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謝九
拼多多員工在凌晨下班路上猝死,網際網路公司的996加班現象愈演愈烈。兩年前,網際網路公司的員工們還在高喊「加班996,生病ICU」,現在,這位年僅22歲的女孩甚至連進ICU的機會都沒有。
前幾年,網際網路公司的996現象一度被人們口誅筆伐,馬雲表示,「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有機會。」在當時引發了巨大爭議。不過,如同網際網路上的大多數熱點一樣,996現象也很快被人們淡忘。這一次拼多多員工猝死,顯示出網際網路公司的996不僅沒有任何緩解,其實還在升級。
網際網路公司之所以盛行996,主要還是源於這個行業激烈的競爭壓力。尤其是最近幾年,網際網路行業的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傳統的網際網路巨頭面臨增長瓶頸,後來者試圖彎道超車,網際網路行業從曾經的新興產業變成一片紅海,為了減少成本,最近幾年,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開始頻頻裁員。
不過,考慮到國家將就業放在相當重要的位置,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在裁員的同時,不得不顧及社會影響,因此,必須將裁員控制在一定規模之內。對於那些倖存下來的員工,網際網路公司必須將勞動價值利用到極致,996就成為網際網路公司的標配。馬雲曾經表示「加入阿里,你要做好準備一天12個小時,否則你來阿里幹什麼?我們不缺8小時上班很舒服的人。」
《歡樂頌》劇照
996現象愈演愈烈,很多人質疑為什麼《勞動法》形同虛設,無法對勞動者形成保護?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如果有特殊原因,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996的工作時間顯然違反了《勞動法》規定。
那麼,違反《勞動法》有什麼懲罰呢?「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以罰款。」這就意味著,最高懲罰也就是罰款,對網際網路公司而言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即便如此低的違法成本,也基本上沒有網際網路公司因為超時加班被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和罰款。考慮到996可以拉動GDP和稅收增長,監管部門也沒有足夠的動力去主動喊停。所以,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勞動法》很難對996形成制約。
網際網路公司員工的生存狀態,其實也是整個中國社會的縮影。生活在高壓之下的不僅是網際網路公司員工,很多普通打工人都在高負荷的狀態下工作生存,只不過網際網路公司的996表現得更為極端,引起了更多的關注。最近,北京市因為新冠公開的疫情流調,那些普通人四處奔波的生活軌跡,下班之後還要去做兼職,讓很多網友倍感心酸,仿佛看到了自己忙碌的身影。
中國人之所以活得越來越累,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折射了中國經濟正在面臨的大變局。中國經濟增速正在告別高速增長,2007年,中國的GDP增速高達14.2%,到了2019年,GDP增速只有6.1%,12年時間,經濟增速就已經萎縮了一半多,而且,這還沒有考慮疫情對經濟的衝擊。
GDP並不只是一個冰冷的統計數字,背後對應的是每個真實的企業和個人,GDP大幅放緩,對企業和個人來說,就意味著賺錢越來越難,想要賺到同樣的收入,過去需要付出一個小時,現在可能需要兩個小時,就好像挖金礦,以前金子都在表層,很容易就能挖到一桶金,現在越挖越深,挖到一桶金需要付出更多勞動。
那麼,對個人來說,既然賺錢變得越來越難,有沒有可能稍微少賺點錢,讓自己不那麼辛苦呢?對大部分人來說,答案是「不行」,因為生活成本越來越高。中國經濟增速雖然顯著放緩,但是物價水平並沒有下降,為了刺激經濟增長,貨幣放水成為常態,但在經濟下行周期,貨幣放水通常拉動不了經濟增長,更多只是刺激通貨膨脹。
所以,對於對普通人而言,經濟形勢不樂觀的時候,就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嚴峻的局面,一方面,賺錢越來越難,與此同時,生活成本卻越來越高。所以,很多打工人只能越活越累,才能換取必要的生存空間。
從中國經濟的走勢來看,現在還沒有完成探底,未來很多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從高速轉向中速,最終走向中低速發展。那麼,對於普通人而言,將來中國經濟增速越來越慢,是否意味著打工人只會越來越累呢?出路到底何在?
首先需要中國經濟轉變增長模式,不能為了刺激經濟而大規模放水。中國民眾之所以活得越來越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在房價、房租、醫療、教育等幾座大山的高壓之下,普通人根本不敢稍作喘息,而物價長期維持在高位,和貨幣放水有很大關係。所以,如果將來中國的物價能夠維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人們的生活成本更具可負擔性,即使經濟增速低一些,民眾的生活壓力也不會太大,這樣也可以稍稍放慢忙碌的腳步,不用在職場上過於拼命。
除了控制物價,更重要的路徑還是要大力推進收入分配改革。在中國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刻,收入分配改革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不能迴避的問題,唯有如此才能破解打工人活得越來越累的宿命。
長期以來,我國居民收入增速一直低於GDP,經濟增長的紅利並沒有最大程度惠及民眾。國際上通常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佔人均GDP的比重,來衡量一個國家的收入體系是否向民眾傾斜,2019年,我國這一指標是43%,而很多國家都在70%以上。在收入分配的大池子裡,政府和企業的收入部分應該適當向居民個人傾斜,當民眾擁有了更高的收入,也能貢獻更多消費,為經濟增長增添動力,由此形成良性循環。
長期來看,如果經濟增長模式和收入分配沒有實質性改革,未來人們還會生活得越來越累。如果越來越多的人必須在極限狀態下高度運轉,才能夠在這個社會生存下來,這樣的生活無論如何也算不上幸福,而對於一個經濟體而言,這樣的模式也終究不可持續。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2021年要在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期待今年能夠看到實質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