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老少皆宜,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行走時速度可快可慢,頗受人們歡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打開正確的走路方式吧~
堅持走路讓你受益頗多
1、利心臟
臨床經驗表明,堅持走路有利於慢性病的穩定與康復,它能提高心率,促進血液循環,強化心臟。尤其是對病情穩定的冠心病、心絞痛等患者,有利於建立側支循環,促進血液的流通。
2、護關節
很多人擔心走路傷關節,但有研究數據顯示,在經常不運動、堅持走路、職業運動員三類人群中,走路損傷關節的比例非常小,只佔到2.5%。
而且簡短的步行,對骨關節有好處。不僅能加速關節液充盈,減少軟骨之前的摩擦,緩解外界的衝擊力,還能促進鈣質的吸收,強化下肢肌肉,更好的保護關節。
3、增加肺活量
散步,特別是快走屬於有氧運動,能增強肺活量,促進肺過濾空氣,讓人神清氣爽。
4、減脂肪
在走路的過程中,股三頭肌、股四頭肌及腰腹等13塊大肌肉都在動,可以消耗熱量,幫助燃燒脂肪。
5、促進新陳代謝
久坐不動,身體的新陳代謝會變緩慢,各種病容易找上門來,比如糖尿病、心臟病等。而走路是一種有氧運動,一定強度的快走可以加速新陳代謝,加大熱量消耗,還能幫助預防多種疾病。
6、減輕壓力
心情不好,出去走一走。有時間可以去大山裡走走,讓身體、精神及心靈都被「清洗」一番。
走路鍛鍊想要有效果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1、在合適的時間運動
走路是最不挑條件的運動方式,隨時隨地都能夠進行。但是如果想要達到好的鍛鍊效果,就要選擇在合適的時間內鍛鍊。人的體力和耐力在傍晚的時候會達到高峰,在傍晚5:00~7:00之間,是最佳的走路運動的時間。
2、做好運動準備
走路雖然是最為簡單的運動,但是對這項運動不能掉以輕心,要做好相關的準備。最重要的就是準備一雙運動鞋,尺碼要合適,運動起來要舒適,透氣性好。如果鞋子不合腳,在運動的時候就容易受傷,反而會耽誤鍛鍊。除了鞋子要準備好以外,需要準備一套舒適的服裝,準備一個運動背包,背包裡放一些小零食和水,方便補充體力。
3、做好熱身運動
雖然走路這種運動方式強度並不是特別的大,但是在走路之前需要做好熱身運動。在熱身的時候要仔細一些,儘可能的活動到每一個關節、每一塊肌肉,如果沒有熱身就進行運動,很容易出現一些運動損傷,導致一些意外發生。
4、注意強度
想要讓走路有很好的鍛鍊效果,就不能不說強度這件事了。如果強度非常的低,只是慢悠悠的散步,頂多能夠起到促進消化的效果,鍛鍊效果非常差。最起碼要中等強度,心率要達到每分鐘100~110次才行。
5、注意走路的姿勢
走路人人都會,但是如果想要達到更好的鍛鍊效果,就要用正確的姿勢來走路。走路的時候要抬頭挺胸,不要彎腰駝背,雙臂要自然擺動,不能太過於刻意。呼吸要按照走路的節奏,不要太慌亂。步子要稍稍邁得大一些,步速要比正常的走路快。
3個技巧,讓你效果翻倍
如果你仔細觀察行人的步態,就會發現人們走路的樣子也是「千人千面」,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姿勢才是正確的呢?
技巧1:腳跟著地,大腳趾送力
人走路時通過足弓緩衝受力,包括橫足弓、內足弓、外足弓。從腳跟落地到腳掌離開地面,足底接觸地面的順序依次是:外足弓——橫足弓——縱足弓。
所以,邁出去的腳應該是腳跟先著地,然後通過足弓滾到到腳趾,最後由大腳趾用力踮起腳尖送出我們的下一步。
技巧2:甩開胳膊大步走
正確的走姿並不是僵硬的「下半身運動」,肩膀、胯部也要配合擺動,適當加大走路步伐,加快走路步速。
不僅能控制重心變化,使步行的協調性更好,還能促進全身活動,更好的調節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
技巧3:增加走路時長
能走路的地方儘量走路,單次最好能達到15--20分鐘,但個體差異性太大,走路步數要因人而異、量力而為。
現代人多久站久坐、缺乏運動,對健康尤為不利。時間久了,不僅容易降低代謝,堆積脂肪,還會增加心血管病等慢病風險。但冠心病等患者得緩步慢行。
這麼純天然簡單的養生方式,趕緊走起吧!
來源|晶報APP綜合科普中國、醫聯媒體等
【來源:晶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