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甘肅人去新疆務工?農民說的話,很現實

2021-01-16 騰訊網

目前,在新疆打工的人群中,可以說,甘肅、四川、河南人最多,河南和四川,因為人口比較重,地缺資源緊,導致不僅在新疆,全國都一樣,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到處都是河南、四川人,但可以肯定,甘肅人打工去的最多地方,還是新疆最多,雖然目前沒有公開數據顯示有多少甘肅人在新疆務工,但你從實際生活中,或者已經在新疆定居的人群中可以看出,有大量的甘肅人,尤其是在一些麵館等餐廳,甘肅人比較多,有的餐廳,90%以上工作人員都是甘肅人。那麼,為何有那麼多甘肅人來新疆打工呢?我覺得,原因有很多,具體如下:

1、地理因素。這個比較好理解,新疆處於甘肅的西部,是距離甘肅鄰區之一,說近也近,兩地相交,但說遠也遠,因為,從甘肅的省會城市看蘭州到烏魯木齊,坐普通火車要坐一整天,即24小時,即便是動車,也需要12個多小時,這個距離,甘肅向東,可以跨越多個省份了。嚴格來說,甘肅核心區跟新疆核心區還是很遠的,那麼,為何還會有那麼多人來新疆呢?接下來,就涉及以下因素。

2、歷史淵源因素。實際上,在清朝時期,新疆與甘肅務工、貿易往來頻繁,尤其是新疆在迪化(烏魯木齊前身)建省(1884年)後,烏魯木齊與甘肅來往更加頻繁,在如今烏魯木齊大十字,100多年前,是烏魯木齊最繁華地帶

烏魯木齊大十字,各種駝鈴聲、叫賣聲,不絕於耳,在烏魯木齊這個心臟位置,就有大量甘肅人在這裡經商、工作,可見,當時兩地的貿易往來是很頻繁的。

尤其是從清朝末期開始,新疆和甘肅來往越來越頻繁,大量甘肅人進入新疆打工就業,或者做生意,這些歷史淵源因素,導致後來甘肅人對新疆有一種天然的好感,也可比較青睞這個地方。因為,他們祖輩們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感情,祖輩們在那兒生活過,曾經再那兒工作、做過生意,自然就會把這種歷史、經歷傳遞給下一代,甚至會把在新疆的情感淵源講給孩子們,何況,還有很多親戚也在新疆,如此一來,下一代,就會去新疆打工、做生意,這種自古以來的歷史淵源,是甘肅人來新疆打工的重要因素,

3、兩地資源因素。大家都知道,新疆地大物博、地廣人稀,資源豐富,新疆有兩黑一白(兩黑:石油、煤炭;一白:棉花),實際上,新疆的資源遠遠不僅是這些,還有如地礦、旅遊、礦產、化工等各類資源,非常的豐富,但新疆地大物博、人口稀少,這就需要大量的人來開發和就業。反觀甘肅,資源相對來說,比較匱乏,導致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就業難、收入低,資源一富、一窮,形成反差,這就必然吸引了甘肅人到新疆務工。

4、兩地人口因素。在人口方面,兩地實際差距不是太大,甘肅是2625.71萬人(2017),人均收入是16011元。新疆是2444.67萬人(2017),全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5元,兩地相比,人口只差200多萬,但因為新疆面積大、資源豐富,甘肅面積小,資源匱乏,相比較之下,就得出人均資源對比非常大。就如同你家有6口人,我家也有6口人,但你家存款多,我家存款少,如此到人均,你家就自然比我家多了,你家就比我家富有,何況,你家資源多,急需有長工來打工,我家人口多,地少,又沒有收入來源,你又出得起工錢,那我就去你家打工了。新疆和甘肅就是這樣一個對比。

相關焦點

  • 金吉泰,甘肅首屈一指的農民作家
    金吉泰,甘肅首屈一指的農民作家金吉泰金吉泰之子金雷泉供圖核心提示金吉泰是作家,也是農民。他一手握鋤耕田種地,一手持筆文學創作60年。他寫童話、戲劇、小品、詩歌、小說甚至新聞,寫下了幾百萬字。人們都說他是「活到老,寫到老。」
  • 農民該不該撂荒田地而一鼓腦地都跑進城務工?為什麼?
    農民不該撂荒田地而一鼓腦地跑進成務工。種地是農民的職業,農民就應該以種地為生,以種地為業,這才是做農民的本份,做個本本份你的的農民,也是祖祖輩輩一代一代的傳承,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載體,「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都喊了多少年了。
  • 西北最佳旅遊候選地甘肅,青海,新疆?猜猜旅行達人的答案是什麼
    在問答裡看到這樣一句話,青海、甘肅、新疆誰才是西北最佳旅遊目的地?略讀了一下,大家各抒己見,爭論不亦樂乎。有人說:「甘肅拿什麼和新疆比,不見新疆人往甘肅跑,倒是甘肅人往新疆跑得多。」實際上當你去了那裡會發現,西北並不荒涼,反而景色宜人。首先說說甘肅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地形呈狹長狀。東通陝西,西達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寧夏、內蒙古,西北端與蒙古接壤。
  • 甘肅與新疆,論兩地五大風景名勝,誰的更著名?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新疆與甘肅,這兩大美麗又富饒的地區,看看在風景名勝方面,誰的知名度更勝一籌?首先看看甘肅,甘肅號稱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小編個人覺得排名第一的應該是赫赫有名的敦煌莫高窟,第二個應該是大名鼎鼎的嘉峪關了,第三個小編認為是玉門關,俗話說春風不度玉門關,可謂是家喻戶曉了。
  • 在外務工的武穴人,今年春節你回家嗎?這位遊子的心聲說的很現實
    成為很多人最關心的話題就在昨天,黃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布最新通告,倡導務工人員非必要不回鄉、在務工地點過年;確有需要返鄉者,需嚴格遵守當地的核酸、備案、隔離等防控要求,建議錯峰返鄉、直達返鄉,全程做好個人防護。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這不,就在昨天,我們收到一位網友的投稿,他從2020年4月返京後就再也沒回家了,他不想回家嗎?
  • 甘肅成縣「借土生財」 制陶人家門口掙「高工資」
    甘肅成縣「借土生財」 制陶人家門口掙「高工資」 2018-11-14 17:21:2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農村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真相卻很是現實!
    在農村養老方面,有句話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意思是說,如果家裡有老人,達到了高齡,後輩不應該覺得照顧老人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因為到了這個歲數,家裡的老人還健在,是子孫後代的福氣。這種說法在以前,農民是從未有過的,但在這幾年,許多農民看到這種說法時,卻有不同的感覺,有農民結合自己的經歷,想到這句話就是心酸。
  • 農村這4種野草,讓農民痛恨不已,卻不知它們是治病的良藥
    如今已過立春,再有幾天就是三月了,不少農民朋友也已經陸續開始外出務工,而還留在農村裡的農民朋友也要準備開始一年一度的春耕了。說到種地,相信有不少事都會讓農民朋友頭疼,尤其是田間地頭的野草雜草,不僅每年都會生長,還難以除去,而且如果沒處理好的話,這些雜草野草就會搶食農作物的營養,導致農作物長勢不好以至於減產,使得農民朋友的收益降低,那麼有哪些野草最是讓農民朋友頭疼呢?筆者認為是以下4種野草。
  • 為什麼有的農民並不在乎自家的地?
    農村人對土地是有情懷的、有感情的,土地就是我們農民的寶貝疙瘩,沒有農民不在乎自家的土地的,不在乎自家土地也只是極少數而已,那也是有原因的,農村的情況很複雜。我們農村人就是種地的,都很珍惜自己所分得的土地。
  • 新疆:新業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 趙戈 王菲 胡虎虎 丁磊攝影報導兩名飼養員在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加依鄉肉鴿養殖小區的鴿舍內餵食鴿子(9月21日攝)。該養殖小區通過吸納就業和託養分紅,帶動貧困戶增收。在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伊什庫力鄉闊坦墩村,駐村工作隊隊員史娜為當地農民進行就業技能培訓(5月23日攝)。
  • 張掖黑泉鎮:枸杞映紅戈壁灘 企業農民同受益
    原標題:黑泉鎮:枸杞映紅戈壁灘 企業農民同受益  高臺縣黑泉鎮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把枸杞種植和防風治沙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 甘肅農民鬧市區現擠現賣牛奶 群眾排隊購買
    甘肅農民鬧市區現擠現賣牛奶 群眾排隊購買 (1/5) "← →"翻頁
  • 甘肅隴南建設「鄉村大數據」系統 高大上科技變身農民掌中寶
    (資料圖片)針對農村青壯年「不在村裡在群裡」的特點以及傳統的管理方式「夠不著、管不好」等問題,甘肅隴南2017年7月正式開發上線「隴南鄉村大數據」系統,該系統把宣傳、基層黨建、綜治維穩、民族宗教、群團、扶貧、民生等職能下延到每一個村和70%以上的家庭,使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都從中獲益「以前辦個事情,費時費力,有時還要看『臉色』。
  • 甘肅10名優秀農民工及2個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受到國家表彰
    受表彰的優秀農民工中,女性1人,從事建築行業2人、農業4人、勞務輸轉及家政服務2人、民間工藝1人、交通運輸1人,覆蓋全省10個市州及蘭州新區。其中有立足戈壁荒灘,在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方面取得豐碩成果,盡顯巾幗風採的張瑜;有發展特色產業,開啟了自己家政服務創業之路的王振乾;有投身人力資源開發和勞務輸轉工作,帶動更多農民外出務工,有效解決家鄉貧困勞動力就業難題的賈少斌;有不計報酬、不畏生死,孤身逆行馳援湖北,送完貨蹲在路邊吃飯的甘肅司機高長虹。這些優秀農民工代表,充分展現了新時期我省農民工踏實敬業、拼搏創新的時代精神風貌。
  • 甘肅隴南建設「鄉村大數據」系統 高大上科技變身農民掌中寶_中國...
    (資料圖片)針對農村青壯年「不在村裡在群裡」的特點以及傳統的管理方式「夠不著、管不好」等問題,甘肅隴南2017年7月正式開發上線「隴南鄉村大數據」系統,該系統把宣傳、基層黨建、綜治維穩、民族宗教、群團、扶貧、民生等職能下延到每一個村和70%以上的家庭,使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都從中獲益「以前辦個事情,費時費力,有時還要看『臉色』。
  • 人在新疆——李想的理想:新疆野生「小黑果」打造健康扶貧大產業
    李想出生在新疆,是個地道的新疆人,一直以來,他見慣新疆特產粗放的呈現形式,就像見慣了西北大漠戈壁的粗獷豪放,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 李想分析說:「黑枸杞主要分布於中國青海、寧夏、新疆、甘肅以及中亞、高加索、歐洲等地,因其耐乾旱的特點,生長於鹽鹼地,荒漠和沙漠地帶,可以作為水土保持的灌木。
  • 曾經被農民們討厭的麻雀,現在很多農村人開始養殖,為什麼?
    文/濤聲依舊曾經被農民們討厭的麻雀,現在很多農村人開始養殖,為什麼?相信對於很多老一輩的農民門拉來說,麻雀是一件非常令人討厭的生物,畢竟它的主要食物就是農作物的種子,它經常的偷吃讓農民們非常的頭疼,趕也趕不走,打也打不完,要知道以前的麻雀在農村可謂是隨處可見了。
  • 出國務工卻被騙去拔蘿蔔?還有這種操作?談談出國務工那些事兒
    說好的出國打工包吃包住月薪16000元結果去了不僅沒賺到錢還因為「打黑工」被遣返了」近年來>出國務工越來越普遍很多用人單位不僅包吃住而且薪資也還可觀對於務工者來說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但是如果通過非法途徑出國務工那麼不僅出國「淘金夢」會破碎
  • 新疆農民:「按含糖度計價收甜菜暖了咱的心」
    新華網烏魯木齊4月24日電(記者 劉兵)眼下春耕工作正在新疆天山南北陸續展開,為保護農民種植甜菜的積極性,今年新疆不但提高了甜菜收購的參考價格,還鼓勵按含糖度計價。這一政策讓新疆農民對種植甜菜信心倍增。
  • 張永興:帶領鄉親外出務工增收
    為了改變生活面貌,張永興踏上了務工增收的艱難路程。走出大山的張永興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他決心通過自己的雙手實現脫貧。多年來,他努力提升勞動技能,對廠裡的各項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也結識了不少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逐步了解掌握了務工地山東部分企業的就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