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蘭花、扎掃把、搞研發,環衛工個個有絕活

2020-12-05 上遊新聞

每年的10月26日,是環衛工人的節日。

全國有三分之二的城市,把這一天設立為「環衛工人節」。

昨日,記者從市環衛局獲悉,截至目前,我市從事環衛行業的人員共68794人。其中,一線環衛工人達到了46778人。

市環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環境衛生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事關民生和城市形象。近年來,我市環境衛生管理水平和作業質量不斷提升。這與環衛工人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環衛工人的工作雖然平凡,但是卻不簡單。他們不僅是城市「美容師」,還有著不少絕活。昨天,「發現重慶之美——重慶市第二屆尋找最美環衛工暨重慶城市治理創新範例調查推選活動」的部分候選環衛工人,就亮出了自己的絕活。

會養蘭花的 清潔小組長

絕活

養蘭花做盆景,多個展臺獲全國金獎。

在重慶南山植物園,50歲的李勇是一個「全能人才」。

李勇是南山植物園中心園區管理科的清潔小組組長。他負責的南山植物園中心園區清潔工作,得到了多方肯定。園區的園容園貌在全市考評中多次獲得第一。

李勇也是南山植物園蘭園的綠化組組員。他擅長養蘭花,做盆景,他參與設計的展區、展臺,曾多次獲得全國金獎。

創新改進垃圾桶

李勇把巡查園內的清潔衛生說成是「散步」,聽起來很輕鬆,實際上卻一點都不容易。每天,李勇有一半的時間都花在了清潔巡園上。南山植物園的每一條路,他每天都要走幾遍。因此,李勇也成了南山植物園的「活地圖」。

去年,李勇在清潔巡園時發現,園內的垃圾桶桶門經常關不嚴實,出現損壞,從而導致垃圾「往外跑」。為解決垃圾桶垃圾「往外跑」的問題,他開動腦筋,改進了垃圾桶的設計,給垃圾桶桶門加裝彈簧。

如今,南山植物園的200多個垃圾桶已經完成改裝,徹底解決了垃圾桶垃圾「往外跑」的問題。

紮根蘭園細心養護

李勇愛蘭花,在南山植物園是出了名的。5年前,李勇從重慶遊樂園調到南山植物園工作,從那以後,他一有空就往植物園的蘭園裡跑。

李勇不僅跟著園內老一輩技師為蘭花遮陰、換土、澆水、換盆,還向老專家、老技師學習實際操作。如今,李勇已經從一個蘭花愛好者,變成了蘭花種植的行家裡手。他經常給其他同志解疑釋惑,為蘭花愛好者和中小學生進行蘭花種植的科普諮詢服務。他負責養護的蘭花長得越發健壯,蘭園的蘭花也一年比一年多。

李勇還喜歡做盆景和景觀綠化,他參與的項目,在2016年參加大理國際茶花博覽會、2017年參加第十四屆中國杜鵑花展、2018年參加第十五屆杜鵑花展等,獲得多項展區、展臺金獎。

練就扎掃把的綑紮技能

絕活

混合編織袋和包裝袋,延長波絲掃把使用期限。

扎掃把是清掃工的必備技能,來自江北區環衛所的田冬梅就是一個扎掃把能手。

「扎掃把不能只講速度,還要扎得牢靠好使。」田冬梅說,21年來,她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扎掃把模式,讓掃把好看又耐用,曾獲江北區「最美環衛工」「百名身邊好人」「最美家庭」等稱號。

50分鐘扎一個掃把

田冬梅說,清掃工人都是自己綑紮掃把,經改裝後的掃把用起來輕巧方便,地面清掃得也更乾淨。

「掃把的第一原材料就是塑料編織袋,需要把編織袋拆分成須,捆成一個個單獨的花朵,然後找來楠竹,固定成橢圓形楠竹圈盤,最後再將花朵綁在圈盤上固定。」田冬梅說,這就是波絲掃把的整個流程,一個波絲掃把一般需要17-22個花朵,10-15根楠竹,要綁得均勻,才能將地面清掃乾淨。如果一個人扎,需要50分鐘左右的時間才能做好一把。

去年,田冬梅和同事組隊參加環衛作業技能大賽還獲得了三等獎。

讓掃把耐用又好看

作為波絲掃把的原材料,編織袋的質量直接決定掃把的使用期限,一般人的掃把用幾天,最多10天,田冬梅的掃把卻能用上10多天甚至更長,她還會重複利用。田冬梅介紹,在打掃街道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門店丟棄的包裝袋,她發現這種包裝袋材質很硬,用在掃把上,十分耐用。

「我都是用這種包裝袋和編織袋混合,可以延長掃把的使用時間。」田冬梅說,她從來不用別人的掃把,自己親手扎得外形好看,用起來也順手,在推灰保潔時效果十分明顯。

田冬梅所在的小組主要負責華新街到北濱路片區,凌晨三四點出門,掃到天亮開始給市政設施保潔,保潔完後繼續清掃,清理邊坡上的垃圾,每天如此重複,已經堅持了21年。

把餐廚垃圾變成有機肥

絕活

提出條垛式堆肥,讓沼渣更快更好發酵產生有機肥。

去年,市環衛集團提出對沼渣(餐廚垃圾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途徑的新探索,作為集團工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處置廠的一名技術員,初入職場的陳洪亮肩負起了這項科研探索工作。

經過摸索嘗試,他和團隊的5人成功將沼渣變成了有機肥。

一把鐵鍬開幹

去年6月,化工專業畢業的陳洪亮成為重慶市環衛集團有限公司工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處置廠的一名技術員,主要負責工廢廠科研技術和環保相關工作。

去年11月,市環衛集團開始對沼渣進行資源化利用途徑的新探索,通過多方工藝備選,決定利用沼渣與園林垃圾細料混合堆肥製取有機肥。陳洪亮肩負起了堆肥科研探索相關工作。

「最初開展堆肥試驗工作時,現場能提供的條件極為有限,沒有翻拋設備,也沒有遮雨棚,但是為了堆肥科研工作順利進行,我們一人一把鐵鍬就開幹。」陳洪亮說,雖然條件簡陋,也沒人懈怠。

條垛式堆肥發酵更好

陳洪亮介紹,堆肥過程需要堆體與空氣發生接觸,不斷升溫從而發生性狀改變。於是,陳洪亮提出將堆體分開,採用條垛式堆肥,讓堆體與空氣接觸更快。

試驗後,效果十分明顯,堆肥周期也成功縮短。

「目前,經過二次陳化的有機肥已經達到了NY525-2012有機肥料國家標準,並實現了銷售。」據陳洪亮介紹,目前產生的有機肥已經實現了訂單銷售,將用於城市行道樹等植物栽種。

「此次科研探索也充分證實了採用沼渣與園林垃圾混合堆肥生產有機肥的可行性,達到了對沼渣的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的目的。」陳洪亮說。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倩 劉波

相關焦點

  • 發現重慶之美丨她在菜園壩保潔21年 堅持自己手工扎掃把
    自1997年開始在菜園壩環衛所從事一線清掃保潔工作。 候選獎項:最美環衛工 推薦單位:重慶中渝市政環衛有限責任公司21年來,雷朝君不知用壞了多少把掃把,如今的她仍然堅持手工扎掃把,一兩個小時就能扎一把。她說,自己扎的掃把好用、順手。短髮、微胖,每天早上5點,雷朝君就準時出現在菜園壩,進行全天候保潔。
  • 南濱路環衛工人技能「大比武」 3分鐘紮好一把掃帚
    記者 郭旭 攝(記者 方嬌)日前,區環衛處南岸環衛服務公司在南濱路開展了環衛工人技能大比拼活動,50餘名環衛工人在綑紮掃把、道路衝灑、機械清掃等清掃保潔和機械作業競賽中,紛紛拿出了看家本領,展示了環衛工人嫻熟的環衛作業技能。記者在現場看到,最麻利的環衛工,3分鐘就能紮好一把掃帚。
  • 環衛工人:凌晨做好的飯,要7個多小時後才能吃
    浙江在線01月06日訊這個寒冬,許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城市「美容師」——環衛工,給他們送去溫暖和關愛。但是,環衛工在哪裡吃飯?飯菜熱嗎?連日來,記者走上街頭,對這些細小問題進行了調查,傾聽環衛工的心聲。
  • 現代詩:環衛工人|巷道|掃著|環衛所|掃把_網易訂閱
    01-11 05:54:21 來源: 夢飛搞笑 舉報   那年花開  進了環衛所
  • 第二批142個環衛工子女「新年微心願」出爐
    昨天,記者從市市容環衛指導中心獲悉,第二批142個環衛工子女「新年微心願」出爐,這份溫暖等你來延續。1月4日,2021年寧波首批環衛工子女「新年微心願」公布不到24小時,就被市第一醫院的「白衣天使」全部認領。
  • 環衛工人自製掃帚,工藝簡單,使用方便
    一捆毛竹絲,一根竹柄,一塊廢布條,經過環衛工人的扎、捆、繞、踩,變成了掃帚。「自製掃把」在臨平環境衛生管理所是門手藝,手藝熟練的環衛工半小時可以做好一把,剛來的新手,可能還要在師傅的指導下才能完成。  「土」工具廣受好評  雖然現在路面質量提高,養護機械化了,但用慣「土」工具的環衛工人們還是會隔三差五紮上幾把。
  • 環衛工勸男子不要踢礦泉水瓶 遭對方連打數拳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陳子垤) 8日上午,環衛工劉阿姨在海珠區後滘村口對出路段打掃衛生,因為勸說一名過路男子不要去踢地上的礦泉水瓶,竟然被對方連打數拳。事後,男子被送往派出所。  昨日上午,記者在後滘村口見到環衛工劉阿姨,只見她的左眼眶腫脹,呈烏青色,鼻子左邊傷口結痂,嘴角烏青。  劉阿姨是湖南人,從事環衛工作6年多,這還是第一次遇上這樣的事。  劉阿姨說,8日上午9時許,她在村口對出人行道上掃地,旁邊是一堆已經掃好的礦泉水瓶,一名年輕男子經過見到了,就用腳去踢開那些礦泉水瓶。
  • 鄭州這29個快速公交站臺對環衛工師傅免費開放啦!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 見習記者 李堯 文圖從11月29日起,鄭州市隴海路沿線的29個快速公交站臺,全部為環衛工師傅免費開放。這裡提供開水、微波爐、衛生間,環衛工師傅們可以隨時進來休息,這29個站臺就是他們的家。
  • 「今天我當環衛工」!看小志願者們勞動節有啥感想
    在齊魯志願者百花洲工作站,樸實的環衛工阿姨為我們講述了她們的工作。王倩姐姐問大家見過凌晨四點的濟南嗎?當大家還都在甜蜜夢鄉的時候,辛勤的環衛工人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用一套簡單的清潔工具、一雙粗糙皴裂的手、懷揣一顆默默奉獻的心,以一人髒換來城市的萬家潔淨。隨後,我們來到環衛工阿姨的工作地點一起打掃衛生,體驗勞動。
  • 環衛工辭職當國王 當年為愛情背井離鄉甘當環衛工
    環衛工辭職當國王,圖為該環衛工環衛工辭職當國王,堪稱是史上最牛的辭職理由。我們見過許多奇葩的辭職理由,然而,近日,加拿大一名環衛工辭職,其辭職理由堪稱是最牛的辭職理由了,因為他辭職竟是為了回家當國王!32歲的艾瑞克·摩奴(Eric Manu),來自加納安納西·阿博阿博的一個村莊。3年前,摩奴追隨一個去加納遊玩的加拿大姑娘到加拿大,隨後,他在卑詩省做環衛工並娶了這個姑娘。他們已經有了孩子。艾瑞克·摩奴所在的部落實行母系繼承制。
  • 環衛工脫下工作服拍攝藝術照 你想像不到她們的美!
    3月6日上午,在第109個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鄭州市中原區婦聯、中原區城管局聯合舉辦「致最美的你」中原區環衛女工藝術攝影暨攝影展,向大家展示環衛工人靚麗的風採。3月6日上午,中原區委1號樓1樓大廳,50多名環衛工人代表聚在一起,觀看大廳裡15名女環衛工的藝術寫真。
  • 【清潔工作文】最美環衛工
    最近,我總在湖南都市頻道看到有最美交警。最美女大學生。最美環衛工,這樣的評論,在這裡我很想說說這位最美環衛工。  最美交警說的是一位交警在他所管轄的街道旁有一所幼兒園,每天早上送小孩的車停在路邊很容易堵車,於是他就想到了;車一來他就上前開門抱著孩子送到幼兒園門口的老師手中,這樣就解決了家長下車抱小孩送的幼兒園門口的這段時間,同時也解決了交通堵塞問題,這一幹就是三年之久。這樣的事或許很多人覺得我也能做到,但是下面這位環衛工所做的事,很很多人做不到了。
  • 「寒流中的逆行者」貴陽環衛工,揮灑汗水除冰抗凝
    1月7日上午6:00,天還沒亮,大多數市民還在溫暖的被窩裡做著美夢時,貴陽市雲巖區街頭已然出現了橘色的身影——貴陽市京築公司環衛工人組成的抗凝除冰隊伍。凜冽的寒風,冰冷的雨水打在臉上,疼得發麻。環衛工人劉志剛帶著他的小夥伴,有的撒工業鹽,有的拿除冰工具,有的握掃把,可勁的掃……北京路、延安路等路段的人行天橋檢查清理完後,劉志剛以及小夥伴們又奔赴轄區內各主要幹道及人行天橋。短短數小時,劉志剛所負責的轄區內各條主次幹道及人行天橋一一查驗完畢。
  • 環衛工用落葉扎花送妻子
    環衛工用落葉扎花送妻子 2020-11-20 14:44:59  來源:中國藍新聞      近日,杭州一位環衛工大叔將城市裡的一片片落葉仔細紮成花,再做成完整的花束,十分有創意。
  • 濟南:關愛環衛工 「小螞蟻」在行動
    2020年11月28日,濟南調色盤美術學校發起一項關愛環衛工人的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冒著寒風走上街頭,一起走訪致敬環衛工人。     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穿上厚厚的衣服,帶著掃把、簸萁,走上大街小巷,親身體驗環衛工人的工作內容。     走在街上同學們發現我們的城市很難找到垃圾,瞬間對我們身邊的環衛工人產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 「大掃把成了我最可心的夥伴」
    原標題:「大掃把成了我最可心的夥伴」  7個燈杆240米左右長的距離,寬約50米,總共一萬平米左右的清掃面積,這是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陝壩鎮龍寶東街46歲的環衛女工趙玉清每天負責的地盤。   從原國營單位下崗後,趙玉清先去飯館打工,兩個冬天下來,洗菜擇菜還有和面,她得了類風溼關節炎。
  • 養蘭花,花盆要選對,用「高腳盆」,鑽幾個洞,養蘭花最合適
    養蘭花,花盆要選對,用「高腳盆」,鑽幾個洞,養蘭花最合適養花,自然少不了花盆的使用,看似簡單的花盆,實際上用起來也是有講究的,因為植物的生長習性不同,根系有直接的差別,種花之前,先要選擇合適的花盆,花跟花盆相互搭配,才能養花長得更好。
  • 平凡的環衛工,彌足珍貴的美
    每次路過環衛工人身邊,我都留意一下他們的工作,在心裡感受一次他們的辛苦。從事環衛崗位的一般都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極少會有一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在大多數人的意識裡,環衛工人可能都是找不到其他的工作崗位,才來幹這種又髒又累的活。
  • "掃馬路的沒有環衛工身份,一些有身份的卻不掃馬路"
    "掃馬路的沒有環衛工身份,一些有身份的卻不掃馬路" 原標題:   沒有社會保障,替人頂崗幹了5年的環衛工,清掃馬路時遭遇車禍昏迷數月——連日來,河南濮陽市62歲環衛工毛喜梅的遭遇引發關注,也將環衛行業「替崗」這一存在已久的「潛規則」暴露在公眾視野。
  • 環衛工雪天路邊死亡,更多細節曝光……
    近日,山東臨沂,一位約五六十歲的環衛工人雪天倒在路邊死亡。引發熱議,衝上熱搜。12月29日,在山東臨沂,一位約五六十歲的環衛工人雪天倒在路邊死亡。臨沂環衛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稱:他是臨沂環衛集團的合同工人,今年69歲,本身就有疾病史,並不是凍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