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時被小蟲子叮咬一下,大都不在意,可陝西商洛的劉女士因為被小蟲子叮咬,差點沒命了。
劉女士說,最近兩三個月,自己越來越黑,胸口也凸出來了,醫生嘗試了多次穿刺實驗,都沒找到病因,如果再不切除脾臟,脾臟破裂等併發症發生就會危及生命,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手術切除,再進行脾臟的術後病理檢測。
最終,醫生通過顯微鏡,找到了病原(利杜士小體),確診病人是黑熱病。黑熱病是一種人獸共患寄生蟲病,是一種慢性地方性傳染病。中間媒介是白蛉,白蛉叮了感染的犬之後,再叮到人,就把疾病傳播給了人。
白蛉是種跟蚊子差不多大小的蟲子,一般被叮咬後很難察覺,而黑熱病的中間媒介就是白蛉,並且感染黑熱病潛伏期有3到6個月,最長達9年之久。劉女士就是因為被白蛉叮咬感染了黑熱病,導致了嗜血細胞綜合症。
黑熱病
黑熱病(Kala-azar)又稱內臟利什曼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蟲感染引起的慢性地方性傳染病,病人和感染動物是本病的傳染源。通過白蛉叮咬而傳播。主要病變發生在內臟,少數特殊病例則以皮膚損害或單純淋巴結腫大為主要表現,分別稱皮膚或淋巴結型黑熱病。狗也可患此病,是我國山丘地區黑熱病的主要動物宿主和重要傳染源。
黑熱病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為3-6個月,最短僅10天左右,最長的達9年之久。
主要症狀:發熱、貧血、進行性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鼻衄及齒齦出血。晚期則有消瘦、精神萎靡、頭髮失去光澤及脫落,面部萎黃及色素沉著,腹壁淺表靜脈曲張,下肢浮腫等。實驗室檢查全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損害以及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如不治療,很少自愈。常並發其他疾病而死亡。
預防措施
1、房屋要裝紗窗、門帘,避免白蛉等蚊蟲叮咬。
2、嬰幼兒儘量不要在室外活動,出門要蓋紗巾。
3、田間和野外勞動要採取避蚊避蛉措施。
4、發現發熱、盜汗、消瘦等症狀,嬰幼兒啼哭、煩躁等及時到醫療機構診療。
5、加強病犬管理,防止動物傳播。對感染內臟利什曼原蟲的犬應及時殺滅。
6、每年5-9月白蛉活動季節用殺蟲劑噴灑住宅等處殺滅白蛉(注意防止中毒)。
夏秋季節正是昆蟲繁殖旺盛的時間,在此提醒廣大市民:進入林區或者野外,要做好個人防護:應穿淺色長袖衣服,紮緊袖口、領口;不要穿涼鞋或光腳走在草叢中;針織衣物表面應該儘量光滑;應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裡;去往樹木茂盛的地方,頭面部進行遮擋;裸露的皮膚可以塗抹含有避蚊胺的市售驅避劑或者花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