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多地陸續開始發放消費券。8月18日,北京再次集中發放新一輪170萬張北京消費券。但記者調查發現,伴隨「派券」熱潮,「羊毛黨」也聞風而來。一些「羊毛黨」藏身貼吧、閒魚等平臺,或公開收購消費券,或代付加收手續費,出現不少花式「薅羊毛」的套路。
「最後一波,收京東消費券,有意者聯繫」「北京消費券9折收,不需要墊資」「收北京消費券九折券,價格合理」……隨著一批北京消費券即將在9月1日過期,記者注意到,在貼吧、閒魚、微博等平臺,不少「黃牛」紛紛發出求購貼,並根據消費券的不同種類給出幾元至近百元的不同報價。
記者跟數名「黃牛」交談發現,北京消費券中以京東平臺發放的線上智能消費券最為搶手,收購價格介於35元至60元之間。據了解,該券可購買指定智能產品滿2000時使用,享受9折優惠,最高可減400元,僅限北京收貨地。「相比其他消費券減免幾十元,線上智能消費券減免金額大很多,在市面上需求也大,之前搶券時很多人發現近乎『秒空』。」一名黃牛對記者表示。
不過,普通用戶領取的智能消費券只能在自己的京東帳戶中使用,「黃牛」如何能夠收購?「我把別人要付款的商品連結發給你,你幫我下單,或者你把京東帳號交給我來操作。下單選擇貨到付款就行,完成後我直接轉費用給你。」上述黃牛解釋道。
記者注意到,由於北京消費券僅限北京地區消費使用,此前不少外地「黃牛」為賺取高額電子智能產品的差價,不惜通過虛擬精靈等虛擬定位軟體來搶券,再選擇北京任意一個豐巢快遞櫃接收下單產品,最後利用順豐快遞轉運至外地。「難怪我之前沒有搶到第一輪北京電子消費券,原來是這麼多職業黃牛盯上了。」市民於先生說。
除了「黃牛」收購,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市民也在社交平臺上主動兜售手中的消費券,此外還出現了線下餐飲遠程代付消費券等套路。「新辣道、漢堡王、雲海餚等都能滿160元減60元,一張券加收10元手續費,你把商家付款碼截屏給我就行。」一名閒魚賣家表示。
對於這些花式「薅羊毛」套路,專家呼籲,消費券核銷有待加強監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建議,要從提高違規違法行為經濟成本的角度設計消費券,對消費券的金額和使用頻率進行限制,消費券金額不宜過大,使用次數有限。此外,一旦發現有使用異常的個人或商家,可將其列入黑名單,取消補貼資格,加大對其打擊力度。
涉事平臺京東方面對記者回應稱,在北京消費券發放過程中,京東集團、京東數科和京東零售風控聯手部署核心能力,全程監控管理北京消費券的領取、支付、核銷、資金結算全流程,並實施了多重鑑權驗證等方式,保證北京市範圍內用戶領用消費券;在核銷受理環節中通過防機器刷券技術等防範可能發生的欺詐風險、虛假交易風險等,保障北京市民享受消費券帶來的優惠福利,守護商家與用戶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