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上遊來水峰高量大,如不跨省市調度攔蓄可能超過1981年大洪水

2021-01-13 華龍網

註:上述來水預測均基於當前水利工程調度計劃,預測值為洪峰量級,具體預報以正式發布為準。資料來源:長江水文情報預報中心 製圖/丁龍

八月十八日晚,渝中區長濱路,洪水漫過路面,汽車從輪船旁駛過。首席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重慶市大江大河水情預報

● 渝中區菜園壩站

預計20日凌晨將出現最高水位,將超保證水位5.5~6米

● 江北區寸灘站

預計20日凌晨將出現最高水位,將超保證水位4.5~5.5米

● 北碚區北碚(三)站

預計19日上午出現最高水位,超保證水位0~1米

● 沙坪垻區磁器口站

預計19日中午出現最高水位,超保證水位7.5~8.5米

(8月18日14時,長江上遊水文預報中心發布)

8月18日—20日,「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嘉陵江2020年第2號洪水」陸續通過重慶主城中心城區。和此前的長江4次編號洪水、嘉陵江1次編號洪水相比,此輪洪水顯得「來勢洶洶」,洪峰還未到來前,我市多個區縣水文站點便出現了超警戒、超保證水位洪水。根據預報,磁器口、菜園壩等地將遭遇今年以來最大洪峰襲擊。

此輪過境洪水為何格外「兇猛」?其規模是否超過了1981年7月的長江特大洪水?今年汛期還未結束,重慶大江大河是否還將迎來相似的「考驗」?8月18日,重慶日報記者專訪了市水利局、長江上遊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市水文監測總站相關專家。

此輪洪水為何格外「兇猛」?

從7月2日到8月15日的一個多月時間裡,三峽水庫共有4次編號洪水入庫,重慶都安然度過,為何此輪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以下簡稱「長江5號洪水」)和嘉陵江2020年第2號洪水(以下簡稱「嘉陵江2號洪水」)過境時如此「兇猛」?

「上遊來水峰高量大、每次洪水間隔時間短,以及重慶主城中心城區長江、嘉陵江河道底水仍處於高位,是此輪洪水格外『兇猛』的主要原因。」市水利局防禦處處長宋剛勇介紹。

據了解,8月14日至18日,長江上遊岷江、沱江、涪江和嘉陵江幹流出現暴雨到大暴雨,罕見的持續暴雨導致四川多地暴發洪水,長江上遊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涪江發生超保證水位洪水,上江上遊來水迅速增加。8月18日,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Ⅰ級防汛應急響應。這也是四川有記錄以來首次啟動Ⅰ級防汛應急響應。

8月16日13時,嘉陵江2號洪水正式形成;8月17日14時,長江5號洪水形成。由於此前的長江4號洪水、嘉陵江1號洪水剛於8月14日通過重慶主城中心城區,重慶長江、嘉陵江河道底水較高,再加上新一輪過境洪水間隔時間太短,給我市防汛抗洪工作帶來嚴峻壓力。8月18日11時,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升級發布長江上遊支流岷江洪水紅色預警,岷江發生的超歷史洪水也對我市的防汛帶來嚴重的影響。

綜合以上原因,此輪過境洪水比之前的顯得「兇猛」。

10次調度為洪水「踩剎車」

洪水「接二連三」,考驗接踵而至。但這輪過境洪水在進入重慶前,以及進入重慶後,卻被踩下了多輪「剎車」。

其關鍵就是水利工程調度。市水利局副局長謝飛介紹,水利工程調度就是利用已經建成的大中型水庫的蓄水、擋水和洩水的功能,對江河的水量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調解和重新分配,以此來控制特定河段的水位,減輕防禦壓力。

攔蓄、騰庫、攔蓄……為應對此輪過境洪水,從8月12日到18日,市水利局向長江委發出3次調度請示,長江委和重慶市水利局共發布了10期水利工程調動令,為過境洪水連「踩」下10次「剎車」。

特別是在此輪過境洪水中,重慶通過溝通協調水利部、長江委和上遊四川省,聯合調度三峽、溪洛渡、向家壩、亭子口等水庫,目前三峽水庫出庫流量從42000立方米每秒增至46000立方米每秒,並視情況繼續調增出庫流量,向家壩出庫流量從6300立方米每秒降至4000立方米每秒,最大限度地減輕了重慶的防洪壓力。

「如果沒有開展流域跨省市水庫群的聯合調度,重慶這次過境洪水很有可能要超過1981年7月那場特大洪水。」謝飛說。

本月內再難出現編號洪水

今年,長江已形成5次編號洪水,嘉陵江形成兩次編號洪水,重慶也遭遇了多次洪水「考驗」。那麼,此輪洪水何時過境重慶主城中心城區?長江、嘉陵江重慶段今年還會不會漲水呢?

長江上遊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副局長肖忠告訴重慶日報記者,根據研判,8月18日—19日,岷江、沱江、涪江流域降水將趨於停止,這幾條江是長江上遊支流,降水停止意味著來水減少。但渠江、烏江上遊、長江上遊幹流以及重慶周邊仍有中到大雨。因此,綜合研判預計嘉陵江北碚站在19日出現最高水位,以及長江幹流寸灘水文站20日出現最高水位後,重慶長江、嘉陵江水位將逐漸下降。

肖忠說,根據初步分析研判,長江寸灘站水位將於23日退至保證水位183.5米以下,24日退至警戒水位180.5米以下。預計到本月底,我市大江大河幹流出現超過4號、5號洪水的編號洪水概率較低。

9月渝東北地區中小河流可能漲水

長江、嘉陵江等大江大河逐漸退水,那麼,中小河流水情如何呢?

重慶市水文監測總站副站長邱鵬介紹,預計本月20號前後我市中部和東北部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漲水。23日前後渝西的部分重要河流也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漲水。

此外,進入9月後,我市將進入華西秋雨時段。邱鵬介紹,華西秋雨是我國華西地區秋季(9-11月)連陰雨的特殊天氣現象,主要特點是雨日多、雨量小,常以綿綿細雨為主,一般比夏季少得多、強度也弱。但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的華西秋雨比往年偏早偏強。

「也就是說,今年的華西秋雨比較『暴力』。」邱鵬告訴重慶日報記者,這樣就會造成冷暖空氣交匯比較激烈,降雨強度也會隨之加大。因此,我市大部分中小河流進入9月後還有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漲水過程,特別是渝東北地區,可能出現中小河流超警戒、超保證水位的情況。

記者 龍丹梅

相關焦點

  • 三峽工程能防多少年一遇洪水?有沒有「變形」風險? 權威人士獨家回應
    三峽水庫發揮攔洪和削峰作用,控制下洩流量3.5萬立方米/秒,削峰率達到34%。據長江水利委員會測算,三峽水庫此次單獨運用降低城陵磯水位0.2米,通過長江上遊水工程聯合調度(包括三峽),降低城陵磯水位0.8米,避免了洞庭湖城陵磯和鄱陽湖湖口超保證水位、荊江沙市超警戒水位,極大減輕了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
  • 我國暴雨洪水的特點
    9月,副熱帶高壓南撤,隨即雨帶也相應南撤,部分年份也會造成洪水,如漢江等地的秋汛。我國大部分地區降雨季節性明顯。當颱風登陸我國和深入內陸時,高強度的狂風暴雨,也可形成暴雨洪水。據統計,4月~10月全國大部分地區降雨量佔全年平均降雨量的70%以上,6月~8月降雨量可佔全年平均降雨量的50%左右,所以說,我國暴雨洪水多發生在春夏秋季節。
  • 沂沭河60年以來最大洪水平穩回落
    有2個縣(市、區)降水量超過250毫米,24個縣(市、區)降水量250—100毫米,最大縣降水量為沂南324.6毫米,最大點降水量為莒縣張家抱虎497毫米。 今年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644.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6%;入汛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465.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1%。
  • 長江沂河沭河發生編號洪水 水利部會商部署暴雨洪水防範工作
    會商認為,長江發生2020年第4號洪水,上遊幹流寸灘段超保;淮河沂沭泗水系沂河和沭河分別發生超警洪水;太湖平均水位退至警戒以下;四川、重慶、雲南、甘肅、山東等地1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四川沱江下遊、嘉陵江支流寶馬河、重慶涪江下遊及支流蓮花石溪等4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山東沂河支流蒙河發生超歷史洪水。
  • 長江2018第1號洪水現身,丹江口、三峽加大出庫流量
    7月5日6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漲至50000立方米/秒,長江2018年第1號洪水已在上遊形成。經國家防總同意,長江防總調度丹江口水庫、三峽水庫於7月4日晚加大出庫流量,積極應對長江上遊、漢江上遊洪水。自7月2日起,長江流域自西向東發生一次大到暴雨的降雨過程,受其影響,長江上遊、漢江上遊來水顯著增加。據氣象水文分析預測,7月5~7日,長江流域自北向南有一次大到暴雨的降雨過程;8~11日,長江上遊有一次降雨過程。
  • 長江流域會再現「98年」大洪水嗎?
    今年入梅以來,武漢先後遭遇多輪強降雨,截至7月11日累計梅雨量已達771.0毫米,排歷史同期第二位,成為2016年後最強「暴力梅」。同時,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為2015年來最長梅雨季。為何今年梅雨量如此偏多?何時武漢能出梅?是否還會再現「98+」大洪水?
  • 最強厄爾尼諾來了 83年陝南洪水就與厄爾尼諾有關
    8月1日前夕,安康的雨下得特別大,就像是從天下倒下來的一樣。漢江的水,也沒有了往日的平靜,像是被人推上來一樣,洪水漲到了城牆。  那個年代車輛比較少,作為小車司機,馬國政主要任務就是拉著當時抗洪副總指揮和一位參謀長及通信員,奮戰在抗洪一線。7月31日上午8時左右,雨特別大,漢江的水越漲越高,指揮部緊急開會,要求市民快速撤離。廣播在喊,幹部在動員。
  • 洞庭湖、鄱陽湖等水位上漲,如何守住這些「大水盆」
    依據當前水雨情和近期降水預報,預計長江中下遊幹流漢口以下江段及鄱陽湖水位仍將持續上漲,鄱陽湖將超過保證水位;太湖水位將持續上漲,可能超過保證水位。洞庭湖、鄱陽湖推高長江水位,太湖水位持續超警並仍在上漲22.52米,一個飽含歷史記憶的數字。
  • 山東全力迎戰沂沭河大洪水
    自8月12日起,山東全省範圍迎來新一輪降雨,沂沭河發生60年以來最大洪水。山東省副省長於國安趕赴臨沂一線,指揮調度沂沭河洪水防範應對工作。省水利廳啟動水旱災害防禦Ⅲ級應急響應,強化預測預警、調度指導、險情處置等工作,全力抵禦沂沭河大洪水。
  • 南水北上 科學調度效果凸顯
    通過科學調度,2019—2020供水年度,中線工程實際供水量超過了規劃明確的多年平均供水量。「這標誌著中線工程運行6年即達效。具體看,本年度正常供水62.19億立方米,完成年度水量調度計劃的102%;生態供水24.03億立方米,完成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生態補水年度計劃的136.8%。」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建設管理局(以下簡稱「中線建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 溫比亞颱風惹事:2018年8月山東壽光暴雨洪水數據分析
    根據濰坊水文局數據,彌河上遊黃山站(臨朐)最大洪峰流量1500立方米/秒,最大漲水2.94米,為1984年以來最大洪水;彌河中遊譚家坊站(青州)最大洪峰流量2250立方米/秒,最大漲水6.33米,為1964年以來最大洪水;彌河下遊寒橋站(壽光)流量和漲水數據不明,據媒體報導為1974年以來最大洪水。根據上遊、中遊數據和災後破壞情況來看,壽光縣城附近彌河水位應該在一天內上漲了3米以上,釀成特大災害。
  • 黃河變清調查:泥沙每年減少7.6億噸,發生大洪水機率增加
    專家指出,大洪水的發生有周期性特點,同量級大洪水,時間間隔越長,發生的概率就越高。1958年黃河下遊發生22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屬於60年一遇洪水,距今已59年;1982年黃河下遊發生15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屬於30年一遇洪水,距今已35年。黃河中遊具有暴雨頻繁、強度大的特點。1977年內蒙古烏審旗降特大暴雨,降雨中9小時雨量達1400毫米。
  • 大足石刻景區恢復低風險地區跨省(區、市)團隊旅遊接待
    今日,大足石刻研究院發布《關於調整大足石刻景區旅遊開放政策的公告》,稱從7月27日起,對大足石刻景區旅遊開放政策做出進一步調整,恢復低風險地區跨省(區、市)團隊旅遊接待。根據公告要求,按照「限量、預約、錯峰」的總體原則,大足石刻景區日接待遊客量由不得超過最大承載量的30%調整為50%。在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從即日起,除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外,大足石刻景區恢復其餘跨省(區、市)團隊旅遊接待。境外團隊旅遊接待暫不恢復。據了解,旅遊團隊申報覆核等事項由重慶大足石刻國際旅遊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實施。
  • 水利部:丹江口水庫迎來今年第三次較大洪水過程
    受降雨影響,漢江幹流丹江口水庫迎來今年第三次較大洪水過程,水庫下遊漢江支流唐白河發生超警洪水,水庫洩流與支流洪水會合後,漢江下遊幹流出現明顯漲水過程。25日15時,丹江口水庫入庫洪峰達16300立方米每秒,為今年以來第三次超過15000立方米每秒的入庫洪峰。
  • 網箱養魚致灤河兩大水庫嚴重汙染 跨省治汙遭遇踢皮球
    網箱養魚等嚴重汙染水質,跨省治汙遭遇「踢皮球」——灤河兩大水庫汙染調查  「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無序擴張的網箱養魚,庫區周邊汙染和上遊排放汙染,造成灤河兩大水庫水質不斷惡化,對流域供水安全和引灤工程水質造成威脅,亟待以新思維破除治理機制障礙。
  • 大洪水淹了整個地球,水從哪來?
    大家好,我是小鵬,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千年,不,千萬年的一個謎團,那就是大洪水,那麼大洪水到底是什麼?大洪水:大洪水是世界多個民族的共同傳說,在人類學家的研究中發現,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印度、中國、瑪雅等文明中,都有不同時間出現的洪水滅世的傳說。
  • 徐州市水利學會召開「8.14」沂沭河大洪水專題研討會
    徐州市水利學會理事長祖振華、市水務局黨委副書記湯玖玲、副局長石炳武,沂沭泗局水文局局長屈璞、市氣象局總工趙傑,市水文局副局長劉遠徵等,以及市防汛防旱指揮中心、市防汛防旱搶險中心、市水利建築設計研究院、邳州市水務局、新沂市水務局的防汛工作人員,共計40人參加了專題研討會。邳州市水務局局長周翔致辭,水利信息化專委會主任詹道強總工主持會議。
  • 今年第 2 號颱風「鸚鵡」較大可能周日襲粵
    此次強降雨是今年以來最強的降水過程,也是近15年來最強的一次「龍舟水」過程。目前,本輪強降雨已結束。我省大部分超警河流出現洪峰後陸續退至警戒以下,西北江幹流下遊水位繼續緩慢回落,省防總6 月11日上午10時結束防汛Ⅳ級應急響應。省三防辦、省應急管理廳將繼續細緻做好雨後清理巡查工作,嚴防次生災害發生,抓好應急救助工作,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加快推進災後復產重建。
  • 山東臨沂、日照市普降大暴雨,沂沭河發生洪水
    「日照日報」微信公號 圖值得注意的是,山東全省有2個縣(市、區)降水量超過250毫米,9個縣(市、區)降水量超過100毫米,平均降水量前三位的縣(市、區)是:臨沂沂南315.8毫米、臨沂莒南307.2毫米、臨沂蒙陰200.5毫米。另外,點降水量前三位的站是:日照莒縣張家抱虎496.5毫米、臨沂沂南和莊490毫米、臨沂河東區葛溝47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