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自尼採的《善惡的彼岸》,整句話為:「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一、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這句話的意思是,與強大的敵人戰鬥的時間長了,必定因為過多的關注和了解,讓自己也成為像對方那樣的人;當你審視邪惡的時候,邪惡也如同一面鏡子審視著你的內心。
人性是複雜的,沒有單純的善,也沒有單純的惡,很多時候,兩者之間是相互轉換或者共存的。
深淵即是人們因為缺失「更高價值」追求而形成的空洞,沒有「更高價值」追求的人越多空洞就會越大。其實深淵一直都在凝視著我們,只是我們沒有哲學家深邃而敏銳的洞察力,看不見它的存在而已。
二、尼採其人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德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享年55歲): 德國人,著名哲學家、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
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採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尼採在他的第一部學術著作《悲劇的誕生》中,就已開始了對現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儘管物質財富日益增多,人們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機械模式壓抑人的個性,使人們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創造文化的衝動,現代文化顯得如此頹廢,這是現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縮。
尼採指出,要醫治現代疾病,必須恢復人的生命本能,並賦予它一個新的靈魂,對人生意義做出新的解釋。他從叔本華那裡受到啟示,也指出世界的本體是生命意志。
三、尼採的哲學思想
尼採認為,哲學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學思索。他創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態迥異的奇特哲學,展示自己的哲學思想。他的哲學無須推理論證,沒有體系框架,根本不是什麼理論體系,是他對人生痛苦與歡樂的直接感悟。
尼採認為,在沒有上帝的世界上,人們獲得了空前的機會,必須建立新的價值觀,以人的意志為中心的價值觀。為此,要對傳統道德價值進行清算,傳統的道德觀念是上帝的最後掩體,他深深的滲透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腐蝕人們的心靈。尼採自稱是非道德主義者和反基督徒,他猛烈批判西方的傳統道德所崇尚的美德。
基督教的價值觀是強調人應該抑制自己的欲望、學會謙卑、把痛苦看做是神對自己的考驗,人不應該太關注今世的事情,而需要把眼光放到來生,祈求死後能夠進入極樂天堂。
當一個人放棄基督信仰的時候,他就把基督教的一套道德觀從自己腳底下抽出,整個信仰就崩潰了。
尼採說,「更高價值」的坍塌會形成一個巨大的空洞,這個空洞會使得文化混亂,精英文化會被擠壓到邊緣,大眾文化則在空洞中匯集成湍急的漩渦。
尼採認為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大眾會把空洞變得永垂不朽。失去正確引導的人們,只能在迷霧中徘徊,他們不僅拒絕接受具有挑戰性的想法,並且滿足於現狀,盡力避免大悲大喜,完成呈現出人類平庸的一面,以自我為中心且僅關注生活的日常,謹慎地追求著這種幸福生活。人類的文明將會停滯不前,而人類也終將被空洞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