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過元宵:摸「龜」祈福討彩頭 聽戲猜謎「鬧元宵」

2021-01-08 閩南網

天后宮有體積龐大且寓意吉祥的米龜,是泉州人正月裡會去祈福的地方。

雪白、圓潤的元宵圓,藏有「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之意。

上元時節去看梨園戲,也是閩南傳統的過節方式。(張九強 攝)

除了觀賞花燈,猜燈謎也是一項有趣的元宵民俗活動。 (陳曉東 攝)

閩南傳統元宵圓仍是手工滾制,以此保持「古早味」。 (張九強 攝)

  正月十五鬧元宵,在泉州地區,城中處處張燈結彩,大街小巷熱鬧非凡。

  為一睹元宵之夜的璀璨美景,生活在刺桐城中的人們,會與親朋結伴出遊,參加各類民俗活動,除欣賞花燈外,許多人也會去寺廟祈福納祥,或賞燈猜燈謎、聆聽南音、看場大戲。在遊玩之餘,再去嘗一碗熱騰騰的「古早味」元宵圓,為新一年許下美好的祝願。  

  摸「龜」祈福討彩頭

  在民間,元宵節還有一個別稱叫做「上元節」。在正月十五這一天,通常會迎來農曆春節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為此,民間不僅把這一天視為闔家團圓的重要日子,同時,許多人家還會承襲傳統,在這天備上供品前去拜神祭祖,祈福納祥、趨吉避兇。

  談及元宵節的傳統祈福活動,對於在泉州市區土地後居住了三十多年的思捷而言,每年都要在元宵節這一天,和家人一同去離家不遠的天后宮中,摸一摸「大米龜」,為新年討個好彩頭。思捷說,年少時並不知摸「大米龜」有何寓意,僅是覺得這一做法很有趣。後來聽家裡的長輩解釋,才知這「大米龜」與閩南地區的「乞壽龜」習俗有關。因為舊時為了祈福求願,人們常會在正月裡趕到當地的一些寺廟去拜神,通過乞得擺放於神明面前的「壽龜」供品,求願家人平安健康或是事業興旺發達。用來供奉神明的「壽龜」供品,大多是以米、面作為原料,並被打造成龜的形狀,藉此賦予吉祥之意。

  據泉州天后宮工作人員傅先生介紹,一如往年,今年讓大家前來祈福求願的「大米龜」早已在正月前就提前打造完成,此次所用的大米重達五萬三千八百斤。如今,不僅許多本地人會前來摸龜求福,不少趁著假期來泉過元宵的外地人,也會慕名而來,藉由摸「大米龜」來沾沾喜氣。說到如何摸「大米龜」祈福,思捷還介紹了一個富有趣味的說法,若繞著「大米龜」轉一圈,摸摸「大米龜」的不同位置,能獲得不同祝福,而這一說法還衍生出了一個傳統口訣:「摸龜頭,起大樓;摸龜嘴,大富貴;摸龜腳,吃不幹;摸龜身,大翻身。」在「摸米龜」之餘,人們還會去看看置於大米龜兩旁的由菠蘿、香蕉、胡蘿蔔、蒜組成的吉祥「水果龍」,並會踏上位於「大米龜」旁的名為「平安橋」的小廊橋,求得平安祝福。

  聽戲猜謎「鬧元宵」

  賞梨園戲、高甲戲,看提線木偶表演,聽南音……這些從古流傳至今的過元宵方式,如今依舊是現代人喜歡的傳統活動。

  與傳統相伴而生的,亦有與元宵節有關的戲曲。作為一名資深戲迷,遠力雖已在國外定居多年,但每年回泉過年的時候,只要時間允許,他通常會把返程的時間定在元宵節之後,這當中有一個原因,便是他想去聽一場梨園戲。他尤為喜歡《陳三五娘》,因為這一戲曲所取材的傳說故事恰好發生在正月十五,兩位男女主人公因睇燈時的一次邂逅而結緣。遠力笑說,元宵節在過去被視為「情人節」,通過傳統戲曲的演繹,的確讓他感受到元宵的浪漫色彩。

  中國民間自古便有「月半大如年」的說法,恰處正月月半的元宵節,其熱鬧程度更勝春節。尤其在泉州,人們常會把元宵節形容為「上元小年兜」,並把過元宵稱之為「鬧元宵」。如何「鬧」?花樣是多種多樣的,既可在元宵之夜去觀賞精妙絕倫的花燈展會,也可結伴去廟會、燈會及市集猜一猜有趣的燈謎,又或是看看匯集了火鼎公婆、拍胸舞等傳統表演的踩街活動。除此之外,一些在中秋節常見的傳統活動,同樣會在元宵節這天進行,例如「聽香」,依循舊時的傳統,城中的年輕人尤其是女子會前往城中的寺廟,為自己需要問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禱告,並持香走到人群喧譁之處,聆聽第一句入耳的話,將此話作為佔卜的依據,而若在元宵之夜的「聽香」未能了卻心事,還可等到中秋之時,再去一「聽」。

  「滾」元宵圓寓團圓

  自古以來,民間便有「元宵節吃元宵」的傳統習俗。關於元宵,在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叫法,「湯圓」「湯糰」「圓子」「糰子」皆是元宵的別稱,且不少從商的人還會將其稱為「元寶」。而在泉州地區,元宵通常被稱為元宵圓、元宵丸、上元丸。

  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相傳興起於宋代,這在南宋詩人宋必大所著的《平園續稿》中可尋得記述:「元宵煮食浮闊子,前輩似未曾賦此。」該食俗代代沿承之中,也逐漸被人們賦予了一個個美好寓意。它們不僅是正月裡人們闔家團圓時會品嘗的甜蜜小食,同時這一顆顆雪白、圓潤的丸子,還藏有「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之意,人們通過寓意於食來懷念離別的親人,也寄託美好的願望。

  傳統的元宵圓是用白糖、炒花生、芝麻、冬瓜糖、香蕉油還有豬油做餡,用手捏,製作成型。身為傳統元宵圓老鋪第四代傳承人的林永松,早已對元宵圓的做法瞭然於心。他介紹說,沿用祖輩們傳承下來的製作方式,想要製作出香甜、嫩滑、爽口的「古早味」元宵圓,在選料、制餡時都要講究,元宵圓的內餡主要選用過油的蔥頭拌到花生芝麻中,同時還要淋上豬油,這樣的餡才會更香、更黏、更結實。另外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放入白糖,有時還可將冬瓜糖或是橘皮切丁,混入餡料中,由此製作而成的內餡吃起來又甜又香,口感層次也更豐富。

  在備好原料後,便可開始製作元宵圓,拿捏好火候炒花生和芝麻,並將幹蔥頭切片油炸,之後,將炒好的花生和芝麻碾碎成細細的顆粒,加入白糖手工攪拌,接著放入榨好的蔥頭油進行二次攪拌。待攪拌好餡料,將其舀入金屬模具,用鐵錘使勁敲,壓實後退出,一顆顆大小一致的花生芝麻餡便出落在你眼前。

  於不少泉州人而言,若要道出元宵圓的別致之處,那應該是包餡時所採用的做法——滾。為何用「滾」的方式來製作元宵圓?在城中老街售賣元宵圓多年的蘇師傅解釋,相較於用麵團直接包裹,通過滾的方式將麵粉一層層覆於內餡之上,由此製作出的元宵圓表皮質地比手工包的更均勻。在滾元宵時,首先是要在一個盆裡放入適量的糯米粉,然後將做好的花生芝麻餡倒入粉中,用手搖動盆,讓糯米粉均勻地粘在餡上。這個滾元宵的過程並非一次就能完成,需要連續重複幾次「一遍粉,一遍水」的動作。即滾一次粉後,將元宵從盆裡放入水中過一下,然後將粘著水的元宵再放入盆中,讓元宵再粘上一層粉,如此反覆,直到元宵大小適中為止。

  此外,烹煮元宵圓也不可馬虎,蘇師傅介紹說,要記得「滾水下,文火煮」的要領,在烹煮元宵圓時,用湯勺徐徐「推」著元宵圓在鍋中不斷翻轉,由此便不會粘鍋破碎。待水沸時要記得及時添加涼水,讓湯水保持似滾狀態,由此再辨別元宵是否熟透,看其表面光滑,浮於水面,手拿筷子按下時,裡面鬆軟一致,有一定彈性,即可關火盛碗,上桌食用。(記者陳士奇文/圖 除署名外)

相關焦點

  • 正月十五鬧元宵去嘍 熱熱鬧鬧活動多
    西湖區:  看燈猜謎打腰鼓一個都不少  看燈、猜謎、看演出、包元宵……在西湖區,家附近就能找到快快樂樂過元宵的活動:  三墩鎮:3月2日,303生活廣場,慶元宵文藝演出  東嶽社區:3月2日,西溪路698號,慶元宵越劇表演  和家園社區:和家園社區廣場
  • 臺灣師傅用5萬斤大米堆成「巨龜」,遊客摸龜祈福:摸龜頭蓋大樓
    2月9日,福建泉州天后宮內擺放的一隻巨型米龜,吸引眾多民眾前來摸龜祈福。據介紹,米龜由一萬多袋「平安米」壘成,重達5萬多斤。說起摸龜祈福的寓意,現場一位長者脫口而出:摸龜頭蓋大樓,摸龜嘴大富貴,摸龜身大翻身,摸龜腳舊錢用不完新錢又再來,摸龜尾好頭又好尾。
  • 《一夢江湖》2月7日鬧元宵活動玩法一覽 掛件湯圓圓獲得方法
    一夢江湖鬧元宵活動有哪些?鬧元宵活動將在2月7日更新後正式開啟,主要有火樹銀花、元夕雅謎、冰上尋燈等玩法,時裝浮元子上架紅紅火火的樣子真是太喜慶啦,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一夢江湖2月7日鬧元宵活動玩法一覽,一起來看看吧。
  •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老鹽城元宵節的傳說你知道嗎
    中國江蘇網3月2日訊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到了,這是中國八大傳統節日之一,有2000多年歷史。老鹽城元宵節有什麼傳統習俗,本報記者特請鹽都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民俗學者王登佐,就老鹽城元宵節期間的民俗作些介紹,以讓今人了解地方傳統民俗文化,記住這鄉愁。
  • 元宵到!除了吃湯圓,咱南方的習俗還有摸龜、逐鼠、偷菜…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元宵節的燈火人氣是《折桂令元宵》中的「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元宵節的愛慕歡笑是盧照鄰《十五夜觀燈》中的「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民間普遍認為,在「走百病」時,還要「摸釘」,方能求吉除疾。「摸釘」,是指到寺觀燒香,用手觸摸廟中大門上的門釘,以此祈盼家庭人丁興旺。偷菜元宵節快樂中國西南某些地區流行「偷菜節」。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晚上,由孩童三五結隊去野外菜地偷摘新鮮的蔬菜。
  • 正月十五元宵漳州攻略 想吃想玩想樂的看過來
    龍藝 海都閩南網訊 正月十五鬧元宵,家家戶戶樂逍遙。龍年元宵將至,各地早已開始為鬧元宵準備起來。想知道到時漳州哪裡有好玩的、好吃的,就看看本報記者為您準備的元宵攻略吧! 漳浦「穿燈腳」 時間:正月十五 看點:漳浦沿海的佛曇、赤湖、前亭、杜潯、湖西等地,元宵當天,村中新娶進門的新娘子、當年生男孩的小媳婦,必須穿紅著綠,在婆婆或上了年紀的老婦人的陪同下,手持帶葉貼紅的甘蔗或抱小男孫兒,從祠堂中的「燈棚」下走過,以求子祈福,迎祥納吉。
  • 冬至到了,泉州人過冬至要吃冬至圓!
    冬至到了,泉州人過冬至要吃冬至圓 泉州人吃丸子,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著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為什麼泉州人要吃冬至圓?
  • 郭金傑再度攜手白鴿再鬧元宵 央視元宵晚會帶你趕《東北大集》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相信許多家庭一家人幸福的坐在一起,吃著湯圓,嘮著家常,而在央視元宵晚會中,知名演員郭金傑也將再度攜手白鴿鬧元宵,在央視央視元宵晚會中帶你趕一出《東北大集》!在2018年央視元宵晚會中,他們又為大家帶來了小品《大屯小事》,同樣十分出彩。而在今年,二人再度合作,將在央視元宵晚會上為大家帶來小品《東北大集》,據悉這是一個十分熱鬧的小品,同樣十分有意義,在這個小品中將為大家反映當今的東北新農村,以新農村、新農民為主視角,也將讓觀眾們更為深刻的了解到如今東北的新風氣、熱鬧非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卻依舊是熱情好客,有著濃濃的人文情懷。
  • 廣州民眾元宵仁威廟「拜太歲」祈福
    廣州民眾元宵仁威廟「拜太歲」祈福   中新網廣州2月6日電 題:廣州民眾元宵仁威廟
  • 莆田南日島抬神衝海鬧元宵
    莆田南日島上正在進行抬神衝海鬧元宵活動。 王東明 攝中新網莆田2月22日電 (鄭江洛)正月十八,午飯後,福建莆田南日島浮葉村裡各個角落的宮、社、廟開始起乩請神,以彩旗、鑼鼓、鞭炮開道,信眾們來到供奉「金、邱二神」的主宮安樂社集合。
  • 泉州人注意!春節各醫院門診開放時間一定要收藏
    再過四天,就是期盼已久的大年三十了!是不是很激動?是不是很開燻?工作學習的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回老家?想出去浪個夠?  鯉城新門街:  2月9日-12日,2017年泉州元宵燈會暨鯉城區第十九屆元宵花燈展,展區東至芳草園,西至臨漳門,共有500餘盞花燈。  府文廟、天后宮、芳草園:  春節、元宵期間,鯉城區有百場電影進社區哦。
  • 猜燈謎做湯圓,這個元宵《天下》手遊陪你一起度過!
    少俠更可來「元宵燈謎」、「天燈祈福」兩大活動體驗元宵節傳統名俗樂趣,帶雷音溟鑽等壕禮回家。即日起參與「元宵大作戰」活動玩轉合成魔法,還有單服排行大佬等你挑戰!快來「喜樂元宵」活動點亮對聯,豐厚獎勵籤到即領。你的佳節好禮盡在《天下》手遊!【元宵糰子嘞!全新動態表情糰子頭套+表情包萌動出擊!】  元宵湯圓想要什麼味?
  • 定州樓市快訊 大獎鬧元宵 花燈DIY 燈會大型演繹 瘋搶春節特惠
    正月十三至十五文博園舉行「好禮免費享大獎鬧元宵」活動活動地點:中山中路文博園宋街接待中心活動1:「棉花糖免費享」 正月十三至十五日,來文博園招商中心即可免費領取棉花糖一個(限送50個/天)。活動3:「情人節時沒許願,元宵許願最佳時」傳說元宵節當日許願最為靈驗。
  • 元宵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鬧元宵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寓意兆頭
    元宵是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是一個以燈為俗、擺龍舞獅的日子,也是民間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今年正月十五是幾月幾號放假嗎元宵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 5萬多斤「米龜」亮相泉州天后宮 泉澎兩地民眾同祈福
    閩南網3月2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文/圖)每到元宵節,泉州人都會到市區天后宮摸摸「米龜」祈福,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2日上午,在泉州天后宮舉行的2018年泉澎「乞龜」民俗活動中,5.38萬斤的「米龜」點睛揭彩,來自泉州、澎湖兩地的民眾共同摸龜祈福。
  • 網絡中國節·元宵 | 湯圓圓樂團圓,渝北寶聖湖喜慶元宵
    歡歡喜喜包湯圓、爭分奪秒搶陣地、齊心協力撈月亮……19日下午,渝北寶聖湖街道金果路社區展開了一連串喜慶歡樂的「湯圓圓圓慶元宵」活動。現場,轄區獨居老人、困難家庭代表、少年兒童等近50人,在社區工作人員的邀請組織下,一同參加這次開心的元宵慶祝活動。「親手包湯圓,一起做遊戲,第一次和社區鄰裡一起過元宵慶團圓,很高興!」社區居民笑盈盈地點讚本次活動。
  • 莆田人做的元宵貢品,一般人還做不了
    莆田人做的元宵貢品,一般人還做不了!文:聞道 圖:天涯孤芳ab「除了那些狂歡的儀式之外,莆田人的元宵貢品也是不得不說,惟妙惟肖,精緻的不得了,在忙碌的場景裡,你會體會到人們表達對神明的祈願,表達對生活的理解與追求,都鐫刻著他們積極、向善的奮鬥足跡。
  • 老南京地道年夜飯菜譜:元寶蛋和元宵 甜甜蜜蜜過大年
    每樣菜,都討個吉利的口彩。「在家裡吃最溫馨,真正有團圓的感覺。」這是老爸老媽年年掛在嘴邊的話。對於一年忙到頭的南京人,年夜飯這頓家宴絕對是千家萬戶一年中的頭等「飯事」。雖然現在南京街頭什麼飯店都有,但大部分人還是喜歡留在家裡吃年夜飯,用老南京的一句話來說:「自家做的菜不要太好吃哦!」昨天,江蘇省餐飲協會為大家推薦了幾道老南京年夜飯菜譜。
  • 大圍山上尋佛緣 聽海法龜摸摸頭
    圖片來源網絡龍泉溪中有一隻大烏龜傲然挺立,這就是聽海法龜。眾多石頭中有一隻大烏龜傲然挺立。此龜非一般肉身凡胎,而是一隻得道法龜。當年佛祖在大圍山設壇講法,傾倒大千世界的眾多生靈,連東海的龜孫們都為之傾倒,最後迷失了歸途,佛祖念他們一片誠心,將他們渡法成仙。烏龜的原身留在這裡,金身就上天去了。因此,聽法海龜的頭特別大,像極了虔誠聽法、六根清靜的尋佛緣眾生。俗話說的好「摸摸烏龜頭、萬事不用愁、摸摸烏龜背、榮華又富貴」。到大圍山的時候大家不妨過去摸一摸,拋卻憂愁、帶些榮華與富貴在身邊。
  • 漁民捕超百歲海龜 背後寫"放生"兩字為龜祈福
    這隻大海龜重達200斤,估計歲數都過百了。     這隻被捕的大海龜,身長達1.5米,重量超過200斤。   有經驗的漁民看過龜背的紋路,判斷這隻龜的年齡應該在100歲以上。年紀雖然大,但精神還是很抖擻。外表光滑圓潤,體貌健康。四肢撲哧撲哧很有活力。   這頭龜被捕後,曾有人想向漁家收購,要拿去宰殺燉湯,補補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