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是蓋房子時不可缺少的原料,如今城市鄉村的建設都很快,沙子的需求量自然也就大了。有很多天真的小夥伴認為這些沙子都是從沙漠裡運來的,其實不是這樣。適合蓋建築的一般都是溪水河流裡的撈沙,這些沙子細膩柔軟對建築沒有腐蝕性,因此很受歡迎。但是沙子並不是可再生的,如今價格也是一再走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靠近沿海的農村居民就開始走起了「歪路」。
我國南方有多個沿海省份,這裡靠近大海物產豐富,農民們也很早就步入了富裕生活。正因為這樣鄉村建設的腳步也越來越快,在許多發達地區的農村早已經小樓林立,過些年款式不時髦了,拆了再重建就是!農村建房沙子從哪來呢?沿海的居民有一個非常大的便利條件,那就是許多地方靠近沙灘,為了省錢,且運輸方便,許多沿海地區的農民乾脆就地取材,直接去沙灘上挖沙子來蓋房。
早些年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意識不那麼強烈,對於這種行為根本沒有人感到不妥,很多人認為沙子放在沙灘上也沒什麼用處,用來蓋房子是物盡其用。更有人天真的以為沙子運走了海裡還會再衝上來,所以也沒什麼好稀罕的。正因為這樣,許多沿海地區的村民們家家戶戶都在沙灘上運輸沙子,十幾年下來,很多地方的海灘都已經大變樣。
許多從小生活在漁村的孩子長大以後常常會感慨,如今的沙灘再也回不到過去了。小時候踩在沙灘上,小小的腳丫可以陷進去一半。而如今再回去,沙灘上的沙子越來越少,小石頭也漸漸露了出來,完全沒有了早年的風採。
以往人們沒有意識到沙灘對於自己的重要性,隨意的進行開採,但隨著農村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一些保護完好的沙灘變成了開發熱點。政府在這些地方投入大量的資金修建沿海公路,建設海邊度假村,每年都能吸引許多內陸遊客前來。這樣一來當地的農民也開始受益,他們開大排檔,開民宿,多了一份額外的收入。
相比之下有些地方就尷尬了了,因為過度挖掘,沙灘居然變石灘,不僅沒有可開發的資源,就連海灘上的生物也越來越少,畢竟對某些軟體和殼類動物來說,沙灘是它們生存的地方,如今環境被肆意破壞,這些小海鮮也是越來越少了!因為搞不好哪一天這些資源就會不復存在農村蓋房,農民就地取材讓沙灘變石灘的做法,最後損失的是誰呢?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和我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