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首席人物觀,作者 | 北方,編輯 | 江嶽
新手媽媽 papi 醬證明了自己的商業價值。
因懷孕生子沉寂7個月後,papi醬在昨日回歸,憑藉一則名為《I’m back》的說唱歌曲,復出即熱搜。「papi醬」百度指數直接從1000飆升至7000,截至發稿,新浪微博#papi醬回來了#話題閱讀量突破4.5億。
在B站,滿屏都是「爺青回」彈幕。爺青回的意思是:爺的青春回來了,用以形容喜歡的經典內容終於久違地更新。
對了,這其實是一則植入了美國玩具品牌費雪的廣告視頻。
對於「出道」長達五年的papi醬來說,斷更大半年後還能維繫這樣的成績,足可以算得上幸運。在這半年的時間中,她錯過了直播帶貨的浪潮,錯過了《三十而已》,錯過了《乘風破浪的姐姐》
就像在視頻中呈現的那樣:當同事興衝衝邀請她:「磊磊子,跟我們一起撈五條人啊。」她一臉蒙圈如同聽到了外星話。
很顯然,她也錯過了今年很火的綜藝《樂隊的夏天2》,和今夏出圈的小眾樂隊「五條人」。
媽媽們大概都能對此感同身受。與社會脫節,至少是短暫脫節,是多數新手媽媽難以擺脫的困境,尤其在剛剛生產完,被沒有自帶使用說明書的人類幼崽搞得筋疲力盡之時,大抵是沒有什麼精力看綜藝追熱點的——有那時間,淘寶上多買點嬰兒用品,或者補個覺,不香嗎?
而對於內容創作者,最恐怖的事情便是跟不上時代。
papi醬沒有迴避這些,在視頻中,她狠狠吐槽自己的落伍。當然,數據正在證明她的復出路徑正確。在獲取輿論支持的同時,微信公眾號上,這條視頻早早獲得了10萬+。在B站,評論區的留言高達2萬條,播放量目前是231萬,與去年基本持平。
它又與之前papi醬的視頻有著顯著不同,你能輕易從輿論場中發現端倪:破圈。它吸引的不再只是喜歡看搞笑視頻的用戶,還有寶媽——眾所周知,這是消費能力超強,且以衝動消費著稱的一群人。
這樣的內容生產能力,自然是值錢的。
02
增重20多斤,對於普通女性而言,這很恐怖,對於孕產婦,這是正常。儘管它帶來的不僅僅只是外形的臃腫,還有心臟負荷的加重、妊娠紋的瘋長,以及,生產後的皮膚鬆弛。
這世間的多數事情,只有親身體驗,才能懂得各種滋味。
papi 醬復出視頻的大熱,根基便在於真實。視頻中插入了不少她的日常照片,多數面色憔悴,疲態盡顯——這樣一個真實的沒有美顏濾鏡的女性,像極了那些在凌晨1、2、3、4、5點抱娃的年輕媽媽。
歌詞的表達更能激發共情。
papi 醬把產後生活分為兩部分,「I'm still me」(我還是我自己)和「I'm not me」(我不再是我)。當然,所謂的「不變」,內核其實還是改變,比如她依然愛看書,但從小說變成了育兒寶典;依然喜歡購物,但購物車裡全是孩子的東西。
「I'm not me」部分,papi 醬更是直接在開場喊出來:我累哭了。
誰說休產假不累,我呸
比連續加班還要疲勞十倍
……
要take care(照顧)一個baby,對我來說還不easy
不easy,不easy,比對付甲方更不容易
他一直哭哭啼啼,我完全沒有休息
他吃奶要人喂,累了要哄睡
……
與「我累哭了」形成呼應的,是papi 醬在結尾處的宣言:我也更強了。孩子是軟肋,也是盔甲,這句所有媽媽都懂的話,papi醬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繹了一遍。
媽媽們都喜歡這樣的papi醬。
就在那條回歸視頻下,前排就有用戶留言:新手媽媽聽著聽著淚流滿面。有寶媽互動:評論裡全是歡迎和爺青回,只有當媽的才知道歌詞裡的心酸難過。
「孩子馬上五個月,每一句都有共鳴,想哭,很累,腰疼,黑眼圈脫髮,胖十幾斤,追奶。」一位用戶這樣寫道:「懷孕之前我還和老公四處開心旅遊,這一下一年都沒出去了,自由和快樂沒了,妹妹都說我老了好多。」
更準確地說,媽媽們都容易被這類視頻戳中,與作者是誰無關。那些在papi 醬作品下留言稱「新手媽媽聽著聽著淚流滿面」的人們,也會被其他類似內容觸發情緒。
無他,孤獨的人,最容易產生共情。
而親歷並理解了這份孤獨的papi醬,內容創作也會多出質感。
03
在「隱退」期間,papi醬曾捲入巨大爭議。就在她母親節分享懷抱孩子的照片動態後,一則關於其孩子冠夫姓,獨立女性人設崩塌的話題開始發酵。
papi醬沒有回應,那之後,輿論方向朝不可控的態勢發展起來,這起事件也被大眾懷疑為,她為復出所做的炒作。
直到昨天下午,繼前日的真正回歸後,這樁舊事被重提,papi醬否認了一切。而那時沒有回應的原因,一則,剛生完孩子兩個多月,根本無暇顧及,二則,並不會像傳言所說,要立即復出。
「清者自清。」
這則自證清白的內容很快進入熱搜榜三。是的,無論是否能擊退「槓精」們的敵意,papi醬至少證明了一件事:她的商業價值猶在,或者說,伴隨母親身份重新歸來的,是更大的價值。
9月初,papi醬拿下YeeHoO英氏的代言。這家成立於1995年的國產童裝品牌,在2017年曾迎來首位代言人,因《我的前半生》大火的馬伊琍。
自然,歸來首部作品中內嵌的費雪玩具廣告,亦是足夠契合寶媽新身份的「甲方爸爸」。那之前,papi醬的代言更多集中於美妝、汽車、電商平臺與遊戲等品牌。
寶媽身份,並不是累贅。亦或說,作為女性公眾人物,坦陳自己成為寶媽後的軟弱,正在成為一個「無關緊要」的事。
去年,雷佳音曾在採訪中向記者直言湯唯的「痛處」:在與後者搭戲時,常因為其頻繁上廁所無法入戲。身邊的湯唯直接在鏡頭前淚崩。後來,她解釋其實是「抗生素吃多了」,「產後後遺症,會憋不住尿」。
那次之後,有口有碑的雷大頭,少有地翻車,被批判「不尊重女性」。
Ella陳嘉樺曾在母親節前後發文,稱自己成為母親後,無論打噴嚏、原地跳躍,還是跑步,都會不小心尿失禁。也是Ella這次後,不少醫學類文章,開始著重普及「生育後遺症」。
事實上,Ella成為媽媽後,代言一直沒有停下,從寶寶用妙而舒紙尿褲,到臺灣本土包包品牌ROBINMAY,女人味已經成為她的氣場和特色。而作為新手媽媽的「脆弱」出圈後,Ella很快迎來事業的第二春,《青春有你》一類的少男少女造星節目上了個遍。
當商業價值並不會因為懷孕生子而大打折扣——這是「papi醬」們站出來的基本前提,當然,倘若從女性公眾人物,到一個普通的年輕媽媽,都可以享有這樣的寬廣的前途,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