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原標題:螞蟻「上樹」的託舉之力
【市場敏感】
各種段子層出不窮,雖是玩笑,但也表達了對類似螞蟻這些網際網路公司年輕人努力的肯定。
魏敏
終於,螞蟻集團分別向上交所科創板和香港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邁出A+H上市的關鍵一步。之前螞蟻上市消息剛剛面世,坊間便豔羨聲一片,各種段子層出不窮,雖是玩笑,但也表達了對類似螞蟻這些網際網路公司年輕人努力的肯定。但在這一歡呼聲的背後,還有哪些不容忘卻的內容值得回顧;中國這片土地,能夠誕生出螞蟻這樣在全球金融科技舞臺中央有一席的高水準網際網路企業,背後有哪些原因值得我們探究,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更是要緊事一件。
招股文件首次披露了螞蟻一系列核心的財務數據。過去一年,螞蟻的營收突破1200億元,同比增速超40%,淨利潤超過180億。其中,對營收貢獻最大的板塊來自數字金融科技服務,佔比56.2%。另外,核心業務支付寶APP的年度活躍用戶量已超過10億,花唄和借唄用戶約5億。這一進程非但是螞蟻自己的發展,更是社會進步的縮影,其中隱現的還有中國式的監管智慧,榮耀絕不僅僅只歸於螞蟻。要知道今天看似再尋常不過的收付款掃二維碼、有餘錢存進餘額寶、小賣家缺錢去找借唄,這些載體當初很可能是以異端的面目出現。僅以支付環節來說,當初螞蟻這樣一個民企貿然上線一個支付系統,是否涉及「非法集資」,是否涉及金融安全?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以致於馬雲當時都有過「如果要有人去坐牢,我去」的表態。直到幾年後支付寶獲得了央行頒發的國內第一張第三方支付牌照,馬雲這個擔憂才能放下。
在螞蟻招股文件中披露的另外幾個殺手級產品中,同樣體現了這一道理。花唄、借唄的誕生同期,也正是P2P、現金貸亂象頻發之際。魚龍混雜亂象之下,央行出臺《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要求嚴控網絡小貸公司槓桿率,對其通過ABS籌集的資金納入表內計算,並要滿足各地的槓桿率要求。螞蟻在槓桿壓降的同時,隨之加快了探索新商業模式的步伐。向金融機構全面開放,發展聯合貸款成為主流。現金貸被徹底「收拾」之後,業內普遍擔憂監管對聯合貸款「一刀切」。實際上在今年5月,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時,也的確對網際網路聯合貸款的貸款餘額佔比和出資比例等做出了限定,一時令從業者倒吸一口冷氣。但在7月面世的正式版本中,鼓勵、支持聯合貸款發展再次成為政策的主基調。在強調獨立風險底線的同時,此前對貸款餘額佔比和出資比例等做出的限制被取消,再次給到了聯營貸款足夠的發展空間和自由度。再如一時風頭無兩,但也爭議不斷的「相互保」,背後團體險銷售主體信美人壽雖然被罰,但並未被一關了之。之後,相互保被升級為相互寶,徹底轉型網絡互助計劃,在保護和強化用戶權益的基礎上繼續穩健發展。根據招股文件的數據,目前相互寶的用戶數已突破1億人。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相互寶已累計發出救助金24.95億元,共幫助了16528名重疾成員,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互助平臺。
螞蟻IPO披露的冰山一角與財務自由歡呼聲的背後,是監管機構對科技創新的開放、包容和鼓勵。雖然有過P2P這樣的么蛾子,但瑕不掩瑜,從第三方支付,到信貸科技、保險科技,中國金融科技的騰飛與這種包容的監管智慧是分不開的。一定角度去說,敢為天下先、摸著石頭過河,能夠包容創新大膽的監管智慧,恰恰是多年來我們最為珍惜、比現金還要珍貴的財富,監管層不去擁抱創新,就沒有科創板、創業板,也不會有註冊制改革,更不會有螞蟻這樣千億美元市值的金融科技巨頭的誕生,超越茅臺登頂A股將來也並非不可能。
(作者系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教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