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可遠觀,不可食焉

2021-01-08 瀟湘晨報

疫情還在持續,抗疫的步伐一步都不能停止,隨著季節變化到了秋冬季節,專家提醒注意疫情反撲,更值得關注的是,天氣轉涼變冷又到了民間吃「野味」的時候,而「野味」正是傳播病毒的元兇。

「野味」是民間的說法,就是野外抓捕到的動物,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土裡鑽的,一些人抱著獵奇的心態和相信民間中流傳「野味大補」的說法。可食用野生動物不僅可能對身體有害,還涉及違法。《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於去年修訂通過,條例明確禁食所有人工繁育飼養陸生野生動物及水生野生動物。

一、野生動物為什麼不能吃?

野生動物是指在野外生存且無人為飼養的動物,在野外長期生存的動物能攜帶多種病毒,並在群體中流行。去年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就新冠病毒疫情發表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科學研究表明,近些年來世界多地出現的新發傳染病都和動物有關。一些野生動物宿主含有各種病毒,僅蝙蝠身上就宿生有1000多種病毒。很多野生動物,本身就是寄生蟲和病原體的中間宿主,如果食用不當,會把寄生蟲和病原體帶入人體。

餐桌上的野生動物一般未經過檢驗檢疫,衛生安全無保障。目前國內食用較多的野生動物例如蛙、蛇、穿山甲等普遍存在寄生蟲感染,如弓形蟲、絛蟲、旋毛蟲等。例如我國是旋毛蟲感染較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由於食用野生動物,不少地區甚至發生人體旋毛蟲流行。旋毛蟲病可引起腸胃症狀,呼吸、說話、吞咽困難、神經錯亂以致心肌炎等併發症,如果每克肌肉中含有5條幼蟲就會導致人死亡。而且,旋毛蟲囊可抵攝氏零下15度的低溫,燻烤及火鍋加工都不能殺死它。

那麼把野生動物變成人工飼養後就可以放心食用嗎?當然不能,有些動物在出生時就可能通過胎盤屏障感染了來自母體的病毒,帶回進行人工飼養後病毒仍存在動物體內,還很容易傳染給人工飼養的其他動物,甚至是飼養人。其次,不是所有動物都能適合進行人工飼養。

二、「野味」真的「大補」嗎?

事實並非如此。從現代營養學觀點看,沒有發現野生動物含有任何其它動物性食品不能取代的東西。野生動物的食物來源不明確,更有以腐肉為主要食物,不同於人工飼養的動物以安全衛生還添加了各種必須營養添加劑的精細糧為主,人工飼養的動物營養甚至可能更高。為了賣更高的價錢,不法分子會給捕獲的野生動物增重。通過注射麵粉、塗料、水泥、石灰水,甚至鎮靜劑、興奮劑和防腐劑等,增重後的動物很快死亡,其實內臟早已腐爛。對動物來說極其殘忍。對食用的人來說,這些增重「野味」非但沒有「大補」功效,還容易引發中毒。

三、遠離 「野味」,保護健康

過去,人們生活條件艱苦,生活水平較低,有的邊遠地區的人以打獵為生,吃「野味」是為了生存。而今,我們生活條件提升,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完全沒必要再吃「野味」果腹,而「獵奇」「炫耀」「野味滋補」等屬於畸形消費觀是不可取的。新冠病毒就是一口警鐘,為人為己,我們都應該停止食用野生動物。這不僅是對大自然的尊重,更是保護人類的健康安全。

來源:廣州質監院、廣州市場監管

編輯:劉璐責編:陳雲飄

【來源:韶關市場監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獅鬃水母,這種鮮豔奪目的海洋生物,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師鬃水母鮮豔的顏色如同罌粟花一樣,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其觸鬚上的刺細胞內有毒針和內裝毒液的囊可以在水母纏住人的時候劃傷人的皮膚,毒液進入人的體內迅速麻痺死亡。還好,獅鬃水母很少在人類出入的地方活動。獅鬃水母屬於肉食性動物,主要以浮遊動物、小型魚類和其他水母為食;其性情很兇猛,有科學家跟蹤觀察,虎鯨都是它的手下敗將。
  • 第五人格:宿傘之魂秒變美少男,紅蝶白無垢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用一句古話形容就是「濯清漣而不妖,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不可褻玩焉」,因為離的近「鎖喉功」就來了,般若相可一點都不美了!你的錢袋準備好了嗎?新年快要到了,每個人都想美美噠,紅蝶小姐姐也不例外,既然白無垢是新娘裝,那這背後一定還隱藏著什麼故事呢?我們下次見!歡迎各位友友點讚轉發評論,葡萄在此謝過!喜歡的不要忘記點關注噢!
  • 這10種劇毒海洋動物,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焉!
    箱形水母的觸鬚上生長著數千個儲存毒液的刺細胞,人一旦不小觸碰到它的觸手,被觸鬚刺中,可在2-5分鐘內死亡。如果主動招惹它,引它發起主動瘋狂性攻擊,它會對任何人注射最有效的神經毒素,最快可使人30秒內死亡。
  • 《犬夜叉-覺醒》內容爆料之可遠觀不可褻玩的坐騎
    《犬夜叉-覺醒》內容爆料之可遠觀不可褻玩的坐騎 作者:GM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20-09-30 15:36:00手機訂閱
  • 我們對待野生動物的態度應該這樣
    通過該事件,有網友認為,連兇猛食肉獸都會主動教攝影師捕獵,這說明野生動物是友善的,不危險的,可以無限制地接近它們。然而網上也有另外一種聲音:野生動物是危險的,它們不是寵物和朋友,並支持殺戮。因為人類被野生動物傷害的新聞也會不時見諸報端。就在上個月,澳大利亞西海岸,一位女遊客elena在獲悉海獅十分友好後毅然與海獅同遊,結果右腿被嚴重咬傷,花費4000澳元,縫20針。
  • 但只可遠觀不可私養
    但只可遠觀不可私養 2019-12-17 0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心,這些只可遠觀不可隨意品嘗的有毒植物
    不過,因其含有木藜蘆毒素,生食或過量服用會導致噁心嘔吐等症狀。 照 山 白  美麗馬醉木Pieris formosa是杜鵑花科馬醉木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常有動物採食其莖葉後出現流涎、嘔吐、腹痛、呼吸困難、後軀麻痺等中毒症狀。
  •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近日呼籲:不食野生動物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於文靜 郭信峰)近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亂捕濫獵濫食野生動物和走私、非法經營野生動物產品等大案要案時有發生,嚴重危及野生動物種群安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近日向全社會發出呼籲,拒絕濫食野生動物,樹立健康的飲食觀念和文明的社會風尚。    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自然資源。
  • 肉澀臭不可食,食其肉及卵,令人昏忘
    來自李時珍的警告:對於吃野生動物肉類容易染上疾病這件事,早在四五百年前的明代就已經被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詳細記載於《本草綱目》之中。  」;  烏鴉,「肉澀臭不可食,食其肉及卵,令人昏忘」;啄木鳥,「因食百蟲,肉有毒,不可食」;
  • 自然界中最神秘的貓科動物「荒漠貓」:只可遠觀,不可近擼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擼貓是靈長類動物的本性」,無論黑貓白貓,公貓母貓,都難以逃脫擼貓愛好者的「魔爪」!但在現實生活中,居然有這樣一種貓,它們雖然長相呆萌,卻只可遠觀不可近擼。今天小汪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下這個神秘的物種:荒漠貓!
  • 自然界中最神秘的貓科動物「 荒漠貓 」:只可遠觀,不可近擼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擼貓是靈長類動物的本性」,無論黑貓白貓,公貓母貓,都難以逃脫擼貓愛好者的「魔爪」!但在現實生活中,居然有這樣一種貓,它們雖然長相呆萌,卻只可遠觀不可近擼。今天小汪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下這個神秘的物種:荒漠貓!
  • 嘉蔭縣開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
    嘉蔭縣開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聯合宣傳整治行動 發布日期:2020.11.27 來源: 嘉蔭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11月25日,嘉蔭縣開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聯合宣傳整治行動。
  • ...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這一問題的種子需要在孩子們幼年時撒播下去,這便是動物保護類圖書的價值所在。  ◆「小學生著迷的第一堂自然課」系列中,將在《野生動物的生存》《野生動物的語言》《野生動物的巢穴》《野生動物的感官》基礎上,補充切勿濫食野生動物的內容。  ◆呼籲各類資助項目重視科普圖書入選率,以激發出版社開發包括動物保護圖書在內科普出版的熱情。
  • 山西出臺「史上最嚴」野生動物保護辦法 嚴懲濫食野生動物
    張林虎 攝中新網太原4月1日電 (楊傑英)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為濫捕濫食野生動物再次敲響了警鐘。中國各地陸續出臺「舌尖上的禁令」,嚴懲濫食野生動物。記者4月1日從山西省人大常委會獲悉,新修訂的《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已經山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
  • 鸚鵡不可亂買賣,飼養不慎或觸刑
    鸚鵡因具有豔麗的可愛外形及善言的奇特技能為人們所欣賞喜愛,但這種鸚形目鳥類已屬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而受到國際保護。▲「桃臉牡丹」鸚鵡按照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目前除「桃臉牡丹」、「虎皮」、「雞尾」這三個鸚鵡品種外,其他品種的鸚鵡(包括馴養繁殖)均屬於我國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非法買賣將面臨法律追究。
  • 林草防疫|江西:堅決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
    林草防疫|江西:堅決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 2020-03-03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猛犬界中,它們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其中一種被稱為白色巨獸
    今天我們聊一聊世界上4種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獸性猛犬。
  • 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雲南亮劍
    前有「非典」,現有新冠肺炎疫情,食用野生動物帶來的災難給人類社會敲響了警鐘。當前,在疫情「最嚴」監管下,如何對濫食野生動物陋習說「不」?3月3日,是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值此之際,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雲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場新聞發布會,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省人大農委、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和草原局、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森林公安局等部門,給出了答案。
  • 雲南野生動物園遊客死死按住孔雀拍照,拔羽毛給孩子玩
    孔雀是咱們雲南人十分親切熟悉的一種動物,但在這個五一小長假,雲南野生動物園的孔雀卻遇到了一家不文明的遊客。為了合影留念,遊客們竟然上手抓扯孔雀,引得孔雀慘叫連連。記者向雲南野生動物園核實得知,事情發生在5月4日下午,當時這一家老老小小四五口人遊覽到孔雀園時做出了視頻中的不文明舉動。不少受訪市民看到這則視頻都十分憤慨。市民:「她已經不是去觸摸了,而是去撕扯,這是對野生動物的一種傷害,非常不文明的一種行為,這種其實和那種虐狗虐貓的行為是一樣的。」市民:「就覺得素質有點兒低。」
  • 野生動物保護:應消除「壯陽吃虎鞭」等濫食陋習
    野生動物保護:新老問題何以破解   缺乏嚴密的法律保障,單純的道德教育使野生動物的保護缺乏足夠的力度和強度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紹飛  隨著形勢變化,野生動物保護法律的滯後、執法力量的相對薄弱以及濫食陋習根深蒂固等新老問題,對於保護工作的掣肘進一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