的被稱為刺脩。
  • 偽裝 「大師」竹節蟲
    它們便是大名鼎鼎的擬態(一種生物模擬另一種生物或模擬環境中的其它物體從而獲得好處的現象)高手——竹節蟲。它們極其擅長偽裝,因此人類給了它們一個很棒、很貼切的學術名稱——「精靈」。竹節蟲在英語系國家又被稱做——「會走動的樹枝」。全世界的竹節蟲都屬於竹節蟲目,分為5科300多屬2800多種,我國已發現過4科100多種。這個類群裡某些種類最大的可長達30釐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長的昆蟲。
  • 菲律賓發現神秘新種竹節蟲:無翅膀會噴霧(圖)
    雄性Conlephasma enigm的體色更為絢爛    北京時間9月6日消息,科學家在菲律賓發現一種神秘的新種竹節蟲。這種竹節蟲沒有翅膀,生活在地上而不是樹上,它們的體色引人入勝,頭部呈藍綠色,身體呈橙色。此外,這種竹節蟲還會噴射帶有臭味的噴霧,用於抗擊捕食者。    新發現的竹節蟲非常獨特,科學家尚不清楚它們與其他竹節蟲之間的關係。
  • 一隻距今9900萬年的蜈蚣,究竟有多厲害?科學家:或將推翻進化論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在地球上出現的生物也是數不勝數。「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隨著地球的發展,一些生物能夠適應環境的生長,越來越強大,而有些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那麼就只能消亡,恐龍的滅絕就是最好的例子。
  • 《為什麼要相信達爾文》進化論有個特點,大家都以為自己懂進化論
    神創論者往往還會舉出眼睛、翅膀這類複雜精巧的器官作為例子,說它們只能由造物主一步到位地創造出來,不可能在自然界中逐步進化出來,試想一下,那些進化到一半,功能還不完全的翅膀和眼睛能有什麼用呢?如果你對進化論了解得不多,恐怕很難對神創論者的這套說法進行有效的反駁。
  • 在500萬年古井中發現怪異「翅膀蛇」化石,科學家稱翅膀不是用來飛...
    趣味探索訊 科學家在地球美國東南部的田納西州的一個500萬年的古老的沉井裡,吃驚地發現了數以百計的蛇類骨頭化石,其它的一具怪異的化石引了科學家的注意。這是一具歷史悠久古老「翅膀蛇」的化石遺蹟,這個在椎骨上翼狀突起蛇化石,證明這個古老蛇類對人類的認知而言是一個新發現的物種。
  • 「螃蟹的腿」,進化成了「蝴蝶的翅膀」?科學家還真找到了證據
    它的翅膀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甲殼類動物的腿?數百年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我們都知道,物種的進化源自於基因突變加自然篩選,而基因突變又是不定向的。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很多人都把昆蟲的翅膀出現歸因於隨機的新組織結構所產生的。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昆蟲的翅膀是從甲殼類動物已有的組織結構中變化而來的。
  • "誤"種起源:關於進化論的18個常見誤區(組圖)
    你真的懂「進化論」?不妨套用費米在描述「量子物理」學時的名言: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懂了,那麼顯然你還沒懂。請試回答:  進化會讓生命體變得更複雜嗎?人類比細菌具有更大的進化優勢嗎?基因變異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嗎?生物學家都是達爾文主義者嗎?進化論無法被駁倒嗎?「同性戀」能夠被遺傳嗎?
  • 一種神秘昆蟲,形似龍蝦的竹節蟲,一度被認為已滅絕80年後重現
    在昆蟲世界中,竹節蟲是非常善於偽裝的昆蟲,只有竹節蟲在爬動時才會被發現,不然它偽裝成樹枝,不爬動時,看上去就是樹的一部分。竹節蟲在全世界約有2200餘種,大多數的竹節蟲都像樹枝,但其中有一種形似龍蝦的竹節蟲——豪勳爵島竹節蟲,被認為是最神秘的昆蟲之一,一度被認為已滅絕80年後重現世間。
  • 難以置信:進化論用科學證明是錯誤的,人類的祖先是外星人嗎?
    直到今天進化論在世間仍然能夠站穩腳跟,但是也有部分科學家提出:進化論是錯誤的觀點!進化論被認為是一種科學理論,從歷史生命的最深處尋找生命生存規律以及發展方向。在達爾文時期在《物種起源》中初步介紹了進化論的兩個觀點,第一,物種在世間中是可以變化的,生物也是進化而來的;第二,生物進化的動力就是生物選擇。
  • 鳥類進化最初階段 "腿"上也長著一對翅膀(圖)
    上圖:原始鳥類腿羽演化示意圖。許益珂繪 左圖:會鳥復原圖。李榮山繪   鳥類是從恐龍進化而來的。科學家們曾發現類似鳥類的恐龍在後肢上長著羽毛,這是不是意味著,在鳥類進化的最初階段,「腿」上也長著一對翅膀?我國科學家的最新發現證明了這個猜測——最早的鳥類曾經四翼飛翔。《科學》雜誌日前在線刊登了該項研究成果。  這項研究是由山東省臨沂大學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及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鄭曉廷、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和徐星研究員等共同完成的。
  • 給竹節蟲做手術
    ↑行走在山林中,偶爾會遇到一些演技精湛的小演員,它們是偽裝成枯枝的竹節蟲。這隻竹節蟲就是今天的主角,它還是若蟲,體長3釐米多一點,尚未長出翅膀。 ↑給它拍了幾張照片,這種將一對前足與身體平行放置的姿勢是很多種類竹節蟲若蟲時期的標誌性動作,有時會讓人誤以為它只有4條腿,實際上則是6條腿。這種姿勢可以使它們牢牢固定在葉片或是枝條上而不易掉落。
  • 科學家發現恐龍時代新物種 進化論再遭質疑
    《每日科技新聞》(Scitech Daily)12月19日報導說,這是一種生存於恐龍時代的哺乳動物,科學家無法用進化論來解釋其獨特的身體解剖結構,認為「它改變甚至推翻了很多進化規則」。 研究人員將這種生物命名為「Adalatherium hui」。
  • 澳科學家宣布:罕見物種史前竹節蟲還活著
    京報網訊澳大利亞科學家最近宣布,原本以為已經在80多年前被野鼠吞噬殆盡的史前竹節蟲,現在仍有幾隻棲息在澳大利亞外海的島嶼上。不過,目前所發現的這幾隻侏羅紀時代便存在的竹節蟲卻全部都是雌性,是自成一格的母系社會。然而,這個發現已令科學家們興奮不已。  這種昆蟲是巨型的竹節蟲,不會飛行,身長可達15釐米,演化的年代甚至比恐龍還早。
  • 昆蟲界的「隱身大師」春節開展 川西多種珍稀竹節蟲首次亮相
    千挑萬選 從20多萬幅竹節蟲照片中挑選出來在昆蟲界,善於隱身的比比皆是,然而,真正稱得上是「大師」的唯有竹節蟲目昆蟲,靠著千萬年來進化出的隱身絕技,驚險而順利地度過了自己的一生,它們是昆蟲學中解釋「擬態」的經典案例。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介紹,這次展出的照片主要挑選自他20多年來拍攝積累的20多萬幅昆蟲照片中的竹節蟲內容。
  • 章魚到底有何特別之處?科學家認為,它可能違背了進化論!
    章魚到底有何特別之處?科學家認為,它可能違背了進化論!在周星馳的電影《美人魚》中,曾有一幕是羅志祥扮演的章魚哥在砍自己的腳,然後救助了美人魚。章魚作為一種渾身是腳的生物,似乎缺那麼一兩個也無傷大雅。那麼對於章魚而言,失去腳真的無關緊要嗎?
  • 進化論不適用於人類?人類歷史有13萬年空白,像突然出現在地球上
    提到「進化論」估計很多人都會說到:「它是自然發展不可變更的原則,從適者生存到優勝劣汰,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複雜……」進化論其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一直都在向前發展的,每次發展都會比之前更高級。答案也並非如此,馬是奇蹄類動物,起源於古代有蹄類動物。其實早在五千八百多年,在地球上有著各種各樣的蹄動物,它們只是曇花一現,在18世紀,英國科學家發現了哺乳動物牙齒和下頜骨碎片,這些化石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從這種化石中,科學家們發現它屬於馬,又被稱為「蹄兔獸」。它的體積外觀只有狐狸一樣大小,被稱為當今世界中所有馬的祖先。
  • 科學家發現5.2億年前類蝦化石 填補進化論「缺失環節」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5.2億年前類蝦化石 填補進化論「缺失環節」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導 研究人員日前發現了一種生活在大約5.2億年前、長著5隻眼睛的類蝦生物。這一發現可能終結有關地球上最常見的動物如何進化的長期爭論。
  • 科學家:章魚構造很強大,或違背進化論!
    科學家:章魚身體構造很強大,或違背進化論!章魚是地球上非常奇特的一種生物,甚至很多科學家們都認為,其實章魚可能就是實打實的外星生物。如果說到章魚,可能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畢竟章魚的鮮美是公認的,雖然章魚長得非常的奇特,但是它的美味卻是人類不可以去質疑的。
  • 認知館丨竹節蟲昆蟲界的超級「偽裝者」
    昆蟲界,目前發現最長身形達到60多釐米的竹節蟲無疑算得上是「大個子」了。重要的是,竹節蟲這種昆蟲的進化之旅比我們人類還要早2億多年!而且,直至今日,它們仍然以形色兼備的擬態本領活躍在人類的周圍,著實讓人嘆服。在甘肅農業大學認知館的昆蟲標本展示區內,就收藏了一種馬來西亞的竹節蟲,曾號稱世界最長竹節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