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分析| 螞蟻去殼,一場金融監管的「底線之爭」

2021-01-10 和訊網

 

淹沒在口水仗之下的,是一場有關於監管的「底線之爭」!

來源:紫金商業評論(ID:Zijin-BusinessReview)

作者:大橘為重  | 編輯:花曉蓉

中國有句老話:東西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

11月3日的馬雲,或許就感受到了這句老話的威力。當晚,上交所發布公告,暫緩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創板的上市;同一天,螞蟻集團在港交所公告稱,暫緩H股上市。

按照原計劃,估值達到2.1萬億市值的巨無霸螞蟻集團將於11月5日掛牌上市,這隻定價為每股68.8元人民幣的金螞蟻,A+H雙管齊下,被譽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IPO」。按照預測,這也將造就一大批身家上億的新富翁,以至於杭州相關區域的房子,都開始了一輪上漲。

然而馬上身家飆漲的股東們,等來的卻是一連串暴擊。

從11月1日起,3位資深學者連續在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上發文駁斥,點名螞蟻,每個字都蘊含著深意。

11月2日晚,證監會發布通告表示,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等四部門聯合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監管約談。這也是資本市場上罕見的舉動。

也是在這一天,銀保監會會同央行聯合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給支付寶、螞蟻集團蓋上了「天花板」,戴上緊箍咒。自此,螞蟻集團到底是一家科技公司,還是一家金融機構,官方的態度不言自明。

細究起這一切的起因,很難避開10月24日,馬雲在上海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一番刀光劍影、火藥味十足的演講(也有人說,在演講之前,也許馬雲已經知道不能如期上市,《紫金商業評論》注)。他說,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缺少系統」;我國缺少金融生態系統,才導致「旱的旱死,澇的澇死」;中國的銀行停留在「當鋪思維」,抵押貸款害了一些企業家。

言論一出,引發一片譁然!

從阿里的發家史來看,馬雲的想法不難理解。網際網路曾經是中國管制最少的領域,因此,現今的網際網路大佬都曾享受過最無拘無束的時光,但也是因為管制較少,從網店納稅到P2P爆雷,不少網際網路相關行業頻頻走在法律的刀尖上,一不小心,就會萬劫不復。

螞蟻上市從688688代碼到發行價68.8,可見其地位,但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矚目。有句話說,在中國企業上市越低調越好,高調了反而危險了,不幸言中。

正如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所說,螞蟻集團這樣的網際網路金融巨頭顯然需要受到監管。網際網路金融有很多奧秘,尤其需要透明,讓公眾了解公司,政府加強監管,才能讓所有人安心。

01

「口無遮攔」的馬雲

這場「惹禍」的演講,在一開始頗為蹊蹺。

在馬雲的演講中,風險被重新定義:「做沒有風險的創新,就是扼殺創新,這世界上沒有沒風險的創新。很多時候,把風險控制為零才是最大的風險。」

同時,他質疑監管:「P2P根本不是網際網路金融……我們要想一想,中國怎麼可能在幾年內出現幾千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幾千家P2P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他大膽開炮,強調資本充足率管理的巴塞爾協議是「老年人俱樂部」。

站在馬雲的角度,公然直陳現行金融弊端,或許與他半入世半出世的身份匹配,但把目光放在更廣闊高遠的地方,卻不難發現,馬雲身為一個既得利益者,開炮的方向既不是切身之痛,也不是金融改革的當務之急,從當前的經濟金融環境來看,他的論斷甚至並不準確。

比如,銀行喜歡給好企業、不需要錢的企業貸款,結果讓很多好企業變成了壞企業,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資。

先不說同屬於金融行業的螞蟻集團是否有「旱死澇死」的問題,僅是「多元化投資的企業是壞企業」的結論就讓人充滿了疑惑。馬雲創建的阿里系正是當下最多元化投資的企業之一,而恰恰是多元化投資,才讓「阿里系」遍地開花,影響越來越大。

同時,對銀行抵押貸款的diss也充滿了槽點。儘管銀行的抵押貸款存在不少問題,但當下,大部分的銀行借貸已經脫離了抵押的模式,進入了信用抵押的層面,抵押只是增信條件的一環,以此來否定銀行,有失偏頗。換句話說,銀行不是沒有進步,戴著腳鐐跳舞,自然不比螞蟻集團那般風生水起,虎虎生威。

有網友也表示,全國的P2P都滅掉了,為什麼剩螞蟻一家呢?馬雲的演講就是為螞蟻上市吆喝的!

坦白說,馬雲對中國行動支付的改變不可忽視。正是因為有了「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的決心,才讓中國的行動支付領跑全球,甚至倒逼了銀行改革。

但「放狠話」應該和實際情況相吻合。借貸成本遠遠高於銀行的阿里系,並不符合他口中的「未來的金融體系是要幫助80%的小企業和年輕人,來帶動20%的人」願景。

也有人說,作為非經濟學家,正是由於中國四十人論壇(CF40)的理事會單位,是螞蟻集團的戰略股東之一,因此,馬雲才得以進入國內最頂尖的經濟學家圈子,甚至能在如此專業的場合發表「非官方非專業人士」的看法。

也是由於非專業,馬雲獲得了一些支持的聲音,但也收穫了不少反對的聲音。

支持者認為,馬雲的勇敢揭開了金融亂象的蓋子,吹響了金融大開放的號角,只是說實話會讓一些人不高興。還有一些人認為,在這個時間的這場演講,通篇都充滿了為自家站臺的意圖。

和看熱鬧的網友不同,主流媒體則站在更高的高度,直指核心。

比如,光明網就直言不諱:馬雲的問題不是張冠李戴那麼簡單。如果真的「這個不許那個不許」,就不會有支付寶、螞蟻金服。螞蟻金服也是金融體系的重要一員,在上市前夕,其估值不斷攀升,但所謂市值者,都是股民的錢。這麼多股民的錢,怎麼監管是個問題,沒有監管則是萬萬不行。沒有監管,IPO規模和「爆雷」的聲響肯定會成正比。

證券時報也表示,「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的問題,不能以降低風控門檻的方法來解決,而恰恰更應該保護好風控這個命門。弱化監管、摒棄監管而致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的教訓,實在太多。無論是銀行、當鋪還是螞蟻金服,除了各自修煉高招外,顯然還需要藉助監管的外力約束,只有在安全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發展,監管的目的恰恰是為了維護監管對象的安全。簡單地把監管對立化,甚至抱怨監管的硬約束,在根本上阻滯了金融業務的發展和創新,於邏輯、於現實都很難講得通,且顯失公允。

02

監管的「底線之爭」

如果僅僅是一場關於演講內容的你來我往,並不會對馬雲產生實質影響,但淹沒在口水仗之下的,是一場有關於監管的「底線之爭」。

一個發自靈魂的拷問,中國第一大銀行工商銀行(601398,股吧)去年淨利潤3123億,總市值才1.76萬億;年淨利潤只有169億的螞蟻集團按發行價計算超過2萬億市值。螞蟻憑什麼?

2020年7月13日, "螞蟻金服" 更名為 "螞蟻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即 「螞蟻集團」。經營範圍也隨之變更:新增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企業總部管理、控股公司服務、以自有資金從事投資活動等;而「接受金融機構委託從事金融信息技術服務外包,金融業務流程外包,金融知識流程外包,投資管理,投資諮詢」則從其經營範圍內去除。

但螞蟻集團招股書顯示,在其上半年的收入中,數字金融科技平臺佔比總營收比例高達63.39%,其中,微貸科技業務「微貸科技」佔比最大。

今年上半年,(即消費信貸及小微經營者信貸)對總收入貢獻達到近4成,高達285.8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15萬億餘額的微貸科技,其中1.7萬億為消費信貸餘額,花唄、借唄等產品是其中的主要力量。

前央行行長周小川認為,當前,一些年輕人過多地靠借債過度消費、奢侈消費。沒有收入的年輕人借錢太容易,這恰恰是支付寶等阿里系的一大弊端,需要承擔的道德風險。

相比較各類亂象頻出的「消費貸」,花唄、借唄等產品無疑是較為正規的那一類,但因為自己的正規,諷刺監管部門「這個不許那個不許的文件太多」,無視在監管之下,市場越來規範的事實,這樣顯然有失偏頗。

不得不說得是,2.15萬億信貸餘額背後,正是馬雲自己所說,「創新走在監管前面」, 正是佔據了國內對非金融機構比較寬鬆的監管紅利。

一個細節是,截至2020年6月30日,借唄大部分貸款的日利率約為萬分之四,已經接近最新的最高院司法解釋規定的民間借貸上限4倍LPR,15.4%的年化利率。

對此,11月2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親自撰文表示,花唄分期手續費高於銀行,與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實際上是「普而不惠」。他表示,任何金融企業都希望無限制擴張且不承擔後果,但監管部門尤其是央行要考慮全局風險;如果一家公司的金融業務規模和關聯性都很大,就需要對其實施宏觀審慎監管。

《金融時報》也發表署名為資深學者時雨的長篇評論,其中表示,「對於當前所謂最具』創新』色彩的螞蟻集團,穿透來看,其基本的業務模式仍然是支付、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貨幣市場基金、代銷金融產品、保險業務等。只不過是支付寶這一非銀行支付機構偏離支付主業,擴張成為了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使螞蟻集團實質上跨界開展非金融、金融、類金融和金融基礎設施等多種業務,成為了全世界混業程度最高的機構。」

資深學者周矍鑠的評論則更加一針見血,他表示,「若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大量開展金融業務,但卻宣稱自己是科技公司,不僅是逃避監管,更容易無序擴張,造成風險隱患,不利於公平競爭,也不利於消費者保護。」

也因為這一系列的動作,監管層不得不出手。一份全文標題加內容不足80字的約談公告,引發了圍觀群眾無盡的想像。

「字數越少,事情越大」。

經濟學家管清友對此評論,在現有金融監管框架下,特別是從嚴監管防範風險的背景下,馬雲期望的「創新」不可能被允許。網際網路電商在監管漏洞和缺位迅速崛起的經驗不能用於金融平臺。相反,「馬雲應該抓緊適應現行金融監管框架。」

事實上,早在2019年,黃奇帆就曾經公開表示,科技金融、金融科技並沒有改變任何傳統金融的宗旨以及安全原則。多少違背金融常識的人都認為自己很聰明,結果誤了卿卿性命。

03

誰都沒有豁免權

阿里系曾經在銀行佔據絕對優勢的背景下,以支付寶開創了全新的手機支付時代,並以此拉開網際網路金融大幕。但開荒者是否擁有豁免權?

答案顯然是沒有。

時雨在文章中表示,應當儘快實施《金控公司管理辦法》,從機制上隔離實業與金融板塊;將集團內的持牌金融機構(網商銀行、天弘基金、眾安保險、信美人壽、螞蟻保保險代理等)納入金融控股公司框架,同時還應將所有類金融機構和業務,如支付寶、小貸公司以及由其交叉融合形成的類信用卡產品(花唄借唄),全部納入金融控股公司框架。

另外,按照歸併同類業務原則,對同類(如業務實質為信貸)的持牌金融和類金融機構/業務進行整合,如將花唄借唄等類信用卡業務併入網商銀行,防止利用金融與類金融機構的規則差異進行監管套利;分析判斷「相互寶」網絡互助的業務本質,若實質為商業保險,是否應併入集團內的持牌保險機構等等。」

作為回應,近日,金融委召開會議明確表示,監管部門要認真做好工作,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要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要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11月2日,銀保監也表示,重申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並會同央行聯合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將螞蟻集團花唄、借唄囊括其中。這被視為「為網貸安上天花板」。

不僅是螞蟻集團一家,此次金融監管的變化,給整個中國金融監管行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監管從不針對某一家機構,而是劍指全行業,在規範化的同時,也指明了金融創新與監管的規則,明確了金融科技行業的方向。

按照這份徵求意見稿,網絡小額貸款業務首次劃出經營紅線。比如,小額貸款公司不得跨省經營;對「極個別」小額貸款公司需要跨省級行政區域開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負責審查批准、監督管理和風險處置。

同時,對自然人的單戶網絡小額貸款餘額原則上不得超過人民幣30萬元,不得超過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該兩項金額中的較低者為貸款金額最高限額。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這一規定,無收入即無貸款,沒有收入的學生能否繼續使用「花唄」「借唄」,還有待觀察。

此外,網絡小貸機構的融資槓桿上限也被限定。

對螞蟻來說,這樣層層重壓下,日子似乎變得艱難,但對普通人來說,欠債生活的路也許會暫緩。因為,任何金融機構管理的,都是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的錢,如果不監管,放任金融機構瞎搞,最後吃虧的,只能是普通人。

事實上,金融監管的大幕早已拉開。在螞蟻集團的招股書中也提到,「金融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高度複雜,且不斷變化,如近期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的決定》《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關於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等,可能會提高公司合規的難度,增加公司的合規成本。」

預計在未來,關於金融科技行業的監管舉措會陸續跟上,為資本市場起到穩定器和公開監管的強支撐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徵求意見稿出臺的同一天,螞蟻集團對「集體約談」事件做出了官方回應,重申了「穩妥創新、擁抱監管、服務實體、開放共贏」十六字方針。

而這既是共識,也是底線。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紫金商業評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

相關焦點

  • 監管之夜後,螞蟻走向何方
    螞蟻集團領了第一單。 11月2日晚間,位於杭州市西湖區西溪路556號的螞蟻Z空間和往常一樣燈火通明,與上周公布定價時的欣喜不同,這是一個難眠之夜。 當晚臨近9點,證監會官方微信發布消息:「今天,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
  • 四大金融部門曝螞蟻藐視監管,敦促五大整改!螞蟻做承諾表決心!
    12月27日,銀保監會與螞蟻集團均不約而同發布了關於金融管理部門約談螞蟻集團一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就此事答記者問指出,螞蟻集團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披露金融管理部門對螞蟻集團提出了重點業務領域的整改要求。螞蟻集團官微發布公告表示,成立整改工作組,全面落實約談要求,並承諾整改過程中堅持「兩不加、兩不降」原則。
  • 任澤平:螞蟻成為大象的秘密是什麼?如何監管
    螞蟻集團本質是金融還是科技?如何改變傳統金融格局、坐上金融科技頭把交椅?未來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有哪些值得傳統金融和新金融企業學習借鑑的地方?新時代下的金融巨頭之爭,已經超越了產品之爭、服務之爭、渠道之爭,更多體現為跨行業、跨業態的立體競爭。能否轉變商業模式、適應時代發展,將決定其成敗的關鍵。摘要1、螞蟻本質上是金融還是科技?
  • 螞蟻「上樹」的託舉之力
    來源:證券時報原標題:螞蟻「上樹」的託舉之力【市場敏感】各種段子層出不窮,雖是玩笑,但也表達了對類似螞蟻這些網際網路公司年輕人努力的肯定。這一進程非但是螞蟻自己的發展,更是社會進步的縮影,其中隱現的還有中國式的監管智慧,榮耀絕不僅僅只歸於螞蟻。要知道今天看似再尋常不過的收付款掃二維碼、有餘錢存進餘額寶、小賣家缺錢去找借唄,這些載體當初很可能是以異端的面目出現。僅以支付環節來說,當初螞蟻這樣一個民企貿然上線一個支付系統,是否涉及「非法集資」,是否涉及金融安全?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以致於馬雲當時都有過「如果要有人去坐牢,我去」的表態。
  •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螞蟻集團已成立整改工作組 對標監管要求進行整改
    陳雨露透露,金融管理部門也在與螞蟻集團保持著密切的監管溝通,有關工作進展將會及時發布。此前,螞蟻集團曾兩次被約談。2020年11月2日,據證監會官網消息,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
  • 再談螞蟻二次被監管約談
    看看最近一個月網際網路圈發生的幾件大事:馬雲當眾炮轟金融監管系統;四大頂級監管機構請馬雲喝茶;網絡小貸新規直擊支付寶命門;螞蟻上市被緊急叫停。於是有人高呼:「以螞蟻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徹底涼涼了!」事情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 金色觀察|螞蟻S19VS神馬M30:一場晶片之爭
    三個月內兩家礦商發布新品2月27日,比特大陸宣布推出兩款新礦機:螞蟻 S19和螞蟻S19 Pro。據悉,比特大陸本次發售的新機S19 Pro的算力為110 TH/s,能效比為29.5 J/TH±5%,S19的算力為95 TH/s,能效比為34.5 J/TH±5%。
  • 螞蟻金服改名螞蟻科技:金融企業改名是在怕啥?
    將金融企業名稱中去金融化,是將資本中的「血和骯髒的東西」儘量降到最低——題記那個耳熟能詳,被我們叫得相當順溜,已經發展成「超級獨角獸」的螞蟻金服(全稱為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最近改名了,變成了陌生拗口的「螞蟻科技集團」(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了。據說相關的工商登記變更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
  • 風口評論|「螞蟻上市暫緩」事件系列評論⑦:決不能讓千裡之堤,潰於...
    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暫緩上市計劃,一石激起千層浪,輿論場眾說紛紜。頂著高科技光環上市,螞蟻的本質還是金融公司,就必須納入一視同仁的監管體系。螞蟻不能打著「科技創新」的幌子,用金融市場對科技公司更松的監管獲得更高的市場估值。把工商註冊名從「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改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選擇在科創板上市,一系列操作的背後,都是螞蟻試圖擺脫身上「金融」的影子,貼上「科技」標籤的想法。
  • 螞蟻被暫緩上市!馬雲惹火上身 監管新政掐準三大命門
    與此同時,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認為,有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壟斷地位收過高費用;「花唄」、「借唄」侵害消費者權益,普而不惠。原本,馬雲在外灘金融峰會上狂懟監管的言論,可以給螞蟻集團再爭取一些空間。沒想到適得其反。馬雲認為缺乏生態系統的中國金融,一個晚上,多個監管部門幾乎同時表態,讓他感一次受了全方位的金融監管。
  • 螞蟻集團回應被約談:成立整改工作組規範金融業務
    此次金融管理部門約談螞蟻集團,主要目的是督促指導螞蟻集團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精神,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落實金融監管、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要求,進一步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問:約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 螞蟻董事長表態
    我們國家馬上迎來十四五開局之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明了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方向,數字經濟正步入加速發展時期,在這樣的時點,我們金融科技從業者非常需要思考,如何真正做好「金融為民、科技向善」這個課題。這一個多月來,我們在監管的指導下全力做好暫緩上市的善後工作。
  • 螞蟻們卸掉了馬甲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當時,P2P及其他網際網路理財平臺與各類金融交易所的合作多如牛毛,螞蟻集團也不過是盲目地跟上邪路。這一事件之後,監管叫停了網際網路平臺和金交所的合作。每一項金融監管制度的誕生,大抵是歷史教訓的總結。但創新金融的監管往往是滯後的,2018年之後,螞蟻小貸和螞蟻商誠小貸資本金擴充到了160億元,按照5次ABS融資上限,也只能做到800億規模。但螞蟻集團又生出一種聯合貸款來,在2020年上半年,用430億自有資金,撬動了近1.8萬億銀行資金放貸。
  • 葉檀:螞蟻再再再被約談 我反而看到金融的曙光
    監管態度非常明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定調,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金融監管就是以此為根本進行的。監管部門肯定了螞蟻的創新,但強調要遵守法律法規。也就是說,在市場發展初期一定程度的野蠻成長,不會被容許。這句話的具體描述是,螞蟻集團成立以來,在發展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和普惠性方面發揮了創新作用。
  • 盛宴之下,高山之巔,螞蟻已不再高光?
    一場大序幕開始徐徐展開。山雨欲來,直轉而下一個月之後,回到11月3號,就在螞蟻金服準備A+H掛牌上市的前兩天,上交所發布公告暫緩螞蟻上市(這在國內也是絕無僅有的),理由是「四部門聯合約談」「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此後港交所也緊急發布公告,暫緩螞蟻港股上市,並後續計劃披露港股打新資金的退出安排。
  • 拆解螞蟻網貸槓桿:高低之辯與未來之選
    但是這樣的出表方式,卻未必都符合監管初衷。有銀行人士表示,在與螞蟻開展聯合貸款過程中,事實上對螞蟻的風控能力有較大的依賴。這與監管層對各商業銀行在網際網路貸款業務中都具備獨立風控能力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螞蟻網貸的槓桿問題,也並非螞蟻一家的問題,而是目前金融機構與網際網路公司合作的「聯合貸款」業務中出現的新問題。
  • 螞蟻集團圈錢套現倒計時,能否逃脫被強監管宿命?
    當一些人正在不遺餘力地為這場世紀IPO鼓與呼時,卻不知一場災難正在降臨。全球最大抽水機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國內股市持續震蕩,現在即將消除了當前的不穩定因素,這種震蕩還將會繼續震蕩一段時間。上交所公告顯示,螞蟻的初步詢價擬申購總量為760億股,網下整體申購倍數達284倍。
  • 傳中國監管機構要馬雲分享螞蟻集團用戶數據
    報導,中國監管機構在此之前叫停了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350億美元(近470億新元)的首次公開募股,然後收緊了金融科技監管規定,並針對阿里巴巴集團展開反壟斷調查,自此以來馬雲一直未出現在公眾場合。英國《金融時報》1月1日報導稱,馬雲自創的「非洲創業者真人秀」決賽圈評審團中「消失」,暗示他在中國「失寵」後陷入困境。
  • 解讀網際網路巨頭之變局:金融科技之路何去何從?
    今年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據報導,在「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上,設置了發展理念區和主題展區,精選130影響力的知名企業、創業創新企業及團隊、科研機構,集中展示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5G等數字新技術、創新產業、新應用、新成果。
  • 螞蟻金融帝國產業鏈深度報告:四大問題,三大主線
    強監管背景下,作為金控集團的監管必將增加合規成本,同時消費貸、 餘額寶等部分核心業務增長也將受限。在這一背景下,螞蟻集團在全面擁抱金融牌 照後重新回歸科技,加強技術輸出服務。2.1.外部:監管首肯,即判定螞蟻定位在科技回顧歷史,螞蟻成長為巨無霸並在 A 股上市,監管的指引不容忽視。螞蟻的成 長史就是我國金融科技的演進史,其中除了阿里巴巴及螞蟻集團的自身技術、業務創 新,也離不開外部的監管創新,既沒有一禁了之、堵死創新的空間,也沒有放任自流、 引發亂象。 2003 年:淘寶首推支付寶服務,分拆獨立後迅速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