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開始雖然天氣持續寒冷,但股市卻熱度不低,上證指數在1月12日上漲2.18%,順利突破3600點,這也是2015年12月以後首次站上3600點。與此同時,市場的結構分化空前彰顯,以順周期和消費為代表的行業龍頭股持續上漲,比如有色、白酒、醫藥等;而大量中小市值股票呈現出明顯的下跌走勢。
股民們有的歡喜有的愁,而基民則一派喜氣洋洋,2021年開年,基金髮行市場上百億爆款基金層出不窮,給市場帶來千億級增量,引發開年的基金投資熱潮,多隻「日光基」湧現,基金一度還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單。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特徵?後市還會繼續嗎?
百億基金不斷湧現 棄股從基或成大趨勢
股市2021年迎來開門紅,基金市場也毫不遜色。2020年,公募基金大放異彩,排名第一的基金年內漲幅超過160%。2021年開年,新基發行市場異常火爆,繼上周多隻基金「一日售罄」後,本周一公募基金再度吸金逾千億元。
2020年是公募基金行業的歷史性「超級大年」,這一年,新基金髮行規模超過3.1萬億元,規模和數量均創出歷史新高。其中,有89隻基金收益率超過100%,農銀匯理基金趙詣管理的4隻基金包攬了前四名,最高的收益率為166.56%,這一收益率也創出近五年年度最佳業績。主動權益基金全年整體收益率達到47.6%,跑贏主流指數,強勢演繹「炒股不如買基金」
公募基金連續兩年超30%的平均收益率,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到基金投資的行列。「自己操作還不如買基金,基金比較穩,好的基金根本不用擔心。」投資者唐女士告訴記者,炒股多年,自己的收益還是負的,去年聽從客戶經理建議買入的基金倒是平均漲幅在50%以上,這也堅定了她買基金的信心。「去年年初推薦幾個朋友買基金,一年下來基本上有50%左右的收益,這就是躺贏呀。」唐女士笑著說,好的產品好的基金管理人可謂是穩穩地給投資者賺錢,「雖然目前看起來好的產品收益很高了,但我覺得沒必要止盈,如果能回調下來,我還會加倉。」
除了唐女士,記者採訪中發現,不少資深股民已經開始買基金了。「去年總體收益不錯,不過我基金也配了一些,相對來說基金收益更好。」投資者賀先生股票投資「戰績」不錯,但他說,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選擇一些優秀的公募基金,省心不少。在他看來,A股去散戶化越來越明顯,未來機構投資將是主流,個人很難「打贏」機構。
「我的基金收益50%以上了,現在要不要止盈?」在採訪中,記者也了解到,不少基民在糾結是落袋為安還是趁著調整再度加倉。對此,長城證券林毅表示,現在是一個權益市場的大時代,選擇好的基金管理人,長期持有才能帶來豐厚的回報。在他看來,買老基金更有優勢,新基金還面臨成立、建倉等問題,他表示,很多投資者並不能長期持有優秀的上市公司股票,但可以通過長期持有基金的方式,讓基金經理幫你選擇,幫你賺錢。當然,如果你只看收益率的數值,比如說每年給自己設定過收益率達到20%就贖回的目標,那在已達到收益的情況下不妨想賣就賣吧。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基金作為當下市場行情火熱與否的一個風向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前的市場狀態。但對投資人而言,在市場較為狂熱的時候仍要留一份清醒、保持一份理性,在基金加速入場的時候,市場波動可能會相應加大,新入市的投資者要注意不能把基金當成股票那樣頻繁追漲殺跌。從基金角度來看,過去兩年公募的超額收益已經很高,主動偏股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數連續兩年超過30%,想要連續三年超越30%其實挺難的,所以投資者今年還是需要降低預期,設置合理的基金收益目標。
「機構抱團股」表現亮眼 A股7天攻下3600點
股市在每年的春節前,都會有一波躁動行情,有的人稱為是春節發紅包,有的人認為是春耕行情。今年也不例外,2021年開年以來,A股漲勢如虹,上證綜指迎來一波上漲行情,繼1月4日突破3500點之後,1月12日上證指數更是突破3600點這一大關,收報3608.34點,為2015年12月以來首次站上3600點。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同樣有不俗的表現,在開年第一周,深成指和創業板指就創出5年半新高,滬深300更是突破2015年牛市高點,創了近13年來新高。
但是從個股的總體表現來看卻非常一般。截至2021年首周,剔除最近一個月上市的新股,A股共有上市公司4086家,其中上漲的個股達1092隻,在所有上市公司中佔比26.72%,下跌的個股達2946隻,佔比72.1%。A股新年首周,4086家上市公司漲幅的中位數是-3.55%。
其中最典型的特徵,就是白酒、醫藥、有色、新能源汽車、軍工等板塊的龍頭股持續上漲,新高之後有新高,讓耐心持有的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讓錯失的投資者後悔不已,市場呈現出「強者恆強」的特徵,這也被市場認為是以貴州茅臺為首的「機構抱團股」。截至12日收盤,貴州茅臺、中國中免、海康威視、三一重工、長城汽車、萬華化學、海爾、TCL科技、酒鬼酒等明星股盤中刷新歷史新高,貴州茅臺直接再創新高,股價為2160.9元,總市值超2.7億元。與這些強勢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市值股票被爆錘,慘不忍睹。
A股市場「火爆」開局的背後,頭部效應愈發顯著,優質賽道核心標的結構性強勢的主基調進一步演繹。對於A股劇烈分化的原因,業內人士認為,首先市場規模急劇放大,但成交量並沒有同步跟上,有限的資金只能集中在少部分順周期的行業個股上;其次監管層持續引導規範市場,註冊制落地、強化退市機制,對低面值、小市值個股形成了壓制,進而強化了龍頭股的資金聚集;再次機構投資者佔比提升,部分機構抱團心態明顯,新發基金源源不斷地湧向舊有的持倉。
春季行情可期 建議配置主線品種
面對新一年股市行情,投資者應該如何布局?又如何把握行情?對此,2020年公募基金冠軍——農銀匯理新能源、農銀工業4.0、農銀研究精選基金經理趙詣表示,以一個更長維度來看,依然非常看好新能源領域。雖然很多人覺得2020年這個領域漲幅已很大,但這是目前全球三大經濟體(美、中、歐)持續加碼投入的方向,無論光伏還是新能源車,我國都擁有全球最完整也最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這將受益於全球的大發展。未來會更加關注有增量的方向:一是技術進步帶來需求提升的方向,包括新能源和5G應用;另一個是國產替代、補短板的方向,尤其是以航空發動機、半導體、北鬥為主的高端製造業。
工銀中小盤、工銀主題策略、工銀高端製造基金經理黃安樂則指出,A股市場越來越真實地反映了中國經濟結構本身的變化。那麼,對於那些選股能力不強、比較喜歡投基金的投資者又有什麼建議呢?黃安樂稱,「選了基金經理,對他的風格、投資的偏好有足夠理解以後,應該根據自己的資金性質、收益率預期,合理安排持有數量和持有時間。不建議大家去炒去追特別熱門的基金,這種短炒模式來回切換追逐熱點,長期看很難保證合適的投資回報,總體上建議解決兩個問題:選對適合自己的基金經理,然後確定好自己合適的持有量和持有期,中長期持有。」
金鷹基金認為,2021年一季度,大概率將重演春季躁動行情。有別於過去兩年春節階段,由於流動性相對中性、利率易上難下,股市大概率將呈現結構分化行情。由於基數原因,多數行業盈利改善明顯,選股需要仔細斟酌盈利與估值性價比,成長股躁動機會主要來自於基本面改善趨勢更明確、空間更大的品種,如新能源車、汽車零部件、計算機、面板、CXO、軍工、工控、化工等。
博時基金表示,順周期中復甦彈性較大的化工、有色,競爭結構好需求不錯的白酒、白電,中遊製造基本面和政策支撐的高端製造、軍工;結構升級中的新能源產業鏈、智能汽車、科技中的半導體、雲計算、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等都有機會。
中信建投表示,2021年一季度是全年行情最好的階段,市場表現優異。建議投資者抓住當前的窗口期,但要密切關注疫情發展、去槓桿節奏和監管態度帶來的波動。2021年更重要的是選擇行業的方向。軍工、光伏、新能源汽車得到市場持續青睞;製造業中晶片製造、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數控工具機及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等值得長期堅持。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龍頭公司將獲得持續溢價。
粵開證券認為,春季躁動,抱團股是近期市場的主旋律。配置上,建議當下緊握「春季躁動」主線。關注以電子、計算機、電氣設備為代表的科技股;北上核心重倉的醫藥生物、家用電器為代表的大消費股;以及景氣度上行的品種,如半導體、軍工、新能源汽車等。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劉乙端
本版投資建議僅供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