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該不該撂荒田地而一鼓腦地都跑進城務工?為什麼?

2021-01-08 蛋殼說三農

農民不該撂荒田地而一鼓腦地跑進成務工。

種地是農民的職業,農民就應該以種地為生,以種地為業,這才是做農民的本份,做個本本份你的的農民,也是祖祖輩輩一代一代的傳承,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載體,「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都喊了多少年了。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種地已經滿足不了農民的正常生活,種地成本年年漲,如種子、化肥、農藥、人工費等不知翻了多少倍,而糧食價格卻一直原地不動,索性今年有所漲價,可是與其它物價上漲幅度相比,還是有著天壤之別,種地依然入不付出。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誰不願意過「種著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田園生活,沒有負擔,沒有壓力,輕鬆自如。沒辦法,農民不得不棄田打工,當然這也依託了黨的好政策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允許農民進城務工或者做小買賣。

舉一個最實際的例子,我隔壁二叔,前幾年在家種著自家七八畝地,年年收入六七千塊錢。這區區六七千塊錢連一家人的正常開支都不夠,更甭指望嘗還為兒子賣房而欠下的6萬塊錢的外債。

去年二叔乾脆把地租給了他弟弟,去城裡打掃衛生,一個月有二千二百塊錢的收入,用他自己的話說,幹仨月就頂我在家種一年地的收入,還不用擔心天不下雨,地裡不收,這錢掙得穩當。

不是農民願意進城打工,而是生活所迫。

相關焦點

  • 小龍蝦闖大市場 撂荒地變「淘金池」
    瓊海雅洞村盤活土地發展養殖產業,打造小龍蝦品牌小龍蝦闖大市場 撂荒地變「淘金池」■ 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一塊撂荒地,如何盤活產生效益?瓊海市嘉積鎮雅洞村給出的答案是:養殖小龍蝦。那時,顏冬夫家中有生病的老人,孩子上學開銷不小。儘管沒什麼手藝,他還是選擇在農閒時外出打工。「雖然掙得也不多,但比在家種地強一點。」顏冬夫說,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他將家裡之前用於種植傳統農作物的3畝地撂荒,地裡很快長滿了雜草。2019年的一天,顏冬夫接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暢的電話。
  • 為什麼有的農民並不在乎自家的地?
    農村人對土地是有情懷的、有感情的,土地就是我們農民的寶貝疙瘩,沒有農民不在乎自家的土地的,不在乎自家土地也只是極少數而已,那也是有原因的,農村的情況很複雜。我們農村人就是種地的,都很珍惜自己所分得的土地。
  • 地租正在毀掉中國農業?-虎嗅網
    但是,問題出現了,前190畝每畝500元,最後這10畝,農民每畝要600元,給還是不給?如果不給,前面的努力就付之東流了。也許,就在1公裡以外的地方,有300元就能流轉到耕地,但是代替不了這10畝。這最後的10畝地就形成了壟斷生產要素!第二年,其餘190畝也需要支付600元每畝,其他農民會說,一樣等級的耕地,為什麼張三的你給600元?
  • 在農村,「土地歸併、一戶一田」是咋回事?有哪些好處?解答來了
    一方面是因為現在農村勞動力缺失,無人種地後導致耕地閒置;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農村就業機會少,種地不賺錢等原因,一些村民為了方便管理,只能在耕地上種樹樹木,自己也可以放心外出務工。但無論如何,耕地閒置荒蕪或種草種樹的現象是不可以繼續蔓延的,如果一成常態,不僅會影響糧食生產安全問題,還會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衝擊。
  • 野生物種「泛濫成災」,一晚糟蹋一畝玉米田,農民損失誰來賠?
    「保護野生動物是每個人都有責任的。」這句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因為它沒有厚度,最終野生動物是生態鏈的重要環節,如果隨意殺戮的話,生態平衡可能會崩潰,所以很多瀕臨滅絕的物種都是保護在動物園裡。野生物種「泛濫成災」,一晚糟蹋一畝玉米田,農民損失誰來賠?
  • 在農村野雞和野兔吃農民的莊稼,該不該打?
    我的地盤我做主,我一年到頭種地能收入幾個錢,我在自己地裡種植的農作物,憑啥非得眼睜睜地讓野雞和野兔去啃食毀壞那?它們需要保護,難道我的吃喝問題,生存問題就得不到重視嗎?很多事情還是應該要以人為本吧。在農村野雞和野兔吃農民的莊稼,該不該打呢?
  • 現在許多農村人田不種,地不耕,這是開始享受人生的節奏嗎?
    現在的農村,許多人確實不種地了,他們是否已經富裕到可以坐享其成、衣食無憂的程度了呢據我的觀察和了解,農村雖然比起以往,無論是生活條件、居住環境、社會治安、基礎設施等都有了明顯的改善,但仍未達到可以提前退休享受人生的程度。
  • 如果農民生活在城市,但手中卻是農村戶口,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如果農民生活在城市,但手中卻是農村戶口,這是好事還是壞事?記得以前我哥哥上學的時候,為了將戶口轉到城市,可以說是使出了全身解數,還花了不少錢財。如今,想將戶口再轉回農村,真的特別的難。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現在大家想將戶口轉到城市裡去,特別的容易,可是想找回來就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因為今天的農村早已不是以前的農村了。隨著這幾年國家對農村的大力扶持,農村發展的越來越好。農村的經濟有了快速的發展,農民朋友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就連進城務工的農民朋友也變少了。
  • 野豬泛濫破壞農民莊稼卻無法獲賠,保護野生動物不該由農民買單
    保護野生動物,是所有國人都應該盡力為之的事情,但是,在當今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的情況下,野豬,這種國家三有野生保護就開始快速繁殖了。不單是這次事件中的四川巴中地區才多野豬,事實上,中國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的野豬數量都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了解野豬的人都知道,野豬食量巨大、繁殖特快,它們成群結隊的出沒,所到之處,凡有農民種的莊稼必定遭到破壞,而無一倖免。
  • 「民以食為天,食以地為源」,土地荒蕪讓人心焦,3招或許能解決
    雖然是這樣,但自古以來土地都是農民朋友們賴以生存的手段,在過去的農村,誰家要是有很多的土地,那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更是富貴的表現。所以古時候的土地革命、近代的「三反五反」以及鬥地主等,都是對土地重新分配,讓耕者有其田,可見土地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 田也不種,地不種,這是為什麼?
    作為農村人,對這個問題,農村人要問問:田不種國家糧庫的大量糧食哪裡來的?地不種,難道是城裡人去種的嗎?農村有忙有閒,不能片面地土批評農村人。要全面了解農村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農村的土地裡都農民的疲憊的身影。
  • 農村野山雞和野豬破壞農田,偷吃糧食,農民該怎麼辦?
    有些地方這些禽獸非常猖獗,群體數量又多,危害程度非常嚴重,糧食產量大部分都遭受了禽獸的損壞,消耗了大量的農產品,使農民只有微乎其微的收成,造成農民無法種植土地,無法生產糧食。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農民種田是要有收穫的。民以食為天!農民種田的目的就是要生產糧食,維持生活。一旦農民種植的莊稼被野豬和野山雞損壞造成減產減收,農民的生活就會更加越來越困難。
  • 認養一棵樹 認養一塊地
    認養一棵樹 認養一塊地 中國農業信息網2019-05-13 15:43:59 閱讀(2793)  誰也沒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撂荒地,如今瓜果飄香、遊客成群。  聊出來的農業商機  今年37歲的肖朝倫家住重慶主城,以前一直從事園林景觀設計工作,負責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綠化工程。  2013年,與朋友聊天時,肖朝倫得知陽臺村這個好地方。距離綦江城區半個多小時車程,最高海拔近千米,自然資源豐富。
  • 鄧州市農民進城購房補貼名單公示(第15批16批17批)
    鄧州市農民進城購買普通商品住房補貼名單公示(第15批)序號購房人    姓名戶口所在地房屋坐落1周青春孟樓、軍九香溪美地4-1-2012武建民張村、程營世紀花園6-1-25013劉傑彭橋、林山新世界8-1-28024周娜都司、趙橋新世界8-2-33015韓陽趙集、餘家星河灣2-2-26036
  • 農村老人不想進城帶孫子,卻又沒錢補貼兒子家用,該怎麼辦?
    如果是工薪階層,兩夫妻得朝九晚五的上班,而孩子又還小,連幼兒園都還沒上,那確實得專門有一個人帶小孩。通常這種情況之下,孩子不是由爺爺奶奶帶,就是由外公外婆帶,反正哪邊有空就哪邊帶。兩邊實在都帶不了的,那就只能是要麼請保姆,要麼夫妻一方辭職在家帶孩子。
  • 外出農民工激增,農村老人養老成大問題,到底該出去還是該留下?
    因為2020的一場疫情,打斷了人們工作的腳步,對於農民工來說,這更是一場致命的打擊,出不去就意味著沒有錢賺。 有數據顯示,雖然因為疫情等各種原因很多外出農民工選擇在本市甚至是本省進行務工,但是農民工的人數還是在不斷上升。
  • 農民不養雞鴨,未來的農村還是農村麼?
    特別是在80到90年代,每家每戶都靠養殖來滿足日常的蛋肉需求,那時候農村開始分家,不在是人民公社吃大鍋飯,分田到戶,徹底解放了生產力,人民的幹勁一下子就提升起來了,種植是蒸蒸日上,養殖業不甘落後,吃飽更要吃好,吃夠了糧食就要吃肉。
  • 大安區回龍鎮:「農民夜校」搬進花椒地裡 接地氣聚民心
    四川新聞網自貢11月23日訊(明豔)22日,大安區回龍鎮當地黨委政府把農民夜校的課堂搬到了省級貧困村關帝村花椒地裡。當地的雲龍果蔬專業合作社邀請了農技專家,給前來聽課的貧困戶們發放花椒管理年曆和防治病蟲害的技術資料。
  • 春節返鄉,農民有行李箱不用,為何對蛇皮袋、橡膠桶情有獨鍾?
    在外漂泊一年的進城務工人員和莘莘學子也要陸續登上返鄉的列車,因為新年在中國人的獨一無二的地位,所以,即使遇上我國一年一度的大規模春運人潮,大家也都是都是定時定點的搶票,即使,買不上票,恐怕也要想辦法,多買幾站,或者轉站,再買票。估計在接下來的幾天,火車站、汽車站可謂是人潮擁擠。除了在外就學的莘莘學子,各位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們也是要大包小包的行李回家。