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日黑龍江鶴崗市一個14歲的初中生挾刀捅傷補課老師後,導致該教師不治身亡,案件已經移送檢方。
這個學生為什麼會用刀捅老師?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而我們又該如何看待當今社會越來越普遍的補課現象?是否孩子們都應該補課?
根據相關知情人員透露,該名初中生因不想補課,但又不得不補課的情況下,被教育機構的老師催繳學費後,發生言語衝突,同時被殺教師話語不文明,激發了該名初中生內心的怒火,所以導致了這件惡性案件的發生。
國家一直在強調要給學生減負,但是並不知道減輕了誰的負?是學生?是家長?還是老師?就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學生的負擔並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重;家長同樣兼顧工作和孩子的教育,壓力更大;眼見縮水「減負」的只有孩子家長的錢包。
有的孩子從出生到呀呀學語,大概只有兩年快樂的童年時光,從三歲開始就要學習唐詩宋詞,因為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上幼兒園之前就要學會簡單的英語。上幼兒園要上能教語數外的重點幼兒園,同時還要報美術,音樂,圍棋,體育之類的興趣班……
朋友家的孩子4歲,每天她和婆婆兩人圍著孩子忙地團團轉,從幼兒園回來晚上還給孩子報了架子鼓的興趣班,休息日上午去遊泳,下午學畫畫;另外一天上午輪滑課,下午英語課;孩子每天的事件被擠得滿滿的,朋友經常和我哭訴養孩子真是太費勁,太費錢了。
曾經我問過她,不能少上兩樣嗎?在學校學習的不夠嗎?小小的孩子一定要上這麼多補習班嗎?朋友給我的答案是「不能」,雖然幼兒園有英語課,但是為了上學更好的學習,要提前在補習班進行更系統的學習,繪畫和遊泳是必備的技能,架子鼓算是特長,以後在學校沒有一兩項特長會被邊緣化,輪滑只是她兒子喜歡的一項活動,不能算特長……
孩子正式上學後,多如牛毛的補習班讓人眼花繚亂,小學語數外,初中除語數外,還有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高中也是如此,還沒算上其他特長班興趣班。孩子,被補課壓得喘不過氣,家長被補課抽乾了錢包。孩子們學習真的都那麼「差」嗎?
記得小時候上學,經常被教育「不懂就要問」,不會得要問老師,問到會為止;最討厭因為考試不合格,題做錯,被留校「陪著」老師改題,聽老師講知識點,現在想想這些都是愛的鞭策,對老師很是感激。
現在很多家長反映,老師上課講得特別快,孩子根本還沒理解就已經講完了,下課跑得比學生還快,每天在學生家長群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家長監督完成,家長要提前檢查作業,如果孩子作業出問題,老師會在群裡點名家長。確實,這種情況孩子如果不補課跟不上教育進度,導致考試成績過低是家長不願意看到的,只能補了。
還有一部分家長對孩子期望很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他們能贏在起跑線上,或者至少跟同班的「精英」同學們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所以你上補習班,我也不能輸,學校學一份,補習班提高一份,你的分夠北大,我的得分也得能上清華;在這種主動參與以及後來不得不參與的攀比競爭中,教育機構成了最大的贏家。
老師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職業,多少孩子在小的時候夢想是成為老師;這些實現了教師夢的老師們是否也像著他們的老師那樣,廢寢忘食的教育著他們的學生,成為他們的學生心目中的偶像,以及未來人生的奮鬥目標,這些我們不得而知。
為師者要自重,而後才會被尊敬,黑龍江這起案件如同當頭喝棒,給予教育者,家長,學生警示。
教育者要自勉,不止要有淵博的學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不要把自己應該的教育責任推脫到別人的身上;家長不要為了為了面子互相攀比,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學生要自立,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很多沒有必要深思的事不要鑽牛角尖,心情煩悶的時候與朋友談心,運動一下,思想不要偏激,多看正能量的書籍,音像製品,正確樂觀的看待每一件事物,讓自己每天都可以擁有好的心情這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