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沒在口水仗之下的,是一場有關於監管的「底線之爭」!
來源:紫金商業評論(ID:Zijin-BusinessReview)
作者:大橘為重 | 編輯:花曉蓉
中國有句老話:東西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
11月3日的馬雲,或許就感受到了這句老話的威力。當晚,上交所發布公告,暫緩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創板的上市;同一天,螞蟻集團在港交所公告稱,暫緩H股上市。
按照原計劃,估值達到2.1萬億市值的巨無霸螞蟻集團將於11月5日掛牌上市,這隻定價為每股68.8元人民幣的金螞蟻,A+H雙管齊下,被譽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IPO」。按照預測,這也將造就一大批身家上億的新富翁,以至於杭州相關區域的房子,都開始了一輪上漲。
然而馬上身家飆漲的股東們,等來的卻是一連串暴擊。
從11月1日起,3位資深學者連續在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上發文駁斥,點名螞蟻,每個字都蘊含著深意。
11月2日晚,證監會發布通告表示,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等四部門聯合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監管約談。這也是資本市場上罕見的舉動。
也是在這一天,銀保監會會同央行聯合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給支付寶、螞蟻集團蓋上了「天花板」,戴上緊箍咒。自此,螞蟻集團到底是一家科技公司,還是一家金融機構,官方的態度不言自明。
細究起這一切的起因,很難避開10月24日,馬雲在上海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一番刀光劍影、火藥味十足的演講(也有人說,在演講之前,也許馬雲已經知道不能如期上市,《紫金商業評論》注)。他說,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缺少系統」;我國缺少金融生態系統,才導致「旱的旱死,澇的澇死」;中國的銀行停留在「當鋪思維」,抵押貸款害了一些企業家。
言論一出,引發一片譁然!
從阿里的發家史來看,馬雲的想法不難理解。網際網路曾經是中國管制最少的領域,因此,現今的網際網路大佬都曾享受過最無拘無束的時光,但也是因為管制較少,從網店納稅到P2P爆雷,不少網際網路相關行業頻頻走在法律的刀尖上,一不小心,就會萬劫不復。
螞蟻上市從688688代碼到發行價68.8,可見其地位,但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矚目。有句話說,在中國企業上市越低調越好,高調了反而危險了,不幸言中。
正如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所說,螞蟻集團這樣的網際網路金融巨頭顯然需要受到監管。網際網路金融有很多奧秘,尤其需要透明,讓公眾了解公司,政府加強監管,才能讓所有人安心。
01
「口無遮攔」的馬雲
這場「惹禍」的演講,在一開始頗為蹊蹺。
在馬雲的演講中,風險被重新定義:「做沒有風險的創新,就是扼殺創新,這世界上沒有沒風險的創新。很多時候,把風險控制為零才是最大的風險。」
同時,他質疑監管:「P2P根本不是網際網路金融……我們要想一想,中國怎麼可能在幾年內出現幾千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幾千家P2P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他大膽開炮,強調資本充足率管理的巴塞爾協議是「老年人俱樂部」。
站在馬雲的角度,公然直陳現行金融弊端,或許與他半入世半出世的身份匹配,但把目光放在更廣闊高遠的地方,卻不難發現,馬雲身為一個既得利益者,開炮的方向既不是切身之痛,也不是金融改革的當務之急,從當前的經濟金融環境來看,他的論斷甚至並不準確。
比如,銀行喜歡給好企業、不需要錢的企業貸款,結果讓很多好企業變成了壞企業,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資。
先不說同屬於金融行業的螞蟻集團是否有「旱死澇死」的問題,僅是「多元化投資的企業是壞企業」的結論就讓人充滿了疑惑。馬雲創建的阿里系正是當下最多元化投資的企業之一,而恰恰是多元化投資,才讓「阿里系」遍地開花,影響越來越大。
同時,對銀行抵押貸款的diss也充滿了槽點。儘管銀行的抵押貸款存在不少問題,但當下,大部分的銀行借貸已經脫離了抵押的模式,進入了信用抵押的層面,抵押只是增信條件的一環,以此來否定銀行,有失偏頗。換句話說,銀行不是沒有進步,戴著腳鐐跳舞,自然不比螞蟻集團那般風生水起,虎虎生威。
有網友也表示,全國的P2P都滅掉了,為什麼剩螞蟻一家呢?馬雲的演講就是為螞蟻上市吆喝的!
坦白說,馬雲對中國行動支付的改變不可忽視。正是因為有了「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的決心,才讓中國的行動支付領跑全球,甚至倒逼了銀行改革。
但「放狠話」應該和實際情況相吻合。借貸成本遠遠高於銀行的阿里系,並不符合他口中的「未來的金融體系是要幫助80%的小企業和年輕人,來帶動20%的人」願景。
也有人說,作為非經濟學家,正是由於中國四十人論壇(CF40)的理事會單位,是螞蟻集團的戰略股東之一,因此,馬雲才得以進入國內最頂尖的經濟學家圈子,甚至能在如此專業的場合發表「非官方非專業人士」的看法。
也是由於非專業,馬雲獲得了一些支持的聲音,但也收穫了不少反對的聲音。
支持者認為,馬雲的勇敢揭開了金融亂象的蓋子,吹響了金融大開放的號角,只是說實話會讓一些人不高興。還有一些人認為,在這個時間的這場演講,通篇都充滿了為自家站臺的意圖。
和看熱鬧的網友不同,主流媒體則站在更高的高度,直指核心。
比如,光明網就直言不諱:馬雲的問題不是張冠李戴那麼簡單。如果真的「這個不許那個不許」,就不會有支付寶、螞蟻金服。螞蟻金服也是金融體系的重要一員,在上市前夕,其估值不斷攀升,但所謂市值者,都是股民的錢。這麼多股民的錢,怎麼監管是個問題,沒有監管則是萬萬不行。沒有監管,IPO規模和「爆雷」的聲響肯定會成正比。
證券時報也表示,「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的問題,不能以降低風控門檻的方法來解決,而恰恰更應該保護好風控這個命門。弱化監管、摒棄監管而致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的教訓,實在太多。無論是銀行、當鋪還是螞蟻金服,除了各自修煉高招外,顯然還需要藉助監管的外力約束,只有在安全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發展,監管的目的恰恰是為了維護監管對象的安全。簡單地把監管對立化,甚至抱怨監管的硬約束,在根本上阻滯了金融業務的發展和創新,於邏輯、於現實都很難講得通,且顯失公允。
02
監管的「底線之爭」
如果僅僅是一場關於演講內容的你來我往,並不會對馬雲產生實質影響,但淹沒在口水仗之下的,是一場有關於監管的「底線之爭」。
一個發自靈魂的拷問,中國第一大銀行工商銀行(601398,股吧)去年淨利潤3123億,總市值才1.76萬億;年淨利潤只有169億的螞蟻集團按發行價計算超過2萬億市值。螞蟻憑什麼?
2020年7月13日, "螞蟻金服" 更名為 "螞蟻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即 「螞蟻集團」。經營範圍也隨之變更:新增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企業總部管理、控股公司服務、以自有資金從事投資活動等;而「接受金融機構委託從事金融信息技術服務外包,金融業務流程外包,金融知識流程外包,投資管理,投資諮詢」則從其經營範圍內去除。
但螞蟻集團招股書顯示,在其上半年的收入中,數字金融科技平臺佔比總營收比例高達63.39%,其中,微貸科技業務「微貸科技」佔比最大。
今年上半年,(即消費信貸及小微經營者信貸)對總收入貢獻達到近4成,高達285.8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15萬億餘額的微貸科技,其中1.7萬億為消費信貸餘額,花唄、借唄等產品是其中的主要力量。
前央行行長周小川認為,當前,一些年輕人過多地靠借債過度消費、奢侈消費。沒有收入的年輕人借錢太容易,這恰恰是支付寶等阿里系的一大弊端,需要承擔的道德風險。
相比較各類亂象頻出的「消費貸」,花唄、借唄等產品無疑是較為正規的那一類,但因為自己的正規,諷刺監管部門「這個不許那個不許的文件太多」,無視在監管之下,市場越來規範的事實,這樣顯然有失偏頗。
不得不說得是,2.15萬億信貸餘額背後,正是馬雲自己所說,「創新走在監管前面」, 正是佔據了國內對非金融機構比較寬鬆的監管紅利。
一個細節是,截至2020年6月30日,借唄大部分貸款的日利率約為萬分之四,已經接近最新的最高院司法解釋規定的民間借貸上限4倍LPR,15.4%的年化利率。
對此,11月2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親自撰文表示,花唄分期手續費高於銀行,與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實際上是「普而不惠」。他表示,任何金融企業都希望無限制擴張且不承擔後果,但監管部門尤其是央行要考慮全局風險;如果一家公司的金融業務規模和關聯性都很大,就需要對其實施宏觀審慎監管。
《金融時報》也發表署名為資深學者時雨的長篇評論,其中表示,「對於當前所謂最具』創新』色彩的螞蟻集團,穿透來看,其基本的業務模式仍然是支付、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貨幣市場基金、代銷金融產品、保險業務等。只不過是支付寶這一非銀行支付機構偏離支付主業,擴張成為了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使螞蟻集團實質上跨界開展非金融、金融、類金融和金融基礎設施等多種業務,成為了全世界混業程度最高的機構。」
資深學者周矍鑠的評論則更加一針見血,他表示,「若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大量開展金融業務,但卻宣稱自己是科技公司,不僅是逃避監管,更容易無序擴張,造成風險隱患,不利於公平競爭,也不利於消費者保護。」
也因為這一系列的動作,監管層不得不出手。一份全文標題加內容不足80字的約談公告,引發了圍觀群眾無盡的想像。
「字數越少,事情越大」。
經濟學家管清友對此評論,在現有金融監管框架下,特別是從嚴監管防範風險的背景下,馬雲期望的「創新」不可能被允許。網際網路電商在監管漏洞和缺位迅速崛起的經驗不能用於金融平臺。相反,「馬雲應該抓緊適應現行金融監管框架。」
事實上,早在2019年,黃奇帆就曾經公開表示,科技金融、金融科技並沒有改變任何傳統金融的宗旨以及安全原則。多少違背金融常識的人都認為自己很聰明,結果誤了卿卿性命。
03
誰都沒有豁免權
阿里系曾經在銀行佔據絕對優勢的背景下,以支付寶開創了全新的手機支付時代,並以此拉開網際網路金融大幕。但開荒者是否擁有豁免權?
答案顯然是沒有。
時雨在文章中表示,應當儘快實施《金控公司管理辦法》,從機制上隔離實業與金融板塊;將集團內的持牌金融機構(網商銀行、天弘基金、眾安保險、信美人壽、螞蟻保保險代理等)納入金融控股公司框架,同時還應將所有類金融機構和業務,如支付寶、小貸公司以及由其交叉融合形成的類信用卡產品(花唄借唄),全部納入金融控股公司框架。
另外,按照歸併同類業務原則,對同類(如業務實質為信貸)的持牌金融和類金融機構/業務進行整合,如將花唄借唄等類信用卡業務併入網商銀行,防止利用金融與類金融機構的規則差異進行監管套利;分析判斷「相互寶」網絡互助的業務本質,若實質為商業保險,是否應併入集團內的持牌保險機構等等。」
作為回應,近日,金融委召開會議明確表示,監管部門要認真做好工作,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要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要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11月2日,銀保監也表示,重申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並會同央行聯合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將螞蟻集團花唄、借唄囊括其中。這被視為「為網貸安上天花板」。
不僅是螞蟻集團一家,此次金融監管的變化,給整個中國金融監管行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監管從不針對某一家機構,而是劍指全行業,在規範化的同時,也指明了金融創新與監管的規則,明確了金融科技行業的方向。
按照這份徵求意見稿,網絡小額貸款業務首次劃出經營紅線。比如,小額貸款公司不得跨省經營;對「極個別」小額貸款公司需要跨省級行政區域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負責審查批准、監督管理和風險處置。
同時,對自然人的單戶網絡小額貸款餘額原則上不得超過人民幣30萬元,不得超過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該兩項金額中的較低者為貸款金額最高限額。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這一規定,無收入即無貸款,沒有收入的學生能否繼續使用「花唄」「借唄」,還有待觀察。
此外,網絡小貸機構的融資槓桿上限也被限定。
對螞蟻來說,這樣層層重壓下,日子似乎變得艱難,但對普通人來說,欠債生活的路也許會暫緩。因為,任何金融機構管理的,都是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的錢,如果不監管,放任金融機構瞎搞,最後吃虧的,只能是普通人。
事實上,金融監管的大幕早已拉開。在螞蟻集團的招股書中也提到,「金融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高度複雜,且不斷變化,如近期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決定》《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關於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等,可能會提高公司合規的難度,增加公司的合規成本。」
預計在未來,關於金融科技行業的監管舉措會陸續跟上,為資本市場起到穩定器和公開監管的強支撐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徵求意見稿出臺的同一天,螞蟻集團對「集體約談」事件做出了官方回應,重申了「穩妥創新、擁抱監管、服務實體、開放共贏」十六字方針。
而這既是共識,也是底線。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紫金商業評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