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遲遲不能開學,無聊之際翻看了去年的野外照片。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脈高山流石灘上生長著許多形態奇特的植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數蓼科大黃屬(Rheum)的塔黃(Rheum nobile)。這種植物和竹子一樣,是單次結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即經過5~7年的營養生長後才開花結果,之後便死去,一生只開一次花。開花以前的塔黃並不起眼,乍一看去,很像一棵大白菜。但是到了開花這一年,它就會變得「不安分」起來,會長出高達1.5~2米的花序,由下向上逐漸變細;花序外面一層一層包裹著大型半透明的奶黃色苞片,其實這是變態的葉。這時候,它搖身一變,成了喜馬拉雅高山地區「身材」最高的草本植物,遠遠望去,好似一座金碧輝煌的寶塔,格外醒目,或許「塔黃」一名便由此而來。
你可能會有一個疑惑:塔黃為什麼要長那麼多苞片?
塔黃的苞片不具有葉綠素,因此不具有光合作用的功能,這就否定了大量苞片是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假說。
牛頓曾說過:自然不行無用之舉。植物也是如此,不會做對自己毫無意義的事。那麼,對於生長緩慢的高山植物來說,塔黃為什麼要耗費這麼多的資源來發育如此壯觀的苞片呢?
答案是:塔黃耗費如此多的資源長成眾多的苞片,是為了在嚴酷的高山環境中開花結實,以實現繁殖成功。
首先,苞片能夠有效的保存溫度,為花粉萌發、花粉管生長、傳粉著活動、種子發育等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二,高山上的紫外線非常強,會影響植物的繁殖。而苞片的存在,能夠遮擋90%的紫外線,從而起到對苞片內部花部器官的保護作用。
第三,喜馬拉雅地區受季風氣候的影響,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即植物的生長季),頻繁雨水會把花粉從花葯、傳粉昆蟲以及柱頭上衝刷掉,造成花粉的浪費。而塔黃的苞片可以有效的減少雨水對花粉的衝刷,近而提高塔黃的受精率。
第四,高山環境惡劣,傳粉昆蟲的種類和數量較少、活動能力較弱,如何有效地吸引傳粉昆蟲是高山植物在傳粉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塔黃的花沒有花瓣且花朵較小,難以被傳粉昆蟲發現。 沒有豔麗的花,但是塔黃擁有另外一套吸引傳粉昆蟲的秘訣。塔黃的苞片像一面面巨大的反光鏡,很容易被傳粉昆蟲注意到;另外,苞片提供的增溫作用和遮風擋雨效果為傳粉昆蟲提供了舒適的活動空間。
蓼科植物特有的果實形狀。
可惜沒有拍到傳粉昆蟲,今年如果有機會出去的話,一定要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