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螞蟻集團終於姍姍來遲地公布了A股與港股兩市發行價,分別為68.8元人民幣與80港元,按照計劃,該公司將分別在科創板、港交所發行不超過16.7億股的新股,若考慮到15%的超額配售,總融資很可能將達到2650億元,直逼400億美元大關,遠超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去年創下的256億美元紀錄。
當一些人正在不遺餘力地為這場世紀IPO鼓與呼時,卻不知一場災難正在降臨。
全球最大抽水機
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國內股市持續震蕩,現在即將消除了當前的不穩定因素,這種震蕩還將會繼續震蕩一段時間。
上交所公告顯示,螞蟻的初步詢價擬申購總量為760億股,網下整體申購倍數達284倍。雖然國內實行先申購後繳款的制度,投資者無需提前凍資,但仍然會有不少機構拋售手中的股票,為打新以及次新股階段的交易提供籌碼。
在港股,這種抽水效應將會更明顯。
根據港交所交易規模,投資者認購新股得到確認後,交易所將立刻全額凍結認購者帳戶中認購新股的保證金,旨在確保中籤後認購者帳戶內有足夠的資金用於新股交割,凍結資金不會發生扣款操作,但無法作為其他用途,在中籤結果公布後,港交所才會解凍未中籤部分的資金。
螞蟻集團發行價公布後,一些券商表示,該價格低於市場此前預期,引起了不少投資者的搶購。
據報導,螞蟻集團香港發行開始僅一小時,機構發行部分已獲超額認購,大部分都是10億美金級別的大訂單,火爆程度堪比「雙11」,刷新了市場紀錄。
誰在忽悠韭菜?
其實,螞蟻集團發行價的高與低是一個偽命題,一個粗暴武斷的評價不無陰謀論嫌疑,畢竟投資者大賺還是虧得血本無歸,券商都是最大的贏家,鼓吹螞蟻集團賣便宜了,顯然可以忽悠更多不明真相的小散、韭菜入市。
相比之下,對於上市圈錢,馬雲可以說得冠冕堂皇得多,而作為他的得意大弟子,螞蟻科技集團董事長井賢棟也有這個能耐,早在今年7月宣布啟動A+H同步上市計劃時就公開表示:
「上市可以讓我們更透明地面對世界,面對公眾,可以凝聚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同時也將更好地跟全社會分享我們的成果和未來。」
分享成果與未來又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沒有人能夠否認,螞蟻集團定價低一點,公眾可以多分享一點。事實是,當螞蟻集團在8月底披露招股書時,坊間普遍的估值是25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5000億元左右,即較上一輪增值66.7%,近期卻傳出了3800-4610億美元估值區間的消息。
在發行價揭曉後,儘管螞蟻集團的估值較最新傳聞的估值區間有一定的折讓,然而依然遠遠高於兩個月前的消息,這讓其分享成果與未來的說法大打折扣。
馬雲害怕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評價螞蟻發行價是否高昂時,我們也不能忽視一個背景。眼下是全球科技股近十年來最熱的時期,不到一年,多隻股票翻倍甚至飆升了十幾倍,泡沫明顯。
從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金山雲、金融壹帳通到陸金所、嘀嗒出行再到快手、滴滴等,所有能上市的知名網際網路公司都已經上市、進行上市衝刺或正在謀求上市,螞蟻集團與它們沒有任何不同,無非想借這個時機衝高估值多圈錢。
與其他網際網路公司不同的是,看似高歌猛進,形勢一片大好的螞蟻集團實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從2014年10月起,這家支付寶母公司以「螞蟻金服」的名義走過了近六年的光陰,今年7月突然更名為螞蟻科技集團,刻意強調科技的一面,除了在上市時賣上一個好價錢外,弱化金融屬性,規避監管的意圖更大一些。
強監管時代的到來,讓野蠻生長多年的螞蟻集團倍感緊張,誰也不知道,這會產生多麼巨大的影響,而資本是嗜血的,也是避險的,它們急切渴望落袋為安。像老乾家這樣真正對前景持樂觀心態的企業則更願意悶聲發大財,決不會想著與陌生人分蛋糕。
近日,馬雲在外灘金融峰會上的一席發言在金融界被一邊倒地抨擊為無知者無畏,從深層上來看,何嘗又不是希望以一己之力企圖將好日子延續一段時間?(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螞蟻集團發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