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500期)
天氣轉暖,雨水增多
一大波野生蘑菇開始冒出來
既美味可口
又賞心悅目
一大波吃貨抵不住
「舌尖上的誘惑」
化身「採蘑菇的馬裡奧」
然後
……
就遭了噻
近期氣溫上升
夏季多雨的氣候適合野生蘑菇生長
每年6月-9月是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
引起中毒的高發期
近日
全國已有多地出現
毒蘑菇中毒甚至死亡案例
!!!大家一定要注意!!!
1
案例一
近日,廣東中山一名男子帶著懷孕的妻子和妻弟,去到公園遊玩,期間見到野地裡長出許多白色蘑菇(後被證實是致命鵝膏,也叫致命白毒傘),三人隨即採摘了十多斤帶回家,中午把蘑菇煮了吃了,結果三人全部中毒入院。
無獨有偶,江西豐城市民舒先生的母親在菜市場購買了一些散裝蘑菇。當天中午,舒先生的母親就將蘑菇做成菜,給3個剛放學回家的孩子吃。當晚12時許,3個孩子陸續出現鬧肚子現象。
2
案例二
在湖南永州,5歲男孩樂樂吃了奶奶從山上採摘的毒蘑菇後,一家人都出現了中毒情況,樂樂被緊急送往湖南省兒童醫院救治,目前孩子情況好轉,還在進一步治療中。
近期,全國多地毒蘑菇傷人甚至致死事件屢見不鮮,再次敲響了人們舌尖上的警鐘!
關於毒蘑菇
「
毒蘑菇又稱毒菌或毒蕈,屬大型真菌類,所含毒素非常複雜,經烹調加工或者曬乾都不能徹底清除毒素。在我國食源性疾病的病死率統計中,毒蘑菇牢牢佔據著頭把交椅。毒蘑菇種類多,毒素成分也比較複雜,一種毒蘑菇中可能含有多種毒素,一種毒素可能存在於多種毒蘑菇中。一旦誤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狀,大致分為:胃腸型、急性肝損傷型、急性腎損傷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等。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
」
下面小編就帶
大家認識一下
十種常見的毒蘑菇
千萬不要被它們
「美麗的外表」騙了
十種常見的毒蘑菇
白橙黃蓋鵝膏菌
子實體較小。菌蓋初期卵圓形至鐘形,後漸平展,中間稍凸起,白色。菌褶黃色,離生,不等長。菌柄圓柱形,內部鬆軟至空心。菌託大,苞狀,白色,有時破裂而成片附著在菌蓋表面。夏秋季於林中地上散生或單生。
塊鱗灰毒鵝膏菌
子實體一般中等大,呈灰色。菌蓋扁半球形,灰色,具深灰色易脫落的鱗片,邊緣無條稜。菌肉白色。菌褶白色,離生。菌柄汙白色,基部膨大呈球形,菌託由灰色環帶組成。夏秋季於針葉、闊葉林中散生或群生。
斑紋絲蓋傘
子實體小菌蓋直徑2~6cm,扁半球形、鐘形至鬥笠形,頂部凸起,黃褐棕色纖毛狀長條紋幼時有白色纖毛,邊緣開裂。菌肉汙白色。菌褶淺灰褐至褐黃色,邊緣白色,直生。菌柄長3~8cm粗0.5~1.2cm,汙白至淺黃褐色,有縱條紋,彎生,基部稍膨大且色淺內部實心。秋季生林地上。
肥腳白鬼傘
子實體小,白色。菌蓋直徑2~5cm,扁半球形,開傘後中央凸起,具有細小、鬆軟易脫落的汙白色鱗片,味苦。菌褶白色,離生。菌柄細長白色,空心,基部膨大呈球形。菌環生菌柄之中部。無菌託。常在園中地上或稀疏的林地上群生或近叢生。
純黃白鬼傘
子實體較小,檸檬黃色,菌蓋直徑2-5cm初期鐘形或半笠形,後期稍扁平,表面有一層檸檬黃色粉末,邊緣有長條稜。菌肉黃白色。菌褶淡黃色至白黃色,離生,菌柄細長,表面被粉末,質脆,空心。菌環膜質,薄而脆,生菌柄之上部。夏秋季於林地上散生或群生。
毒鵝膏菌
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4~13cm,初期近卵圓形至鐘形,開傘後近平展,灰褐綠色,菸灰褐色至暗綠灰色,表面光滑,邊緣無條紋,往往有放射狀內生條紋。菌肉白色。菌褶白色,離生,稍密、不等長。菌柄細長,長5~18cm,粗0.6~2cm,圓柱形,白色,表面光滑或稍有纖毛狀鱗片及花紋,基部膨大呈球形,內部鬆軟至空心。菌託白色,苞狀,較大而厚。菌環白色生菌柄之上部。極毒。
鱗柄白毒鵝膏菌
子實體中等大,純白色。菌蓋中部凸起略帶黃色,邊緣無條紋。菌肉白色。菌褶白色,離生。菌柄細長圓柱形,有顯著的纖毛狀鱗片,基部膨大呈球形。菌環生菌柄之上部或頂部。菌託苞狀。夏秋季於闊葉林地上單生或散生。其毒性很強,含有毒肽及毒傘肽毒素。與慄、高山櫟以及松等樹木形成外生菌根。
角鱗白鵝膏菌
子實體較大,白色。菌蓋初期近半球形,開傘後布滿角狀鱗片。菌肉白色。菌褶離生,較密。菌柄圓柱形,較粗壯,基部膨大,有時向下延伸似假根,內部實心。菌環生靠菌柄頂部。菌託由呈片狀至近似角狀鱗片組成。夏秋季常常於闊葉林地上單生。
土紅鵝膏菌
子實體小至中等。菌蓋初期半球形,開傘漸平展或邊緣翻起,具明顯長條稜。密被土紅色、鏽紅色粉末,老後漸脫落。菌肉白色,具清香氣味。菌褶白色。菌柄細長,柱狀,密被土紅色、鏽紅色粉末,基部稍膨大。菌環生菌柄之上部。有幾圈粉粒狀鱗片組成的菌託
苦粉孢牛肝菌
子實體較大。菌蓋直徑3~15cm,扁半球形,後平展,褐色為主、豆沙色、淺褐色、朽葉色或灰紫褐色,幼時具絨毛,老後近光滑。菌肉白色,傷變不明顯,味很苦。菌管層近凹生,管口之間不易分離。菌柄較粗壯,長3~10cm,粗1.5~2cm,基部略膨大,上部色淺,下部深褐色有明顯或不很明顯的網紋,內部實心孢子印肉粉色。孢子近無色或帶肉色,平滑,長橢圓形或近紡錘形。
看了這麼多種毒蘑菇
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了解吧
如果還記不住這些毒蘑菇的樣子
那麼小編就告訴你一些
識別毒蘑菇的方法吧
四招分辨毒蘑菇
1
看生長地帶
可食用的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溼的骯髒地帶。
2
看顏色
毒蘑菇菌面顏色鮮豔,有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
3
看分泌物
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稈,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4
聞氣味
無毒蘑菇有香味,有毒蘑菇有怪異味,如辛辣、酸澀、惡腥等味。
chūn
溫
rì
馨
rú
提
gē
示
誤食毒蘑菇怎麼辦?
因毒蘑菇的種類不同,進食後一般經1~2小時即出現中毒症狀。如:劇烈嘔吐、腹瀉並伴有腹痛。痙攣、流口水;突然發笑、進入興奮狀態,手指顫抖,有的出現幻覺。出現這樣的中毒症狀,要立即呼叫救護車趕往現場,並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後把手指伸進咽部催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
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請不要隨意採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來源:成都市場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