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近期出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中撰文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面向「十四五」這一新的歷史起點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我們必須深刻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近期高層對於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密集發聲,指明了資本市場下一步改革發展的趨勢。在加快破解體制機制性障礙、提高包容度覆蓋面、凝聚合力等新舉措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正在步入綱舉目張的新階段。
加快破解體制機制性障礙
易會滿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提供了寶貴的戰略機遇。一是實體經濟潛力巨大,二是宏觀環境總體向好,三是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旺盛,四是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吸引力不斷增強。
「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間接融資長期居於主導地位,存量規模大,發展慣性和服務黏性強;市場對剛性兌付仍有較強預期。」易會滿表示,資本市場新興加轉軌特徵明顯、發展還不充分,制度包容性有待增強;中介機構資本實力弱、專業服務能力不足;投資者結構還需優化,理性投資、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文化有待進一步培育;市場誠信約束不足,有的方面管制仍然較多,跨領域制度協同還需加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加快破解這些體制機制性障礙。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認為,發展直接融資根本上要靠改革開放。在推進改革方面,要加快推進證券發行註冊制改革,提高資本市場的透明度,讓投資者真正通過自我決策,在承擔風險的同時相應獲得投資收益。完善證券市場法律體系,健全金融特別法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發展多層次股權融資市場,支持私募股權投資發展,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鼓勵創新發展。在擴大開放方面,過去幾年推動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放寬並逐步取消外資對境內金融機構控股比例限制,大幅度擴大了金融開放,這有利於引入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做法,推動國內競爭和改革。
提高包容度覆蓋面
易會滿指出,「十四五」時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強化資本市場功能發揮,暢通直接融資渠道,促進投融資協同發展,努力提高直接融資的包容度和覆蓋面。
易會滿提出了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六大重點任務: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拓寬直接融資入口。健全中國特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增強直接融資包容性。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夯實直接融資發展基石。深入推進債券市場創新發展,豐富直接融資工具。加快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突出創新資本戰略作用。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充沛直接融資源頭活水。
「資本市場要為中國的科技創新提供支撐,主要是改革現有金融體系,提高直接融資比例,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以實現金融結構與創新型經濟相匹配。」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
有效發揮各方合力
易會滿指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經濟金融全局的高度加強統籌謀劃,有效發揮市場主體、監管機構、宏觀管理部門、新聞媒體等各方合力。一是促進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協調發展,二是進一步完善直接融資配套制度,三是構建有利於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良好市場生態。
「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領域的改革需要協調推進、同向發力,法律環境和執法機制也需要進一步健全。相信隨著各方共識的進一步凝聚,『十四五』時期,直接融資將會迎來大發展。」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建議,適時在A股市場全面推進註冊制改革,加大直接融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力度。同時,應加快完善多元化退市機制,加大退市制度執行力度,促進提升資本市場要素市場化配置效率。
(責任編輯:蔣檸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