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了形式多樣的體育項目。
然而,由於受到封建倫理道德的制約,女子似乎應該是遠離體育的,有關女子體育的史料也不多。從各個朝代來看,女子體育的發展情況也不盡相同。有的朝代女子體育運動興盛,有的朝代則衰弱。
一、春秋戰國時期
在先秦時期,中國女性缺少獨立自主權,無法獲得學習「射」、「御」等技能,休閒的體育運動在女性中較多,比如舞蹈類的活動。《詩經》的《國風·邶風·簡兮》一詩就反映了在祭祀時男女公庭萬舞的場景。
投壺是戰國時期比較流行的一種體育休閒活動。在離地大約七尺的地方,向壺中擲箭,投壺這種活動講究禮節的活動,正適合文人們放鬆身心的需要。《禮記·投壺》中說:「投壺者,主人與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也。」這種活動不僅在達官貴人家中,在普通百姓家宴席中也常會舉行,用來助興,其中也有很多女子參與。
這一時期的女子,還參加蹴鞠 、競渡、龍舟等體育活動。宮中和官宦之家的女子則可參加圍棋、 象棋等棋類活動。
但是春秋戰國時期,也有關注女子劍術的記載。《吳越春秋》中,記載了一位「 越女論劍」的故事,越王勾踐請一位民間女擊劍家教授劍法, 她在回答勾踐時說:「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意思是說,擊劍的表面上看起來像婦人一樣溫柔,發起攻擊時要像老虎一樣勇猛。這個記載反映出擊劍運動在當時女子中的情形。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代,文化領域十分繁榮,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景,而女子體育活動也在這個時期開始興起,也從側面反映出那個時代開始逐步走向文明與開放。
二、漢代
漢代是秦代以後中國的第一個封建專制王朝。經濟繁榮、社會進步,人民的精神生活不斷豐富,漢代產生了很多體育休閒項目和競技項目,比如毽子、丟手絹、跳繩、六博、鞦韆、蹴鞠等。
從漢代的女子體育項目來看,主要側重休閒性。
比如鞦韆,這項休閒活動是由西北地區傳入中原的,最早是皇帝們讓嬪妃在後院蕩鞦韆,作為一種休閒娛樂活動,後來進入民間。
又如六博,它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擲採行棋的博戲類遊戲。除了箸之外,對博雙方各有六枚棋子。通常行棋之前要投箸,根據投的結果來決定行棋的步子,這種遊戲深受女性喜愛。《史記·滑稽列傳 》說:「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
漢武帝時,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代後期,東漢的《白虎通德論》一書中,正式提出了「三綱五常」的思想,封建道德逐步完善,使女性被束縛在家庭之內,社會地位逐漸降低,依賴於男性。
在這種封建綱常禮教嚴密禁錮下的女性,被剝奪了參加體育活動的權利,這也導致了漢代後期女子體育運動的衰退。因此,在兩漢400多年的歷史中,只有一些供帝王、達官貴人觀賞的女子休閒體育活動,民間女子體育發展並不興盛。
三、唐代
唐代是一個繁榮的朝代,體育事業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唐代的體育項目開始大量增多,包括蹴鞠、角牴、鞦韆、競渡、弈棋、武術等等,其中女子體育項目有蹴鞠、擊鞠、步打球、射箭、舞蹈、鞦韆等,並且開展得十分普遍。
蹴鞠是古代足球,本是一項男子體育運動,到了唐代,也普及到了女子中。唐代詩人王建的《宮詞》中,有「寒食內人長白打」的詩句,描寫了宮女在後宮蹴鞠的場景。
擊鞠,也稱為馬球,是騎在馬上用杖擊球的體育項目。唐代擊鞠運動十分普及,從帝王將相到平民百姓,從男子到女子,都參與到其中。
步打毯,從馬球發展而來,不騎馬,但是用杖擊球。在當時的宮女中這項運動很流行,王建《宮詞》「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毯」 就描寫了當時宮女步打毯的情況。
但在唐代,射箭運動在女子並不被禁止。杜甫的詩歌《哀江頭》中,記載了嬪妃騎馬射箭的景象:「葷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笑正墜雙飛翼。」
舞蹈在唐代女子中更為普及。唐代的女子舞蹈,形式多樣,既有柔美的傳統舞蹈,也有剛勁的劍器舞、胡旋舞等,表現出明顯的體育運動特徵。
比如胡旋舞,又稱踏毯舞,本是一種西域地方舞蹈,《新唐書》中說「胡旋舞,舞者立毽上,旋轉如風」,這種舞蹈既是一種很好的表演藝術,也是一種健身運動。
劍器舞則是雙手持劍,隨著音樂翩然起舞。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州看到公孫大娘弟子李十二娘表演的劍器舞,寫下了 《觀公孫大娘弟子劍器行》的著名詩歌。
唐代是我國女子體育運動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社會的文明開放程度可見一斑。
其中的原因,除了有胡人崇尚體育的遺風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針對女性的綱常禮教,在唐代的約束小了很多,使得女性能廣泛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
四、宋、元、明、清時期
唐代的女子體育運動達到了巔峰後,一直延續到了北宋前期。
北宋時期,女子體育運動最流行的就是鞦韆,鞦韆成為女子最為喜愛的體育運動之一,從蘇軾的詞《蝶戀花》中,便可窺見一斑:「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蹴鞠在當時也仍然流行,一般分為宮廷和民間兩種,宮廷內主力隊員為宮女,貴妃參與其中的,在民間也有眾多愛好蹴鞠的女子。
此外,還有角牴這項女子運動項目。角牴又稱為相撲、爭交,街頭賣藝、民間瓦肆、宮廷宴會,都有女子角牴表演,成為一種半職業化的體育活動,《武林舊事》中記載了一些技藝精湛的角牴名女。但是北宋後期開始,角牴運動逐漸衰落。
從北宋後期,尤其是南宋以後,女子體育運動逐漸開始走下坡路。
到了明、清兩代,女子體育活動就幾乎消失了,只有放風箏、踢毽子等為數不多的休閒型項目。
這是什麼原因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宋代理學的興起。
理學起於北宋,成熟於南宋,把宗法提到「天理」的高度, 強化「三綱五常」等封建道德,強調「女歸於男,是天地之大義」 ,婦女的主要職責變成做家務、傳宗接代,體育活動自然與婦女絕緣了。
此外,理學家還提倡女子裹足,不僅從精神上,還從肉體上對女性進行推殘,更加直接的導致了女子體育運動的衰落。女子裹足是封建禮教禁錮婦女最野蠻殘酷的手段,這也使得在明清時期,女子體育運動瀕於絕跡。
五、總結
縱觀中國女子體育發展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女子體育運動的興衰,與女子的社會地位與社會風氣是密不可分的。
黃巾起義後,儒家的封建綱常學說明顯衰退,後來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興起,唐代雖然恢復了經學,但始終沒有達到漢代的程度,封建禮教對女子的束縛沒有兩漢時期那樣嚴格,這為唐代女子體育的開展減少了很多思想上的阻力,唐代女子體育運動也得到蓬勃發展。
宋、元、明、清時代,尤其是明、清時期,中國女子的地位尤為低下,因此,女子體育運動也跌落到谷底,直到民國時期才開始復甦。
可以看到,凡是封建禮教約束較弱的時代,女子體育運動就興盛;反之,其發展就會衰落。
因此,中國古代女子體育的興衰史,就是一張社會文明開放程度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