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春聯時,到底是左邊貼上聯,還是右邊貼上聯,真讓人犯難。」昨日,西安習武園社區的李女士剛把春聯貼好,又給撕掉了,因為她覺得自己貼錯了。
擔心貼錯,剛貼好的春聯又撕了
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是中國人傳統的過年風俗。春聯到底該怎麼貼才算對呢?這讓好多過年貼春聯的人犯起了難。昨日,家住習武園社區的李曼女士和家人一起貼春聯,上聯貼在門右邊,下聯貼在左邊,但貼好後,怎麼看,怎麼彆扭。於是,李曼又把春聯撕下來,重新換了一副,把左右方向調換了一下。
「真可惜,把好好的春聯撕壞了。」李曼說,也不知道貼得對不對,雖然讀了大學,學的還是中文專業,但關於民俗方面的知識懂得還真是不多。
傳統貼法,面對門時右邊是上聯
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書法》編委蔣亭亮說,過年貼春聯是流傳很久的民俗,原來的文字都是豎著寫,是從右向左讀,所以貼春聯的傳統格式應該是,當你面對門的時候,右邊是上聯,左邊是下聯。隨著現代書寫格式的變化,文字書寫格式由原來的豎著寫變成了現在的橫著寫,書寫習慣也是從左至右,所以春聯的橫批是從左向右寫的,也是這樣來讀。但是按傳統的從右向左書寫,也是可以的。
此外,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橫式書寫格式改為由左向右,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批順序也是從左至右,適合人們的閱讀習慣。若是將兩種春聯貼法「混合使用」,就不太妥當。
上聯最後一個字發音3聲或4聲
蔣亭亮說,現在很多家庭貼的春聯都是買回來的印刷品,或者是銀行、保險公司、商場等一些企業贈送的,如果分不清上下聯,還有一個很方便的辨別辦法:按照貼春聯的傳統,從音韻上來說,春聯上聯的最後一個字的發音都是仄聲,也就是3聲或者4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是平聲,也就是1聲或者2聲。春聯一般都是對仗工整,意義相對。如果按內容來分的話,上聯和下聯有因果、起伏的關係,上聯一般都是總結過去,下聯就是面向未來的期許。
年輕人說圖的是喜慶,怎麼貼都行
昨日,就春聯怎麼貼這個話題,記者在玉祥門與含光門附近進行了隨機採訪。接受採訪的21位路人中,5人能說清上下聯的張貼方位,6人說工作太忙沒時間貼春聯,剩餘的10人說不清。說不清的10人中,90%的人年齡都在35歲以下。
21歲的吳楠楠說,家裡的春聯是企業贈送的那種印刷品,準備在除夕全家人團聚的時候貼,但究竟怎麼貼,上聯在哪邊,自己也說不清。「過年圖的就是一個開心快樂,有喜慶的氣氛就行,春聯怎麼貼都行。」她說。
今年50歲的段先生說,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很快,很多民俗習慣都慢慢消失了,我覺得在學校教育裡應該加入中國傳統文化、民俗方面的教育內容,這樣過年的時候就會有氣氛,也有利於傳統文化的傳承。社區記者趙伯平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