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澤欽:一把砌刀「砌」出美麗人生
人物核心提示:鄧澤欽,廣西格輝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梧州分公司砌築工。作為一名普通的砌築工人,他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超越自我,嫻熟掌握了一套放線、排磚摞底、砌築、攪拌砂漿、預留構造柱、牆加筋等砌築技術,在工地的舞臺上展現了自己的高超技能。2017年,鄧澤欽參加廣西農民工大賽獲得龍圩區砌築工項目初賽一等獎;2018年參加廣西第六屆全區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奪得砌築工項目第一名,被授予「廣西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匠心金句:「工匠精神」是一種態度,要求我們拒絕敷衍、認真對待、追求完美,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讓產品在自己的雙手中不斷升華。
「砌牆」,一個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行當。「砌牆能砌出什麼名堂?」或許會有人質疑,有人不以為然,但廣西格輝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梧州分公司砌築工鄧澤欽卻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用自己的實踐,砌出了「縫隙毫釐不差,磚面清澈漂亮」的行業「標杆」,也「砌」出了屬於自己的美麗人生。
從普通農民工到「技術能手」
鄧澤欽出生於梧州市蒼梧縣的一個小村莊。1995年,鄧澤欽念完初中之後,就和村裡很多孩子一樣,選擇了外出打工。食品廠、家私廠,鄧澤欽都待過。「初中畢業,外出打工」是村裡很多年輕人的選擇,也幾乎是村裡孩子的宿命,但鄧澤欽不甘於這樣的宿命。
「打工不是長久之計。」2010年,鄧澤欽回到了梧州。第二年,一位老鄉向鄧澤欽提議去工地幹砌築工,他答應了。
鄧澤欽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參與施工時的情形。「一開始,沒有老師傅帶,一切都靠自己摸索。」鄧澤欽憑著自己對「牆」的理解,一番琢磨之後,小心翼翼地砌了起來。「沒想到砌出來還挺像那麼回事,竟然沒有被要求返工。」這次「小試牛刀」初戰告捷,讓鄧澤欽備受鼓舞,也愛上了這份職業。從那時候起,鄧澤欽決心在砌築行業裡好好幹,「幹出一番天地!」
為了真正地掌握砌築技術,鄧澤欽白天幹活,晚上不斷琢磨砌築技巧,有時候甚至不睡覺,一琢磨就是一夜。「功夫不負有心人」,鄧澤欽的砌築技術突飛猛進,短短一年之後,他便能自己承接工程了。
「一面牆要砌得好,表面要平整美觀,水平度、垂直度要精準,漿縫要均勻,縫隙寬窄要合適。」如今的鄧澤欽,說起砌牆,已是心得滿滿。
但鄧澤欽沒有滿足。「光盯著手上的砌刀是完全不夠的。要想不斷進步,就要了解建築行業方方面面的知識。」鄧澤欽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自己承接工程之後,鄧澤欽在施工過程中自學看圖紙,掌握圖紙平面、截面的要點。打地基、砌牆、裝修,一棟建築拔地而起的每一個步驟,鄧澤欽都親自把握,從不偷懶。
從業8年,鄧澤欽參與了二三十個工程的施工。在他的努力下,這些工程從未有過返工現象。也正是在這一項項工程中的反覆實踐與不斷付出,讓鄧澤欽成長為一個熟能生巧的砌築能手。
八年如一日練就「毫釐不差」絕活
走進施工現場,頭戴紅色安全帽,身穿藍色安全服,手持一把砌刀的鄧澤欽正在忙碌著。「砌牆這個活兒,說難不難,似乎大家都能做。但要砌得標準,砌得美觀,卻並不容易。」鄧澤欽告訴筆者,砌築必須注重細節,放線、排磚摞底、砌築、攪拌砂漿、預留構造柱、牆加筋,每一步都要控制好,要不就會「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鄧澤欽給筆者舉例說,比如第一步的放線,線沒放平,那就意味著整面牆的水平度不準,砌出來的牆就不會牢固;砌的過程中,每一條漿縫必須控制在0.8釐米到1.2釐米之間,太窄,穩固性就不夠,太寬,就會影響砂漿的收縮;攪拌砂漿的時候,乾濕度的把控也是關鍵,太稀或者太幹都不行。
要掌握這些「度」,除了依靠專業的測量工具,施工人員的經驗非常重要。「就像漿縫寬窄的控制,不可能說每砌一塊磚就去測量一次,基本都是靠砌築工的經驗來把握。」一位工友告訴筆者。不過,對於鄧澤欽來說,這些「考驗人的活兒」都不在話下。8年的努力,早已讓鄧澤欽練就了「毫釐不差」的本領。
參加第六屆全區職工職業技能大賽,讓鄧澤欽「出了一回彩」。兩個半小時的比賽項目,鄧澤欽只用了兩個小時,成為第一個完成比賽項目的選手,並且平整度、垂直度、漿縫間隙等,每一項都達到了比賽要求,一舉奪得砌築工項目第一名。看似輕鬆的奪冠,只有鄧澤欽心裡明白,這個「第一」來得不容易,背後包含著自己八年如一日的細緻用心,飽含著無數次揮汗如雨的現場實操和無數個學習思考的不眠之夜。
獲得榮譽後,鄧澤欽也清楚地認識到,全區的第一名還遠遠不夠,自己在砌築行業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鄧澤欽說:「我要做的,就是更加用心,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希望能帶領更多的小夥伴學習砌築技術」
從一名普通的農民工成為了「技術能手」,鄧澤欽的「華麗轉身」贏得了村裡很多「小夥伴」的「點讚」和羨慕。鄧澤欽沒有「忘本」,遇到想學技術的老鄉,他都會邀請他們到自己的施工隊來,一起學技術、做工賺錢。
無論工期多麼緊張,鄧澤欽都會抽出時間,對學徒進行耐心的指導。從砌築的垂直平整度、灰縫均勻度把控,到施工牆體的穩固性、施工現場的安全保障,事無巨細,鄧澤欽都會一遍又一遍地給學徒們講解、示範、糾正。「砌築工作沒有捷徑可走,最大的技巧就是『用心』,多做多練。」鄧澤欽常常對學徒們說。
鄧澤欽對施工始終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原則,對學徒們的「作品」要求非常嚴苛。在多年的砌築過程中,對於學徒砌築中出現不合格的情況,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他都會當即要求其進行返工。「認真對待每一次工程,嚴肅負責對待每一位學徒,使經手的每一個工程都能保證質量順利驗收。」這是鄧澤欽給自己定的「規矩」。
如今,年僅40歲的鄧澤欽已經培養了四五十名學徒。他們在鄧澤欽手把手的指導下,從新手迅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老師傅,為砌築行業輸送了新鮮的血液。
問及今後的打算,鄧澤欽憨厚地笑笑說:「希望能帶領更多的小夥伴學習砌築技術,也希望能用自己的雙手,打造更多『精品工程』,為『壯美廣西』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