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不少腎友的留言:
醫生,我現在肌酐270會尿毒症嗎?
醫生,剛查出來尿蛋白3+嚴重嗎,會發展到腎衰竭嗎?
醫生,診斷為高血壓腎病,血壓控制在多少不會腎衰竭?
等等類似的留言。由此可見,大家非常關心病情的預後是好是壞。
那麼,如何評估腎臟的預後?
單看一項指標並不能全面的反應出腎病的發展方向,雖然尿蛋白、血肌酐等都是反應腎功能的關鍵指標,但也只也只能反應出一方面,要系統地了解病情的預後情況,還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系統的評估。
腎功能發展的是好是壞,會持續惡化還是會好轉,對照看看你符合幾個?
1、腎病預後好的基礎——患病時長
通常患病時間越短的腎友,往往腎功能還沒有發生完全性損傷,發現的比較及時,沒有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預後也比較樂觀。
之前接診過一位45歲的男性腎炎患者,在一次體檢中發現尿常規異常,尿蛋白2+、潛血2+,沒有高血壓,肌酐、尿酸值都正常,但仍然非常重視,進一步檢查了腎功能的情況後,開始了規範治療,這個過程不到一周時間。
治療不到半月的時間尿蛋白、潛血完全轉陰,出院回家又休養了一段時間,現在維持了五年的時間沒有復發,腎功能沒有惡化,維持的非常好。
可能有些腎友發現病情時也不是很嚴重,但沒有足夠的重視,才導致了腎功能的持續惡化,腎小球濾過率的大幅度下降,導致預後不容樂觀。
患病時長應該是從發現腎臟損傷、指標異常開始,而不是從確診及開始治療算起,所以發現病情不論嚴不嚴重,及時治療是病情好轉的第一步。
2、腎小球濾過率的高低
腎病預後是好是壞,最直觀靠譜的指標不是血肌酐、不是胱抑素C,而是腎小球濾過率。腎小球濾過率的高低既反映出腎小球受損的情況,還有整體腎功能的分期。
腎小球濾過率低於90,表明腎功能開始出現損傷,低於60 ,腎臟纖維化形成並開始發展,低於30就是腎臟衰竭形成階段。顯而易見可以看出腎病預後的情況。
尚未發生腎衰竭,處於腎臟纖維化階段的腎友,看腎臟纖維化的程度,預後結果也不同。
腎臟纖維化程度越輕,併發症較少,腎臟實質性受損較輕,越容易得到控制,預後結果往往比較好。
3、腎臟萎縮的程度
腎臟發生纖維化、硬化後,細胞壞死後,腎臟大小會出現明顯變化,通過腎臟彩超報告單可以明顯看出。腎臟大小也是判斷纖維化程度重要依據之一。通過觀察腎臟血流情況、腎臟結構完整性、是否光整及腎臟大小,可以分析出腎臟所處的一個生存環境,缺血缺氧程度的,及萎縮程度。比如多囊腎、腎囊腫、糖尿病腎病進展比較迅速的腎病,往往腎臟萎縮程度較明顯。可以根據萎縮程度,針對剩餘腎細胞進行保護,同時儘快處理掉壞死的腎細胞。
4、尿蛋白、高血壓的水平
尿蛋白是影響腎功能早期的典型症狀之一,與腎功能關係密切。尿蛋白越多,對腎功能的影響越明顯,預後也相對較差。要控制尿蛋白水平,應該儘早治療,尤其是腎病3期之前,如果已發展到腎衰竭階段,再重視降尿蛋白意義不大。
保持尿蛋白持續穩定在1g以下對大多數類型腎病來說,腎功能進展速度會明顯減緩,對病理類型不是很嚴重的腎病,尿蛋白降到0.5g以下更有助於阻止腎功能纖維化的進程。
控制尿蛋白穩定的關鍵是抑制炎症反應的發生,同時提升免疫力,保護腎小球。
高血壓與尿蛋白不同在於多發在腎病後半程,影響腎病後期的進展,血壓維持在130/80以下對腎功能影響更小。目前來說,降壓並不是難事,針對腎病引起的高血壓一些藥物也非常成熟,且還具有降蛋白、護腎的作用,堅持服藥更有助於維持血壓穩定,血壓穩定住腎病預後一般不會太差。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