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平時不怎麼聯繫的朋友,買婚房首付款差5萬塊錢,跟我借錢。
我委婉地拒絕了:不好意思呀,我也要結婚了,也要用錢。
其實,我是真的不想借給她錢。
別人跟我借錢,我的準則是:三原則一暗示
1借小不借大
我一個月的工資也就1萬,除去必要的開銷,每個月剩餘的錢也不多。5萬塊錢也許是我1年的積蓄,她借的這個數額,對我來說有點大。
2借急不借窮
她買婚房首付款都要借,隱含的意思是她買婚房的錢真的不寬裕(我真的沒有貶低她的意思)。她和我的收入差不多,未來的她,還要還房子貸款、結婚、生子,萬一我要急用錢、她還不了怎麼辦?
3借近不借遠
我跟她只是合作過一個項目,之後的聯繫就少了。僅有的聯繫,也就是電話和微信裡,節假日發發群消息問候、朋友圈的點讚而言,感情真的沒有那麼深。
我跟她在生活中更沒有交集。如果我借錢給她,她刪除我號碼,或者我換了號碼,因此失去了聯繫,我要她還錢或者她還我錢,都變得困難。
一暗示
當我答應借錢給別人時,我就給自己心理暗示:這個錢,也許真的就要不回來了,這樣我的心理落差就小了很多。
我跟別人借錢的準則:一主動
對於主動張口借錢,俗語說張口容易閉口難,有的時候張口也不容易。誰都有犯難的時候,如果確實急需用錢,急需要朋友的幫忙。作為主動開口借錢一方,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雙方轉換身份,暫時拋開友情關係,進入錢財交易關係:主動寫借條,明確借錢數額、還款時間、還款利率。萬一不能如約還款,用固定資產抵押、第三方擔保等法律認可的方式。讓被借的一方心安。
如果急需用錢、又不想跟朋友開口,向銀行申請貸款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朋友之間也可以談錢
都說朋友間談錢傷感情,萬事都有例外,也有因為錢而增加感情的。
劉曉慶、姜文之間超越愛情的友情,就是個例外。
1986年,劉曉慶、姜文一起拍攝謝晉導演的電影《芙蓉鎮》,兩人暗生情愫。電影拍完之後,兩個人也就順其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這段感情維持了8年,1994年,劉曉慶、姜文因性格不和,兩人和平分手。但是他們依然是最好的朋友。
劉曉慶看出姜文的野心,想自己當導演拍電影,可他自己心裡沒底,有點擔心、猶豫。劉曉慶明白,姜文需要外力推他一把。
劉曉慶直接捅破姜文心裡的那層窗戶紙:姜文,你可以當導演,拍你自己想拍的電影。
那時的姜文,還沒有現在的傲氣,磨磨唧唧地說:我如果要當導演,必須到美國學習十年。
劉曉慶很認真地說:導演需要的才華,不是經驗,十年後就晚了。
在劉曉慶的鼓勵下,姜文籌備他執導的首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這部電影原計劃投資400多萬。可姜文在拍攝過程中追求盡善盡美,費用遠遠地超支了。
劉曉慶聽說後,自己主動出了一部分錢,還動員電影人文雋投資了一部分。
錢還是不夠, 劉曉慶作為中間人,又替姜文借了一些錢。
《陽光燦爛的日子》,取得了當年國產影片最好的票房記錄。不僅讓姜文獲得了很多獎項,還把第一次演戲的夏雨,捧成了雙料影帝。
2002年,劉曉慶涉嫌逃稅漏稅被依法逮捕。公司帳戶全部被查封,存款全部被收繳。姜文第一時間安慰了她的家人,託人轉告劉曉慶一定要堅強。姜文竭盡全力、不惜花大錢請來4位資深律師為其奔走。
2003年春節前夕,姜文託律師將一條絲巾帶給了劉曉慶。這條絲巾上繡著一隻展翅的蒼鷹,其中的意義不言而喻。
最終,劉曉慶度過了422天的牢獄生活,補交所欠的稅款,在姜文的幫助下得以取保候審。
劉曉慶、姜文2人之間也談錢。不但沒有傷感情,而且還收穫了朋友間的肝膽相照。
朋友之間也能談錢,具體看人,真誠、守信用、有借必還,這樣的朋友之間可以談錢,也可以借錢。
你開口跟朋友借過錢嗎?朋友跟你借過錢嗎?你對朋友間的借錢?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我是馨雨,一個寫暖心文字、人很溫婉的女子
期待你的關注、點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