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區有座抱冰堂:藏在蛇山上,111年古樸建築彰顯特彆氣質

2021-01-10 喵星人日誌

對武漢的印象,很多人都能用一句「兩江分三鎮」形容,也有人會用「龜蛇鎖大江」來概括,其中表現出的是城市完全不同的意境和風貌。如果從純旅遊角度來看,龜蛇兩山顯然更能體現出武漢的氣質,比如說蛇山上至今還遍布有眾多古建築。這其中有一座低調的紀念館,位於蛇山綠林內,是一位晚晴重臣為自己建造的,迄今擁有111年歷史,環境古樸清幽,透露出一派清廉氣質,它的名字叫做抱冰堂。

鬧中取靜,蛇山上的低調紀念館。抱冰堂位於蛇山中部,熟悉蛇山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這是一座海拔有限的小山丘,非常好尋找攀登,尤其是相關部門將之改造為公元後,山上的環境就更加怡人了。簡單來說,蛇山居於武昌區鬧市,南北被武珞路和民主路包圍,東西又由武昌路和中山路環繞,是典型的鬧中取靜之環境。抱冰堂建在山上,看似位居樹林庇護之中,但實際上並不幽深,從武珞路入口北上蛇山就能看到,非常好找。

當然,因為蛇山帶著一定坡度,所以很多時候即便面對面能夠聽到上下山人的談話聲,但真要拐到面前見著也有距離。蛇山的這種屬性讓抱冰堂的位置增加了幾分神秘感,攀登山峰,順著山上小道,轉來轉去,摸著方向感,直到跨過一個大陡坡,眼前的景致忽然柳暗花明起來。立碑、大鐵門,抱冰堂幾個字展現,才知道這處紀念堂的景致如此與眾不同,它建在這個山坡中,至少已有百年歷史了。

建築古樸,百年歷史恍若一瞬。抱冰堂的主體,建在山間,預留的位置分外空闊,似乎即便再加上一棟建築也無懸念。鐵門是開放的,沒有管理門崗和工作人員,實際上整個紀念堂也是開放的(除開周一),從山路上來到紀念堂大門前,一派安靜又清幽的氛圍。紀念堂前空闊地帶很寬,打掃得看不出痕跡來,山間落葉繽紛,蟲鳴鳥叫,偶爾聽到漸隱漸現的機動車聲音,不是很清晰。

抱冰堂建於1909年,是晚晴重臣張之洞的生祠,是他在世時為自己建造的,迄今為止已有111年歷史,也是武漢市內眾多關於張之洞的紀念古建築之一。相比其他建築,抱冰堂很單薄,僅有一棟古建築,非常有清朝建築特點。對於木質建築,細節之處的觀賞很有必要,窗欞屋簷,處處精雕細琢;當然,對於一座紀念館,館藏的各種展品也非常有文化價值。抱冰堂裡清幽一片,古樸又簡約,那些紀念冊和展示品裡,透出的是直白的故事,震撼人心。

環境清幽,老建築裡的清廉氣質。對於抱冰堂的印象,從外觀看別無他樣,似乎與同時期的建築比較也很一般。明清建築皆是如此,木質材料做主體,當時看來雍容華貴,但經過百年時間下來,反而有種清貧和簡約的感覺。黑白反差的建築和顏料,厚重的屋頂和主屋梁,一覽無餘,看著相當直白,這種直白裡充滿了清廉的感覺。進到抱冰堂裡面,目測光線和氛圍比較厚重,並非生活居住,只是單純展示,這100多年裡,不變如初。

事實也的確如此,歷史上的張之洞,一生以清廉自詡,經手千萬銀兩絲毫不貪贓,他去世後家裡清貧如洗,還要曾經的同僚捐贈銀兩才得以舉辦喪葬,清廉品格可見一斑。值得一提的是,抱冰堂裡這個「抱冰」兩字,也是張之洞晚年給自己取的,叫做「抱冰老人」,他有什麼樣的頓悟和決心,可能不會有人知道了。唯一可以窺見的,只有這座蛇山上的抱冰堂,一棟建築一段感悟,發於肺腑間。

抱冰堂景點內的景觀,旅遊冊子上說有一棵120多歲的梧桐樹,根據推測,它應該算得上是與當年抱冰堂一個年齡,甚至還要稍長一些。不過,實際遊覽時候,除了一些很高大的香樟外,對於古梧桐樹沒見蹤影,可能是小編粗心沒有注意到。小編對於抱冰堂的興趣,除了建築本身外,還有其中的紀念展品,它是最真實歷史的表達,當然,小編印象深刻的唯有清廉爭氣,兩袖清風這八個字。

相關焦點

  • 武漢城區「最古老」隧道,穿蛇山而過,歷經115年仍正常開放使用
    武漢的大、大在城市規模、大在文化底蘊、近代史上,武漢曾一直領導中西部城市的發展,被譽為「東方芝加哥」,現在武漢市區還保留著很多那個時代的遺蹟建築,例如武漢內環附近有一條古老的隧道,它毗鄰地標旅遊景點黃鶴樓,穿過蛇山,連接馬場和紅樓路。
  • 再見了,蛇山北坡!
    攤主已經在這兒駐紮了12個春夏秋冬,原以為這裡的四季輪迴恆久不變,沒想到很快就要劃上句點。煤爐上架著蒸鍋,藕湯煨出的熱氣撲面而來,這就是地道的人間煙火味吧。開了39年的夏記麻花老遠就飄出酥脆的油炸香,師傅手法嫻熟地澆淋起鍋,甜麻花、鹹麻花都是8毛錢一根。
  • 武漢市資訊|毛主席詞中的武漢龜山和蛇山,究竟是什麼來頭?
    武漢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毛主席詞中的武漢龜山和蛇山,究竟是什麼來頭?你們在橋上走著,這龜山和蛇山分別就在你們的前後看著你們,沒錯它們是兩個巨大的「電燈泡」,多少年來見證了無數人的分分合合。
  • 餘姚新聞網丨龜山與蛇山
    這就是說,餘姚官修正史均把這五座山列在餘姚諸山之前,地位之高世所公認。但是,餘姚人大多對坐落在姚江北岸的龍泉山、鳳山耳熟能詳,對坐落在江南的龜山、蛇山知之甚少。今天,筆者就來講講龜山與蛇山的故事。圖1:19世紀70年代拍的照片中的龜山與蛇山龜山,又稱竹山,俗稱烏龜山,位於城區的竹山江與姚江匯合處,屬梨洲街道。
  • 「我和我的武昌城」三等獎作品|武昌城歷史和文化之根——蛇山
    這座土石城是武昌城的雛形,早先處於蛇山東北後發展到蛇山上的兩邊並延長。武昌自古至今,東隄縣、小府、郡和省府山所在地。武昌名的含義「因武而昌」或「武運昌盛」,其名也誕生在三國時代,至今約近一千九百年的可考歷史。武漢名則要簡單得多,它取自武昌的武,漢水的漢而合成武漢這個地名。武漢名是發生在近代約百年的歷史。所以武昌比武漢要長許多年。現在武昌屬於武漢的一部分。這符合青出於藍勝於藍的自然法則。
  • 武漢必遊景點,一座鋼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築,武漢本地人從來都不去
    武漢、湖北的省會,在中國可以說只有兩個大城市,一個應該是大上海,另一個應該是大武漢,這是芝加哥的九個大城市,一到武漢旅遊,許多遊客首先會想到武漢長江大橋,被稱為萬裡長城的長江第一橋,而武漢的地標建築和最有名的景點,一定是中國四大名樓的第一座武漢黃鶴樓。
  • 武漢黃鶴樓 天下江山獨此樓
    這座令古今無數文人墨客詠詩文、競風流的雄偉建築——黃鶴樓,位於武漢市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裡長江的黃鶴樓,背依青山,面臨大江,挺拔獨秀,輝煌瑰麗。於滔滔江漢,莽莽龜蛇,共同構成「江、山、樓」三美合一之奇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一場疫情,讓這美麗的江城,讓這獨步天下的黃鶴樓按下了暫停鍵。此前採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康焰教授時,他閒聊說起,疫情結束後,或許會去看一看黃鶴樓。
  • 還蛇山「蛇尾」靚麗臉面 違法建築一律拆除
    荊楚在線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鄒漢青通訊員楚民)本報關於蛇山東端遭違法建築蠶食的報導引起武昌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區長張光清作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介入調查,堅決拆除所有的違法建築,還蛇山靚麗的臉面。昨日上午,武昌區規劃分局朱副局長帶領一班人親自到黃鶴樓公園了解違法建築的情況。
  • 路過武漢城區最長過街涵洞:頂上鋪設三條鐵軌,穿行其中像隧道
    在武漢生活多年,對於這座城市的印象,更多是停留在車水馬龍和尋常巷陌的記憶裡。不過,在工作之餘也有很多空閒時間,可以在城區各個地方遊玩,走一趟老城區後又能發現城市的與眾不同來。武漢的老城區裡,交通複雜,路網纏繞,雜亂無章,比如在洪山區武泰閘附近就有一條可能是城區最長的過街涵洞,它頂上鋪設有三條鐵軌,將涵洞分成三段橋梁,彼此串聯,加上每一段高度有限,採光晦暗,穿行其中猶如地下隧道,它就是位於塗家溝路和塗家溝主幹路之間的機械設備廠涵洞。
  • 古代建築之珍品!這座宏偉的元代遺構就在大同
    這座關帝廟始建於元代,是我國北方早期的關廟。廟內現存主殿是大同市區內唯一一座元代建築,彌足珍貴。大同關帝廟於1996年1月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公布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鬥拱用材碩大,排列特別,處處彰顯出那個時代的粗獷與大氣。
  • 聚焦|洪峰過境武漢,這些建築見證了歷史
    千百年來,九省通衢的武漢因水而興,也始終直面來自大江大河的挑戰。武漢人民是見過「大場面」的。在《武漢地方志》的記載中,「大水」幾乎每三年就來拜訪武漢一次。在有水文記載的年份裡,1931年、1954年、1998年等年份的洪水都給這座城市帶來了嚴峻考驗。武漢是一座在與洪水的博弈之中創建成長的城市,今天,我們一起踏訪幾處武漢抗洪地標,去感受這座城市豐厚的歷史。
  • 【口碑TOP10】武漢市內的爬山聖地
    秋風起,天漸涼,身邊太多小夥伴遭遇了各種貼秋膘或感冒發燒,關鍵是還不鍛鍊,這樣怎麼闊以~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特別合家歡,而且特別適合勾搭男神女神的運動(想想這樣一個畫面:來,手給我,我拉你走),那就是爬山。  1、磨山
  • 從阿拉善三座藏傳佛教寺院,看有別於藏地的內蒙古寺院建築特色
    不過可以確定大致上的時間。史載,當時處於領袖地位的藏傳佛教薩迦派,派遣八思巴大師跟隨其伯父,於1244年至甘肅涼州(今武威市)拜見蒙古闊端汗。1253年,覲見忽必烈,被忽必烈奉為上師。1260年忽必烈登基即位,封八思巴大師為國師,統領天下釋教。同時八思巴奉命創蒙古新文字,也就是現在所稱的「八思巴文」。蒙古民族從整體層面上信奉藏傳佛教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
  • 「火爐」武漢的熱島效應
    武漢歷史上是有名的商埠,商貿往來頻繁,由於以前交通不發達,水路交通是最便利的交通形式,南來北往的商販口口相傳就將「火爐」的名氣傳播出去。另外,武漢自1907年建立了氣象觀測站,至今已有百年氣象資料,其「熱」名也就較早地凸顯於世。武漢「熱」名遠揚可謂久矣,但「火爐」之稱始於何時,卻無從考證。在古代沒有氣象觀測數據證明的時候,人們只能憑「體感」。文獻記載,武漢歷史上確實「體感」熱。
  • 武漢:曇華林——花園山、嘉諾撒仁愛修女會禮拜堂、崇真堂
    聖家大堂坐落在花園山南麓,往東再往北,就繞到了花園山的北麓,從這裡有石階可以上到山頂。花園山是坐落在武昌老城區東北角的一個小山包,明初封第六子朱楨為楚王,建治武昌,後來朱楨的第五子朱孟煒又被封為崇陽靖簡王,王府就設在此處,所以叫崇府山,因為是王府花園,也叫花園山。
  • 江南有三大名樓,年齡相加超過4900歲,而且全是5A級旅遊景區
    除了這一生,我們也沒有別的時間,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吧,江南的三座著名建築是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嶽陽樓和江西南昌滕王閣,這三座著名的建築是中國古代亭閣的代表,所有這些都有悠久的歷史,並且是國家5A級旅遊勝地。
  • 武漢「最美」的老街巷,兼具煙火氣和文藝範,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在許多外地遊客的眼中,武漢大多時候都展現出國際性大都市該有的的模樣和狀態。特別是在華燈初上夜幕降臨之時,這座城市的繁華和熱鬧就開始無處躲藏。無論是在商圈中心的一些高檔寫字樓和閃著大屏幕的LED電子燈光,或者是江城兩岸一棟棟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這些華麗的存在讓武漢這座城市顯得更加繁榮。
  • 武漢城區美食街代表:800米不到遍布老漢口味道,當年讀書必去地
    美食江湖在武漢,大街小巷逛不斷。說起武漢這座城市的美食,那是包容並蓄,囊括大江南北,尤其中心城區內,光主打美食小吃地方的街道就有很多。比如在漢口就有一條知名的美食街道,它毗鄰熱門商圈江漢路步行街,街道長不到800米卻遍布老漢口味道的美食店鋪,是當年讀書時必去的地方,它就是位於前進五路上的水塔美食街。毗鄰熱門商圈,全新改造的旅遊名片水塔美食街位於漢口中心城區,從地理環境來看,簡直是黃金地帶,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武漢城區最熱門的商圈步行街江漢路就在它對面,地鐵公交接駁極其方便。
  • 看起來不太繁華,卻藏著眾多看點豐富的...
    2020年的時候,太原被評為中國二線城市,和其一同入選的還有蘭州、大連、寧波、紹興等,可以說在這些城市中太原同樣是相對比較低調的一座。不過當你如今行走在太原城區的時候,總會覺得這裡看起來並沒有那麼繁華,以至於你會驚訝於這是二線城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