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訊(記者張思思)1月19日上午,當代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得主胡學文將做客河北文學館讀書薈,進行題為「作家的精神原產地」的文學講座,分享在多年文學創作實踐中收穫的心得與經驗。
談到胡學文的小說,有一個關鍵詞是繞不開的,那就是地域,更準確地說是精神原鄉——鄉村。胡學文的寫作多以鄉村為故事背景和場域,集中展現農民的生活境況和精神狀態。他的小說具有十分典型的現實主義風格,質地堅實,敘事乾淨、節奏緊湊、語言樸素、情感飽滿,常藉助獨特的草原風情、濃鬱的生活氣息,以實寫虛,反映壩上人的生活,抒發人生理想。他筆下的人物大都是生活在底層的平凡小人物,他們常被命運裹挾,但仍倔強地與命運搏鬥,哪怕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因此,胡學文的小說中充盈著在現實、倫理、人性、命運、性格之間糾纏的極為複雜的意蘊與內涵。正如魯迅文學獎給他的授獎詞中所表達的那樣:「在小說中,胡學文滿懷愛與理解,構建起一條複雜而漫長的心靈隧道,深切觸摸著多重角色身份中的生存悖謬和人性的尖銳劃痕。環境鋪設和心理刻畫枝繁葉茂,絲絲入扣,既鮮活豐盈又真切感人,敞開了漢語寫作的一種詩意境界。」
胡學文,中國作協會員,河北省作協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私人檔案》等四部,中篇小說集《麥子的蓋頭》《命案高懸》等十三部。曾獲《小說選刊》全國優秀小說獎,《小說月報》第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百花獎,《十月》文學獎,《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獎,《中篇小說選刊》獎,《中國作家》首屆鄂爾多斯文學獎,青年文學創作獎,孫犁文學獎,魯迅文學獎,魯彥周文學獎,《鐘山》文學獎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