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走路好處多 寶寶學走路避免這三個誤區

2020-11-28 人民網

原標題:寶寶學走路好處多 寶寶學走路避免這三個誤區

  到一定的過程,寶寶必然要學會走路,也只有學會走路的開始,寶寶才能慢慢的開始一個人生活,所以對於新手父母來說,一定要重視。接下來一起看看寶寶學走路的好處與寶寶學走路時的誤區吧!

  寶寶學走路的好處

  1、完善平衡協調功能

  爬行時寶寶必須把頭、頸項抬起來,胸腹離地,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

  這不僅使手、腳、胸、腹、背、手臂和腿的肌肉得到鍛鍊而逐步發達起來,而且爬行是個全身的動作,必須靠手腳運動協調才能爬得好、爬得快,所以也使寶寶身體的平衡協調功能得到完善,從而為以後站立、行走、跳躍打下良好基礎。

  2、刺激大腦更聰明

  寶寶學會爬行以後,擴大了視野和接觸範圍,通過運用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刺激了大腦,促進各方面的協調,對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的開發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寶寶吃更多睡更香

  爬行還能提高寶寶的新陳代謝水平,有助於身體的生長發育。爬行,對寶寶來說可謂是一項劇烈的運動,能量消耗較大,這種活動與坐著相比能量消耗要多1倍,比躺著要多兩倍。由於身體能量消耗增多,寶寶就吃得多、睡得香,身體也長得快、長得結實。

  寶寶學走路的誤區

  1、會爬之後儘快練習走路

  很多父母看到寶寶會爬,就急著讓寶寶站立和行走,這種拔苗助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爬行對於寶寶各方面發展都非常有幫助,例如:學習如何控制四肢交替運動,促進全身動作的協調發展,使寶寶走路後不易跌跤;促進寶寶肌肉骨骼的生長發育及認知能力的發育。

  2、用學步車等輔助設施讓寶寶練習走路

  學步車不被建議作為輔助設施幫助寶寶學步,使用學步車容易增加寶寶下肢發育不良的風險,同時也會導致寶寶使用錯誤的站立姿勢,易誘發「O」型腿的形成。

  3、未學會走路就穿學步鞋

  很多家長在寶寶剛學會扶站就為其孩子挑選款式各異的學步鞋,「學步鞋」的主要功能是保護腳部防止走路時腳部受傷,但在學步初期,腳形尚未發育成熟時慎重選擇學步鞋,多鼓勵寶寶在室內赤足,讓足部均勻負重接觸地面,增加足底抓物感,培養平衡力。

  寶寶學走路時,家長要這樣做

  1、一定要記住,剛學步的孩子不僅可以走路,而且還會攀爬,所以一定要給所有的窗子加上欄杆。如果覺得欄杆不好看,可以在窗上安上特殊的固定器,這種固定器可以保證窗子只能打開幾釐米的寬度。

  2、把藥品放在安全的藥品櫃裡,藥品櫃要放在高處,鎖好。不要在衣袋裡放置藥品,不要把藥品放在梳妝檯上。

  3、不要讓孩子接觸到可以吞下或者可以塞入耳內或鼻內的小東西。

  4、不要隨便放置熱的東西,等待冷卻。在沒有徹底涼下來之前,絕對不能讓孩子碰到。

(責編:曾璐、羅帥)

相關焦點

  • 寶寶學走路,這三個誤區「害娃不淺」,很多父母經常做
    而且根據廣泛應用於我國的「丹佛發育篩查測驗表」顯示:一般來說,寶寶「自己站得很棒」的時間為10-13個月;「自己走得很棒」的時間在11.5-13個多月中間;到了14個月左右,絕大部分寶寶都能掌握走路的技巧。因此,父母不需要太糾結孩子的走路時間,只要寶寶身體體重發育正常,大動作發育良好,就沒什麼的大問題。
  • 八個月寶寶會走路是「天才」?寶寶學走路的六大誤區,爸媽該知曉
    較真要點:寶寶自己學會站立和走路的時間跨度其實挺大的,從10個月到14、15個月都屬於正常範圍,而一些父母所謂的越早走越好,除了攀比基本上沒有任何的依據。
  • 寶寶幾個月開始學走路?如何訓練寶寶學走路?
    第三階段(超過十二個月):此時,嬰兒可以扶著東西走路,然後嬰兒必須學會放開手,可以走兩到三步。這個階段需要加強寶寶的平衡訓練。第四階段(約13個月):此時,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肉力量以及身體和眼睛的協調性之外,父母還應著重於訓練嬰兒適應不同地面的能力。第五階段(13到15個月):嬰兒能夠很好地走路,對周圍事物的探索也逐漸增加。
  • 寶寶學走路的3大誤區,第2個90%家長都中招,可能導致足部畸形!
    今天,就來大家聊聊寶寶學走路的那些事兒。每個寶寶發育的個體差異很大,走路早好還是晚好,不能一概而論。有的寶寶可能9、10個月就開始走路了,而有的孩子直到16、17個月才開始,這都是正常現象。所以,即便寶寶一歲多還不會走路,也不用太擔心,只要其他發育正常,可以耐心的再等一等,說不定明天或者後天,寶寶突然就邁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到了18個月依然不會走路,或者在12個月的時候不能被扶著站立,那麼就需要帶寶寶去醫院就診了。
  • 寶寶學走路的那些「坑」,你踩了嗎?
    球球在16個月之前,一直是「爬行動物」,這可急壞了婆婆和老公一大家子。「怎麼還不會走路啊?」「你不要懶,要多教他怎麼邁步、走路。」「要不去醫院看看吧。」但是,小編很淡定,對於他們說的話「置之不理」。專家研究表明,在寶寶學走路的時候,最好減少人為的輔助和幹涉。嬰兒骨骼中的膠質多,鈣質少,骨骼柔軟,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發育還不完整,過早讓寶貝學走路,身體的重量必然會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負擔,時間長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變形,胖孩子更不要過早學走路。
  • 牽著寶寶學走路,不僅費力對寶寶還不好,想正確學走路這點很重要
    文|小豆芽育兒記寶寶學習走路是很重要的環節,很多寶媽希望寶寶更好學習走路,可謂是煞費苦心,然而錯誤地學習走路,不但寶媽自己很累,還會對寶寶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正確學習走路真的很重要。牽著寶寶學走路並不好寶媽在教寶寶走路的手都會在寶寶前面,雙手牽著、扶著寶寶帶著向前走,這樣方法看似很簡單,也很有用,但只有經歷過的寶媽才知道,這樣彎著腰真的很累。然而除了腰酸背痛的辛苦,很多寶媽並不知道,牽著寶寶學走路,對寶寶來說也不好,可是說是費力不討好的一件事!
  • 牽著寶寶學走路好嗎,寶寶學走路大人怎麼做才好呢?
    13–15個月寶寶已經能自己獨立行走了,媽媽要小心那些和寶寶同等高度的物品,別磕碰到寶寶。寶寶學走路,寶寶媽媽需要做些什麼呢?1、到了10個月左右時,寶寶開始能自己扶著家具站起來了,所以一定要確保寶寶能接觸到的東西都是牢靠穩固的。爸爸媽媽每天可以抽出一些時間,鼓勵寶寶扶著你的手、小腿、床欄杆或小桌子學習站立。
  • 媽媽們別再牽著寶寶學走路了,對寶寶沒好處,正確方法是這樣
    麗麗的寶寶快滿一歲了,也到學走路的年齡了,這幾天麗麗決定先給寶寶買好學步鞋和學步車,打算自己好好教寶寶走路,麗麗表姐知道麗麗的想法後,不僅不支持麗麗,還跟麗麗說牽著寶寶學走路對寶寶很不好,學步車、學步鞋也不適合這麼小的寶寶用,讓寶寶自己來就行了。
  • 什麼時候教寶寶學走路合適?你真的知道嗎?
    時機:什麼時候教寶寶學走路合適? 各家寶寶情況各異,一般在11-14個月。如果扶著寶寶的腋下,讓他站在大人的腿上,寶寶的雙腿會有力地蹬踏,甚至彈跳,這就是合適的時機;如果讓寶寶扶著沙發,他能穩穩地站立,甚至騰出手來玩玩具,這也是合適的時機。
  • 再這樣牽著寶寶學走路,寶寶脫臼了就得怪你了!
    作者:寶寶知道 教育思考者寶寶學走路時,你是怎麼教寶寶走路的呢?攙著手臂?扶著腋下?還是把寶寶放學步車裡讓TA自己學?90%的媽媽都曾牽著寶寶手學走路!但這種方式,完!全!錯!誤!牽手走路的危害是有一定的危害的,這點我們必須要注意了。
  • 學步車能幫寶寶學走路嗎?訓練寶寶走路,這4個方法才有用
    當家長發現寶寶學會站立、即將學習走路時,很多家長就會給寶寶買一樣東西——學步車。要說學步車有多火呢?從上個世紀到現在,從農村到城市,幾乎所有孩子在學步時期都有一輛學步車。但使用頻率這麼高的學步車,真的有用嗎?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專家稱學步車很容易對兒童造成傷害,所以不建議兒童使用學步車。
  • 寶寶學走路的表現和時間:不晚於這個月份都正常,7個建議要重視
    開始邁步走路,說明寶寶的發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但是每個寶寶的發育不同,都有獨特的表現,走路也不例外。正常來說,寶寶不會故意晚走路,也不會故意不走路,父母不需要過度幹涉,改變寶寶學走路的速度。但是,父母應該密切注意,寶寶是否具備適合走路的表現,如果具備,給予走路的空間和機會,然後再正確引導就可以了。
  • 寶寶學走路,家長多數是在幫倒忙!正確學走路方式,這樣做!
    因為留言比較多,不能一一回復,今天我們再來聊聊寶寶學步那些事! 寶寶學步期,牽著寶寶學走路,純屬幫倒忙 在公園或者小區,經常會看到家長牽著寶寶或者使用學步帶讓寶寶「學走路
  • 寶寶學走路,媽媽累彎腰?自從用上學步帶,媽媽真的輕鬆不少!
    寶寶會笑了、寶寶會翻身了、寶寶會坐了、寶寶會爬了、寶寶會走路了,當父母看到寶寶像小鴨子似的,蹣跚走路的樣子,內心肯定會特別欣慰:我家寶寶終於長大了!因為個體化差異較大,每一個寶寶會走路的時間都不太精確,但通常都會在10~15個月之間學會走路。
  • 寶寶學走路有3大信號,爸媽心裡要有數,早做好準備避免「踩坑」
    前兩天一位年輕的鄰居寶媽問我,「我家寶寶都眼看15個月了,怎麼還不會走路呢?記得你家雪碧一歲左右就會走了,寶寶多大學走路呢?讓寶寶學會走路,大人該做點什麼呢?要注意哪些東西呢?」今天我們就來針對孩子走路好好地聊聊。對於人類來說,走路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如果看見自己家落後於別人家孩子,難免內心會有所著急和焦慮,擔心孩子會在某些方面出現問題。
  • 寶寶不到10個月就學會了走路,可能害了娃,學走路要注意這4點
    當然對於寶寶走路的問題,父母還是要引起注意,不管是走的過早或者是過晚,對他們的發育都是沒有好處的。01到底寶寶多大的時候應該學習走路?一般在我們的認知中,寶寶如果超過了一歲,那麼他們就應該會走路,所以當寶寶一歲之後還無法獨立行走時,父母就會表現出一定的焦慮。畢竟著手開始對寶寶進行各種走路訓練。但其實寶寶走路的早晚並沒有一個固定值。一般在12~15個月都是正常的,所以一歲的寶寶可以學會走路,但是也可以不會走路。這對他們日後的發育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 寶寶學走路最怕啥,一是傳統老三樣教走路,二是摔倒後腦勺著地
    這兩天在小區溜娃,看到一些爺爺奶奶教寶寶學走路,還是那些老辦法:彎腰扶著寶寶腋下、拽著寶寶一隻胳膊、綁個圍巾拎著寶寶,每個寶寶在大人的外力協助下踉踉蹌蹌的學習走路。雖然一代又一代的絕多大數孩子都是這樣學會走路的,但是並不代表這些方法就是正確的,這種教走路的方式其實是在拔苗助長。
  • 寶寶什麼時候能夠學會走路?這件事不要心急,太早學走路危害大
    很多家長都希望寶寶能夠快點學會走路,其實這件事要順其自然,不能強求,不然會產生很多危害,影響寶寶身體發育。過早教寶寶走路不是好事同事小朵家的寶寶剛滿8個月,但是已經學會走路了,小朵因此感到很自豪,經常和別人炫耀,認為寶寶發育得好,也說明自己把寶寶照顧得很好。
  • 還在牽著寶寶學走路?這樣不好,4招教你更快更好的學步方式!
    聽說小元寶這兩天開始踉踉蹌蹌地學走路,兩個老人家可開心了,外公更是立馬弓下腰雙手架著元寶走著玩。沒過一會,外公扶著腰說到:「老了,老了,腰彎一會就不行了。」「哈哈,別說您老人家了,就是讓我這麼一直彎腰扶著寶寶走路,我也受不了。」元寶媽媽笑著說到。「寶寶學走路,你不扶著他,不教他,他怎麼學?」外公有些不理解。
  • 寶寶一歲了,怎麼教他學走路呢?
    民間有一句話叫做:三翻六坐八爬九扶立周會走,但很少有寶寶能在這麼準確的時間裡學會這些能力,大部分寶寶學走路都是在9~18個月之間,每個寶寶的個人情況不同,有的寶寶在九個月左右就可能要學著走路了,但也有的孩子在將近一歲半左右才開始學會走路,所以孩子學走路和學說話一樣,有的孩子走的早,有的孩子走得晚,因此家長們都不要過於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