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嬉皮士」王小波,登堂入室的痞子文學

2021-01-08 食味藝聞志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臟病突發辭世,享年45歲。 妻子李銀河發表悼文《浪漫騎士·行吟詩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我想應該以此作為開頭,來給大家一個王小波的初始印象。最熟悉自己的人莫過於自己的枕邊人。朝朝暮暮,悽風冷雨一起共赴千百春秋。這個「醜男」是浪漫的騎士,是行吟的詩人,更是自由的思想家!這是他的髮妻李銀河對他的行文總結。

他面容醜陋,妻子卻如花般貌美,他身居國學文壇的高位,世人卻對他眾說紛紜。他究竟有什麼魅力?如果皮囊無法揭露答案,那我們就去探尋,探尋王小波的文學思想。

對於王小波的評價,一直以來都有兩種不同的極端。一部分人對他推崇備至,而另一部分人覺得他的作品更像是痞子文學,有點兒嬉皮士的意思,被一向自命正統的人們所不喜歡。

但也正是這種嬉皮,使得他的文,總是在不經意間敲開某些人的心,使得傷痕文學感染下的文人,又尋到了明亮的光。

什麼樣的靈魂就要什麼樣的養料,越悲愴的時候我越想嬉皮.

—王小波

他的有趣表現在他文章的趣味性和幽默上。他對第三人陳的表述方式有著情有獨鐘的喜愛,以著局外人的視角和身份,用著自己的口吻來剖析社會,人群,乃至自己。

對他而言最為有代表性的便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他是自由的思想家,他便是那隻渴望自由,時刻機敏,時刻嬉皮的渴望別去牢籠的豬。他看似很蠢,但他與眾不同,這種不同直觀上表現為行為差異,可歸根究底,他與其他豬的不同是思想。

他以豬的代入視角來闡釋自我思想。嬉皮又俗氣,甚至是有些玩味與不恭。很多文人對此嗤之以鼻,但是小波想表明的卻與別人的眼界沒有任何關係。「豬一直是豬,他變不成別的,可人不一樣,豬不能變成人,而人隔三差五就變成豬」這種嬉鬧卻又諷刺意味的文學作品,一面世便褒貶不一,口誅筆伐更是屢屢不絕,「嬉皮士」的說法也甚囂塵上。

不僅如此,他與妻子的愛情也是一段佳話。他活生生用思想俘獲了這段愛情,他也用思想穩定了這段愛情。他的妻子李銀河曾說:「我多看他一眼甚至覺得是對我的侮辱!他噁心的讓人難以忍受。別說成為他的妻子了,連和他一起同行我都無法想像」。就是這樣一位高傲的美麗女子,卻愣是成為了小波思想的「獄吏」。活生生成為了「口嫌體正直」的行為範本。

我們熟知小波的情詩,一句「愛你就像愛生命」,道出了多少真情。

「當我跨越沉淪的一切,向著永恆開戰的時候,你是我的軍旗。

我討厭我不溫不涼的思慮過度,也許我是個壞人,不過我只要你吻我一下就會變好呢。在心愛的人面前也毫不掩飾自己的孩子氣,明明看他一眼都不肯,他卻還是如此嬉皮。

小波雖然只活了42歲,但是遇到李銀河以後,真的把李銀河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李銀河也最終深陷在這份深情之中,亂世佳人,終成天眷。

王小波被推崇的不僅是文學思想,還有他的浪漫和誕生於他本身的奇蹟,在傷痕文學的時代,小波的「嬉皮」無疑成為了時代最惹眼的信塔。他的思想在文壇胡鬧,用思想為時代添彩,用思想俘獲了所有文人求而不得的純摯愛情。

對王小波的推崇備至,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特立獨行與不可替代。

相關焦點

  • 王小波:情場赤子、文學浪兒,在這枯燥世間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是誰?一個以「醜」聞名的作家,上帝忘記給他「好看的皮囊」,卻給了他一個有趣的靈魂。高曉松稱其為「神一樣的存在」,而世間也流傳著「男不可不讀王小波,女不可不讀周國平。」王小波|」非主流「文學家青年人狂熱地愛著他,而1997年王小波遽然逝世後,「王小波熱」更是倏地興起,推崇他的人甚至自稱"王小波門下走狗",並以此為榮。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導致它成為「禁書」的
    01、《黃金時代》:臉紅心跳打開的「小黃書」,卻是光怪陸離的人性世界歷經20年才定稿的《黃金時代》,是王小波的「寵兒」,不知道有多少人把它當成人生中的第一本「小黃書」來看。1992年香港繁榮出版社出版時,直接定名為《王二風流史》。不是說看這本書的人,審美有多低俗,所謂食色性也。
  • 網絡文學登堂入室,留存時代記憶
    原標題:網絡文學登堂入室,留存時代記憶 8月31日,擁有百年底蘊的國家圖書館與閱文集團攜手合作,閱文集團成為國家圖書館網際網路信息戰略保存基地,同時,來自閱文平臺的百部網文佳作被典藏入館,向讀者開放借閱。
  • 王小波:生前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死後卻成了「教父」
    我覺得自己太缺少與人交流的機會——我相信,這是寫嚴肅文學的人共同的體會。但是這個世界上除了有自己,還有別人;除了身邊的人,還有整個人類。寫作的意義,就在於與人交流。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在寫。——王小波有些時候,人真的是一種奇怪的生物,往往最後好像都成為了自己曾經最為討厭的樣子。
  • 讀書| 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說:我年輕的時候,既沒有健全的理性,又沒有幽默感,那麼是怎麼混過來的,實在是個大疑問!而我,現在已不年輕了,也不見的改變了多少。最重要的是依然沒有幽默感,老而不幽默真是罪過,說明一輩子白過了。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一直被周圍的人提起,讀書求學時從圖書館拿起翻了一下,當時看到其中的「文革」、「下鄉」之類的描述不太感冒,感覺又是在聽老人家講述說那個大環境下的人和事,匆匆翻了翻就算讀完了,整個印象也就是有一隻特別的豬,但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隻「豬」,有點映射、象徵性質。
  • 王小波《黃金時代》:寫寡婦和痞子王二的愛情,經歷過的人會明白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之一,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背景的系列作品構成的長篇,其實把它歸結為一本愛情小說也是可以的。在某文學平臺上可以取名叫什麼:我的知青時代;鄉下的女醫生;文革和我的初戀;雲南往事;21歲不得不說的故事等等。諸如此類,說不定炒作一番,也能出個大IP。
  • 王小波先生,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先生的名字如今是被我們熟知的,有一大批的文學青年瘋狂迷戀於他,甚至以「王小波門下走狗」自稱。他與李銀河愛情見證的《愛你就像愛生命》、他的小說《黃金時代》,這是被我口口稱道的作品。然而王小波在文學史上是沒有自己名字的,自始至終他都是主流文學之外的一個人物。可是王小波幾乎又成為了一種現象、一種文化熱,可見其藝術影響力完全達到了文學家的地位。有這麼多人瘋狂迷戀於王小波,為何他卻不能擁有自己的姓名?首先要說的是,王小波先生的火熱其實完全是他身後的事情。
  • 數學至少永遠不會叫人失望《登堂入室》
    克勞德此時的旁白具有深意:「當他和兒子在一起的時候只會談論體育,談汽車,談論籃球比賽,可是和我就完全不一樣••••••我看到公園裡有個醉漢在餵鴨子,如果他抬頭看到我們一定會以為我是兒子拉斐爾。」 · · · · · ·  法國高校文學老師吉爾曼(法布萊斯·魯奇尼 Fabrice Luchini 飾)給學生布置了一篇周記,要求他們如實記錄周末的見聞。
  • 王小波,生前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死後卻成了教父
    ——《黃金時代》 王小波——青年「教父」 王小波可以說是中學生文學青年的文藝標杆,他以其浪漫又天真的詩意語言描繪了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和對愛情的追求,充滿想像力的美好意象使許多人心生漣漪。 同時,王小波又不只是一個只會堆砌辭藻的詩人。
  • 王小波:單單你的名字就夠我愛一世的了
    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情書,讓很多人知道了王小波的文字,余杰在一次訪談中說:如果我遇見王小波,我會告訴他,你寫得最好的並不是小說,而是你寫給妻子的那些信。但這就是他的風格,文學就是這樣,王小波說:「人們認為最羞恥、最該隱諱的東西,恰恰是最不值得羞恥、隱諱的東西」,所以他用自己特色的文筆寫作,這本書也完全的展現了王小波的才華,在王小波去世4年後,《黃金時代》火了,與之前寫的兩部小說合在一起,成為《時代三部曲》。
  • 那段沉浸在性與愛之中的婚姻,李銀河:王小波的浪漫難以抵擋
    這個他就是王小波。那段沉浸在性與愛之中的婚姻,李銀河:王小波的浪漫難以抵擋在王小波的黃金歲月,他認識了李銀河。那時的李銀河雖剛剛從大學畢業,卻已經成為了能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文章的「青年偶像」。李銀河與王小波的開始是通過彼此寫信,因為小時候的特殊成長經歷,李銀河的性格中總帶著極度的羞澀。很多對於別人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到了她這裡都變成了畏途。但對於王小波,她好像又極度勇敢。
  • 王小波真的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嗎?
    ,稱被大俠抱著王小波的書追的。王小波的書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文學的異數,可王小波的意義不在於特立獨行,而在於人性的正常。邏輯讓王小波成為異數?邏輯學家之子王小波的 《黃金時代》有著一個特別的開頭:陳清揚找王二證明她不是破鞋時,王二完全可以從邏輯上證明她不是破鞋,「如果陳清揚是破鞋,即陳清揚偷漢,則起碼有一個某人 為其所偷。如今不能指出某人,所以陳清揚偷漢不能成立。」
  • 閱讀王小波:特立獨行的豬的「思想樂趣」在哪
    近來讀了王小波的諸多雜文,無論從行文,還是從論事論理上講,都是好的文章。眾所周知,王小波的文字,被稱為「黑色幽默」。這聽起來就有點兒神秘氣息。幽默不讓人陌生,反正是讓人一樂的,不厭煩。黑色,也好理解,用在文學上,多半與偏激陰暗之類的沾點兒邊吧。
  • 大戶人家的痞子鄰居-清政府輸掉甲午戰爭 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一句話 「在我看來日本這個國家就是一個痞子國度」說的形象些,如果把我們「中華民族」比作是大戶人家,那日本就是在我們旁邊的「痞子鄰居」我們的這個「痞子鄰居」或許跟我們是同宗同源,因為歷史上有記載說,現在的日本人是當年秦朝的徐福東渡,帶去的3000童男童女與當地土著居民雜交和後代。這一點倒是可以從他們的面孔,還有那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漢字,得到證明。
  • 王小波《黃金時代》:風月之下,是用靈魂擁抱生活的本真
    而王小波,卻和他的編輯趙潔平,每天推著自行車,穿行於大街小巷,後座上綁著兩捆書,去各小書攤、圖書批發市場推銷。王小波的第一句話往往都是:「前幾本白送,後面再要再給錢。」王小波曾傷感地說:我發現賣書比寫書難的多。死後熱鬧的王小波現象而到今天,王小波卻已經成為一種現象,一件時髦的談資。
  • 《黃金時代》:王小波45歲離世,天妒英才讓人惋惜
    直到第二天下午,平時那個時間都會去胡同做菜的王小波不見了,鄰居這才想起昨晚的慘叫,問了周圍的人,他們也聽到了叫聲,敲王小波家門沒人後,鄰居們慌張之中才報了警。警察趕到現場時發現,王小波已經去世了,而且死狀也很慘,牆上明顯留下了王小波的牙印,王小波的指縫和牙縫都留存著牆灰。
  • 王小波:我很醜,但是我很富有
    他從小體弱多病,1968年,16歲的王小波去雲南插隊,在插隊過程中,他生了一次大病,為了治病回到當時的北京城,可是,他卻成為我們現在人口中的「黑人黑戶」他只能給孩子講故事來度過一天天的漫長時光,還好,他是樂觀的,最起碼,他擁有了一群天真的小讀者。後來,他又做民辦教師,工人,直到1977年文革結束,高考制度恢復。
  • 王小波45歲猝死,生前不受同行待見,死後作品卻火了
    生前被同行看不起,死後卻被一批讀者追捧「封神」王小波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創作者,他與當時的圈內文學愛好者格格不入。像卡夫卡一樣,身後那些掌聲,沒給他帶去任何實際利益。在他去世之後的葬禮上,竟然沒有一位圈內人前來弔唁!
  • 王小波:為了避免被家豬同化,情緣長出獠牙,變成野豬
    王小波的言論真是醍醐灌頂,有解政治遺毒的功效。——梁文道沒一份有點自尊的內地刊物不辦王小波的回顧專輯。——梁文道最令我難過的卻是世上智慧的人本來不多,現在又少了一個,這是比文壇可能遭受的損失更使我感到可惜的。——周國平現代漢語文學才剛剛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開始,小波就是這個好得不得了的開始。
  • 王小波:承認自己傻過,這是一種美德
    王小波:承認自己傻過,這是一種美德 2020-12-04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