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調查:心臟支架真的是醫生的搖錢樹嗎?

2021-01-09 澎湃新聞

「要想富,幹介入。」不同的人會對這句話有不同的解釋。

醫學生可能將它視為學科受歡迎指南,心血管病人可能將它當作醫生人品的試金石,而醫學專家、媒體公眾則從中嗅到過度醫療的信號。

日前,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博士生舉報導師楊向軍亂裝支架並收回扣。有關心臟支架的探討再次火熱。

「成本兩百多,暴利三四萬」,心臟支架真的是醫生的搖錢樹嗎?人們對心臟支架濫用的擔憂有根據嗎?

支架手術已遠超單純醫技範疇

2005年5月,寧波人林昊身體不適,一度連正常走路都有困難。林昊先後去了三家醫院進行檢查,都沒能查出病因。

後來,在寧波市第一醫院的心血管科檢查時,醫生告訴他,你來對地方了。林昊的一條冠狀動脈堵塞較為嚴重,還有一條也有堵塞發生。醫生建議,立刻安裝心臟支架,以保證正常供血。

心臟支架又稱冠狀動脈支架,是心臟介入手術中常用的醫療器械。這根1-3釐米左右的空心、可伸縮的導管,能夠撐開硬化、狹窄的心臟冠狀動脈,保持心肌肉血流灌注。

從第一例心臟支架介入手術至今,中國醫學實踐已經走過了35個年頭。35年間,支架從金屬的第一代發展到生物可吸收的第三代,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即俗稱的支架手術數量激增。

根據國家衛健委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網絡申報數據(包括網絡直報數據及軍隊醫院數據),近年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的比例明顯提升,直接PCI共55833例,比例達38.9%。手術指徵及器械使用較為合理,介入治療的死亡率穩定在較低水平,2016年為0.2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續超過20分鐘,血清心肌壞死標記物濃度升高並有動態演變,心電圖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的一類急性心肌梗死。它主要由於冠脈斑塊損傷誘發急性閉塞性血栓,急性患者發病12小時內推薦直接進行PCI。

林昊住院後三天進行了手術。當時,她和老伴在國產支架和進口支架中,選擇了進口的。最後花費近三萬元,她的冠脈裡裝上了一個支架。

不過讓林昊老兩口欣慰的是,沒有在胸口開刀,只是在大腿處開刀,手術後傷口上只貼了個創可貼。術後不到十天,她就出院了。和她同期的病人,有的一次放了三四個支架。這讓她覺得自己的病還沒那麼嚴重。

但在安裝了支架後的三年內,林昊時不時還是感到胸口疼痛。每次因為這個原因就醫時,醫生都會讓她住院觀察兩三天。這三年中,幾乎每年她都要為此住上一兩次院。

「說到底這個東西畢竟不是屬於人自己的東西,放在心臟裡還是會有一些影響的。」儘管做心臟支架手術的人越來越多,但林昊還是覺得,在人體裡放入這種外來的東西,即便是醫學的進步,也還是讓人擔憂。

林昊的想法也代表了不少人的看法。「心臟支架手術後得終生服藥」、「支架手術後血管還有可能堵塞」、「心臟支架沒用,都是醫生為了吃回扣放的」、「××家的××,放了十幾個支架,還是沒救過來,如果不放支架還能活久點」……這些真假不明的討論,常常在日常生活中被當做常識,也成為一些自媒體鼓吹的「知識」。

事實上,我國支架手術平均單次置入數量是1.5個。在2018年4月21日第21屆全國介入心臟病學論壇(CCIF)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介紹說,2017年,我國大陸地區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死亡率近幾年整體穩定在較低水平,支架置入數穩定保持在1.5個左右,表明介入治療指徵及器械使用較為合理。(包括網絡直報數據、省級質控中心核實後增加數據及軍隊醫院數據)。

「現在醫保對醫院耗材管理很嚴格,不允許一次植入多枚支架。」東北某三甲醫院心臟內科副主任醫師張莉(化名)說。她坦言,心臟支架手術更多由主觀因素決定,指南只是說明什麼情況下支架手術更有益,並不具體。只要不違反大的原則,不會有太大問題。

北京某三甲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李和平(化名)指出,從今年6月15日起,北京在取消藥品加成後將進一步取消所有耗材加成。即便從最世俗的角度思考,從醫院層面來說,放支架的經濟收益也已不再存在,醫院、科室層面沒理由鼓勵病人去進行支架手術。

「想從病人身上賺錢的大夫,幹了一次兩次,很快就會被看不起,就會被淘汰。」李和平說,主任醫師在做決策的時候,也要受到主治醫師、住院醫的監督,「你能為了經濟利益,去放棄所有支持你的這些人嗎?」

但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則從社會和行業發展角度著眼,鮮明指出引入第三方監督是行業發展和保護醫患關係的重要手段。胡大一呼籲,支架本身是好技術,但它的使用已遠超單純的醫療技術範疇,衍生為一個可能產生巨大經濟利益的產業。

他最大的憂慮來自於目前的支架使用中,醫院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胡大一指出,關於支架過度使用的討論中,堅持認為我國支架不存在過度使用者展示的數據「中國接受支架的穩定性心絞痛的患者很少,同時承認支架獲益最肯定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支架的比例很小,大多數支架患者被標記為不穩定性心絞痛或ACS。」

「誰在檢審數據,如何核實數據?不實數據比無數據更可怕,更有害。」胡大一指出,數據由各單位醫生自行填表上報,這正是問題的關鍵。他呼籲,通過公正公平公開的透明機制來管檢支架的使用。

心臟支架被濫用了嗎

李和平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討論是否濫用支架,可以先從兩個角度思考:一是是否不該放置支架而被放置支架。此種情況,如果醫生誘導病人放置,則為濫用。二是不完全合乎指南的放置,也可以被稱為濫用。李和平認為,後者是更為普遍的情況。「應該沒有醫生會在沒有問題的血管裡放支架。」

胡大一曾針對支架、心臟起搏器的風險表示了擔憂。他指出,醫生在患者血管裡和體內放置了其不需要的金屬異物,有的時候其病情非但沒有減輕,還增加額外風險,如支架需「雙抗(雙聯抗血小板治療)」帶來的出血風險,起搏器帶來的感染,甚至敗血症風險。胡大一擔憂,過度醫療傷害患者,並進一步惡化醫患關係。

心臟支架會在何種情況下遭濫用?胡大一曾發表觀點,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其一是過度體檢做冠狀動脈CT,對一些CT發現斑塊但沒有臨床症狀的患者,不做有無心肌缺血的評估,直接冠狀動脈造影,甚至冠狀動脈內超聲。只要最終狹窄大於等於、甚至小於70%就放支架。另外,眾多穩定心絞痛的患者,被冠以不穩定性的診療,「被支架」,而這些患者往往被放置多個支架。

李和平就曾經見過一個病人心臟上放了13個支架。但這些支架並非一次放上,而是經歷了5-10年,通過幾次手術,陸續置入的。

張莉解釋道,實踐中單支架就能解決問題,但存在為了要求「完美」,植入兩個或更多支架的情況。

「支架主要是為了改善供血,緩解病人症狀。例如某個患者冠脈病變很多處,但最重的可能只有一處。單支架可以處理,但植入後其他病變可能看著就不好了,可能進行支架連接再植入。」張莉說,冠脈血管連著放支架,多數放不了十幾枚,此種情況,基本是支架內又發生狹窄,繼續植入的。

胡大一還提到一種情況,即病人供應心肌的冠狀動脈主幹道血管——左主幹和多支血管多處病變,本應進行搭橋手術,也被放置支架。

李和平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確認了這一說法。他說,一些病人冠心病程度非常嚴重了,例如三支血管都有75%以上的狹窄,或合併糖尿病等,此時,按照支架指南,心臟內科大夫不應該放置支架,而應該交給心臟外科做搭橋手術。

張莉也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確認了這一現象並不少見。「有時候我們轉診給上級醫院的病人,應該做搭橋手術的,回來發現還是做了支架手術。」

應該開胸搭橋的病人,為何最終選擇做了支架手術?李和平和張莉發現,原因並非單一的。

李和平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全國有能力做心臟外科手術的醫院有700多家,而其中一半醫院年手術量在50例以下。因此,並非所有病人都有條件在當地醫院進行心臟搭橋手術。

除了醫療水平的因素,病人也在手術中參與決策。李和平也提到,目前相關標準要求,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在75%以上,才放置支架。但也有病人狹窄程度在60%多,也選擇放置支架。此種情況可能是由於病人和醫生覺得病情會發展至75%以上。

李和平坦言,對於相當一部分病人來說,開胸手術聽起來更為恐怖,更多人選擇微創手術,以減少手術風險和恢復的成本。一些病人抱著大手術傷元氣的傳統觀念,更傾向於不動刀子治病。但對於這部分病人來說,支架的效果更小。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能已經失去了搭橋手術的機會。

但醫療判斷永遠不是決策的唯一準則。在術前都會進行談話,病人和家屬只要有一方不同意,手術就不會進行。張莉說,除了這些原因,考慮到搭橋手術後如果出現問題,目前針對橋血管沒有太好的處理方法,也是醫生和病人納入考量的因素。

心臟支架還不夠 醫療資源有待下沉

「站在大夫角度講,(我們)都覺得心臟支架力度是不夠的。」李和平了解到,我國搭橋手術每年實施5萬多例,而這一數字在美國超過30萬。他指出,PCI角度也會有類似的對比。

但整體不夠,就意味著不存在濫用嗎?李和平指出,資源再有限,也不排除被用在無效治療上的可能。

2016年6月19日,《中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16)》在瀋陽東北心血管病論壇期間發布。這一指南由著名心血管病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韓雅玲牽頭,113位國內心血管領域頂尖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共同完成。

這份指南建議,對於穩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將冠脈病變直徑狹窄程度作為是否幹預的決策依據,狹窄≥90%時可直接幹預;當狹窄<90%時,應對有缺血證據或FFR≤0.8的病變進行幹預。

李和平幾年前就從相關學術文章中發現,美國支架手術中,絕對遵從指南的比例也不是特別高。該文章在解釋這一數據時,也考慮到了醫生的醫療判斷在手術實施與否的決策過程中,並不起到決定性作用。

讓不少醫生更為憂心的是,有關心臟支架濫用的不準確論調太過盛行,會影響到真正需要的病人。

社會上曾有一個常見的說法,是目前一半的心臟支架都可以不用放。這一併不來自於調查也沒有數據支撐的說法,也成為蘇州博士生舉報導師引起輿論關注的一條「佐證」。

「如果一個急性心梗的病人,被送到一個能很好地放置支架的醫院去,想到這句話,他拒絕放支架了,那對於病人來說是很大的損失。」李和平對這種說法感到憂心。

一位心血管內科臨床博士、北京市某三甲醫院心內科醫生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了採訪。她認為,衛健委的數據已經清晰證明了,當前支架手術絕非濫用,而是不足。對這個問題過多探討,反而會引起「胡說派」的反對,對真正的病人不利。

霍勇在第二十一屆CCIF上指出,血管疾病介入治療病例數過度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的情況仍然顯著,分級質控勢在必行。

「對於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來說,最好的治療手段就是在6個小時內放置支架。從這角度講,我們的支架還遠遠不夠。」李和平剛剛參加了一項有關我國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率的研究。他從數據中發現,不同地區的死亡率差異非常大。而這也是目前很難迅速得到解決的問題。

「國家衛健委也在做疾病治療質量控制,一級一級下去,就是要尋找一些關鍵指標,來針對性地對每個醫院進行評估,給予一些幹預和培訓,能夠從能力層面提高醫療水平。」李和平說。

(原題為《中國心臟支架手術太多了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心臟支架手術,要不要開刀?要不要麻醉?
    心血管王醫生心臟支架是手術嗎?很多朋友,對於心臟支架的了解,都停留在影視作品或者網絡。對於心臟支架充滿了排斥,甚至敵視。我們今天說說上面的幾個問題:第一、心臟支架是手術嗎?心臟支架是手術!但和大家理解的手術又不一樣。因為傳統的手術,是要開刀,還要縫合,傷口還要癒合等等。但心臟支架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是內科醫生操作的,所以心臟支架都是由心內科介入醫生來完成。
  • 心臟支架價格從 1.3萬到700,這中間的利潤到底去了哪
    這對於大多數冠狀動脈狹窄患者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這一下子就省下了不少錢,但也有人問了,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價格跳水這麼多的心臟支架靠譜嗎? 畢竟心臟支架的作用不小。
  • 有人做完支架沒了!有人做完支架身體越來越好!心臟支架是大病嗎
    支架也很順利,很快就做完了,血管恢復正常,血流恢復正常。我說:走,下來吧,該回病房了!患者很驚訝:啊!是我的血管太複雜,不能做嗎?還是得去搭橋啊?我說:支架已經做完了,放心吧,做得很好,回去好好吃藥,過幾天就能出院了,也不會心絞痛了。她都不敢相信,在心臟上做手術,這麼簡單,而且還沒有感覺。那麼心臟支架是大病嗎?
  • 「百元」心臟支架落地貴州,病人做手術要花多少錢?醫生:費用少很多...
    心臟支架產品外包裝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謝登海介紹,醫院以前使用的心臟支架價格從最便宜的5250元至最貴的13500元不等,一般根據病變特點和個人意願進行選擇。自1月1日起,目前最貴心臟支架價格為648元/枚,最便宜的僅469元/枚,降價力度非常大,病人直接享受「地板價」。
  • 央視炮轟過度醫療:1個病人超過3個心臟支架
    醫院的臨床醫生已經給一位下肢不舒服的病人開好了手術單:下肢血管手術及安裝心臟起搏器。.   「他的心率是60次以上,又是整齊的,怎麼可以就說安心臟起搏器。」蘭醫生認為過分了。幾經猶豫之後,蘭越峰決定將真實的檢查結果交給臨床科室。最後這位患者沒有做手術就出院了。蘭越峰卻被叫到院長辦公室。
  • 心臟支架手術後要吃哪些藥?生活飲食有哪些注意事項?
    心臟支架手術後並不是萬事大吉,還需要注意下面的問題。心臟術後堅持吃藥定期複查做支架不是一勞永逸的,藥物治療一定要跟上,還應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要想一個支架撐起生活的全部是不可能的.1、患者應堅持服藥,注意自我觀察:支架手術後,常常需要服用較多種類和數量的藥物。支架病人接受其他治療,需要停用所服用藥物時,需要與心臟科醫生商議後決定。2、要定期檢查:包括檢查血壓、血糖、血脂、血黏度等。如果這四項指標不能保持在較好水平,患者在半年左右就會面臨復發危險。
  • 心臟支架價格「大跳水」 別擔心便宜沒好貨!
    近日,一篇題為《心臟支架從1萬多降為700元又升回去,這波操作太神了!》的文章在網絡上廣為流傳。該文針對國家集中帶量採購心臟冠脈支架(心臟支架)一事進行了個人解讀,給消費者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誤解。
  • 心臟支架過時了,在美國已經被淘汰?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當幽門螺桿菌檢查結果為陽性時,對於一些有危險因素的人群,比如有胃癌家族史、消化性潰瘍病史、萎縮性胃炎、難治性胃病或者患有淋巴瘤等跟幽門螺桿菌相關疾病的人,必須做殺菌治療;還有一部分人如出現相關胃病症狀,需要結合胃鏡檢查,由醫生決定是否進行殺菌治療;對一些沒有胃癌家族史的無症狀感染者,殺菌治療並不是必須的。 4.
  • 冠脈支架驟降95%背後,一個支架如何吃掉1萬塊錢回扣?
    心臟支架降價的直接效果是減輕了醫保負擔  但如果想從根本上解決醫療逐利  解決支架過度使用問題,不能只靠降價  還要依靠醫生薪酬制度改革  規範醫療行為等一系列制度保障支架「塌陷」冠脈血管造影是將一種染料注射到心臟血管中,然後在X 射線成像儀下觀察心臟血管狀況,並進行介入治療。與外科手術相比,介入手術創口小、恢復快。朱國英自1984年起三次赴法國學習冠心病介入診斷和治療技術,也把法國的介入醫生培訓帶回了北大第一醫院。按當時的醫學水平,冠脈介入是接近治癒疾病又不損害身體的完美方案,洪濤1989年本科畢業後毅然選擇了去心內科做介入醫生。
  • 心臟支架價格是怎麼降下來的?均價1.3萬降至700元背後發生了什麼
    2020年11月5日,由國家組織的首次高值醫用耗材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工作在天津進行。此次集中採購,使得冠脈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與2019年相比,相同企業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93%。消息傳出,人們驚呼:心臟支架被砍成了白菜價。
  • 看孩子看出四個心臟支架,養兩個兒子最難堪的境界,莫過於此
    老媽悄悄地跟我說,「老太太病倒了,再也不過來給看孩子了,聽說心臟搭了兩個支架,以前搭過兩個,一共是四個了,醫生說不能再看孩子了,要靜養」,原來是這樣啊,怪不得呢。原來,樓上的寶爸家裡是哥兒倆,他是老二,現在住的房子是丈母娘給買的,二十多萬的車也是丈母娘給買的,丈母娘此前就說了,以後孩子絕對不給看,想請保姆也行,讓奶奶給看也行,反正她絕對不管。
  • 馬拉度納私人醫生以「過失殺人罪」被調查
    11月29日,警方站在已故阿根廷足球傳奇人物迭戈·馬拉度納的醫生萊奧波爾多·盧克的家外。11月29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區聖伊西德羅的檢察機關要求警方對馬拉度納的醫生萊奧波爾多·盧克的診所和住宅展開搜查,當地電視臺播放了搜查經過。英國《衛報》報導,警方帶走了盧克的筆記本電腦、診療檔案和手機。搜查持續了3個小時。
  • 支架手術≠一勞永逸!做好這些工作,才能防血栓、保支架暢通
    湖南旺旺醫院心血內科主任林祐諄醫師介紹:支架植入術簡單說來就是:造影若發現供應心臟的血管狹窄、堵塞,借用支架把它撐開,保證血流正常或接近正常,使得心臟這個發動機正常工作。 有不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於手術及時,在臨床上基本上不會出現後遺症(常見的嚴重後遺症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2、 不穩定型心絞痛 因有可能演變成急性心肌梗死,應積極通過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評估是否適宜放置心臟支架。
  • 醫生在跳動的心臟上縫針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承擔著推動全身血液循環的作用,但是當心臟被銳器刺傷,破了2釐米的口子,心包積液、心包填塞,命懸一線,還有可能生還嗎?近日,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將一位心臟被銳器扎破的14歲男孩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 醫療器械細分行業研究——心血管支架產業基本情況
    在上面的背景下,1986年,法國醫生Jacques Puel和Ulrich Sigwart首先將冠脈支架植入手術應用於臨床,成了目前PCI治療的主要方法。年,中國心臟支架系統市場規模保持了25.86%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隨著人口結構老齡化程度加深、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上升、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和醫療保健意識不斷提高,預計中國心臟支架領域市場規模具有很大潛力。
  • 王春生:心臟外科「一把刀」(圖)
    邁出這一步真的很難,你要丟棄所有已經學會的東西,又要保障安全性,儘可能將手術創傷降低。」王春生說,「主刀醫生除需熟練掌握常規心臟手術的所有技巧外,還需要長時間訓練以適應小切口或胸腔鏡攝像頭所提供的不同視野,並熟練操作各種特殊的微創器械和設備,另外還需要足夠的耐心和細心,遇到各種特殊情況處變不驚。」  當然,微創心臟手術帶給病人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 【點石成金】心臟支架「自殺式」降價的背後是什麼?
    每日金語下手處是自強不息,成就處是至誠無息——(清)金纓今日熱點「進口廠商『自殺式』報價背後:誰將替代冠脈支架?」冠脈支架降幅高達90%以上。一份「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公司報價梳理」刷新了冠脈支架的價格新低:平均中標價700元左右。一般來說,商家不會做賠本的買賣。
  • 50歲男性,掛號就要做心臟造影,醫生說做完心電圖再說,這是為何|心...
    門診來了一位張先生,50歲,進門就說醫生我要做個造影,看看自己是不是心臟病?王醫生:我先問一下情況,咱們看有沒有必要做造影,畢竟造影是有一定風險的。張先生:造影是最準確的,我心電圖做過了,醫生說沒事,但一走路就難受。抽血化驗也沒事,血糖正常,血脂血壓偏高。
  • 生物可吸收支架!介入無植入!
    在冠狀動脈介入手術中,支架植入治療冠狀動脈狹窄是主流治療方式。為了給患者在心臟冠脈介入治療中有更多的選擇,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創新性的引進了生物可吸收支架及藥物球囊。60歲的陳先生被確診高血壓,血壓高達170/100毫米汞柱,胸悶難忍的他經詳細檢查明確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高血壓2級;冠脈造影檢查顯示其左前降支近段有85%狹窄,為防止出現心梗,需要在血管內放置支架。
  • 一例博美犬氣管塌陷安置氣管支架
    如果同時伴有嚴重的心臟疾病,症狀會更為嚴重。目前臨床上常規的手術方法無法解決胸腔內氣管塌陷的情況。氣管支架技術是一種能夠安全,有效且迅速的治療多種原因引起氣管狹窄的方法。本文就一例博美犬氣管塌陷的診治及安置氣管支架的過程進行概述,並討論其運用過程中的相關問題。關鍵字:氣管塌陷,博美犬,鵝鳴音,氣管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