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狗群:非洲野狗三年內幹掉五十多隻狒狒

2021-01-08 動物志

在眾多靈長目動物中,狒狒向來以兇猛好鬥著稱,這些靈長類組建龐大的群體、以發達的犬齒武裝自己,用激進冒險的策略對付潛在的敵人。過去的研究認為,狒狒的主要天敵只有獅子和花豹,即便這兩種大貓通常也不大願意把狒狒當做捕獵對象,然而一種犬科動物以無比強勢的姿態跨入了這一行列——非洲野狗,這種以往被認為對狒狒威脅不大的獵手正在把狒狒列入自己的常規獵物。

豚尾狒狒

01前所未見的發現 狒狒取代黑斑羚成為非洲野狗最喜愛的獵物

埃絲特·范德梅爾是研究非洲野狗的專家,她在辛巴威北部的馬納潭國家公園長期監測當地的幾個非洲野狗族群。2015~2017年期間,團隊利用無線電遙測技術直接觀測到29次野狗捕獵事件,並通過320小時的行為視頻錄像記錄到另外94次捕獵,此外還收集到了30個包含獵物信息的糞便樣本,這些工作最終為我們展現出一個前所未見的驚人發現——非洲野狗正在瘋狂捕獵當地的豚尾狒狒。

研究期間,非洲野狗群Ⅰ被記錄到完成113次獵殺,野狗群Ⅱ完成40次。這兩個野狗群的主要獵物都是黑斑羚和豚尾狒狒,野狗群Ⅰ捕殺了67隻黑斑羚、45隻狒狒以及一隻水牛犢,野狗群Ⅱ獵殺了29隻黑斑羚、8隻狒狒以及3隻亞成年疣豬。從絕對數量上看,黑斑羚被捕食的次數要明顯多於狒狒,總數是後者的1.81倍,但這並不表示野狗對黑斑羚的喜好大於狒狒。

野狗捕殺狒狒/ Nicholas Dyer

根據學者在這三年間的統計,當地的黑斑羚種群數量是狒狒的5~7倍,因此直接比較獵殺次數無法準確反映非洲野狗的獵物偏好。為此,研究人員進一步計算出黑斑羚和狒狒每一年的雅各布斯指數,這一指數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捕獵者對獵物的選擇傾向,+1表示對該獵物的強烈偏好,-1則意味著幾乎不會去捕食,-0.2~0.2之間表示該獵物被捕殺的比例與其可利用性大致相符,談不上喜愛或討厭。

兩個野狗群每年的雅各布斯指數如下圖所示,野狗群Ⅰ對黑斑羚的選擇傾向比預期的要小,而它們對狒狒的態度是明顯偏好;野狗群Ⅱ對黑斑羚的捕獵與其豐度一致,然而它們對狒狒的態度很耐人尋味,雅各布斯指數顯示,2015年的野狗群Ⅱ對狒狒沒什麼興趣,但是接下來的兩年卻對狒狒表現出了極大的偏愛,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如此巨大的反差?其中的奧秘我們後文會詳說。

兩個野狗群對狒狒和黑斑羚選擇的雅各布斯指數(E van der Meer, 2019,食肉的心 譯)

野狗對成年

02

/亞成年狒狒、雄性/雌性狒狒絕不厚此薄彼,「一視同仁」地捕殺

由前文我們可知,這兩個野狗群已經把狒狒當做首選獵物,現在我們要進一步探究,野狗對狒狒的捕獵存在年齡和性別上的區別和偏好嗎?據統計,野狗捕食的狒狒絕大多數為成年和亞成年個體,總計為34隻,成年和亞成年各佔17隻。被捕殺的狒狒中能確定性別的有10隻,大致上也是雄性和雌性各佔一半。能夠確認狒狒年齡和性別的例子有9個,其中5隻是成年雄性,還有3隻成年雌性和1隻亞成年雌性。

遺憾的是,有很多案例沒能確認狒狒的性別,包括9隻成體、16隻亞成年以及2隻幼體,不過憑現有的統計已經足夠說明——野狗對成年和亞成年狒狒、雄性和雌性的成年狒狒不存在選擇上的偏好,此外它們對幼年狒狒的捕獵比例很低。

野狗群吃成年公狒狒/E van der Meer

狒狒反擊

03

造成的傷害,似乎在野狗的可接受範圍內

以往我們曾發文談論過狒狒對掠食者的反擊,龐大的群體規模、發達的犬齒以及極強的侵略性造就了狒狒激進大膽的禦敵策略。學者考利紹曾於1994年總結過狒狒對花豹的11次反擊,在這些衝突中,狒狒的戰果著實驚人,4次趕走花豹、4次殺死對手以及1次咬傷豹子。

由此可見,捕獵狒狒是一項有風險的活動,馬納潭公園的非洲野狗同樣面臨著受傷的風險,學者已經觀察到幾個狒狒反擊野狗的案例,在有些例子中狒狒咬傷了野狗的體側和背部。

目前有關狒狒相關傷害發生率的數據極為有限,暫時很難準確評估狒狒對非洲野狗的傷害發生率。不過考慮到野狗已經把狒狒列為首要獵物,這種潛在風險應該不至於太高,至少在野狗的可接受範圍內,畢竟受傷是一種不容忽視的捕獵成本。

野狗背部被狒狒咬傷/E van der Meer

野狗對狒狒的

04

捕食在旱季更頻繁,這可能跟大象脫不了干係

學者發現,非洲野狗對狒狒和黑斑羚的捕食頻率隨著季節而變化,它們在雨季增加了對黑斑羚的獵殺次數,而到了旱季,狒狒的比例開始上升。這其中的原因不難分析,雨季是黑斑羚產下幼崽的季節,在此期間,懷孕和哺乳使得母黑斑羚的脂肪儲備降至最低,體況正處於低谷期。和許多食肉動物一樣,非洲野狗傾向於選擇年輕或病弱的個體,因此大量新生的幼年黑斑羚和體況不佳的母黑斑羚為非洲野狗提供了更多捕獵的機會。

相比之下,狒狒沒有固定的繁殖季節,這一因素的影響相對不大,但是狒狒在旱季的厄運卻有可能和非洲最大的動物息息相關。馬納潭國家公園的大象數量可能超過一萬頭,雨季期間大象們沿著泥濘的洪泛區遷徙,那些泥土中留下的大而深的腳印到了旱季風乾硬化形成了一個個深坑,這對於依賴高速追逐黑斑羚的非洲野狗來說無疑是一種障礙,甚至可能會增加受傷的風險。

這一推測雖然尚未經過系統的研究來證實,但從理論上來講是不無道理的,不過這只是次要原因,首要的因素還是旱季容易捕捉的幼年黑斑羚少了,既然黑斑羚和狒狒是當地野狗最重要的兩種獵物,那麼黑斑羚的比重下降就必然會造成對狒狒的捕獵增多。

非洲野狗追逐黑斑羚/ Nicholas Dyer

繁殖季節的野

05

狗對狒狒的捕食減少了,這源於野狗對子女的愛

對於狒狒而言,非洲野狗的繁殖季節可能是一段相對令人心安的時期,因為數據顯示野狗在這期間降低了對狒狒的捕獵頻次,為什麼?可能是出於很簡單的原因——對後代的愛。以往有研究指出,非洲野狗出於餵養幼崽的需要會影響對獵物的選擇,而本次研究中的野狗所做的改變是捕捉更大的獵物。

成年雄性和雌性黑斑羚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0公斤、45公斤,而豚尾狒狒的平均體重則小得多,雄性為31.8公斤,雌性僅有15.4公斤,因此捕獵一頭黑斑羚更有可能餵飽整個野狗群。

儘管非洲野狗通常每名成員只進食2~3公斤肉,但它們有一個與體型並不相稱的「大胃」,有數據顯示平均22.1公斤的非洲野狗吃下了7.5公斤肉,此外學者斯科特克裡爾觀察發現成年野狗的胃容量約為9公斤,若是給它們機會放開胃口吃個痛快,它們能吃下接近自身體重三分之一的肉。

兩隻小野狗叼著一個狒狒腦袋/ Nicholas Dyer

此外,繁殖期的野狗並非一人吃飽全家不愁,巢穴裡還有大量年幼的子女等著它們回去餵食,為了餵飽窩裡的幼崽,非洲野狗會儘可能吃下最多的肉,之後回到洞穴中把肉反芻出來餵給嗷嗷待哺的幼崽,這可能也是它們在繁殖期偏愛黑斑羚的原因之一。

捕殺狒狒是非

06

洲野狗的一次轉型,這一嘗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同於貓科那種短距離爆發式捕獵,非洲野狗通常採用一種名為「耐力狩獵」的捕獵方式,原理為捕獵者通過長時間、長距離地追逐最終令獵物精疲力竭、束手就擒。在陸地動物中,耐力狩獵的代表性物種除了早期人類之外就屬非洲野狗了,隨著工具的發展人類早已脫離了這一行列,而非洲野狗則繼續堅持著這一獨特的狩獵方法。

野狗抓住了一隻亞成年狒狒

耐力狩獵本質上對獵手和獵物雙方都是一種極致的、徹底的能量消耗,我喜歡稱之為「昂貴的狩獵」,事實也的確如此,非洲野狗的捕獵方式是公認的高能耗。學者馬廷戈爾曼曾經分析過野狗捕獵的能量消耗,他指出,儘管非洲野狗通常每天捕獵所花的時間為3.5小時,但消耗的能量已經遠遠多於一些活躍時間更長的工作犬。

戈爾曼認為,基於高昂的能量消耗,哪怕是被搶走少許獵物都會對非洲野狗的覓食時長產生重大的不利影響,如果被斑鬣狗等大型掠食者搶走25%的獵物,那麼它們必須把狩獵時間從3.5小時延長到12小時才能維持得了能量平衡。

然而,每天捕獵3.5個小時已然接近野狗的生理極限,由於捕獵成本太高,每天花大量時間進行覓食活動在生理上是不現實的。因此,非洲野狗雖然依靠高能耗耐力狩獵安身立命,但同時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在遭到其它大型掠食者偷竊寄生時比較脆弱。

野狗與狒狒相望/ Nicholas Dyer

回到野狗與狒狒這個話題,作為野狗最重要的兩種獵物,狒狒和黑斑羚的應敵策略是截然不同的。遭遇捕食者後,黑斑羚的反應是立刻逃走,它們是卓越的奔跑者,擅長以高機動性和高速奔跑甩開掠食者,非洲野狗在捕獵黑斑羚時往往要跑出數公裡遠,這是一場耐力的角逐。

相比之下,狒狒的結構並不適合奔跑,它們白天來到地面覓食,一旦察覺到危險會爬上最近的樹作為庇護,必要時也會直面掠食者。

研究區域的環境總體來說對黑斑羚更有利,馬納潭國家公園的河漫灘主要由開闊的林地組成,由於缺乏林下植被,獵物相對容易發現靠近中的掠食者,同時較難找到躲藏的樹木。這樣的開闊生境增加了黑斑羚的逃生距離,也拉長了野狗的追逐距離,為耐力狩獵提供了極好的舞臺。

逃走的狒狒/ Nicholas Dyer

但是,我們的非洲野狗不打算全盤接受這一切,它們在保留耐力狩獵傳統的同時,把目光瞄向了那些對危險一無所知的狒狒。在捕殺狒狒時,非洲野狗充分體驗到了短距離追逐狩獵的快樂,追逐距離從平日裡的數公裡縮短到不足一百米,難能可貴的是,野狗的捕獵效率並未因此下降,它們往往能在狒狒找到庇護所前就成功捕捉到目標。儘管狒狒的肉少了點,但超高的捕獵效率足以彌補這一點,是野狗以小型獵物維持生存的關鍵所在。

野狗狩獵狒

07

狒的技能從何而來?所有這一切都傳承自那位初代女首領

翻閱以往的文獻,我們僅能搜索到非洲野狗捕食狒狒的零星記錄,然而這裡的野狗卻把狒狒當成最喜歡的獵物,這實在有點匪夷所思,不禁讓人好奇這一切的起源。學者經過調查得知,馬納潭公園野狗狩獵狒狒的文化很可能是由創立野狗群Ⅰ的初代女首領開始,人們是在十多年前首次目擊到那位女族長捕殺狒狒。現在的野狗群Ⅰ有很多它的後代,這些後代傳承了初代的狩獵技巧和偏好,因此這個族群喜愛捕殺狒狒也就不足為奇了。

野狗與護仔雌狒狒的對峙/E van der Meer

那麼野狗群Ⅱ呢?事實上這個族群也跟當初那位女首領有一定關係,2015年12月,野狗群Ⅰ的7名成員離群加入了野狗群Ⅱ,因此群Ⅱ也有了初代女首領的後代。回看前文,很容易注意到一個關鍵點,2015年野狗群Ⅱ根本無意捕食狒狒,到了2016年卻突然開始瘋狂獵殺狒狒,正是那7名新成員把狩獵狒狒的技能和文化帶到了新的家族。

除了這兩個野狗群,馬納潭公園還有另外5個已知的野狗群,5個群中只有1個被觀察到捕食狒狒,巧合的是,該野狗群於2017年年中組建,4名成員中的2名來自野狗群Ⅰ。顯然,最初那名女首領的行為和喜好正在從一個族群傳播擴散到另一個,對當地的狒狒來說,這個問題嚴重了。

相關焦點

  • 進擊的狗群:非洲野狗三年內幹掉五十多隻狒狒
    這兩個野狗群的主要獵物都是黑斑羚和豚尾狒狒,野狗群Ⅰ捕殺了67隻黑斑羚、45隻狒狒以及一隻水牛犢,野狗群Ⅱ獵殺了29隻黑斑羚、8隻狒狒以及3隻亞成年疣豬。從絕對數量上看,黑斑羚被捕食的次數要明顯多於狒狒,總數是後者的1.81倍,但這並不表示野狗對黑斑羚的喜好大於狒狒。
  • 非洲野狗的基因突變
    讓人難以與今天的主角非洲野狗聯繫在一起,但事情發生了變化,實力相對弱小的非洲野狗也開始常態化獵殺狒狒,這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野狗對狒狒的捕食偏好快速上升在辛巴威的馬納潭國家公園生活著幾個野狗族群,2015年-2017年有研究團隊通過視頻記錄和糞便採集發現了一個新的現象
  • 非洲野狗和狒狒的對決:3年之內,野狗殺死了50多頭狒狒
    但是根據最近幾年非洲野狗的捕獵數據和糞便樣本分析,非洲野狗的食譜似乎發生了變化,雖然黑斑羚依舊佔據主要的位置,但是非洲的豚尾狒狒的佔比也在慢慢地增加,而研究人員對於當地的數個野狗群進行長達數年的跟蹤研究,最終發現,這些野狗群在3年之內,至少殺死了50多頭豚尾狒狒。
  • 膽大的狒狒,單挑十幾條野狗,比非洲雄獅還要霸氣
    膽大的狒狒,單挑十幾條野狗,比非洲雄獅還要霸氣狒狒的長相不同於猴子以及大猩猩。狒狒長得尖嘴猴腮的,看面相就給人一種特別不好相處的動物。別看它們的體型在動物界不是讓人生畏的,但是它們是非常兇悍的,因為在狒狒的種群中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
  • 不怕死的狒狒,單挑10幾條野狗,比非洲雄獅還要霸氣!
    ,單挑10幾條野狗,比非洲雄獅還要霸氣!  然而有一種動物卻看不上這一群小野狗。不怕死的狒狒,單挑10幾條野狗,比非洲雄獅還要霸氣!畫面中可以看到一群外出覓食的小野狗,走到一條土路上的時候,看到了有幾隻狒狒在休息。
  • 非洲野狗圍攻狒狒,母狒狒為保幼崽與豺展開搏鬥,最後被活活咬死
    非洲野狗又叫三色豺,是一種兇猛的食肉猛獸,採取群體合作方式獵殺別的動物,追擊時速可達40千米,它狩獵非常聰明,常常覬覦大型食草動物中落單的個體或幼崽,然後一哄而上,生吞活剝。據南非《新時代報》報導,攝影家米舍爾在這裡拍攝到了這樣一幕:10多隻三色豺圍獵一群狒狒,其中,一隻落單的母狒狒,為了保護自己的幼崽,讓它儘快爬上樹,而自己卻不幸葬身豺群。10多隻三色豺圍獵狒狒群,狒狒被衝得七零八落狒狒的脾氣不好,經常暴躁不安,一言不合就和別人打架。
  • 不怕死的狒狒,竟獨自單挑10幾條野狗,比草原之王雄獅還霸氣
    不怕死的狒狒,竟獨自單挑10幾條野狗,比草原之王雄獅還霸氣網羅天下趣事,縱觀八方奇聞,非洲草原上生活著數以萬計的物種,各種動物之間都有著密切的聯繫,雄獅被稱為草原霸主。它的霸氣是毋庸置疑的,而它們在草原上的地位也制衡著所有的動物,一隻不怕死的狒狒,比草原之王雄獅還要霸氣,竟獨自單挑十幾隻野狗,接下來就和我看看吧,草原上的野狗可謂是天不怕地不怕。
  • 母獅路遇非洲野狗群遭圍攻:汪星人真慘
    據每日郵報報導,近日在波札那一處野生動物保護區,一隻單獨出行的母獅遭到非洲野狗群的「圍攻」。攝影師Odumetse Modikwa稱,野狗共有5隻,將母獅子團團圍住。一隻野狗比較膽大,率先撕咬上去,但正好被母獅撲到。另外幾隻見狀前去幫忙,不過機警的母獅不僅身材大,而且不停甩動身體逼迫野狗就範。最後,衝鋒野狗被咬死,狗群退散,獅子身上只是幾處抓痕。
  • 野狗群偶遇狒狒群,主動繞道離開,掏肛獸也有慫的時候
    野狗群則是草原上另外一支強大的力量,憑藉著數量多的優勢,野狗能夠獵殺豹子和鬣狗,沒事也喜歡搶奪豹子的食物。如果說獅子群和鬣狗群是草原上頂尖群落,那麼狒狒群和野狗群則是草原上的二等群落,獅子群遇到鬣狗群肯定要大戰一場,狒狒群遇到野狗群肯定要不能善罷甘休。幾隻野狗在馬路上散步,它們沒有注意到前面一群正在睡覺的狒狒群。
  • 蟒蛇、鱷魚、野狗、鬣狗輪番捕殺,狒狒表示還是猛禽、河馬友善
    奧卡萬戈1970年9月到1980年2月期間,狒狒包圍蟒蛇(如三到五米)有9次。這種圍攻與獅子花豹不同,並非成年與亞成年雄狒狒,更多的由幼年和成年雌性狒狒執行,它們通常在幾米的距離內包圍蟒蛇,恐嚇長達20分鐘。狒狒對蟒蛇發出的警報是一種尖銳的&34;,與獅子和花豹發出的叫聲形成鮮明對比。還有1992年7月至2002年12月間2次發現1隻雄狒狒大早上死在睡覺的樹上,很大可能是被劇毒的樹棲黑曼巴咬中。
  • 野狗捕殺小獅子,下一秒母獅爆發了,場面太震撼!
    野狗捕殺小獅子,下一秒母獅爆發了,場面太震撼!說起群居動物,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獅子,作為草原之王,獅子在我們心中的地位可是非常高的。在非洲的草原上,還有一種群居動物非常厲害。它們就是非洲野狗,每個狗群都有幾十隻狗,最多的時候多達上百隻。它們非常團結,成年的非洲野狗會將補來的食物,帶回群裡分給狗群中的老弱病殘,所以怪不得非洲野狗群的數量這麼多,主要原因是團隊待遇好。這天幾隻非洲野狗照例出來獵食,一頭掉了隊的小獅子成了他們的攻擊對象。
  • 為什麼說當非洲野狗對上非洲鬣狗時,野狗一定會勝出?
    當非洲鬣狗遇上非洲野狗可謂是棋逢對手了。因為兩者都有各自厲害的本領。例如非洲鬣狗的掏肛術和非洲野狗的團體協作能力。它們都喜歡群體合作,為了食肉爭奪食物已成必然。而且非洲野狗類似鬣狗。群居,厲害的是能通過叫聲進行定位。
  • 動物兇猛:非洲野狗夜襲,殺死16隻綿羊和鹿
    來源:新聞晨報 特約作者:柏晨據英國《太陽報》報導,當地時間上周六夜裡,西米德蘭野生動物園的一群非洲野狗衝出圍欄,殺死了動物園裡的16隻綿羊和鹿,其中包括10頭波斯黇鹿和6隻蠻羊。由於受到世紀風暴「席亞拉」的影響,將非洲野狗和其他動物隔開的一道門被大風吹倒,隨後12條非洲野狗衝進其他動物的生活區域,進行了一次慘無狗道的屠殺。在西米德蘭野生動物園周日上午10點開放前,飼養員流著淚將非洲野狗趕回它們的籠子,並打掃了現場。一位內部人士透露:「當發現地上躺著很多死亡或垂死的綿羊和鹿時,每個人都特別痛心。
  • 為什麼「非洲二哥」鬣狗對上非洲野狗,很容易被反殺?
    在非洲,鬣狗有著「非洲二哥」的稱號,是一個連獵豹,獅子都不怕的物種,它們擁有585公斤的超強咬合力,加上它們喜歡群居,所在非洲草原可謂所向披靡。但是它們卻怕一個物種,那就是非洲野狗。再來說說非洲野狗,非洲野狗和鬣狗一樣,也是善於群居,它們像狼一樣可通過叫聲進行定位,然後飛速前往捕獵。而且也是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非洲野狗比斑鬣狗要小很多,成年的野狗體長平均僅有1米左右,體重平均在30公斤左右。如果將它們進行一對一比較,鬣狗勝是毋庸置疑的。
  • 非洲野狗是捕食成功率最高的動物之一,它們是如何進行捕食的?
    很多人知道鬣狗,卻沒有聽過非洲野狗。雖然名稱裡有個「狗」字,但他們實際上是狼,由於非洲野狗現在屬於瀕危動物,所以有人建議將它的名字改為Painted Wolf,以此來提高這種動物的知名度,加強人們對它的保護意識。
  • 瑟門山國家公園,非洲遺產,狒狒的棲息樂園
    大家好,好朋友小白在上期文章中介紹了非洲十大著名景點,由於瑟門山國家公園這裡的風景十分漂亮,所以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哈。源源不斷的高峰山坡,就像黃土高原那樣的,只不過要大得很多,巨大的巖石加上在狂野的非洲大地上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 鬣狗與非洲野狗體型相似,可為何都說二者狹路相逢,野狗一定勝出
    鬣狗與非洲野狗體型相似,可為何都說二者狹路相逢,野狗一定勝出 大自然是非常殘酷的,任何時候都要提防有動物偷襲,畢竟這種競爭面對的可是生死的區別。在非洲草原上,生活著鬣狗和非洲野狗這兩種動物,它們體型差不多的,為什麼大家都說如果二者較量,絕對是野狗勝出呢?
  • 暴風吹開動物園柵欄,非洲野狗瘋狂逃竄,一口氣咬死16隻小動物
    據外媒2月14日報導,就在前幾日的風暴裡,英國的伍斯特郡野生動物園發生了一樁大事:暴風把動物園圍欄的大門吹開了,逃跑的幾隻非洲野狗瘋狂逃竄,殺死了動物園裡的16隻動物!這場災難讓公園的工作人員也目瞪口呆。
  • 非洲有一種非常團結的野狗,獅子和大象它們都不怕,太兇猛了
    非洲野狗又叫彩繪狗和好望角獵犬,是一種中型品種犬。生活在整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非洲野狗是最容易識別的野生狗,非洲野狗被認為是所有犬科動物中最團結的狗,它們大約30隻狗左右生活在一起。它們最明顯的特徵是其精美斑駁的皮毛,這使得非洲野狗非常容易辨認。非洲野狗的皮毛是有紅色,黑色,白色,棕色和黃色,它們身上的隨機顏色使得每條狗都不一樣。這被認為是一種偽裝,幫助非洲野狗融入周圍的環境。它們也有大耳朵長腿,每隻腳有四個腳趾。這也是非洲野狗跟其它犬類品種的區別,它們還有一個大肚子,有助於它們更有效地吸收食物中的水分。
  • 非洲草原的排位之戰!野狗VS鬣狗,誰才是真正的非洲老二?
    非洲野狗的體長在1米左右,體重最大可達到70多斤,它們看起來更像是一條成年的中華田園犬,從體型上來看,非洲野狗與斑鬣狗存在著很多的相似之處,不過從咬合力方面來看,斑鬣狗要比非洲野狗弱一點,同時,速度和靈敏度等方面,也是非洲野狗更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