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本輪「春季躁動」的原因,背景及持續性分析

2021-01-09 草民觀點

近年「春季躁動」復盤

2019年1月4日-4月19日:這一輪春季躁動行情持續70個交易日,上證綜指累計上漲32%,創業板指累計上漲41%。

受金融去槓桿的衝擊,疊加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2018年經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強化逆周期調節,同時要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2019年1月4日,央行宣布全面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流動性約1.5萬億元。

當天,上證綜指大漲2%,宣告一輪春季躁動行情正式開啟。

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內,市場流動性預期持續維持寬鬆:

1)央行持續呵護,比如2019年1月23日,央行開展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2575億元。

2)宏觀社融數據爆天量,其中2019年2月15日,央行公布的1月社融數據爆表,市場在隨後一個交易日再次高開高走。

3)市場流動性指標——銀行間回購加權利率(7天)自2019年1月份以來一直圍繞7天逆回購利率作窄幅波動,在2月和3月份中,銀行間回購加權利率(7天)有較長時間處於7天逆回購利率下方,表明市場流動性持續寬鬆。

在該寬鬆的流動性支撐下,市場在2019年一季度持續上行,北向資金也在一季度持續買買買。

但是到4月份,市場進入高位震蕩,其中4月19日召開了政治局會議,會議結果:隨著一季度數據的好轉,政策重心從逆周期調節轉向供給側改革,貨幣政策轉入觀望期,大環境收緊。

再疊加中美貿易摩擦再次升溫,從4月19日開始,市場持續調整,這一輪春節躁動行情宣告結束。

2020年12月-7月,這一輪躁動疊加了流動性寬鬆與疫情衝擊,所以市場反覆震蕩,持續時間長。

1)2019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並且央行通過逆回購和MLF持續投放流動性。其中2020年1月1日,央行宣布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流動性約8000億元。

2019年12月上旬,市場開啟一輪上漲,宣告「春季躁動」的提前到來。

2)2020年1月中下旬,受國內疫情擾動,市場下挫,本輪春季躁動第一階段結束。

3)春節之後,新冠疫情的擾動進一步加大了貨幣政策寬鬆的預期,比如2020年2月3日,央行開展1.2萬億的逆回購操作;2月17日,央行下調一年期MLF利率10bp,由3.25%下調至3.15%,引導一年期LPR利率下行至4.05%。

於是2020年2月3日起,市場再次開啟一輪大幅上漲。

4)2020年2月21日,海外疫情爆發,海外股市崩盤,引發流動性衝擊,拖累A股,本輪春季躁動第二階段結束。

5)2020年3月20日起,美聯儲宣布無線QE,全球流動性衝擊告一段落,在A股自身流動性寬鬆預期的支撐下,重啟躁動。

6)2020年7月份,在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以及經濟持續修復的背景下,央行收緊貨幣政策,本輪躁動結束。

總結來看,流動性寬鬆是春季躁動行情的必要因素,並且每一輪春季躁動行情都是始於流動性寬鬆(預期),終於流動性收緊(預期)。

當前「春季躁動」的背景

從央行超額續作MLF,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政策不會「急轉彎」,市場對流動性的預期明顯改善。

一方面,11月底和12月中旬,央行兩次超額續作MLF,積極維護銀行間流動性水平,同時12月以來,央行通過逆回購等公開市場操作淨投放流動性3700億。

從資金利率來看,一年期同業存單利率在3%上下作窄幅波動(一年期MLF利率2.95%),銀行間7天回購利率過去一周維持在2.2%左右(7天逆回購2.2%),而隔夜利率也維持在1%以下,資金面整體較為寬鬆。

另一方面,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政策要「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這意味著政策不會突然轉向、大幅收緊,打消了市場對政策大幅轉向的擔憂。(參考12月18日《大會出利好:貨幣政策「不急轉彎」!》一文解讀)

並且在隨後的央行四季度例會上,也再次強調貨幣政策會「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在寬鬆的流動性預期支撐下,市場從12月中旬開始震蕩上行。

另外,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等利好也進一步提振了市場情緒。

1)12月30日,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這意味著全球第一大(歐盟)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的新一輪深度合作即將開啟。

對我國來說,這不僅將有力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的實施,給全球化打了一劑強心針,也大幅降低了拜登上臺後聯合歐盟對抗中國的可能性。

2)2021年1月20日,拜登將接替川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拜登上臺之後,短期內出現中美摩擦大幅升溫的可能性較小,從中國相關部門表態來看,也保持著較高的耐性。

如何看本輪「春季躁動」的持續性

我們認為,本輪春季躁動行情的持續性仍取決於流動性寬鬆預期的持續性,有以下幾個觀察點。

1)元旦節前操作的4700億逆回購會在元旦後第一周(1月4日至1月8日)集中到期,因此1月上旬主要關注流動性是否回籠;

2)1月14日觀察央行28天跨節逆回購的操作情況;

3)1月15日有3000億MLF的到期日,觀察央行是否超額續作MLF;

4)1月28日觀察央行14天跨節逆回購的操作情況。

順便說一下,過去三年每年春節央行為了維護市場流動性,都會在春節前一個月左右時間宣布降準或者定向降準,但從當前宏觀經濟和政策背景來看,今年春節前實施降準的可能性較小,大概率還是通過逆回購和投放MLF來維護市場流動性。(當然,如果降準那就是超預期了)

根據我們測算,元旦後到春節前資金缺口大概是1.8萬億,央行節前的淨投放規模將決定市場對流動性寬鬆的預期,我們會持續跟蹤並解讀流動性數據。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市場如此關注「春季躁動」?春季何時「躁動」?
    核心觀點  「春季躁動」指的是股票市場一般在1月至3月會有較大概率的階段性上漲行情,本質上是日曆效應的一種。本文逐年回顧和分析了2010年以來A股「春季躁動」行情的節奏與板塊輪動,主要得到以下結論:(1)回顧2010年以來的春季行情,春季躁動現象出現的概率還是較大的。
  • 李泓灝:春季躁動仍然值得期待
    在市場經濟數據空窗期的背景下,流動性偏松、盈利擴張及市場情緒積極是節後行情的主要動力,當前市場風險不高,雖面臨前期高點壓制,股指呈現寬幅震蕩,但春季躁動仍然值得期待,震蕩中結構性的板塊輪動機會將更加豐富。昨日,兩市股指高開後震蕩走低,午後震蕩回升,最後均以紅盤報收。
  • 「春季躁動」源自何方?
    總體上,在流動性緩退坡背景下,我們看好需求(內生的修復)與供給(補庫)以及海外寬鬆的金融條件耦合,國內與國外的盈利修復將共振,建議積極布局復甦進程中的「春季躁動」。行業配置上,重點把握三條主線。1)全球原材料周期,推薦:石化(煉化/油服)/基化(MDI/鈦白粉)/銅/鋁。2)新能源科技,推薦:新能車設備/電池/面板/車聯網。3)國防軍工,推薦:航天/航空。
  • 再忍忍,春季躁動要來了?
    尤其近幾年,高彈性的科技股在年初都有不錯的表現,只是持續性不一定很好(比如2018年)。  對春季行情進一步統計可以看到:  以月度劃分,2月單月的勝率最高,指數漲幅全部超過50%。  數據來源:Wind、浙商證券  春季躁動出現原因  國泰君安指出,「春季躁動」背後主要有三大驅動因素。
  • A股迎來「春季躁動」 機構聚焦科技消費等賽道
    一些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當前A股春季行情已經啟動,受益於企業盈利大幅回升等因素,此番「春季躁動」預計將有較強的持久性。從配置方向來看,研究機構普遍看好科技、消費等賽道帶來的機遇。A股迎來「春季躁動」新年「開門紅」之後,A股市場表現十分強勢。
  • 股市「春季躁動」或將持續到春節前,這三大板塊值得關注
    對於2021年開年即出現的此番「春季躁動」行情,超七成私募認為新能源、半導體等板塊有望成為「春躁主角」。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原中信證券高級副總裁張孝榮1月5日對時代財經分析稱,目前新年開門紅行情已經開啟,且將持續到春節前。圖片來源:圖蟲創意「春季躁動」行情開啟時代財經注意到,已有不少機構聚焦分析「春季躁動」行情。
  • A股春季躁動的邏輯與展望
    摘要 【A股春季躁動的邏輯與展望】2021年1月以來一段時間,市場仿佛進入了股債雙牛格局。究竟是經濟復甦將見頂回落,國債收益率將迎來拐點,還是A股將重新上演春季躁動?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央行開展2021年首次MLF操作,A股「春季躁動」行情或將延續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亦分析認為,當前貨幣乘數處於高位的狀態下,央行降準存在較大難度。同時,今年央行工作目標之一是要保證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這意味著美元供給增加,則央行主動回收外幣、投放人民幣的意願低。因此,從流動性調控的角度出發,央行當前降準的概率較低。雖然短期內預計不會降準,但是今年預計仍會有兩次降準。
  • 國泰君安:春季躁動背後是交易躁動 基本面因素非主因
    來源:金融界網站本周上證綜指上漲1.55%,創業板上漲1.32%,市場有所預期的「春季躁動」有何特點?春季躁動的背後,是交易躁動。市場認為,歷年春季躁動皆起因於數據空窗期,疊加春季開工旺季帶來的基本面原因。我們認為,春季躁動的背後是交易躁動,基本面因素並非主因。
  • 國君策略:歷數春季躁動中的券商行情
    來源:金融界網作者:國泰君安 陳顯順 喻雅彬上證指數放量突破震蕩上沿,春季躁動行情演繹。繼A股各大指數以新高姿態收官2020之後,全A成交額連續三日突破萬億。上證指數走出五連陽,放量突破3500點震蕩區間上沿。
  • A股春季躁動 行情能否持續?
    「機構抱團股」表現亮眼 A股7天攻下3600點 股市在每年的春節前,都會有一波躁動行情,有的人稱為是春節發紅包,有的人認為是春耕行情。今年也不例外,2021年開年以來,A股漲勢如虹,上證綜指迎來一波上漲行情,繼1月4日突破3500點之後,1月12日上證指數更是突破3600點這一大關,收報3608.34點,為2015年12月以來首次站上3600點。
  • 機構抱團迎接「春季躁動」
    2021年開始雖然天氣持續寒冷,但股市卻熱度不低,機構資金進一步推高抱團股,以這種姿態來迎接可能提前到來的「春季躁動」。上證指數在1月12日上漲2.18%,順利突破3600點,這也是2015年12月以後首次站上3600點,也全面突破了2018年1月3587點的高位。
  • 春季躁動行情即將上演
    編輯丨佐治 春季躁動 春季躁動,來源於機構和散戶們交易躁動 2021年春季躁動行情,將馬上啟程!
  • 源達:指數開啟窄幅震蕩走勢 春季躁動行情如何布局?
    摘要 【源達:指數開啟窄幅震蕩走勢 春季躁動行情如何布局?】今日指數早盤震蕩上行,創指漲逾1.5%,午後均小幅回落。   指數開啟窄幅震蕩走勢春季躁動行情如何布局?   今日市場持續震蕩走勢,上午指數反彈多以藍籌股為主,個股弱勢跟隨。目前多空短線博弈加大,操作難度提升,可適當把關注周期拉長,近期表現強勢,同時受到資金高度關注的大消費和新能源車或在短期內成為市場的主線,資金抱團行業龍頭股,中國中免市值接近5000億創歷史新高。
  • 讀研報 | 春季躁動 一段相對容易把握的行情?
    原標題:讀研報 | 春季躁動,一段相對容易把握的行情?   2020年年底以來,關於「春季躁動」的研報和討論就格外多。
  • 春季躁動行情接近尾聲?機構抱團龍頭股跌停!該如何調整倉位?
    多位分析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春季躁動行情如今已經進入後半場,機構資金抱團是趨勢,短期內不會瓦解。受價值觀和投資環境的雙重影響,行業核心龍頭,以及景氣度清晰的行業將成為機構資金追逐的對象,疊加國內居民儲蓄搬家、海外資金對中國資產的青睞,有望帶來核心資產價值重估,未來可能需要時間和業績來消化估值。
  • 國泰君安證券策略:歷數春季躁動中的券商行情
    來源:金融界網來源:國泰君安證券行業聚焦:春季躁動行情啟動,券商板塊不會缺席。上證指數放量突破震蕩上沿,軍工、新能源成為兩大上漲主攻手,春季躁動行情啟動,券商板塊不會缺席。在過去10年春季躁動行情中券商股有7次較萬得全A指數跑出超額收益(勝率70%),平均超額收益率達4.46%,在行業指數中勝率和超額收益率雙高。
  • 春季躁動行情遠未結束
    (滬指日線分析圖解2021-1-15)滬指經歷連續3個交易日的技術調整,未破13日線強支撐,仍為大漲小回合理波動。從均線系統多頭排列、趨勢線支撐有效、MACD指標零軸上方強勢運行等情況進行評估和分析,後市繼續震蕩走高是大概率事件;中小創指數延續調整走勢,在13日線均線位置展開激烈爭奪,為有利多頭的下蹲蓄力,明確此時點是好股票低吸建倉機會點位。
  • 春季躁動行情開啟
    而對春季行情的期盼,也是市場人氣快速升溫的核心力量。  回顧歷史,過去12年中,主要指數在一季度上漲的概率均大於等於50%,春季行情確實存在。從月份表現來看,2月是春季行情的高潮,上漲的概率高達75%,漲幅中位數為3.13%,實現了較好的業績表現。  而今年,伴隨著經濟的加速復甦,市場向好的支撐不斷加強。去年年底到現在,市場流動性相對充裕,對行情縱深發展提供了空間。
  • 上證指數五連陽 春季躁動正提前演繹?
    天風證券(601162)通過復盤各類指標,認為這可能是春季躁動開始提前演繹的跡象。 什麼是「春季躁動」? 歷史統計顯示,A股市場通常具有「春季躁動」效應。 「春季躁動」是一種特殊的日曆效應,指的是股票市場一般在1月至3月會有較大概率的階段性上漲行情。 回顧歷史數據,A股市場上的「春季躁動」行情一般發生在2月,而且即使從全年來看,2月的上漲概率也是最高的。 春季躁動哪些板塊表現好的概率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