藪貓發現蛇鷲藏在窩邊,忙叼著幼崽挪窩,搬到新窩卻來了一隻胡狼

2020-12-03 雪靈谷動物地理

撒哈拉沙漠以南,生活著一種體型比家貓大一點的貓科動物——藪貓。整個非洲,除了剛果盆地和撒哈拉沙漠,都有它們的身影。

藪貓一般棲息在亞熱帶、熱帶那些乾燥的稀樹草原與河季雨林,尤其偏好河流、沼澤、蘆葦地和有水的沙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十分強,即使是很大的溫差,它們也能夠容忍。

1個小腦袋,4條大長腿,1雙大耳朵能捕捉到老鼠草叢中穿梭的聲音

藪貓中等身材,高瘦苗條;腦袋很小巧,一個特別修長的脖子;耳朵又高又圓,看起來就像兔子一樣豎起來的樣子;尾巴短,尾部有數個黑色環紋,尾尖黑色。

背部呈淡黃褐色,腹部逐漸過渡為淺灰色,全身布滿了黑色斑點,在頸背,肩部和四肢合併成長條形的斑點,和獵豹的皮毛有幾分類似。

一雙靈活轉動的大耳朵,能捕捉到老鼠在草叢下穿梭的聲音,從而來判斷它們的位置。

藪貓長了四條大長腿,四肢末端的蹠骨也很長,在它們生活的草原和溼地地帶,這樣的構造可以讓它們的身體很好地隱藏在高草、低矮灌木等掩體中。

藪貓捕食歸來,發現蛇鷲藏在窩邊不遠

藪貓喜歡捕食鼠類,不管是乳鼠、草原鼠、非洲侏儒鼠,還是尼羅河鼠和黃鼠,只要它喜歡,沒有捕捉不到的。高及半腰的草叢隨風搖曳,不遠處,一隻藪貓壓低身子,緩緩移動,頻繁地停頓辨聽,在雜亂的草叢中早已鎖定了一隻草原鼠。

藪貓突然挺直腰背,如箭一般射向草原鼠。接近草原鼠後,收攏前肢跳躍起來,撲向草原鼠,下落時伸直前腿,張開肉墊般的腳掌,用剃刀一樣鋒利的前爪刺入草原鼠體內,與此同時,張開血盆大口,猛咬草原鼠的要害部位。

大多數的獵物都是被藪貓精準地咬住頭部或頸背致死,藪貓的頭骨構造輕巧,搭配上下頜,能夠快速的殺死小獵物。

今天的運氣還不錯,一下子就捕到了好幾隻草原鼠,藪貓現場就吃了2隻草原鼠,叼著剩餘的獵物準備回家去餵3隻嗷嗷待哺的幼崽。幼崽老遠就看見媽媽帶著獵物回家,別提有多高興了,忙撲過來搶著吃。

母藪貓突然嚇了一大跳。就在離它們窩約100米遠的草叢裡,一隻蛇鷲正在捕食,只見它一口就吞了一隻大黃鼠。要知道,蛇鷲一天可以奔跑20公裡,它那雙長長的雙腿看上去纖細伶仃,但威力十分巨大,用力一擊能踢昏獵豹幼崽。要是它發現了藪貓的窩,全家就完蛋了。

忙叼著3隻幼崽挪窩,剛搬到新窩前,卻來了一隻黑背胡狼

前不久,母藪貓剛失去了孩子他爹——公藪貓,儘管公藪貓不負責任,與自己戀愛一段時間就跑了,但也是一日夫妻百日恩。那天,一隻花豹坐在它們家不遠的枯草中,正好遇到公藪貓外出捕獵。花豹撲上去一口就把咬住公藪貓的喉嚨,公藪貓連掙扎的機會都沒有,就成了花豹的一頓美餐。

所以看到蛇鷲,母藪貓六神無主了,不過還好,蛇鷲忙於捕食,根本沒有發現這邊還有母藪貓一家。待蛇鷲慢慢走遠,母藪貓決定搬家。大家不知道的是,藪貓真是狡兔三窟,在這片草原上有四五個窩,打不贏我跑還不行嗎?

母藪貓想都沒想,看到蛇鷲走遠了,立刻叼起一隻幼崽往2千米開外的「新家」跑去,汗流浹背跑到新窩,把幼崽放下來,又急急忙忙跑回老家去叼第二隻幼崽,這樣來來回回走了三趟,累得幾乎走不動了,才把幼崽們安頓好。

今天真是倒黴,才安頓好新窩前500米處又來了一隻黑背胡狼。黑背胡狼可不像蛇鷲,它是一種很智慧的動物,它們能夠在獅子、鬣狗與花豹等猛獸的圍攻下,生存下來,就源自它們的生存智慧。要是被它發現了,估計吃得連渣渣都不剩……

你覺得,黑背胡狼會發現藪貓一家嗎?母藪貓這次是搬家呢,還是留在新窩?

相關焦點

  • 藪貓發現蛇鷲在窩邊,忙叼著3隻幼崽挪窩,新窩前卻來了黑背胡狼
    ,發現蛇鷲在窩邊不遠藪貓喜歡捕食鼠類,不管是乳鼠、草原鼠、非洲侏儒鼠,還是尼羅河鼠和黃鼠,只要它喜歡,沒有捕捉不到的。2隻草原鼠,叼著剩餘的獵物準備回家去餵3隻嗷嗷待哺的幼崽。幼崽老遠就看見媽媽帶著獵物回家,別提有多高興了,忙撲過來搶著吃。母藪貓突然嚇了一大跳。就在離它們窩約100米遠的草叢裡,一隻蛇鷲正在捕食,只見它一口就吞了一隻大黃鼠。要知道,蛇鷲一天可以奔跑20公裡,它那雙長長的雙腿看上去纖細伶仃,但威力十分巨大,用力一擊能踢昏獵豹幼崽。要是它發現了藪貓的窩,全家就完蛋了。
  • 大貓為什麼老是往外叼小貓?
    大貓為什麼老是往外叼小貓?首先,貓咪和狗狗不一樣,狗狗換個地方也能很快適應,可是貓咪就不一樣了。如果突然給貓咪換環境,貓咪很可能因為不適應環境而絕食,煩躁不安,長時間還會抑鬱。母貓叼著小貓挪窩是母貓出於保護幼崽的一種行為,是保持警惕性的表現,母貓生完貓崽後這是很常見的現象。在一個地方生活一段時間後,總會留下一些氣味,在野外這很危險,所以即使現在沒有受到明顯的幹擾,母貓還會試圖更換場所,這是貓媽的本能。母貓剛生完小貓的那段時間,我們不要去抱小貓,有時候人的氣味太濃重,母貓會排斥這隻小貓的。
  • 母貓沒有安全感,喜歡挪窩怎麼辦
    轉眼糖糖的娃已經20天,毛茸茸的可愛到爆但是出生20天來一直困擾著鏟屎官的挪窩行為,依然沒有改變每天叼著肥嘟嘟的娃,到處晃悠小貓生長的過程中,為什麼會出現挪窩的行為什麼時候才能不挪窩呢第一種是那隻小貓沾上了別的味道,導致母貓排斥那隻小貓
  • 貓媽媽為什麼要將幼貓移到新窩?
    幼貓在20〜30天大時,母親通常會將它們移到新窩。母貓會緊緊叼住幼貓的頸背,把頭儘可能地抬高,一一將每隻幼貓叼到新地點。如果運送的距離很長,母貓可能會因為重量而感到疲倦.此時她會將頭垂下來,並將動作從叼換成拖。幼貓絕不會反抗,它們在母親嘴中維持軟綿綿的姿態,並把尾巴捲曲起來,夾在彎曲的後腿之間。
  • 動物中一幕:母胡狼想用老鼠實踐傳授技能,幼崽嘚瑟,可花豹來了
    在食肉動物中,狩獵是它們的本能,但狩獵技能也需從小培養的,所以很多雌性動物會捕捉一些小動物來訓練它們的幼崽。有時,雌性動物捕捉來的獵物,很容易被其它猛獸撿漏,例如這次拍攝到動物中有趣一幕:母胡狼想用老鼠實踐傳授小胡狼技能,小胡狼也是一臉嘚瑟,可轉眼花豹來了,胡狼它們只能拋棄老鼠獵物,迅速逃走。當母胡狼叼著一隻老鼠回來時,躲在草叢中小胡狼非常高興,迅速奔跑出來,既有獵物玩耍,還有食物來源,小胡狼自然一臉嘚瑟。
  • 貓媽媽為什麼要將幼崽轉移到新家?
    幼崽長到在20-30天的時候,母親通常要將他們轉移到新窩。母貓會僅僅叼住幼貓的頸部,把頭儘可能地抬高,然後將每隻幼貓放到新的地點。如果運送的距離較長,母貓可能會因為重量而感到疲倦,此時會將頭垂下來,並將動作從叼換成拖。
  • 母貓總將幼崽叼給鏟屎官,是想棄養?潛臺詞到底是什麼呢
    但如果鏟屎官在這方面沒什麼經驗的話,就會有點兒手足無措,因為你心裡是想幫點兒什麼忙的,卻又覺得自己啥也做不了,畢竟貓媽媽都有它們自己帶娃的那一套。可有一個現象很多鏟屎官理解不了,就是貓媽媽會將自己的孩子叼到自己跟前來,也不知道它內心的潛臺詞到底是什麼,到底是想哪些小心思呢,難不成是想要棄養了?
  • 女孩馬路邊撿回「老鼠」幼崽 一個月過後發現他們不一般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女孩在馬路邊撿回老鼠幼崽一個月過後她樂開了花&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除了野貓、藪貓、獰貓,還有獅子和老虎
    豹子捕殺藪貓。藪貓的體型比野貓大,它們長著大長腿和大耳朵,被譽為「小獵豹」。然而,在豹子面前,它卻無處可逃。下圖為一隻捕殺了藪貓的豹子正在進食的畫面。豹子捕殺獰貓。獰貓的體型比藪貓略大,擅長跳躍,喜歡捕鳥。然而在豹子面前,它卻容易栽跟頭。
  • 阿克塞縣林業生態工作站及時救助一隻失散離群的藏原羚幼崽
    7月27日,阿克塞縣林業生態工作站接到縣阿勒騰鄉哈爾滕村牧民電話稱,在放牧時,發現一隻野生動物幼崽並帶回縣城,希望對其進行及時救助。縣林業生態工作站迅速派出工作人員及時將這隻野生動物幼崽送至縣野生動物救助站進行救助。
  • 流浪狗媽媽的兩個幼崽不見了,苦苦尋找,居然被一隻公狗偷叼走了
    前幾天,公犬汪汪從外面叼回兩隻幼犬,幼犬到家後,狗狗還特意將自己的窩騰給兩隻幼犬,自己選擇睡在地上。主人看到後尤為震驚,汪汪是公狗,為何會有兩隻小幼犬?難道是父愛泛濫,偷回來的?於是主人立刻詢問周圍養狗的鄰居,沒有一家出現幼犬丟失的情況。
  • 北京沙河水庫溼地,白胸苦惡鳥正在養育幼崽
    六月中旬曾在北京南沙河拍攝過一對白胸苦惡鳥,這種市區裡不很常見的鳥種,最近在南海子和沙河又有發現。這兩天在沙河拍攝的白胸苦惡鳥及一群幼崽,我猜測也許就是六月份拍攝過的那對,兩次拍攝地點相隔僅一公裡左右,從時間上推算現在小鳥也該出窩了,而原來它們棲息的地方據說偶爾也能聽到隱約叫聲,但從來沒有人看見過。
  • 出來混早晚要還:捕殺藪貓、獰貓、獵豹的豹子,卻成了老虎的獵物
    出來混早晚要還:捕殺藪貓、獰貓、獵豹的豹子,卻成了老虎的獵物豹,俗稱豹子,作為一種分布範圍最廣的大型貓科動物,向來以兇猛著稱。「狼蟲虎豹」「熊心豹膽」等成語就充分說明了豹子的兇猛。豹子會把獵豹當成食物競爭對手,對其進行驅趕或者將其殺死;如果遇到了獵豹幼崽,豹子更不會放過它們。上圖為一隻非洲花豹捕食獵豹的場景,獵豹看上去真可憐。豹子捕殺藪貓。藪貓是一種長得十分可愛的小型貓科動物,大耳朵,長腿,身材苗條,有「小獵豹」之稱。
  • 目睹幼崽自相殘殺,白尾海雕媽媽不為所動,還阻止爸爸出手幫忙
    都說母愛最偉大,但對動物來說,母愛是很狹隘的有選擇性的,只有身體強壯的幼崽值得獲得母親的愛,而天生病弱的幼崽……拉脫維亞自然基金會在一些白尾海雕的窩旁邊搭了監視器,觀察它們的生存狀況,結果發現其中一個白尾海雕的家庭中,居然出現了手足相殘,母親冷漠旁觀的慘劇。
  • 女孩馬路邊撿回「老鼠」幼崽一個月過後她樂開了花
    女孩在馬路邊撿回老鼠幼崽一個月過後她樂開了花回到家以後,Irene立即拿來毛茸製品把這些可愛的小傢伙包裹了起來。Irene注意到,其中有一隻「老鼠」幼崽非常虛弱,於是她馬上對其進行了更加細緻的照顧,終於讓那個小傢伙脫離了可能死亡的危險。
  • 雕叼走它捕的鼠兔,藏狐搶走其幼崽,狼直接要它命
    這時一隻餓了2天的兔猻出現了,它盯著那隻又肥又大的鼠兔已經很久了,耐著性子等待時機。突然,這隻兔猻壓低了自己的身子,慢慢地向鼠兔窩移動,利用地勢、草叢隱蔽自己,胖鼠兔根本就看不到它的行動。兔猻快到鼠兔洞口的時候,停了下來,埋伏在那裡,隨時準備攻擊。
  • 阿克塞縣自然資源局林業生態工作站及時救助一隻失散離群的藏原羚幼崽
    7月27日,阿克塞縣林業生態工作站接到縣阿勒騰鄉哈爾滕村牧民打電話稱:&34;,縣林業生態工作站迅速派出工作人員及時將這隻野生動物幼崽送至縣野生動物救助站進行救助。經阿克塞縣林業生態工作站專業技術工作人員鑑定,這一隻失散離群的野生動物幼崽為
  • 白隼餵養幼崽觀後感
    今天在頭條看到一個視頻,視頻內容講述了一隻母白隼餵養幼崽的事情孵化幼崽後母禽守窩,公禽外出覓食撫育幼崽。視頻中公禽外出覓食經常找不到小兔,大兔體重超出了他的飛行能力範圍帶不回窩中,窩中幼崽因長時間吃不到食物,幼崽被餓的奄奄一息。守窩的母禽看著快要餓死的幼崽,毅然決定自己外出捕食。 在空中翱翔母白隼很快發現獵物,他俯衝直下用利爪抓住體態肥碩的兔子,可兔子太重他帶不回窩中。
  • 獨樹一幟的蛇鷲
    平常,蛇鷲就是如此邁著自己纖巧的長腿優雅地在非洲草原上走來走去——文雅的風度和獨特的模樣在猛禽家庭中獨樹一幟,使人很難想像它們捕獵時的兇猛。蛇鷲的腿在所有猛禽中最長,以至在進食或者飲水的時候,它必須彎曲雙腿蹲在地上才行。長長的雙腿看上去雖然纖細伶仃,卻威力巨大,用力一踢可以對獵物產生極大的殺傷力。不過,蛇鷲腳爪的抓握力不強,無法像短趾雕那樣施展「無影掌」來對付敵人。
  • 在蘭州生活的北極狼產下一隻幼崽
    北極狼思思產了一隻幼崽9日上午,正在蘭州極地海洋世界打掃衛生的阿姨,無意間看到北極狼圈舍裡多出了一個黑乎乎的東西,她趴在玻璃牆上仔細一看,地上黑乎乎的東西竟然和小狗一模一樣。「北極狼產崽了!」她丟掉手中的拖把,邊喊邊叫衝出極地館,向馴養員報告。聽到消息後的工作人員集體衝到了北極狼圈舍外,趴在玻璃牆上一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