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關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徵求意見稿)》的修改建議(原則篇)
(來源/國家林草局官網)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
植物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綠水青山的底色。習總書記曾指出,植物是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深刻影響著地球的生態環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新時代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近日總書記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時,再次強調了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來建言獻策,切實充分吸收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
欣聞貴局與貴部發布《關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尤其是看到名錄物種較上一版有明顯增加,大受鼓舞。為此,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生物與科學倫理工作委員會(BASE)廣泛聽取有關專家學者、社會組織、一線保護工作者、志願者等公眾意見,現將意見匯總如下。
一、原則性建議(9條)
(一) 建議明確「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思想。目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徵求意見稿)說明》中缺少該指導思想的描述。建議明確寫入:「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安全為目的。
(二)應確保植物生物多樣性保護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較之野生動物保護,我國植物保護的地位要低許多。建議將植物保護由目前的《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的層次提升至《中國野生植物保護法》或《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法》的層次,健全植物生物多樣性法治。
(三)基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思路,恐無法適應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願景的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我國擁有高等植物3.5萬餘種;但無論是1999年發布的第一版《名錄》,還是21年之後今年發布的徵求意見稿,都僅局限於少數(局限於幾百的數量級)的植物物種的保護。儘管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在貴部和社會各屆的努力下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植物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的總趨勢下,僅依賴《名錄》的數百種重點保護植物,難以確保有法可依。
(四)建議經常更新《名錄》(如2-3年),甚至可以考慮動態更新,讓《名錄》來主動適應野生植物保護的現實需求。
(五)建議在《名錄》中明確描述針對違規行為的處罰方式。
(六)建議公開參與名錄審訂的專家代表,以及代表篩選的程序。目前我們看到上述通知的附件2《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徵求意見稿)說明》中提到:「2019年12月,林草、農業農村兩部門聯合召開了《名錄》修訂研討會共34人參會,會上成立了19位專家組成的《名錄》審核委員會。」建議在類似制定工作中對專家名單甄選程序予以公示、以確保有足夠的代表性,以及分類學專家的充分參與。在發布的《名錄》(建議稿)中,某個物種為何列入、升級或降級,也應寫入相關理由。
(七)存在部分技術性問題,如有專家反饋了以下意見(部分),供參考:(1)《名錄》(徵求建議稿)出現一些物種地位不明確(如興凱赤松、各種秤錘樹等):這類問題最多且最大,需要對該類群了解的專家組集體解決,尤其需要分子系統學專家介入。(2)還存在有的地方太籠統的問題(如人參屬等):有的整個屬列入,但等級只有一個,而該屬不同物種的受威脅程度不同,給一個等級不合適,應該將物種一一列出,給予相應的等級。(3)學名錯誤(如多種冷杉等):應該更新到目前知識水平的正確狀態。這類錯誤不少,應與該類群的專家組聯繫。(4)無明確的實體(如楠木等):有的名稱對應的實體(居群)不確定在什麼地方,保護沒有目標,或者目標錯誤。
(八)在《名錄》中應註明物種的趨勢,如種群數量是上升、還是下降等。在趨勢研判中,尤其要考慮到在如今通過網絡和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野生植物物種交易的情況和趨勢。
(九)應糾正野保法英文譯名,並大力加強野生植物保護宣傳,亟需加大公眾對於#野生植物保護#的意識提升。賦予植物與動物同等重要的保護地位。公眾對野生植物保護的認識較為薄弱,說起野保人們都覺得只保護動物、不保護植物,包括我國目前#野生動物保護法# 的英文譯法「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Protection of Wildlife」也是不準確的。建議將《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英文譯法糾正為「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Protection of Wild Animals」,以正視聽。
愛心捐贈
二、具體物種建議(14條)
(一)槭葉鐵線蓮(Clematis acerifolia Maxim.),建議二級。它只長在石灰巖的巖石縫中,是最有北京特色的野生花卉,也是《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列出的8種一級保護植物之一,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科學價值。但隨著網上該物種交易的日益盛行,該物種盜採呈增加趨勢、生存威脅與日俱增,而不在國家《名錄》內使得跨區域執法困難。符合標準一(數量極少、分布範圍極窄的珍稀瀕危物種)、標準三(因過度開發利用生存受到威脅或嚴重威脅的物種)。
(二)將蓼科塔黃(Rheum nobile)列為一級。塔黃分布於西藏喜馬拉雅山麓及雲南西北部,野生數量很少,對於生長環境的要求也相對苛刻,但面臨採挖的威脅日增。需要得到有效保護,否則用不了多少就會在我國消失。建議一級。
(三)建議將長蕊木蘭(Alcimandra cathcartii) (異名Magnolia cathcartii)列為二級。該物種曾經是一級,現在未被列入。建議列為二級,因為僅殘存於極少山地的中上部,且受人類嚴重威脅。
(四)無患子科韶子(Nephelium chryseum),建議二級。跟著名水果紅毛丹一個屬,中等喬木,果實亦可食。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廣西南部和廣東西部。近些年由於開闢茶園等破壞了許多。
(五)樟科思茅黃肉楠(Actinodaphne henryi),建議二級。樹形和葉形十分美麗。木材材質優良,結構細緻,紋理直。分布於雲南南部。近些年因開闢茶園破壞了許多。
(六)豆科棋子豆(Archidendron robinsonii),建議二級。喬木,高8-9米。種子非常特別。分布於中國廣西和雲南、越南。種子在旅遊區經常被售賣。
(七)杜鵑花科興安杜鵑(Rhododendron dauricum),建議二級。分布於黑龍江、內蒙古、吉林。近十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興安杜鵑被瘋狂盜採(砍枝),在網上販運到全國各地用於家庭裝飾。按此趨勢,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採光。在中國綠髮會志願者就電商平臺上瘋狂的興安杜鵑交易進行舉報後,2019年1月中央電視臺對此以《野生興安杜鵑幹枝仍網絡熱銷 違法採折為何屢禁不止?》為題進行了報導。此物種本身生長緩慢,現在到了必須大力保護的時刻了。
(八)建議把雪蓮亞屬和雪兔亞屬物種全列為保護物種。此次建議稿中新增了部分雪蓮花物種,值得肯定,但雪蓮花不僅僅只有這三個物種受到大量破壞。同時建議將雪兔子所有種整體列入,以減少對雪蓮類似植物的採挖。理由:由於具有罕見的外形、子虛烏有的藥用效果和神話色彩,當地居民和外來遊客都喜歡採集或購買雪蓮花。由於雪蓮花的生長環境特殊,人工栽培非常困難,現在所用資源皆為野外取得。採集雪蓮銷售已成為一些當地人的獲利途徑,雪蓮花的採挖給當地居民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收入,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盲目採挖,目前雪蓮花自然資源日益匱乏,有些種類已經處於瀕臨滅絕的邊緣,如綿頭雪兔子,10多年前在滇西北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都不難找到,但現在的分布變得越來越小,逐漸退縮至極少數人跡罕至的山峰,這或許意味著在某些山頭的局部絕滅,甚至意味著全部絕滅。由於生長季短,雪兔子亞屬中大部分種類要積蓄數年的能量才能繁殖,然而當中大多數種類一生中又只開一次花,開花結實後整株植物就會衰老死亡,不能持續多年的產生後代。
(九)華山新麥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建議保留在在國家一級、不要降級。在此次徵求意見稿中我們發現,該物種被降為二級,但是對於降級原因並未予以說明。該物種是是秦嶺特有種,野外種群稀少,是重要作物的野生種群和有重要遺傳價值的近緣種,《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將其評估為「極危」(CR)級。不僅其本身作為珍惜瀕危物種具有保護意義,而且作為糧農遺傳資源對於保障我國未來糧食安全也有重要意義。
(十)浙江安息香(Styrax zhejiangensis),建議一級。浙江安息香是安息香屬小喬木,是該屬為數不多的花大,單生的植物之一(另一種為大果安息香),由我國安息香科分類學專家黃淑美於1983年發表,僅產自浙江建德林場。該種樹形優美、花朵芳香,盛開時繁花似雪。自發表以來,該種包括模式標本全部不足十份。據王敏等(2011)在該種分布於建德林場的主要分布區瀧江林區桃花塢調查,總數量不足40棵,屬於極小種群野生植物。
(十一)大果安息香(Styrax macrocarpus),建議二級。喬木,主要分布於南嶺西部一帶(湖南宜章縣莽山,廣東乳源縣天門峰和封開縣黑石頂)。與浙江安息香一樣,該種花單生葉腋,並且較之於浙江安息香更大(花朵直徑達6cm以上),尤為可貴的是該種先花後葉,極具觀賞價值(圖2)。野外調查發現該種分布區域狹窄,基本為散生,且各居群種群數量不大,現有估計野外植株總數量不足600株,亟需重點保護。
(十二)黃果安息香(Styrax chrysocarpus),建議一級。大型喬木,主產於雲南屏邊、麻慄坡。該種果實奇特,具黃色長柔毛,自發表以來,總共標本不超過10份,且均為果期標本。我們近年首次在麻慄坡採集到該種花期標本,發現其花朵潔白芳香,具有較大觀賞價值。對其種群數量調查表明該種種群數量很小,麻慄坡居群總數量不到200株,屬於「極小種群」範疇。
(十三)水禾(Hygroryza aristata),建議二級。本種主要分布在華南地區,但近年實地調查表明,本種至少在廣東和海南地區已經無法尋獲。另,本種為優良的水生植物,可以用於觀賞和水質淨化,保護可促進未來的可持續利用。
(十四)將使君子科榆綠木(Anogeissus acuminata)列為二級。這種高達20米的喬木,分布範圍極窄,易危種。心材紅褐色,重而細密。分布於中國雲南西雙版納、越南、寮國、柬埔寨和緬甸。破壞嚴重,僅見於部分峽谷。建議二級。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
生物與科學倫理工作委員會
二零二零年八月八日
分享是一種美德、關注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