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美國警察和黑人的關係,必須回看歷史

2020-11-22 澎湃新聞

原創 看理想編輯部 看理想

美國的大規模反種族歧視示威已經進入了第10天。這次的導火索又是一起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黑人死亡的事件。

這起事件之所以轟動,不僅僅在於讓人憤怒和心痛的死亡,還在於路人拍攝的視頻赤裸地展現了白人警察對被害者執法過程的殘暴:

白人警察Derek Chauvin跪在Floyd的頸脖處至少7分鐘。在此期間Floyd喊出至少16次「I can’t breathe」 (我不能呼吸了)。

Floyd在被送進醫院後搶救無效死亡,從他被戴上手銬到被宣布死亡,只有不到一個半小時。

於是,美國的種族矛盾的不定時炸彈又爆了,並且在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危機下,狀況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預期。

從國內的討論來看,有很多人也非常同情黑人的遭遇,但面對出現的打砸搶燒,又覺得「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無論願不願意,我們都無法完全隔岸觀火了。但要理解美國警察和黑人的關係、美國社會的種族主義,必須回看歷史。

01.

美國警察制度的根源

白人警察對Floyd的手段之殘忍,表現之淡定,讓許多人悲嘆,本來應該保護人民的警察,卻讓愚蠢的種族歧視衝昏了頭腦。

美國警察真的如美國隊長那樣,是為了維護平等和正義的嗎?

這就要追溯到美國早期警察制度的建立了,也不是很遠,不過兩百多年而已。

美國北方的警察制度(Durr, 2015)則起源於17、18世紀的夜間自願守望制度,19世紀起開始增加成了白天的守望,也逐漸演變成了更加系統和有組織的制度。

而那時候北方警察的最主要目的是保護土地主的土地和物品,所以警察的目標是要控制那些「危險」的社會底層人民,包括黑人、移民和窮人(Potter, 2013)。

到了1830年代,北方開始出現了中央化和官僚化的「現代警察」制度,各個警察局開始了自己的規章制度。但本質上,警察局是為政府服務的,而當時的美國政府可不是為人民服務的,而是為了極少數的資本家服務的(現在也是)。

而美國南方警察的起源則是完全不同的路徑——為了控制黑人奴隸。18世紀初在美國南方,出現了由白人志願者組成的Slave Patrols(奴隸巡邏)。

這些志願者往往來自於白人社會的底層人士。他們的任務非常清楚:1)抓捕和遣返逃跑的奴隸;2) 時常恐嚇黑奴使得他們不敢造反;3) 懲罰和規訓違反種植園主規定的奴隸。

要知道,當時白人奴隸主對黑奴的折磨,是沒有任何人性可言的。遵守規定的黑人奴隸都受盡折磨,白人警官曾專門用什麼樣的手段來抓捕和規訓這些違反規定的奴隸,讓人不敢想像。

在美國內戰之後,雖然黑人奴隸從法律上得到了自由,但是他們卻並沒有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解放。前奴隸主會通過借貸和租賃土地的方式,控制和逼迫黑人勞工繼續為出賣極端廉價的勞動力。

同時,法律仍然清楚地把黑人的權力與白人區分,無論從教育、婚姻、財產、投票等等角度上來說,他們都不是與白人平等的「人」。

而南方的警察,則是幫助白人的土地主控制這些黑人勞工,實現種族隔離的最重要力量。

美國的種族隔離法律到什麼時候才正式結束呢?上世紀60年代末,距今也不過五六十年而已。而這些時間,遠不足以讓美國警察消除對黑人的偏見和歧視。

根據Mapping Police Violence網站提供的信息,到近幾年為止,美國黑人死在警察手上的概率仍是白人的3倍。

更重要的是,警察制度的中央化和官僚化,讓他們的力量更加龐大且更有組織,促使他們從被動應對已發生的犯罪,轉為主動預防犯罪的發生。那麼預防誰呢?當然是黑人。

與白人犯下的罪行相比,黑人絕對不是最暴力和最危險的群體。可是,在白人主導的秩序中,黑人是最需要被控制的群體。

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警察對黑人使用暴力程度遠遠超過嫌犯的危險程度。比如這次的Floyd,在手無寸鐵且已經身體癱軟的情況下,仍然被如此暴力地對待。

2017年,在149名被警察殺死的沒有攜帶武器的人當中,黑人佔到了33%,與白人數量相當,但白人總人口卻是黑人的4.7倍。

這樣重要的歷史,卻被現代的美國的犯罪學教科書有意無意地隱瞞 (Turner, Giacopassi & Vandiver, 2006),可能很多警察自己也不知道他們的前輩到底是做什麼的。

隱瞞歷史的危險在於,看不清楚體制的根基會讓人們無法真的理解那些規章制度的意義和目的,也就很難做到真正地改變。

比如有學者指出(Ralph, 2019),美國警察需要配槍的邏輯來自於對於過去鎮壓黑人群體的需要,但配槍卻大大增加了警察濫用暴力使嫌犯(特別是黑人)喪命的可能。

02.

奴隸制,仍在流血的創傷

美國的奴隸制塑造的不僅僅是警察的邏輯和體制,還有現在與非裔美國人有關的一切。

即使沒有去過美國,大家也多少對非裔美國人有一套相似的且非常負面的刻板印象:暴力、犯罪率高、吵鬧、情緒不穩定、懶惰、教育程度低等等。

甚至可以說,在種族主義的鄙視鏈上,黑人是最底端的——黑人被動物化,人們認為他們更接近猩猩,未進化完成。連勒布朗詹姆斯這樣的大明星都逃脫不掉被「金剛化」。

刻板印象雖然不準確,但在某種程度上反應了一些現實。可是,這些現實是怎麼來的?如果說教育程度低是因為貧窮,那麼吵鬧、更易怒、更情緒化的印象是哪裡來的呢?

Joy DeGruy 教授認為(Leary, 2017),17-19世紀的奴隸史為美國今天生活的黑人留下巨大的跨世代精神創傷(multi-generational trauma),她把這個稱為後奴隸創傷綜合症(Post Traumatic Slave Syndrome)。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創傷?我們回看一下,那時的黑人奴隸過著怎樣的生活(參考《必然帝國》):

他們從非洲的家鄉被抓到奴隸船上,全部被鐐銬烤住,串在一起。船艙往往不到一人高,他們沒法站起來移動。船艙沒有下水道的地方,到處都是嘔吐物、排洩物、血液和腐爛的屍體。

而奴隸們要在這裡呆上數周甚至幾個月。據統計,近1300萬非洲人被販賣到美洲做奴隸,其中約有200萬人死在了路上。

1863年,路易斯安那州一位逃跑的黑人奴隸被鞭打後的照片

"Whipped Peter", 來源:Library of Congress

但活著下船,噩夢可能才剛剛開始。我們知道奴隸們要無休止地勞作,但是到什麼程度呢?歷史學家Michael Blakey的團隊對400具奴隸的屍骨研究發現,許多成年奴隸都死於過勞,他們當中許多人的肌肉和韌帶的勞損嚴重到與骨骼分離,使得他們永久活在疼痛中。

這400具奴隸的屍骨中,40%是不滿15歲的兒童,他們大多死於營養不良。奴隸一旦生病,奴隸主就會任由他們病死,或者低價賣出。

同時,奴隸會一直帶著沉重的鐐銬,防止他們逃跑和偷襲奴隸主。不守規矩的黑奴們常常被鞭打和虐待;女奴們常常被強姦。

更糟糕的是,因為奴隸是商品,他們的婚姻是不被法律承認的,許多奴隸都會面臨與家人分離。而兒童更是常常面臨從父母手中被奪走、賣到一個陌生地方的厄運。而這些奴隸兒童長大了之後,又要面臨自己的小孩被奪走、賣掉的命運。與家人分離的恐懼和創傷,在一代又一代的奴隸中重演。他們有些人會掙扎、反抗、逃跑,但一旦被抓住,便要面對惡毒的懲罰。

這聽起來像是非常遙遠的事情,但事實上,美國奴隸制的正式廢除是1863年,比較早廢除奴隸制的北方,也只是提前了30年而已。

廢奴之後的黑人並沒有獲得真正的自由,在白人眼中,仍然是「賤民」。現在已經很少被提及的是,在1882-1968年之間,有4743人被記錄處以私刑(主要是絞刑),其中73%是黑人。從許多老照片中都可以看出,白人對於黑人被當眾絞死的喜聞樂見——美國一度很流行這種以私刑照片為內容的明信片。

今天美國黑人也許不知道自己的曾祖父祖母是誰,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往上的兩三代的親人們,每天都活在被迫與家人分離、被毆打、被強姦甚至死亡的恐懼中。所以,DeGruy教授認為,他們為了能夠生存下去,發展出了行為模式和精神狀態,包括高度的警覺、不安、焦慮、甚至暴力傾向等等。

這不是黑人本身有問題,而是因為他們和白人活在完全不同的現實中。

而這些創傷,美國(以及歐洲和美洲其他蓄奴的國家)卻從來沒有對黑人奴隸後代有過任何補償。要知道,911之後,美國對親歷者和目擊者提供了長期的免費治療和心理諮詢。如果認為911構成了創傷,並對倖存者極其後代都會造成心理陰影,那麼被迫在恐懼和虐待中生存了四百年的美國黑人呢?

03.

種族主義背後的根源:奴隸制

美國現在的主流社會很少提及奴隸制,而是把它轉化為種族主義和歧視來討論。看起來,美國確實在為不同種族的和諧相處做出努力。

許多公司在招聘時會專門招包括黑人在內的少數族裔。大學會為了多元化而改變招生標準,教育也會大力主張欣賞各族的文化,包容各種族的不同,打破刻板印象的偏見和歧視。

但是,這樣的措施必定會觸及到許多人的利益。比如很多白人會覺得,這種專門對少數族裔的特殊政策是對自己的不公平。在其他族裔為自己權利抗爭時,白人的這種消極甚至反感的情緒,被稱為「白人的對抗情緒」(white backlash)。

甚至很多白人會忿忿不平,憑什麼在輿論上,黑人可以罵白人,黑人也可以稱自己為Negro(對黑人有侮辱性的稱謂),但白人不可以叫黑人Negro,也不可以說他們不好。那白人不就也被種族歧視了嗎?

這就涉及到一個最根本但常常被忽略的問題——每個種族在理想中都應該是平等的,但在現實中卻不是平等的。

例如就在前幾天,紐約白人女性Amy Cooper因為被黑人男性提醒要栓狗繩,便報警謊稱一名黑人男性在威脅她和狗的安全,請求警察馬上派人來救她。在電話中,Amy不斷強調對方黑人男性的身份。為什麼?因為她非常清楚,當黑人對白人構成威脅時,無論緣由,警察大概率會把這名黑人逮捕,而通常窮困的黑人會因為沒有錢保釋而被迫認罪以減輕處罰,從此成為有案底的人。

這就叫做體制性的種族歧視——白人作為社會群體的權力是遠遠大於黑人(及其他族群的),所以無論是白人群體影響黑人生活的能力都遠遠大於黑人對白人生活的影響。

所以,看起來白人是被限制了自由和權力,但這正是因為他們在社會中已經享有了巨大的特權,而為了更平等的社會,他們必須限制自己的特權,以防止傷害到弱勢的那一方。

只談論種族主義,也許可以某種程度上讓人理解美國國內種族間的權力不對等,卻無法解釋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特權。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指出(參考《棉花帝國》),奴隸制是美國的財富積累及資本主義發展的根基。沒有上千萬黑人奴隸在兩百多年間的無償勞動(還包括美國在南美洲的蓄奴積累的財富),美國不可能迅速趕超曾殖民了大半個地球的大英帝國,成為最富有的國家,就也更不可能有之後的政治經濟霸權及國際文化影響。

把奴隸制的歷史隱藏在一個大的種族主義問題之下,人們會忘記美國可以全球領跑的原因,會看不清美國夢、美國生活方式的根源是什麼,反而會更容易陷入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信仰當中。

黑人在美國的經濟發展中有如此巨大的犧牲和貢獻,可在美國主體敘事中,這一切被不斷淡化和掩蓋。他們在生活中仍然處處被壓迫,被汙名化。而當黑人們要求公平和正義時,人們卻指望他們通過秩序建立者的法庭來實現。

美國著名黑人作家Andre Lorde說過:The master’s tools will never dismantle the master’s house(奴隸主的工具永遠不可能用來拆奴隸主自己的房子)。

參考資料:

1.Durr, M. (2015).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lave patrols and modern day policing? Institutional violence in a community of color. Critical Sociology, 41(6), 873-879.

2.Potter, G. (2013). The history of polic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3.K. B. Turner , David Giacopassi & Margaret Vandiver (2006) Ignoring the Past: Coverage of Slavery and Slave Patrols in Criminal Justice Texts,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 Education, 17:1, 181-195, DOI: 10.1080/10511250500335627

4.Ralph, L. (2019). The logic of the slave patrol: the fantasy of black predatory violence and the use of force by the police. Palgrave Communications, 5(1), 1-10.

5.《必然帝國:奴役、自由與新世界的騙局》 [美]格雷格·格蘭丁(Greg Grandin)著

6.https://www.nytimes.com/2000/01/09/opinion/editorial-observer-history-lessons-from-the-slaves-of-new-york.html?auth=login-email&login=email

7.An escaped slave named Peter showing his scarred back at a medical examination in Baton Rouge, Louisiana, 1863.

8.《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美]斯文·貝克特(Sven Beckert)著

9.《The Half Has Never Been Told: Slavery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n Capitalism》 , Edward E. Baptist.

撰文:楊芮

原標題:《美國警察,何以至此?》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黑命攸關|貫穿美國黑人歷史的種族資本主義與警察暴力
    本文作者指出,美國警察針對黑人暴力執法的歷史,和種族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與鞏固密切相關,浸透著制度性種族歧視的執法和司法領域,也一直是美國黑人各種社會運動的主要戰場。這兩起種族暴亂的導火索皆為警察暴力:黑人男孩涉嫌商店盜竊被白人警察暴打,白人警察在爭執中射傷黑人士兵。就歷史分期而言,這兩起事件處於當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開端。而這也預示著反對警察暴力將成為這場轟轟烈烈持續數十年的自由運動的一個重要母題。大部分歷史學家認為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結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
  • 外媒:達拉斯槍擊事件開啟美國黑人與警察的戰爭
    自2001年「9·11」事件以來,這是美國第一次實行空中管制。  報導指出,「9·11」後,美國向伊拉克和阿富汗宣戰;如今在達拉斯開啟的戰爭,不是外戰而是內戰,是美國黑人向白人警察宣戰。目前確知,狙擊手為25歲的退伍軍人詹森(Micah Xavier Johnson)。詹森在被警方擊斃之前與警方對話,坦言他就是要殺白人警察。警方不確定是否還有其他人涉案。
  • 美國黑人警察也打人黑人?雙手架脖子上狠掐,大罵路人「滾蛋」
    文/孤行近日,美國白人警察毆打黑人致死的事件持續在美國發酵,目前已經發展到了幾近失控的地步。但這起事件並非唯一,日前,美國媒體又爆料了一起警察打人事件,而且是黑人警察打黑人。近日,據《紐約時報》報導,一名來自密西西比州的網友上傳了一個警察暴力執法的視頻。
  • 《地下鐵道》:被遮蔽的美國黑奴歷史,黑人少女逃亡與覺醒之路
    探討種族主義、黑人、奴隸制,幾乎是美國文學中的母題之一。這是繼愛麗絲·沃克的《紫色》和託尼·莫裡森的《寵兒》之後,又一部受矚目的黑人題材小說。前面文章已經分析過了《寵兒》,生而平等,對於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而對於他們來說,便是生而為奴,生的意義在於服從。看了這本書,我是鬱悶了好幾天,一句話也不想說。我想人生已經夠苦了,有時我們看書,不自知地期待著圓滿與幸福。
  • 3個孩子親眼目睹美國警察連射黑人父親,華春瑩:誰是下一個?
    來源:觀察者網客戶端美國黑人弗洛伊德被警察跪壓致死引發的抗議還未完全平息,當地時間23日,又一起非裔男子被警察槍擊的事件在美國發生,再度點燃了美國民眾的怒火。當晚威斯康星州基諾沙火光沖天,抗議者們高喊著「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
  • 美國辛辛那提一400磅重黑人被多名警察打死(圖)
    美國辛辛那提一400磅重黑人被多名警察打死(圖)   辛辛那提市警方提供的現場錄像    新華網消息 12月1日,美國幾家電視臺播出一段錄像,一名黑人於昨天在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被多名警察用警棍打死。
  • 美國警察突出一記勾拳,當場KO黑人女,局長:不能容忍
    視頻中,美國邁阿密國際機場機場大廳,一名黑人女性面對一名警察大吼:「我就是要這樣做。你表現得再像個白人,你也是個黑人!你要拿我怎麼辦?」    一位執法者說,起因是黑人女性抱怨,她錯過了飛機或者飛機延誤了,一個地勤票務人員叫來了警察。警察嘗試讓黑人女性平靜下來,但兩人的對話很快升級為肢體暴力。  事發不久,邁阿密戴德市警察局局長阿爾弗雷多拉米雷斯三世說,他「感到震驚和憤怒」,並稱已下令調查此事,並革除涉事警員的職務。
  • 嘻哈經典:七首抗議美國警察對黑人種族歧視的說唱歌曲
    這一周,最大的新聞就是美國警察暴力執法致黑人喬治·弗洛伊德死亡的事件,引起全美乃至西方各國都出現遊行抗議的情況。  許多說唱歌手、R&B歌手都發表意見反對種族歧視。  美國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黑人死亡事件,引起眾多嘻哈歌手紛紛抗議  「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起多位美國說唱歌手抗議  今天推薦7首關於抗議種族歧視的說唱歌曲,來看看不同的音樂人是如何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意見的。
  • 妥協、重構或徹底的悲劇,警察改革的三種未來關係著美國的未來
    方案一:大協議(註:指多方談判下的利益交換協議)到了現在,除了警察工會代表外,幾乎所有人都同意,美國警察在承擔責任方面被保護得太好了。集體議價(註:指勞方集體性地通過工會,與資方談判僱傭條件,而資方必須參與,談判結果具有法律約束力)使警察的不當行為更加普遍;工會合同的條款常常妨礙紀律處分。
  • 美國黑人說唱歌手在車裡睡覺 遭6名警察擊斃
    圖自KTVU官方表示,警察到場後開始檢查該男子的情況,他當時沒有反應,膝蓋上放著一把手槍。奔馳車門鎖著,但車處於啟動狀態。警方聲明寫道,當警察要求支援後,該男子「突然」動了。這6名警察出於「對自身安全的擔憂」,向其開了「多槍」。黑人男子的車圖自KTVU此外,警方進一步指控稱,警察要求男子「露出他的手」,但後者「迅速伸手去拿槍」。
  • 美國黑人之死,吹滅了自由女神的火炬
    平等自由民主讓我不能呼吸當地時間5月24日,弗洛伊德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遭警方逮捕。當時三名警察將他按在地上,其中一名白人警察用膝蓋壓住他的頸部數分鐘之久。之後弗洛伊德陷入昏迷,送醫急救後不治身亡。
  • 美國迪士尼電影公主都用黑人,真的是種族歧視嗎?
    因為觀看迪士尼以往的電影,可以發現根本沒有黑人公主,所以迪士尼迫切需要一個黑人公主來證明自己是「政治正確」的。種族歧視在美劇中也有所體現,《傲骨之戰》第三季中,黑人女律師盧卡是行業精英,她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公園,因為膚色關係,旁邊的白人媽媽認為她是保姆,盧卡否認了幾句,白人媽媽就斷定她是個搶劫孩子的罪犯,直接報警。
  • 黑人歌手號召搶劫華人:幫你認識黑人在美國的真實境況
    關於美國黑人族群的問題,思考幾個最直接簡單的問題,就可理清是什麼性質的問題了。完全不必搞得高深莫測、上綱上線、進入剪不斷理還亂的抒情模式。問:當今的美國有無制度性歧視?答:沒有。如果有,那麼「種族歧視」就不會被判有罪;如果有,就不會允許從幼稚園到高中甚至大專院校的教育系統及教材上充分介紹黑人在美國的歷史及文化。
  • 美國俄亥俄州一黑人男子被警察槍殺 已是本月第二起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12月23日,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一名警察被解除職務,該警察在22日執法時槍殺一名47歲無辜美國黑人男子。 當地時間12月22日凌晨1點37分,警察接到噪音投訴電話後前往哥倫布市西北側居民區執法調查。
  • 美國黑人講述歧視經歷:沒帶女兒和狗不敢出門,否則被白人警察當罪犯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更多有趣有料的國際事件,等您閱覽據土耳其《門戶網》新聞6月10日報導,住在美國洛杉磯的暢銷作家理查斯向媒體道出身為黑人的悲哀,他稱嚴重的種族歧視害他不敢獨自外出散步,非得帶上女兒和寵物當保護傘才能安心,否則就就有可能被白人警察當成邪惡罪犯盯上並甚至會被逮捕。
  • 美國警察誤把貴賓犬當黑人,還多次拔出手槍欲開火
    美國作為一大移民大國種族眾多,種族歧視從未消減。近日來,由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壓脖謀殺一事,引發了大規模的反種族主義示威和暴動。然而,據外媒最新報導,美國白人對黑人的種族歧視程度遠超常人想像。一條黑色貴賓犬竟被美國白人警察誤認為是黑人,其主人的汽車被連帶在一年內被警察無理攔車多達5次,其中有3次警察還試圖拔出手槍射擊。
  • 美國黑人騷亂中,為何人群被催淚瓦斯攻擊,為何沒有開槍還擊?
    美國黑人騷亂中,為何人群被催淚瓦斯攻擊,為何沒有開槍還擊?美國的民主都是真的嗎?從這次白人警官虐殺黑人小夥就能看出一二。18歲的黑人小夥弗洛伊德,大庭廣眾之下被警察窒息而死。憤怒的明尼阿波利斯示威者衝進了該市警察局大樓,隨後樓內著起大火。
  • 2020年每個人都應該看的14部黑人電影
    正如羅傑·艾伯特(Roger Ebert)所說,「電影就像一臺能產生同理心的機器」——而且有很多電影可以更好地理解黑人的經歷。下面是一些相關的電影,請閱讀。《為所應為》(1989)撇開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的缺失不談,斯派克·李的第三部電影(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了)幾乎是完全現代的。
  • 抗議「警察殺黑人」,美國騷亂升級:有人在洛杉磯街頭燒了美國國旗
    當地時間25日,美國明尼蘇達州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因涉嫌使用偽鈔被警方逮捕,當弗洛伊德被戴上了手銬後,一名白人警察將其按倒在地,並用膝蓋死死抵住他的脖子長達7分鐘之久,導致其窒息死亡。據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先鋒報》28日報導,27日下午,明尼阿波利斯市人頭攢動,憤怒的民眾在該市南區集結,迫近位於第三警區的市警察局——這已經是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膝蓋鎖脖」致死後爆發的第二輪大規模抗議。隨著夜色降臨,警民雙方的對抗態勢逐漸升級,不少示威者開始向警察隊伍及附近建築投擲石塊、酒瓶,警方則以催淚瓦斯、胡椒噴霧、閃光彈等予以回擊。
  • 黑人的反擊來了!徒手奪走警棍,按著警察一頓揍,直接錘爆腦殼
    據美媒報導,一名黑人女子前往加油站時,因沒有戴口罩而被一名女警官阻攔。然而,讓警察沒想到的是,大部分黑人見了警察都躲著走,這位不戴口罩的女人卻先發制人,主動打開警察的車門,把警察揍了一頓。這名女子確實有兩下子,她拿著口罩就是不戴,似乎是故意挑釁一樣,在警察提醒過後,仍在喋喋不休地跟警察理論,把警察氣得要下車動手,結果被女子主動拉開車門,硬生生把警察打回了車上,最終警察不僅沒能把女子怎麼樣,警棍還被對方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