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龍大橋橫跨東江北幹流,以大橋為原點,往北是廣州增城石灘鎮,往南是東莞石龍鎮,往東則是惠州博羅石灣鎮。穗莞惠三地交界,東江、增江、西福河三江匯流是石灘的地理特點。
江河是大自然的雕刻師。《石灘印記》記載,距今1000多年前,大量泥沙在淺海區堆淤,造成灘涂發育,河口延伸,生成許多河汊、灘地、階地及廢棄河床,大致形成了今天模樣的三江衝積平原。因地處增江多石的河漫灘,石灘因此得名,也因為這樣,周邊陸續出現了石龍、石碣、石灣、石排等以石為名的著名古鎮。
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核心區,既屬於經濟發達地區和都市圈範圍,也是核心引擎的郊區;既有發達的工商業,也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農村和鄉鎮。石灘鎮是增城區的發展縮影。
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如何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難題?少了「撒胡椒麵」,聚焦點上突破,優化公共服務,群眾更有幸福感——石灘鎮這座特大鎮用「加減法」給出了解題思路。
●南方日報記者 朱偉良
南方城市智庫研究員 鄭四方
政策供給
流程做減法,服務做加法
「今年2月10號,我們就正式復工了,但那時候疫情還很嚴峻,企業也缺乏必要的防護用品,而且市面上根本買不到口罩。」西子西奧電梯有限公司董事長謝立為回憶道。
正當謝立為忐忑不安的時候,復工次日,石灘鎮政府就及時送來了測溫槍、防護服和3000隻口罩,極大地緩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今年是特殊之年,全球疫情蔓延快,應對響應必須更快,治理能力和服務效能在這場戰疫中得以充分體現。
推動經濟加快恢復,政策制度的供給是關鍵。石灘鎮黨委書記潘正煥表示,聚焦「六穩」「六保」工作,創新實施「1+2+N」扶企暖企政策供給,推出全省首個防疫保險補貼政策等一系列有力措施穩企惠企撐企,有序推動企業復產提速擴面,經濟運行秩序加快恢復。
「1」是指建立一個領導幹部包幹服務重點企業制度,「2」是指組建復工服務員專班和醫生防疫指導員2個專班,「N」是指多方聯動發力落實紓困惠企政策。
「建設、環保、國土、經濟等多部門立足職責,靠前服務,會商聯動,精準對接企業需求,落實市區出臺的各項扶持政策,包括降低轄區專業市場租金、支持轄區企業技術改造備案、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組織轄區企業和重點項目申報各類專項補貼資金(如促進工業企業高質量增長獎勵申請、暖企二十條申報、服務二十條專項資金申報、高新企業認定獎勵申報)等,為企業送政策、解難題、破梗阻。」他說。
例如增立鋼構有限公司,共有員工245人,因擔心復工後疫情防控問題,在防疫保險政策出臺後第一個響應,成為首個享受防疫保險補貼政策的企業,大大降低了生產的風險。目前,轄區內成功投保且享受防疫保險補貼政策的企業共11家,惠及員工3900多人。
荷蘭英納法集團是汽車天窗行業世界排名第二的公司。英納法集團目前在世界十二個地區擁有自己的生產基地,2018年項目石灘鎮投產,年營收3億元,主要負責華南地區的業務。該公司總經理張兆賢表示希望疫情過後擴大生產規模:「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企業能儘快從疫情影響中恢復過來,我對這裡的發展非常有信心。」
營商環境是推動企業集聚發展的基石。流程做減法,服務做加法,企業吃下「定心丸」,更加堅定紮根發展的信心。
前11月,石灘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超88億元,同比增長50%;扭轉疫情的不利影響,11月工業用電量3238.18萬千瓦時,同比增長7.33%,兩稅收入累計超過13億元,同比增長3.94%。民營工業企業快速增長,1—11月實現工業總產值52億元,同比增長15.15%,佔全鎮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82.42%,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吐故納新
淘汰舊產能,注入新經濟
西子西奧電梯有限公司剛創辦時,從電梯配件和電梯維保領域起步,從最低端到逐步向價值鏈高端攀升,覆蓋電梯製造的全過程靠的是什麼?
謝立為在與三菱、西門子等世界頂尖電梯廠商代工的過程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更加堅定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什麼是高質量?就是機器代替人工,新的動力接續舊的產能,讓生產和商業更加有效率。」
紮根增城低碳總部園,從工廠到創新空間,謝立為的策略是在科研上做加法:加錢、加人、加活力。西子西奧不僅組建了30多人的研發團隊,而且每年投入1700多萬元的研發經費「攻城拔寨」。「現在電梯行業不再是勞動密集型,我們在推動整個團隊的年輕化,最為典型的是,科研帶頭人是一位85後。」
縱觀整個石灘鎮,企業面向高質量發展,在人才、技術、管理上做加法,在業務鏈條、單位能耗上做減法,幾乎成為一致的共識。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最緊俏的時候,測溫槍的傳感器一片能賣120多元,甚至還有價無市。」為了不再被「卡脖子」,貝樂(廣州)智能公司董事長曾志濤基於掃碼槍的製造基礎,採購機器設備,並高薪聘請半導體晶片技術研發團隊,攻克了紅外熱電堆傳感器的製造難題。「現在我們自主設計、生產、銷售,傳感器的成本大大下降。」他說。
地處廣州、東莞和惠州三市交界地,石灘鎮歷史上形成了較多的低端汙染產業,因此,吐故納新迫在眉睫。據統計,石灘鎮強力整治「散亂汙」場所超680間,關閉低端汙染企業430多間,升級改造涉水不達標企業250間。退出的同時,也引進了前海人壽高端醫養、年產8000噸活性肽生物工程、豐樂醫療科技等新興項目,積極布局醫藥健康服務業。
怡翔製藥位於石灘2000平方米的綜合實驗室裡,200多臺國內外專業的設備和儀器有序排列,38名身著防護服的研發人員忙碌不停。
「2019年投產,我們公司的銷售額達到1.02億元。2020年,原本預計銷售額能增長80%,因受到疫情影響只增長了30%,預計2021年能把產能彌補回來。」廣東怡翔製藥有限公司技術質量副總經理鄭光輝信心滿滿。
研發能力是鄭光輝的信心保障。從單純的藥品銷售,到具備生產能力,再到生產和研發兼備,從事化學藥生產的怡翔製藥先後取得26項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並且每年投入1000多萬元研發經費,先後與國內多所知名學府和科研院所開展合作。目前,在研新品種8個,未來3—5年將聚焦注射劑創新藥。
怡翔製藥落戶石灘有著更大的謀劃。「綜合基地分三期開發,接下來物流倉儲和中藥飲片基地都有望遷移到石灘,打造藥品製造、健康服務的全產業鏈,最終有望實現20億以上的營業額。」鄭光輝說。
今年前10月,石灘鎮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規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57.66%,高技術製造業中的通用設備製造業、通信設備及計算機零部件製造業和醫藥製造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累計產值分別增長56.55%、50.05%和26.76%。
「一進一出,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引導創新要素向產業升級的重點領域集聚。」潘正煥說,藉助荔湖新城發展東風,石灘北部加快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高端服務業為主導的城市經濟。
重塑空間
舊村莊「退出」,迎來品質城鎮
伴隨著挖掘機轟鳴,95畝的舊集體物業被拆除,引來村民歡呼。
石灘鎮南坣村北臨荔新大道,南至濟廣高速,西鄰西福河,位於荔新公路經濟發展軸上。多年來南坣村環境面貌髒亂差,配套設施不齊全,許多年輕人都外出務工,村集體整體經濟發展落後。
南坣村舊改項目是第一批納入廣州市城市更新的舊村改造項目,也是增城首個通過公開招商方式引進合作企業的舊村更新改造項目。僅用45個有效工作日,完成674戶村民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籤約,全村籤約率超過80%,刷新增城區舊改籤約紀錄。「舊改計劃打造以傳統風水塘、祠堂、學校、社區服務中心為核心格局,傳承村落歷史文化,重塑新時代特色水鄉風貌。」南坣村黨總支有關負責人期盼道。
城市更新提速,環境更好,品質更高,鎮域承載能力更強。
「舊村莊退出後,進來的是教育、醫療、體育、公園、養老等配套設施,通過綜合城市功能的布局,讓公共服務更均衡,群眾幸福感更可持續。」潘正煥說。
目前,石灘鎮已經引進公辦華師附中、黃岡中學增城學校、天恩雙語學校等多家名校落戶,當地居民也可以享受到跟廣州中心城區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
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去年在荔湖新城石灘片區開門迎客。醫院擁有臨床醫護人員達600人,其中碩博人才94人,70%人員具備三級以上醫院工作經驗,醫技實力雄厚。「我們看中的就是這裡的生態環境和區位優勢。」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成方表示,抓住城鄉融合發展的機遇,將積極打造自然與醫療相融而生的醫養健康城。
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為石灘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廣州鐵路樞紐布局優化為「五主四輔兩預留」,這也意味著全市未來會有11個高鐵站,增城站納入其中。目前,該站已經進入全面施工階段,除了在建的廣汕高鐵,還匯集城際、地鐵、道路隧道、市政管廊、場站綜合體開發等多功能項目。
南北走向的珠三角環線高速、花莞高速,以及東西走向的廣惠高速、增天高速(即將動工)都在境內交會,串聯起中新知識城、廣州科教城和松山湖科技園等重大創新節點。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石灘鎮吸引了越來越多如前海人壽、海納川、東鵬飲料等知名企業搶「灘」落戶。
「各項要素成本在不斷上升,一些產業和人才也在尋求轉移和出路。」在潘正煥看來,伴隨著生態宜居的城市品質加快提升,在「雙區建設」、「雙城聯動」走向深入的大背景下,石灘比較優勢將更加凸顯。
廣州易仕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黃南柱是香港企業家,此前他每周都要往返穗港。從香港坐車到東莞石龍鎮,然後黃南柱的合伙人鍾道寬再開車載他到企業所在地——低碳總部園,全程只需要2個小時。
從創業項目到產業化,他們的防雷裝置已經在北京高樓開展測試。鍾道寬說:「兩年前,我們就把企業搬了過來,石灘低碳總部園這裡生活不錯,風景也不錯,更難得是經常有政策宣講會。創業成長,這裡是最好的選擇。」
■對話
石灘鎮黨委書記潘正煥
打造宜居宜業的產業新城
南方日報:三地交界、工農交融的石灘鎮,如何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潘正煥:石灘鎮緊扣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發展戰略定位,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謀深謀準謀實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揚帆遠航,方向至為關鍵。石灘將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找準定位,進一步融入廣州東進主軸線和增城區產業布局體系中。圍繞創新驅動、新經濟、高端裝備製造、食品醫藥及特色都市農業等產業集群,未來五年,將按照「一城兩翼,一核二軸十三區」的總體思路構建組團式城市空間結構,其中包括高水平建設高鐵總部新區、廣深產業創新合作區、綠色創新片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鄉村振興產業示範區、食品藥品產業園等產業片區,致力把石灘打造成宜居宜業的產業新城。
抓項目、抓投資,打造新增長極。根據產業分布現狀,構建產業圍繞新城大道、荔三公路等交通主幹線沿線集聚和發展擴散的格局,重點打造以增城低碳總部園為核心的總部經濟增長極;以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為醫療服務龍頭,廣東怡翔製藥有限公司、廣州豐樂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永源實業有限公司、廣州華盛匯美醫藥等醫療製造產業協同發展的大健康服務產業增長極;以東鵬飲料華南基地、風行牛奶、立高食品、嶺南醬菜基地等為首的健康食品產業增長極;以廣本研發中心、北汽海納川、英納法汽車天窗、廣州飛肯摩託車、康超摩託車等汽車、摩託車研發和生產為核心的先進位造業增長極;以幸福田園現代農業產業園、花果小鎮產業園為龍頭的特色農業增長極。
2019年,石灘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8.6%,今年預計超過50%,接下來將繼續以項目為抓手,用大產業破題,未來三年存量成熟項目投資總量超400億,確保未來三年固投年均增長不低於30%,推動轄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
南方日報:位於增城東南部的石灘鎮如何搶抓「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的重大機遇?
潘正煥:翻開地圖一看,增城區處於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地帶,區位優越,土地資源豐富。特別是石灘鎮,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和積累,鎮域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產業發展有一定的規模,相關配套成熟完善,發展潛力較大,尤其在汽車製造業、信息技術、大健康行業等產業方面優勢較為突出,具有較好基礎和較強的韌性。
按照區委、區政府部署,石灘將深化與東莞等周邊城市合作,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如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前來投資建設的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隨著該醫院的投產運營,服務範圍輻射大灣區主要城市,也將大大增加兩市高水平三甲醫院之間的交流,有力推進兩市醫療衛生事業的融合發展。
與此同時,著力服務增城、東莞、惠州及深圳部分地區的客流和貨運,將石灘打造成為大灣區東、西岸城市交通互聯的骨幹節點。並加強廣深產業創新合作區的土地整理與報批,推進園區供水、供電、供氣和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把園區當新城區建設,高水平開發,提升園區承接能力,建設大灣區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和科技產業創新基地。
街鎮檔案
石灘鎮
石灘鎮是廣東省、廣州市中心鎮、特大鎮和國家衛生鎮,地處增城區東南部,北接增城中心城區,東連惠州博羅,南與東莞市隔江相望。2004年由原石灘鎮、三江鎮、沙莊街「三鎮合一」而成。境內有東江、增江、西福河「三江匯合」,有廣惠高速、珠三角環線高速、花莞高速和廣深鐵路、廣汕高鐵穿境而過,水網縱橫,魚塘密布,地勢平坦,交通發達,水鄉田園風光旖旎。
石灘鎮總面積163平方公裡,轄44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行政村數量居廣州市各鎮街第二。總人口約21萬人,其中戶籍居民人口約13萬人,外來人口約8萬人。全鎮3000人以上的行政村有19個,大村大姓較為集中,其中麻車村人口達1.2萬人,95%為劉姓,是增城區最大的行政村。鎮域歷史文化悠久,位於金蘭寺村的新石器時代貝丘文化遺址距今有5000年左右歷史,是廣州地區最早的文化遺址。
石灘鎮是傳統農業大鎮,也是新興工商新城。近年來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大力發展高端項目和優質企業,產業結構得到優化,逐步形成了汽車研發、摩託車製造、食品藥品、都市現代農業等四大產業,湧現了廣汽本田研發中心、英納法汽車零部件、東鵬特飲、立高食品、幸福田園等一批富有成長性的骨幹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