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總誤解別人,認為別人攻擊你、傷害你?
04:46來自檸檬心理課堂
有位檸友在後臺留言諮詢了她男朋友的問題,她說:
我男朋友好像內心很陰暗,總認為別人都是壞人,每個人都對他不懷好意。就說上個禮拜我們一起去吃燒烤,鄰桌的人就看了他一眼,他就認定別人在挑釁他,然後跟人家大吵起來,要不是我攔著就打架了,去警局調解的時候,人家解釋了,他就是看我男朋友髮型很酷,多看了兩眼而已。這樣的事發生過太多次了,他總覺得好像周圍所有人都在針對他,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大家應該知道,我們在事情發生後,會對事情進行解釋和分析,也就是對事件進行歸因,然後再據此採取行動。
比如你被人踩了一腳,你認為對方是不小心,那你可能很快就會把這件事放下;如果你認為對方是不尊重你,他就是故意的,那你就會想要為自己討回公道,兩個人要是發生爭吵,那你一天的好心情都會被毀掉。
每個人在長期的生活中都形成了對自己和他人行為原因的一般看法,這就是歸因方式。
之前在講解抑鬱症的內容時,檸檬也曾告訴過大家,容易患抑鬱症的人會存在一種抑鬱歸因方式。
而像那位檸友男朋友那樣的,可能就是習慣用敵意歸因方式來解釋他人的行為。
敵意歸因方式又叫敵意歸因偏差,是一種負性的歸因方式,它指的是個體在良性的環境下或社會線索缺乏的模稜兩可的環境下,對他人的行為給予過度的敵意判斷,認為對方的動機或企圖是對自己有敵意的。
但是存在敵意歸因偏差的人往往並不能意識到自己是這樣的。
他們覺得自己確實看到或者感受到了對方的敵意,但實際上那些敵意性因素可能是他們錯誤的直覺,甚至有些是他們想像和臆造出來的,可他們會把這些因素納入到對這件事的分析中。
而且他們對於一些偶然的、輕微的敵意性因素極為敏感,甚至存在誇大傾向,卻很少注意到該事件中的非敵意性因素。
檸檬曾遇到一個學員他就是這樣,他問我:
我們學習小組的組織人是不是很討厭他,因為有一次他跟他講話,對方沒有搭理他。他覺得對方明明聽到了他的話卻還故意裝作聽不見,就是不尊重他,不喜歡他。但我去問那個人的時候,對方卻根本不記得這件事,而且那個人還說他本來對這個學員還挺欣賞的,但因為這個學員後來總是故意跟他對著幹,所以後來他對這個學員也就避而遠之了。
這後面的情況其實就涉及了另一個概念叫做「自證預言」,這位學員認為組織人不喜歡他,所以他也不喜歡對方,而對方感受到了他的攻擊就會真的如他所想的那樣不喜歡他了。
存在敵意歸因偏差的人,他們的攻擊性往往都很強,這種攻擊並不一定是肢體的,有時候是語言或者其他行為上的。
比如那位學員在認為組織人不尊重他後,他感覺很憤怒,但是他沒有動手,而是採取跟對方對著幹,故意找茬的方式來表現他的攻擊。
但這種行為方式的結果我們也看到了,它只會讓你樹敵無數,時間長了,你會覺得世界上沒有對你好的人,全都是會針對你、傷害你的人。
但這樣活著多累啊。
檸檬想對有敵意歸因偏差的人說,你需要覺察自己的問題,世界並不是你想的那個樣子。
想讓自己活得開心舒服點,一定要改變這種負性的歸因方式。
我推薦你使用產婆術式辯論來嘗試自問,糾正自己錯誤的感覺和認知。
如果你還有其他煩惱可以直接私信我【諮詢】。
本文由檸檬心理課堂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