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外賣平臺的興起,
不少人都從中體驗到了便捷生活方式,
但卻有另一部分人幹起了「薅羊毛」的事兒,
到平臺享受免費午餐…
近日有網友透露,
網上居然有人兜售「吃免費午餐」的教程,
價格從10元到50元不等……
1
網上兜售教程惡意差評實現退款
3月27日上午,紅星新聞在鹹魚平臺上輸入相關關鍵詞後,很快就出現各外賣平臺退錢教程等產品,裡面的價格從10元到50元不等。隨後,記者在平臺上私信了一位賣家,對方迅速回復並示意記者加其微信。
驗證通過,給對方發送10元紅包後,對方發來了一個教程,也就是一段聊天對話。在教程中,對方列舉了外賣單退款流程,針對食品和酒店住宿,有不同的投訴理由。
介紹完基本原則之後,後面又假設了要應對的幾種情況。其中還提到,最後退款的錢由外賣平臺出,客服手裡有權限,「他們會騙你商家拒絕了,所以態度一定要強硬。」
採用這樣一套方法真的有效嗎?
紅星新聞當天中午通過某外賣app點了一份麻辣骨頭飯套餐,總共花費21塊錢。30分鐘後,外賣人員送來套餐,吃完之後,記者開始撥打平臺客服電話,進行投訴並提出退款要求。
一番調查與溝通之後,客服人員提出會聯繫商家進行協調,他表示,「如果商家同意的話就會在1-3個工作日內把錢退回,如果沒有同意的話,平臺也會承擔賠償的費用」。
本以為接下來的退款是一個漫長等待過程,結果兩三分鐘之後,平臺客服就撥回電話表示,「我們跟商家交流過了,商家同意全額賠償這次的費用,一共是21塊錢」。隨後,紅星新聞解釋了投訴原因,說明了測試目的。
客服人員表示,他們平時也會接到一到兩個類似食品質量的投訴電話,不過是否真有質量問題,對方是否存在惡意投訴的行為,只有通過公司監察部門做後續處理。
2
利用木馬軟體 抓取號碼實現首單優惠
在與兜售「薅羊毛」技術的賣家溝通過程中,對方也提到了還有更加高級的手段,這些方法無非也是利用軟體生成號碼,然後註冊外賣平臺,成為新用戶,最終享受到首單立減的優惠。
在網上,一名賣家銷售了一種售價299元的軟體,在電腦上解壓安裝,登錄進去,就能生成一些手機號碼,通過電腦端接收驗證碼,再利用手機號碼註冊就能成為新用戶。一些商品可以享受新用戶立減20元的優惠,通過新號碼註冊,就能拿到這些優惠券。
紅星新聞注意到,這些軟體還會定期更新,而更新升級過後,相應的技術也會進行調整。一些掌握了此項技術的人員,甚至還會利用該技術,幫人點外賣抽成的方式來牟利。
3
解密軟體核心技術 購買虛擬號碼來牟利
對於利用軟體抓取號碼來無限註冊成為新用戶的行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林宏剛教授認為,這一技術的核心就在於「手機號碼」。
對於這些號碼的來源,林宏剛介紹說,其中一種是木馬軟體開發者自己「養號碼」,在網上購買一些虛擬號段,這些號碼可能是一些物聯網卡,一個號碼差不多1塊錢的成本,可以上網發信息,但是不能打電話。另外一種就是利用網絡黑色產業鏈,購買洩露到網上的個人信息,這些號碼價格便宜,從1毛錢到5毛錢不等。
他表示,軟體開發者最後通過傳銷發展下線的方式,將軟體傳播出去,最終將利益最大化。
至於如何堵住這些漏洞,林宏剛認為首先是要加大對這些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同時建議平臺方降低一些新註冊用戶的權限,同時對用戶進行信用評級,對長期使用的一些用戶給予更高的權限,同時採用第三方擔保的方式來避免一些惡意逃單的行為。
4
外賣平臺方 已經有不法分子遭到懲罰
對於該問題,紅星新聞諮詢了外賣平臺方,其中美團外賣回應稱,面對用戶投訴的食品安全問題,平臺往往優先處理並墊付醫藥費,當然,有些不法分子看準這一點,利用平臺對用戶的信任與優先通道進行詐騙,對平臺和商家的正當合法利益造成損害。
而商家在遇到用戶因食品安全問題而要求索賠的情況,最好能夠與消費者當面進行協商賠償,並及時向平臺反饋情況,必要時採取報警處理的措施,避免讓不法分子鑽空子,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美團外賣對損害用戶利益、合作商家利益的行為,也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並與商家共同對惡意詐騙的人追究到底。目前已經出現不法分子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的案例。最後平臺方回應稱,奉勸不法分子不要用這種詐騙行為害人害己。
5
律師說法
惡意差評「薅羊毛」的行為屬於欺詐
北京藍鵬(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英佔認為,對於顧客利用惡意差評「薅羊毛」的行為,平臺應設立相應標準,理性看待消費者的投訴行為,進行初步調查且與商家核實後再採取相應措施。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江露仙則認為,用戶用這種方式「薅羊毛」,雖然金額不大,但同樣屬於欺詐行為,網上售賣教程的賣家,則是幫助他人實施欺詐。利用軟體抓取號碼享受平臺優惠的行為,就要看是通過什麼方式獲得了這些手機號碼。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而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都有可能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