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執政時期,任命寇準為北宋宰相,對寇準可謂信賴有加!有一次,散朝後寇準先走,宋真宗向寇準行注目禮以示尊重,宋真宗身旁的王欽若一句話,驚出了宋真宗一身冷汗,差點要了寇準一條老命!
宋真宗看著遠去寇準心有所思,副宰相王欽若站在宋真宗後面,冷冷地對宋真宗說:陛下,您如此禮待寇準,您是認為寇準有功於江山社稷嗎?
所謂聽話聽音,宋真宗看王欽若似乎話裡有話,不知道王欽若葫蘆裡賣什麼藥,也不好貿然表明態度,於是順嘴答道:嗯。
王欽若成功地吸引到宋真宗的注意力,於是繼續說到:陛下認為寇準有功於江山社稷,不會是因為澶淵之戰吧?
宋真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只好點點頭繼續說道:當初遼國犯我大宋,寇準力纜狂瀾退強敵,維護大宋江山半壁河山而不倒,使黎民免遭生靈塗炭,這難道不是有功於江山社稷嗎?
王欽若一臉真誠的說:陛下,你被寇準欺騙了,好事全被寇準做了,壞事全被陛下做了,澶淵之戰是大宋的國恥,陛下難道不知道嗎,您剛剛說寇準有功於江山社稷,臣真的不敢苟同。
宋真宗看了看王欽若,不明白王欽若到底是什麼意思,澶州之戰明明是一場勝利,怎麼到了王欽若嘴裡就變成了恥辱呢,宋真宗內心十分不爽,於是反問:你這是什麼意思,有話直說別繞彎子!
王欽若說:《左傳》有一個故事,說的是楚武王帶兵伐絞,逼迫絞國籤訂城下之盟,這樣的盟約對絞國奇恥大辱,澶淵之戰和楚絞城下之盟沒什麼兩樣,陛下御駕親徵籤了一個澶淵之盟,這難道這不是奇恥大辱嗎?
什麼是澶淵之盟呢?原來在公元1004年遼國入侵北宋,從河北安國一直打到離開封不遠的澶淵,宋朝文武百官慌作一團,副宰相王欽若主張遷都金陵,寇準則據理力爭,力請宋真宗御駕親徵禦敵。
宋真宗思考再三同意了寇準的建議,河北軍民聽聞皇帝御駕親徵士氣高昂、軍心大振,一路所向披靡將遼國軍隊殺得四處逃竄,北宋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本來可以繼續揮師北進、直搗黃龍,但朝中大臣都懼怕契丹,聯合上奏彈劾寇準擁兵自重,寇準被逼無奈只得同意與遼國議和。
北宋與遼國雙方議和約定:遼宋兩國為兄弟之國,北宋每年送給遼國送銀幣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兩國以白溝河為邊界,井水不犯河水。 本來仗打贏了,不要求對方賠償也就算了,可反過來賠償對方實在想不通,這就像別人先動手打你,你被逼無奈自衛還擊將對方打跑,可反過來還要給對方賠禮道歉、支付醫藥費、誤工費,你說這到哪裡說理去?
不過能取得這樣的局面,這結果宋真宗已經非常滿意,畢竟不用再遷都了,所以事後宋真宗論功行賞,給寇準加官進爵,對寇準更加的信賴和倚重。 寇準立了如此大功,王欽若氣得牙疼,他想盡千方百計想置寇準於死地,於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一幕,王欽若挑撥離間宋真宗和寇準的君臣關係。
宋真宗平時沒覺得,仔細一想心裡的確挺膈應,心裡非常不舒服,臉色也變得越發難看,王欽若仔細觀察宋真宗的反應,他見自己的話起到了作用,於是繼續說道:澶淵之戰寇準把陛下當成籌碼,為了立功置陛下的安危於不顧,一旦出現意外為時已晚,誰都沒有回天之力!
宋真宗聽王欽若說完後,臉色陰晴不定,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接話,經王欽若這麼一挑撥,宋真宗覺得自己的確被寇準利用了,被寇準當成猴子給耍了,沒多久就找了個藉口,將寇準貶為刑部尚書到陝州任職,省得看著寇準心裡膈應!
王欽若在歷史上名聲很壞,是有名的小人,雖然說王欽若的名聲不太好,但是必須承認他在溝通上還是有兩把刷子的,每一句話都能說到點子上,每一句話都說到宋真宗的痛處,所以成功的挑撥了分化了宋真宗和寇準的關係。
根據歷史記載,王欽若對《羅織經》研究有獨到心得,他與宋真宗短短的幾句話,十分符合《羅織經》的溝通技巧,他引導宋真宗、讓宋真宗自己思考,這一招可謂爐火純青。
《羅織經》是本什麼書呢?這是唐代酷吏來俊臣所著一部謀略奇書,專講如何羅織罪名、陷害他人的書,酷吏周興臨死前看過此書自嘆不如,竟然心甘情願受死;一代宰相狄仁傑看完此書,冷汗直冒,含冤入獄卻不敢申訴;女皇武則天看完此書,感嘆說:心機如此之深,此人留不得。
有人會說你推薦《羅織經》,不是讓人變壞嗎?要知道沒有狼羊就會退化,不了解小人就無法防範小人,你可以不做壞人,但最少有能力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從以上等人對《羅織經》的評價,可以看出《羅織經》這本書的恐怖之處,這套書分閱人、事上、治下、控權、制敵、固榮、保身、察奸、謀劃、問罪、刑罰、瓜蔓等12部分,每個部分都直指人性的弱點,讓人不寒而慄。
我給大家推薦的《羅織經》文白互譯,35元包郵到家,由古籍整理專家馬樹全全文譯註,還配以歷史故事進行解讀,讓你在歷史故事中學習權謀、掌握人性,讓你在社會中、職場中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