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酒埠江灌區「壓上保下」 讓尾端農田「喝足」水
「來水了,有救了。」9月3日上午9時,清澈的水流湧向攸縣石羊塘鎮達水橋村,種糧大戶皮宗會撥了撥發蔫的禾苗,愁容漸漸褪去。
上遊農戶「霸佔」水閘
灌區尾端乾旱
達水橋村位於酒埠江灌區西乾渠尾端,與網嶺鎮分水口相距35公裡,水流到這裡需穿過200多個大大小的涵閘,每到用水高峰期,上遊農戶就「霸佔」水閘,水到達水橋村已所剩無幾。
今年的乾旱尤為嚴重。從7月份開始,往年定期造訪的颱風雨「爽約」,攸縣境內兩個月降雨量相比歷年同期偏少158.5毫米,而35以上的高溫天達到41天,開裂的農田、枯萎的禾苗,讓達水橋村的糧農憂心忡忡。
酒埠江灌區摸家底:以實際灌溉面積46.16萬畝算,灌區農田需水量約2.26億立方米。在缺乏有效降雨補充的情況下,酒埠江水庫進水量5立方米每秒,出水量保持在21立方米每秒,到9月1日水庫可供水量僅0.96億立方米。這意味著,按照消耗水量僅能維持53天。
盤活有限的灌溉水,要把水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酒埠江灌區採取「壓上保下」的方式,打破「一把鋤頭放到底」,緩解灌區尾端的乾旱。
白天優先上遊
晚上力保下遊解了難題
但「壓水」並非易事。「乾渠周邊農戶對涵閘位置熟悉得很,往往自備工具,趁我們巡查空隙私自開閘。」西乾渠管理所所長王永忠告訴記者,需水時期農戶往往不跟巡渠員講價錢,不讓自家農田喝飽甚至要動粗。
今年「雙搶」期間,西乾渠中遊的新市鎮新聯村,就有農戶偷偷毀壞了水閘,導致下遊斷流。新聯村是當地產糧大村,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965畝,農戶守著「近水樓臺」不願妥協。
後來,灌區聯合與鄉鎮、村組、支渠行水員協商制定送水關水時間方案,採取「白天優先上遊、晚上力保下遊」的方式,解開了當地農戶的心結。灌區還對主幹渠道開展排查,建立了渠道運行隱患臺帳,並對隱患點進行了除險加固,杜絕了「大水漫灌」和「跑冒滴漏」。
這期間,酒埠江灌區還利用信息中心及時掌握水情信息,結合灌區第一線抗旱工作人員反饋的農田需水情況,對各管理所及時下達指令,科學合理調配灌溉用水。
水跑35公裡路程,需要9個多小時。西乾渠職工徹夜值守200多個涵閘,終於將水送到最需要的乾渠尾端。
灌區尾部農田「喝足」後
有望起死回生
「足有0.75米深,這是近段時間最高水位了。」行走在護水一線的渠道管護員彭躍進說。
皮宗會把農田進水口全部打開,讓乾涸的農田咕嘟咕嘟大口喝水。他在當地流轉了40畝農田種植水稻,靠近山衝一帶的部分農田已經絕收,地勢較低處已經灌漿的水稻,「吃飽喝足」後有望起死回生。
渠道邊沿的石階上,王永忠捲起褲腿站在水中,眼神中滿是欣慰,腿上長期浸泡生出的斑點若隱若現。「灌區農田豐收,就是我們的價值所在。」他說。
(文章來源:株洲日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