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具備搜索新型TATP炸藥技能的警犬識別出可疑物具體位置。中國警察網記者 張錚 攝
「搜!」隨著項目組帶犬民警一聲令下,搜爆犬伸長脖子,在隱藏了新型TATP炸藥的車輛旁仔細嗅了起來。不到20秒,搜爆犬就臥在了車輛的輪胎旁,警示此處有炸藥。場地另一側,來自雲南的搜爆犬也迅速從10個快遞紙箱中發現了兩個裝有槍枝散件的箱子。「我們的警犬如今能夠快速準確地搜索出新型TATP炸藥與槍枝散件,有關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相關技術空白。」近日,記者在實驗場地聽到了這樣的好消息。
歷時3年,挑戰不可能
「這一研究項目沒有技術和安全經驗可以借鑑,且爆炸物TATP敏感易爆,極易給警犬及帶犬民警帶來傷害。每次做實驗前,我都不確定是否能成功,更不能確保自己、帶犬民警和警犬的安全。」中國刑事警察學院警犬技術系(公安部警犬技術學校)教研室主任郭學志表示。
為了應對當前反恐防爆安檢工作的新挑戰,公安部領導高度重視,組織專門力量進行相關研究,公安部瀋陽警犬基地與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合作,開展了警犬搜索新型TATP炸藥的關鍵技術研究。
炸藥危險性有多強?如何操作才能避免對人和警犬的傷害?面對不同配比的炸藥原材料、各種幹擾氣味,警犬能否準確反應?一個又一個難題擺在項目組面前。
郭學志從手機上翻出一張照片給記者看,只見一張桌子上放了大大小小的幾十個管狀、瓶狀物品。「我們試圖研製一個設備來降低風險,不幹擾警犬嗅覺。」郭學志說。在不斷摸索、實驗後,「防爆式警犬搜索用氣味罐」出爐了。
「這一氣味罐,既確保了警犬可安全搜索高危易爆炸危險品,又滿足了易爆炸危險品低溫存放的要求,還有利於警犬對炸藥建立準確條件反射及培養其氣味分化能力。」郭學志拆卸著一個氣味罐向記者講解。
為了提高技術實用性和可推廣性,項目組加強實戰化訓練,「針對新型TATP炸藥極為敏感、易爆特性,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礎上,我們選擇高溫、高溼熱等各種天氣環境條件進行實驗。雖然危險性高,但是會讓研究更精準、技術更完善。我們還探索解決高溫高溼天氣訓練警犬搜索新型TATP炸藥時炸藥運輸、保存、隱藏等一系列安全難題,並對警犬的記憶能力、定量炸藥的識別能力及炸藥替代氣味進行了系列研究。」郭學志說。
「每一次做實驗都像頂著雷,但是為了國家安全、人民安全,就得有人去做這事,這也是公安專業技術人員應盡的職責。」郭學志表示。
項目組披荊斬棘,用3年時間創造性地建立了一整套警犬搜索新型TATP炸藥訓練技術體系與安全操作技術方法,成功研發「防爆式警犬搜索用氣味罐」「警犬訓練用防護服」等多項專利設備,解決了訓練操作易爆品危險性高的技術難題,成功填補了國內警犬搜索新型TATP炸藥技術的空白。
槍彈搜索犬上崗,成功率95%以上
槍彈搜索犬艾瑞在玉米地搜出射釘槍一支。
槍彈搜索犬賓賓在果樹下,通過人犬結合方式,搜獲管制刀具15把。
針對近年來網絡販槍的嚴峻形勢,為突破在物流包裹中搜索槍彈散件的技術難題,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和雲南省公安廳刑偵總隊、玉溪市公安局聯合研究公安部應用創新項目「警犬搜索槍彈訓練及實戰方法」。
「研究項目主要針對手槍類、衝鋒鎗類、火藥槍類、射釘槍類槍枝在已擊發和未擊發兩種情況下,在箱包藏匿、人體攜帶、車輛隱藏、野外散落四種場景的查緝搜索。」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教研室主任方紹勤介紹。
記者了解到,在搜索訓練作業中,槍彈搜索犬搜索的嗅源客體均是槍彈實物,最大程度縮短了訓練與實戰的距離,減少了無謂的幹擾。在初訓階段結束後,警犬技術人員還結合涉槍案件查緝工作實際情況,加入了攻擊咬捕的訓練。
「在項目研究中,將咬捕訓練演化為警犬搜索槍彈的獎勵,迴避了以往訓練中咬捕是仇視性訓練的訓練思維,這不僅提升了警犬搜索槍彈的速度,還賦予了警犬在搜索槍彈過程中特別是卡點查緝中追擊嫌疑人、保護警犬技術人員的能力。」方紹勤告訴記者。
記者還了解到,專家委員會在項目驗收時認為,槍彈搜索犬做到了緝槍、搜爆、撲咬相結合,提高了辦案成功率,其中警犬分場景、分情況搜索槍彈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訓練程序和使用規範,填補了國內空白。
目前,在雲南各個地州已有40頭警犬完成了培訓,查緝成功率達95%以上,研究成果已在雲南基層公安機關推廣應用並取得實效。槍彈搜索犬已協助當地公安機關辦理涉槍案件25起,這一成果即將在全國推廣。(中國警察網記者 石楊 實習記者 謝俊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